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氣除濕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19 11:24:38
降氣除濕湯
處方 : 沉香2錢,木香2錢,白術(shù)2錢
,澤瀉1錢5分
,白茯苓1錢5分
,橘紅1錢5分
,半夏1錢,防己1錢
,甘草(炙)少許,白豆蔻5分
,生姜5片。
功能主治 : 下部水腫
,囊濕足冷
,氣喘上促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水煎,空心服
。
摘錄 : 《杏苑》卷六
中成藥感冒藥都有哪些 什么中成藥治感冒
1 風寒感冒用中成藥
參蘇理肺丸
該藥由紫蘇葉
,葛根,前胡
,枳殼,木香
,陳皮,茯苓
,法半夏
,黨參
,甘草
,生姜組成。
方中紫蘇葉
,葛根,前胡能發(fā)散風寒
,宣通肺氣;配木香,枳殼疏通氣滯
,寬敞胸膈;陳皮
,茯苓
,法半夏利氣燥濕化痰
,降逆止嘔;桔梗,甘草祛痰止咳
,清利咽膈;生姜可助蘇葉和葛根散寒解表,又可協(xié)助茯苓和半夏化痰;黨參重在補中益氣
,防止因出汗出多耗傷氣陰,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所以參蘇理肺丸具有益氣姑表
,化痰理氣的功效
,適宜于素日身體虛弱或久病體弱而患風寒感冒者
。
服法用量:每次6克,日服2次
,溫開水送服
。
通宣理肺丸
該藥由紫蘇葉,葛根
,麻黃,前胡
,杏仁,枳殼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桔梗
,黃芩所組成。
方中紫蘇葉
,麻黃能發(fā)散風寒
,宣肺解表;葛根能解肌清熱
,助紫蘇葉和麻黃發(fā)散之力;前胡宣肺祛痰;杏仁降逆止咳
,黃芩清肺熱;枳殼
,陳皮,半夏
,茯苓能利氣化痰;桔梗,甘草能止咳
,清利咽喉
。所以通宣理肺丸具有散寒解表
,宣肺止咳的功效
,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中藥。
服法用量:每次1丸
,日服2次,其他劑型按說明服用
,用溫開水或淡姜湯送服
,服藥后蓋被取汗。
沖和丹
該藥由麻黃
,羌活,荊芥穗
,駟辛
,防風
,白芷
,川芎,薄荷
,蒼術(shù)
,當歸,甘草所組成
。
方中的麻黃,羌活
,荊芥穗能發(fā)汗解表
,宣散風寒;駟辛
,白芷
,防風
,川芎
,薄荷可助以上三味藥的發(fā)汗之力,而且還可以宣通鼻竅
,治療頭痛;蒼術(shù)能祛濕,當歸能合血行血;甘草能協(xié)調(diào)諸藥
,因此沖和丹具有發(fā)汗解表,散風除濕的功效
,是治療外感風寒
,兼有濕邪者的首選藥
。
服法用量:每丸重8克
,每次2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
2 風熱感冒用中成藥
銀翹解毒丸
該藥由金銀花,連翹
,荊芥穗,薄荷
, 淡豆豉
,牛蒡子
,桔梗
,淡竹葉,甘草
,蘆根所組成。
方中金銀花
,連翹能清熱解毒,為方中的主藥;薄荷
,淡豆豉和荊芥穗能發(fā)散表邪
,透熱外出
,為輔藥;桔梗
,牛蒡子,甘草能宣肺止咳
