金櫻子煎膏
中醫(yī)世家
2023-05-19 05:07:14
金櫻子煎膏
處方 : 金櫻子10斤(去毛刺)
。
制法 : 煎膏,滴紙不散,加沙苑蒺藜膏1斤
,再加蜜成膏
。

功能主治 : 補(bǔ)益
。主遺精滑泄
。
摘錄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青島方)
獨門益壽膏道底咋樣?
2.3 處方
天冬 100g 麥冬 100g 熟地黃 100g 山藥 100g 牛膝 100g 地黃 100g 杜仲葉 100g 制何首烏 100g 茯苓 100g 人參 50g 木香 100g 柏子仁 100g 五味子 100g 狗脊 100g 花椒 50g 澤瀉 50g 石菖蒲 50g 遠(yuǎn)志(炙) 50g 菟絲子 200g 金櫻子 200g 枸杞子 75g 覆盆子 75g 地骨皮 75g
2.4 制法
以上二十三味
,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4小時,第二
、三次各3小時
,合并煎液,濾 過
,靜置24小時
,取上清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1~1.25(80~85℃)的清膏,另取清膏4倍量的 蔗糖
,加熱溶化
,濾過,與清膏合并
,混勻
,濃縮至稠膏,即得
。
2.5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體
;味甜。
2.6 檢查
相對密度 取本品 10g
,加水20ml稀釋后
,依法測定(附錄Ⅶ A),應(yīng)為1.10~1.13
。 其他 應(yīng)符合煎膏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 E)
。
2.7 功能與主治
補(bǔ)五臟,調(diào)陰陽
,益氣血
,壯筋骨。適用于體虛易倦
,早衰健忘
,心悸失眠, 頭暈?zāi)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腰膝酸軟等癥
。
二仙膏簡介
目錄1拼音2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2.1拼音名2.2標(biāo)準(zhǔn)編號2.3處方2.4性狀2.5鑒別2.6檢查2.7功能與主治2.8用法與用量2.9規(guī)格2.10貯藏 3二仙膏說明書 3.1藥品類型3.2藥品名稱3.3藥品漢語拼音3.4藥品英文名稱3.5成份3.6性狀3.7作用類別3.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3.9規(guī)格3.10二仙膏的用法用量3.11禁忌3.12二仙膏的不良反應(yīng)3.13注意事項3.14二仙膏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3.15二仙膏的藥理作用3.16備注 4《朱氏集驗方》卷十 4.1二仙膏的別名4.2組成4.3主治4.4二仙膏的用法用量4.5附注 5《仙拈集》卷二 5.1組成5.2功效5.3二仙膏的用法用量 6《醫(yī)統(tǒng)》卷三十四 6.1組成6.2主治6.3二仙膏的用法用量6.4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二仙膏*二仙膏相關(guān)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拼音 èr xiān gāo
2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2.1拼音名
Erxian Gao
2.2標(biāo)準(zhǔn)編號
WS3B335598
2.3處方
人參 枸杞子 鹿角膠 龜板膠 牛鞭(干) 黃芪(蜜炙) 熟地黃(砂仁拌) 制何首烏 五味子(酒制) 沙苑子(鹽炒) 牛膝 核桃仁 黑芝麻(炒) 山藥(炒) 遠(yuǎn)志(制) 丹參
2.4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體;氣香
,味甜
。
2.5鑒別
取本品 20g,加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
,每次20ml
,分取正丁醇層,置水浴 上蒸干,加7%硫酸溶液7.4ml與45%乙醇93ml的混合液15ml,加熱回流1小時,揮去乙醇
, 加氯仿10ml振搖提取,分取氯仿層
,濃縮至近干
,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 另取人參二醇對照品
,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 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 以環(huán)己烷丙酮甲苯(5:2:1)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
,晾干
,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烘約1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 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2.6檢查
相對密度 取本品 15g
,加水30ml,搖勻
。依法檢查(附錄Ⅶ A比重瓶 法)
,應(yīng)為1.10~1.12。 其他 應(yīng)符合煎膏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I F)
。
2.7功能與主治
滋陰助陽
,益氣養(yǎng)血。用于治療氣血兩虛
,神疲體倦,周身懶軟, 神經(jīng)衰弱等癥
。
2.8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20g
,一日2次
,開水適量沖服。
2.9規(guī)格
每瓶裝
(1) 500g
(2) 400g
(3) 250g
2.10貯藏
密封
,置陰涼處
。
山東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3二仙膏說明書
3.1藥品類型
中藥
3.2藥品名稱
二仙膏
3.3藥品漢語拼音
3.4藥品英文名稱
3.5成份
3.6性狀
3.7作用類別
3.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
滋陰助陽,益氣益血
。用于治療氣血兩虛
,神疲體倦,周身懶軟
,神經(jīng)衰弱。
3.9規(guī)格
每瓶裝400克
3.10二仙膏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克
,一日2次
,開水適量沖服。
3.11禁忌
孕婦忌服
,兒童禁用
。
3.12不良反應(yīng)
3.13注意事項
1.忌辛辣食物。
2.糖尿病患者慎用
。
3.凡脾胃虛弱
,嘔吐泄瀉,腹脹便溏
、咳嗽痰多者慎用
。
4.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5.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
、五靈脂
、皂莢或其制劑;不宜喝茶和吃蘿卜
,以免影響藥效
。
6.本品宜飯前服用。
7.服藥二周或服藥期間癥狀無明顯改善
,或癥狀加重
,或出現(xiàn)新的嚴(yán)重癥狀,應(yīng)立即停藥并去醫(yī)院就診
。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3.14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
,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3.15二仙膏的藥理作用
3.16備注
請仔細(xì)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dǎo)下購買和使用
。
4《朱氏集驗方》卷十
4.1二仙膏的別名
糖油飲
、二和湯
4.2組成
真麻油半盞,好白蜜半盞
。
4.3主治
婦人產(chǎn)難
,橫生倒產(chǎn),一切危險不能產(chǎn)及死胎不下者
。
4.4二仙膏的用法用量
上藥煎沸
,急取起
,候溫作1服。
4.5附注
糖油飲(《普濟(jì)方》卷三五七)
、二和湯(《仙拈集》卷三)
。
5《仙拈集》卷二
5.1組成
牛乳10斤,福圓10斤
。
5.2功效
大補(bǔ)虛損
。
5.3二仙膏的用法用量
煎膏,酒服
。
6《醫(yī)統(tǒng)》卷三十四
6.1組成
明礬2兩
,雄黃2兩。
6.2主治
痞氣
,腹中作塊
。
6.3二仙膏的用法用量
紙攤,貼患處即效
;不效
,再以另1半攤貼。須看貼藥之后
,大便如膿下
,即愈。
6.4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先將藥1半水糊和成膏
。
古籍中的二仙膏 《嬰童類萃》:[下卷]脾胃論 ,拌陳米屑一升
;作餅
,拌炒米屑二升,添糖二兩
。二仙膏治癥同前
。脾泄久不止者甚效。陳川米(一升
,姜汁...
《醫(yī)學(xué)妙諦》:[卷下雜癥]濁癥
、淋癥章 檀石豬肚丸陰虛濕熱淋濁滋腎丸丹溪大補(bǔ)陰丸合水陸二仙膏加牡蠣、金櫻膏
、六味丸
,去萸肉,加車前
、牛膝
。...
《顧松園醫(yī)鏡》:[卷十五·數(shù)集]濁 〕便濁不禁加蓮須、蓮肉
,赤者再加白芍
,可加水陸二仙膏
。〔艾實生于水
,金櫻子生于陸也
。〕此理脾胃
,清...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三十四痞塊門]藥方 (《神方》)二仙膏治痞氣腹中作塊。明礬雄黃(各二兩)研細(xì)
,先將二兩水糊和成膏
,紙攤貼患處即效。不效...