,祛痰,并能清利咽喉;淡竹葉可清熱除煩;蘆根清熱生津
,而且清潤不膩,所以銀翹解毒丸是治療風熱感冒的常用藥
。
服法用量:每丸重9克
,每次2克
,日服2次;片劑,每片重0.55克
,每次4-5片
,日服2次
,用溫開水或蘆根水送服
。
3 流行感冒用中成藥
清瘟解毒丸
該藥由羌活,柴胡
,川芎
,白芷
,連翹
,黃芩,桔梗
,玄參,天花粉
,大青葉
,牛蒡子
,赤芍
,淡竹葉
,甘草所組成
。
方中以葛根,柴胡解肌透表
,羌活,防風發(fā)汗散風為主藥;連翹
,黃芩清瀉里熱
,為輔藥;配川芎
,白芷以助散風解表之力;桔梗開宣肺氣
,玄參
,大青葉
,天花粉,牛蒡子能清熱解毒
,而且還能消腫利咽喉,淡竹葉清熱除煩
,通利小便,引熱下行;赤芍,甘草可緩急止痛
,所以該方是以解肌透表為主
,兼能清熱解毒
。臨床上適用于表證來解
,里熱漸盛的外感疾病,既可用于治療流行感冒
,也可用于治療風熱感冒。
服法用量:重9克的蜜丸
,每次內(nèi)服2丸,日服2次
,溫開水送服
。
4 暑濕感冒用中成藥
藿香正氣丸(片,水) 該藥由藿香
,半夏
,厚樸
,蘇葉
,白芷,陳皮
,茯苓,白術(shù)
,大腹皮,桔梗
,甘草組成
。
方中以藿香為主
,表散風寒
,芳化濁濕;輔以半夏燥濕降氣,和胃止嘔;厚樸行氣化濕
,寬胸除滿;蘇葉,白芷助藿香發(fā)散風寒
,并能芳香化濕止頭痛
,陳皮理氣燥濕
,開胃和中
,茯苓
,白術(shù)健脾運濕
,大腹皮行氣利濕,桔梗宣肺利膈
,甘草調(diào)和諸藥,所以它具有祛濕解表
,和胃理氣的功效
,是暑濕感冒的首選藥
。
服法與用量:重9克的蜜丸
,每次1-2丸
,日服2次
;水,片或膠囊等劑型
,按說明服用,孕婦忌服
。
清暑益氣丸
該藥由人參,黃芪
,當歸
,五味子,麥冬
,蒼術(shù),白術(shù)
,澤瀉,黃柏
,青皮
,陳皮,神曲
,升麻
,葛根
,甘草所組成
。
方中以人參,黃芪為主
,補氣固表止汗,當歸養(yǎng)血和陰
,五味子酸斂止渴
,又能固澀止瀉
;麥冬養(yǎng)陰生津止渴
,以利咽喉
;蒼術(shù)
,白術(shù)燥濕健脾止瀉;澤瀉
,黃柏苦寒以清熱勝濕;青皮
,陳皮
,神曲理氣消食除脹滿
;升麻
,葛根解肌清熱
,并能升提止瀉
;甘草調(diào)和諸藥,又能清暑解熱
,所以該藥具有祛暑利濕,補氣生津的功效
,適宜于無病體弱
,虛不勝暑的老年人
。因中暑傷濕所引起的頭痛身熱
,四肢倦怠,自汗心煩
,咽干口渴
,腹脹腹瀉
,小便赤短,身弱脈虛者
。
服法用量:9克重蜜丸
,每次1丸
,日服2次
,姜湯或溫開水送服
,忌生冷油膩
。
文摘之懶兔子
1懶兔子 說醫(yī)不二
從迷上麻將到迷上中醫(yī)。孩子鼻炎
,用黃元御的,桔梗元參湯
。里面幾乎都是藥食同源的東西,對清鼻涕的鼻炎非常有效
。
羊肉湯里加入當歸生姜
,專門治療女性虛勞癥,肚子疼
。
豬肉湯里加入蓮藕,特別滋陰
。
感冒了,喝碗肉粥
,有滋陰補中氣的作用
,盡快驅(qū)邪散寒
。南京人最喜歡吃鹽水鴨
,北京最愛吃烤鴨,那是因為鹽和火烤都可以糾正鴨子的良性
,多吃也不會胃寒
,做完手術(shù)要找傷口,就要喝黑魚湯
,廚師,很好的食療方法就是常吃
,紅豆
,薏米粥
。
氣虛調(diào)理補氣
,一般用四君子湯和補中益氣湯。