《經(jīng)驗丹方匯編》:[經(jīng)驗丹方匯編]虛勞血證
補(bǔ)腎食品,補(bǔ)腎食品有哪些,常見的補(bǔ)腎食品
1.山藥 性平
,味甘,有健脾
、補(bǔ)肺
、固腎、益精之功
,無論是陰虛火旺或是腎氣不固而遺精早泄者
,均宜常食多食。唐代食醫(yī)孟詵曾說:“山藥利丈夫
,助陰力
。”《日華諸家本草》記載:“山藥助五臟
,主泄精健忘
。”《本草求真》亦云:“山藥
,本為食物
,且其性澀,能治遺精不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比裟芘浜掀渌a(bǔ)腎固精食品,如芡實
、蓮子等一并服食
,效力更佳。 2.芡實 性平
,味甘澀
,能固腎澀精
、補(bǔ)脾止泄。明代醫(yī)家繆希雍稱芡實為“補(bǔ)脾胃
,固精氣之藥也”
。《本草綱目》也認(rèn)為
,芡實“益腎
,治遺精”。wuyi洛在《本草從新》中亦云:“芡實補(bǔ)脾固腎
,助氣澀精
,治夢遺滑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糯簧僦委熯z精早泄的名方
,如金鎖固精丸、玉鎖丹
、水陸二仙丹等
,均是以芡實為主,配合蓮須
、龍骨或金櫻子等研制而成
。《本草新編》的經(jīng)驗是:“芡實不特益精
,且能澀精補(bǔ)腎
,與山藥并用,各為末
,日日米飯調(diào)服
。” 3.胡桃仁 能補(bǔ)腎固精
,為滋補(bǔ)強(qiáng)壯食品
,肉能潤養(yǎng),皮能斂澀
,故腎虛遺精者宜食之
。明代醫(yī)家繆希雍說:“胡桃能入腎固精”。清?黃宮繡亦云:“胡桃澀精固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镀諠?jì)方》中記載:胡桃治“水弱火強(qiáng),精自溢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又說明對于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的遺精早泄者亦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队幵悍健分薪榻B:“胡桃一味
,勿去黃皮,空腹食之
,最能固精
。” 4.白果 又稱銀杏
,對遺精者宜蒸熟
、炒熟或煨熟食用。明?李時珍曾說:“熟食溫肺益氣
,定喘嗽
,縮小便,止白濁
。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侗静菰傩隆氛J(rèn)為,白果“補(bǔ)氣養(yǎng)心
,益腎滋陰”
。民間常將白果作為治療遺精的食品。如《山東中藥》中載:白果“治遺精
,遺尿
。”《湖南藥物志》中介紹:“治夢遺:銀杏三粒
,酒煮食
,連食四至五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袊幙拼髮W(xué)葉橘泉教授的經(jīng)驗有二
,一是用白果仁10克,炒后入水煎
,加糖
,連湯食之,或炒燥研粉服
。二是用生白果仁2~3粒
,研末,另取雞蛋1個
,開個小孔
,將白果末塞入雞蛋,以紙糊封
,于飯鍋上蒸熟
,每日吃蛋1~2個
。 5.蓮子 性平,味甘澀
,能養(yǎng)心
、益腎、補(bǔ)脾
、固澀
,體虛遺精早泄之人均宜食用,尤其是心腎不交而遺精者
,食之更佳
。正如明代醫(yī)家李時珍所說:“蓮肉清心固精,安靖上下君相火邪
,使心腎交而成既濟(jì)之妙
。”所謂“君相火邪”是指心火腎火
,心腎不交而言
。《玉楸藥解》中亦云:“蓮子甘平
,甚益脾胃
,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泄之家
,遺精便溏
,極有良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宕t(yī)王孟英也指出:“固下焦
,已遺精,可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為粥飯
,健脾益腎
,頗著奇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糯靡灾委煛靶哪I不交而遺精”的清心蓮子飲和瑞蓮?f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治“夢遺泄精”的蓮肉散等,均是以蓮子為主的名方
。 6.蓮子心 為成熟蓮子種仁內(nèi)的綠色胚芽
,民間常用以泡茶飲,有清心火
,止遺精的作用
,對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的遺精患者,食之最宜
。如《隨息居飲食譜》所云:“蓮子心斂液止汗
,清心安神,止血固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稖夭l辨》中亦說:“蓮心,由心走腎
,能使心火下通于腎
,又回環(huán)上升,能使腎水上潮于心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正是蓮子心交通心腎的解說?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夺t(yī)林纂要》還介紹一法:“治遺精:蓮子心一撮
,為末,入辰砂一分
。每服一錢
,白湯下,日二
。”這更增強(qiáng)了清心去熱的作用
。 7.蓮須 又稱蓮花蕊
,為蓮花的雄蕊。性平
,味甘澀
,有清心、益腎
、澀精的作用
。適宜心腎不交,陰虛火旺型遺精早泄者泡茶頻飲
。如治“遺精夢泄”的固精丸
,治“精滑不蔡”的金鎖固精丸等皆用之。明代醫(yī)家李時珍說:“蓮須甘澀
,清心止血
,通腎固精”,可治“男子腎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侗静萁?jīng)疏》中也認(rèn)為蓮須“治夢遺精滑最良”。 8.豇豆 性平,味甘
,其功有二
,一是健脾,二是補(bǔ)腎
,凡腎虛遺精者宜食之
。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豇豆理中益氣,補(bǔ)腎健胃
,和五臟
,生精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爆F(xiàn)代《四川中藥志》中亦載:“豇豆滋陰
,健脾胃,治腎虛遺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9.柏子仁 性平,味甘
,有養(yǎng)心
、安神、益智之功
,對于勞心過度
,心血虧損,精神恍惚
,心神失養(yǎng)
,怔忡驚悸,健忘遺精早泄之人
,經(jīng)常食用
,有寧心定志,補(bǔ)腎滋陰的效果
。著名古方“柏于養(yǎng)心丸”用于遺泄之證
,就是以柏子仁為主。所以
,明?李時珍稱贊說:“柏子仁
,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補(bǔ)
,辛而能潤
,其氣清香,能透心腎
,益脾胃
,蓋上品藥也
,宜乎滋養(yǎng)之劑用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0.金櫻子 俗名糖罐子
、山石榴。其果實酸甜可食
,并可以熬糖或釀酒
,有澀精止遺的功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秳e錄》云:“金櫻子止遺泄
。”《蜀本草》說它“澀精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兜崮媳静荨芬嘣?“金櫻子澀精遺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惫糯t(yī)家在治療遺精的方劑中
,每多用到金櫻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睹麽t(yī)指掌》中有一名方--金櫻子膏:“治夢遺
,精不固:金櫻于十斤,剖開去子毛
,于木臼內(nèi)杵碎
,水二升,煎成膏于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妒澄镏兴幣c便方》中亦有介紹,治“遺精早泄:金櫻子1500克
,臼中搗碎
,加水煎3次
,去渣
,過濾后再濃煎,加蜂蜜收膏
,每日臨睡時服1匙
,開水沖服”。 11.涼粉果 俗稱木饅頭
。性平
,味甘。明?李時珍說它能“固精”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肚ど饷仨y》中介紹:“治驚悸遺精:木饅頭
、白牽牛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