氣滯的表現(xiàn)
,疼痛脹滿,乳房脹痛也是
,治療理氣行氣一般用,大柴胡湯和理中湯
。氣逆
,飛機上一般表現(xiàn)為咳喘,鼻炎
,胃氣上逆,主要表現(xiàn)為打嗝
,噯氣,嘔吐
,泛酸
。調(diào)理方法就是將汽
,一般用半夏厚樸湯
,治療久咳不愈,效果很好
,尤其治療胃殼胃氣上逆所致的咳嗽,效果顯著
。蘇子降氣湯
。主要是降肺氣效果好
。要將氣
,不管是膽氣還是肺氣,一定要將胃氣
,因為膽隨胃降
,肺氣沿著胃氣下降的通道才能下降
。
肝不藏血
,就會出現(xiàn)咳血嘔血,崩漏等種種出血的現(xiàn)象
,脾有統(tǒng)攝和控制,血液在血管里流動
,而不宜到血管外面的功能
。血虛還有一個普遍的癥狀
,即怕冷又怕熱,陽虛的人怕冷
,陰虛的人怕熱,但血虛就冷熱都不舒服
。心血虛偏重于
,出現(xiàn)心悸怔忡
,健忘
,多夢,失眠
,和心神有關(guān)的癥狀,肝血虛比較偏重于出現(xiàn)
,爪甲色淡
,筋脈拘攣
,手足發(fā)麻
,月經(jīng)不調(diào),眩暈眼花的癥狀
,脾血虛,比較偏重于出現(xiàn)食欲減退
,身體乏力
,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
,失血等癥狀,常用方劑四物湯
。補血藥中一定要有行氣藥
,補氣,藥中一定要有補血藥
,這樣才能氣血相生氣血
,旺盛。
鱈魚
,癥狀,局部腫脹疼痛
,面色晦暗。體表淤血
,瘀斑
。皮膚干燥,小腿
,肌膚如鱗甲,腳后跟開裂
。活血化瘀
,常用方劑
,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
,桂枝茯苓丸。降低血液粘度
,降低血脂。
血熱
,由于局部有熱或者熱入血分導(dǎo)致
,癥狀,心煩
,口渴
,身熱,舌絳紅
,血熱妄行,皮膚下出血
,鼻出血,吐血
,尿血
,月經(jīng)超前或月經(jīng)量過多。治療準則清熱涼血
,常用方劑,瀉心湯
,清營湯。血熱音分辨濕熱虛熱
,濕熱者
,清解良雪
,用瀉心湯,虛熱者
,滋陰養(yǎng)血
,用清營湯
。區(qū)別
,濕熱虛熱,主要看癥狀來的急
,多半是實證,如果拖的時間很長
,多半是虛證。
中醫(yī)治療尿潴留
,特別在行
,就是開肺氣,只需要用蘇葉
,枇杷葉各15克
,熬水五分鐘,喝完第二天
,就可以好好排尿了。蘇葉枇杷葉都入肺經(jīng)
,解表宣肺
,將利
,原理就是
,茶壺倒水
,揭壺蓋
。
脾在液為涎,是口中比較清晰的部分
,所以脾缺水,嘴巴里就沒有口水
,總是感覺粘粘的
,脾濕睡覺的時候就會流口水
,腎在液為唾
,就是口中比較,粘稠的部分
,腎缺水,總覺得口干舌燥
。津液不足主要癥狀,心煩
,口渴
,咽干,唇燥舌干
,口水少,皮膚干燥
,下肢疲軟,小便短少大便干燥,治療準則
,滋養(yǎng)津液
,益氣生津
,常用方劑:增液飲
,五汁飲,生脈飲
。
關(guān)于水液內(nèi)停的問題,金匱要略講的最詳細
,名為水氣
,共有31小段
。水在體內(nèi)的幾種形式
,風水,皮水
,正水,石水
,黃汗
,其中風水和皮水都在皮膚表面
。風水就是風
,從毛孔中進入身體里像一道屏障一樣,把身體里的水汽罩住
,讓水汽不能正常的散發(fā)出去