,用米飲調(diào)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渡虾3S弥胁菟帯芬噍d:“治陽痿遺精:涼粉果12克
,律草12克,煎服
,連服半個月
。”
治療強(qiáng)直性脊柱炎
(1)風(fēng)濕寒邪外襲
主證:背腰拘急疼痛
,或連髖股
,或引膝脛,或見寒熱
,腰背覺冷
,遇寒則重,得溫痛減
,脈浮緊
,苔白膩。
主證分析:寒濕之邪
,侵襲腰背
,痹阻經(jīng)絡(luò),寒性收引
,濕性凝滯
,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覺冷;得溫則氣血較為流暢
,故其痛減
;遇寒則血益凝滯,故疼痛加重
;風(fēng)濕寒邪或留于髖股
,或下注膝脛,故痛引髖股或膝脛
;風(fēng)寒束表
,營衛(wèi)不和,故見寒熱
。脈浮緊
,苔白膩為風(fēng)濕寒邪侵襲之象。
治則:疏風(fēng)散寒
,祛濕止痛
。
方藥:三痹湯加減
。
獨活10g,秦艽12g
,細(xì)辛6g
,川芎10g,當(dāng)歸12g
,熟地15g
,芍藥10g,茯苓12g
,桂枝10g
,杜仲12g,牛膝10g
,黨參12g
,黃芪12g,續(xù)斷12g
,防風(fēng)10g
,制川草烏各10g。
方解:方中獨活
、細(xì)辛
、川烏、草烏祛風(fēng)勝濕
,散寒止痛
,桂枝溫經(jīng)通絡(luò),為主藥
;熟地
、續(xù)斷、杜仲
、牛膝補(bǔ)益肝腎
,強(qiáng)壯筋骨為輔藥;川芎
、芍藥
、當(dāng)歸補(bǔ)血活血;黃芪
、黨參
、茯苓
、甘草益氣扶脾
,均為佐藥,使氣血旺盛
,以助主藥驅(qū)邪外出
;使以秦艽
、防風(fēng)祛周身之風(fēng)濕寒邪從外而解。諸藥合用
,扶正祛邪
,共奏疏風(fēng)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
(2)濕熱浸淫
主證:背腰及腿部疼痛
,活動后痛可減輕,口干不欲飲
,無明顯畏寒
,但惡熱,舌紅苔黃厚膩
,脈濡數(shù)
。
主證分析:濕熱之邪壅滯背、腰
、腿部
,經(jīng)脈痹阻,氣血郁遏不通
,故至疼痛
;活動后氣機(jī)稍有舒展,濕滯得減
,故痛或可減輕
;濕熱內(nèi)盛,故不畏寒
,但惡熱
;熱灼津液,且內(nèi)有濕邪
,故口干不欲飲
;舌紅苔黃厚膩,脈濡數(shù)皆濕熱之象
。
治則:清熱利濕
,通絡(luò)止痛。
方藥:四妙丸加味
。
蒼術(shù)10g
,黃柏10g,川牛膝15g
,薏苡仁30g
,雞血藤30g,梔子10g
,川斷10g
,乳香8g
,沒藥8g,杜仲10g
。
方解:蒼術(shù)苦溫燥濕
,黃柏苦寒清下焦之熱
,配薏苡仁清利濕熱
,再以牛膝通利筋脈
,引藥下行
,兼能強(qiáng)壯筋骨
;川斷
、杜仲
,助牛膝強(qiáng)健筋骨
,配梔子以助黃柏之清利濕熱
;乳香
、沒藥行瘀止痛,雞血藤通經(jīng)活絡(luò)
。全方共奏清熱利濕
、通絡(luò)止痛之功。
(3)瘀血阻絡(luò)
主證:腰背及腿部疼痛
,日輕夜重
,脊背活動受限,舌質(zhì)紫暗
;或有瘀斑
,脈細(xì)澀。
主證分析:瘀血阻滯經(jīng)脈
,以致氣血不能通暢
,故背、腰
、腿部疼痛
;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細(xì)澀
,日輕夜重皆為瘀血內(nèi)停征象
。
治則:活血祛瘀,通絡(luò)止痛
。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
當(dāng)歸10g,川芎12g
,桃仁10g
,紅花10g,沒藥10g,五靈脂10g
,牛膝15g,秦艽10g
,土元10 g
,羌活10g,地龍15g
,香附15g
。
方解:方中當(dāng)歸、川芎
、桃仁
、紅花活血祛瘀,沒藥
、五靈脂消腫定痛并增強(qiáng)祛瘀之力
,香附行氣以活血,牛膝引瘀血下行并能強(qiáng)壯腰膝
,秦艽
、羌活以除周身痹痛;加土元以配方中地龍通絡(luò)祛瘀
。全方共奏活血化瘀
、通絡(luò)止痛之功。
(4)腎精虧虛
主證:腰背及腿部酸軟疼痛
,喜溫喜按
,腰膝無力,遇勞加重
;腎陽虛者
,畏寒,肢體怕冷
,遇冷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