。風水的癥狀
,從外部癥狀來看
,就是骨節(jié)疼痛
,怕風。因為風把濕氣密閉在體內(nèi)
,水流到關(guān)節(jié)部位的時候,關(guān)節(jié)就會疼痛
,這就是風濕,水流到頭面部,臉部就會浮腫
,上下眼窩會水腫
,就是大眼袋
,時不時還會咳嗽
。若后背受了風,如果骨節(jié)不疼痛
,身體則會感到疲倦和沉重,也是風水的一種
。重點講一下身體的紅疹
,癮疹
,或風疹是怎么回事
?當風邪進入身體以后,風會先和身體里的氣打架
,此時如風很強,就會把血管全部罩在了里面
,血管里的營氣和津液就會悶在里面,越來越熱
,這時候如果風弱了熱能
,全部透出汗孔,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疹
,如果這種熱只能發(fā)出一半,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癮疹
,要是熱一點都發(fā)不出來
,全部背在血脈里
,那么皮膚就會變癢
,撓癢癢
,其實就是泄風
,但是無法把里面的風全部泄出來,所以就會不停的癢
,只有撓才舒服
。所以吃中藥治療風疹,吃完后疹子發(fā)的更厲害
,其實是好轉(zhuǎn),是身體里的郁熱外發(fā)的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象
,疹子全部發(fā)出來
,把熱透完這個病就好了
,可是很多人看發(fā)出了疹子,不征求醫(yī)生的意見
,就擅自把藥停了,結(jié)果讓熱再次回到皮膚里面
,時間一長就成了反反復(fù)復(fù)好不了的慢性病
。治療風水的經(jīng)方一般是
,防己黃芪湯
,越婢加術(shù)湯。防己黃芪湯
,主要治療是下肢浮腫,比較明顯的風濕病
,身體感覺困重
,怕風關(guān)節(jié)疼
,特別是膝關(guān)節(jié)腫痛難以屈伸
。越婢加術(shù)湯,主要治療頭面部浮腫
,身體發(fā)熱,小便不利
,關(guān)節(jié)腫痛,舌苔白膩
,個人認為此方可以治療濕疹,因為麻黃和生姜都結(jié)表散熱
,生石膏
,清內(nèi)熱,白術(shù)燥土去濕
,可以治療水濕郁熱引起的各種皮膚病。
皮水的癥狀
,就是全身皮膚浮腫
,一按下去一個坑,這個水并不是風引起的
,所以不怕風,但是
,腹脹如鼓
,鼓起來砰砰響
,也不感到口渴
,治療一般用防己茯苓湯
,主要治療水停留在皮膚表面
,全身浮腫困重,舌苔白膩
,小便不利,腹中脹滿
。有風進入身體
,讓水是不能代謝
,那叫風水
,如果身體里的水停留在皮膚表層,造成的全身浮腫
,就叫皮水了。
里水不是身體正常需要的精液
,包括臟腑里的水
,正水和石水
。泔水就是我們說的肝腹水
。廢水
,就是渾身腫
,小便困難
,還會拉稀。啤水是脾濕
。腎里有水,肚子大
。 肚臍眼兒會突出
,會疼
,腰疼
,
正水的癥狀是喘,因水停在心的下邊
,胃里有水,胃氣上逆
,壓破橫膈膜
,呼吸困難就會發(fā)喘
。六歲小孩
,久咳,造成肺虛
,中醫(yī)用早晚空腹服,吃夠一百天
。石水的癥狀是下腹部脹得像石頭一樣硬硬的,但是并不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