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子白丸
別名 : 雞彈白丸
處方 : 好松煙墨(搗之)、雞子白。

制法 : 上以雞子白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 雞彈白丸(《醫(yī)統(tǒng)》卷四十二)
。①《圣惠》本方用雞子白三個(gè)
,好香墨二兩
。②《肘后方·附方》引《外臺(tái)》本方用法:每服一二十丸
,用生地黃汁送下
,如人行五里再服。
摘錄 : 方出《外臺(tái)》卷三引《深師方》
,名見《圣惠》卷三十七
附子丸作用與功效 ,有什么副作用
?
[FS:CONTENT_START]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
、臍)
、菖蒲《米泔浸一宿,銼
,焙)
、礬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
、松脂(研)各30克
,杏仁(去皮、尖
、雙仁
,炒)60克,染胭脂15克
。
【制法】上七味
,搗研為末,熔黃蠟和拈如棗核大
。
【功能主治】治耳聾
,出膿疼痛;耵聹塞耳
。
【用法用量】針穿一孔子令透
,塞耳中,日換一次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四
附子丸--《宜明論方》卷一 【處方】附子(炮)
、川烏頭(炮,二味通銼碎
,炒
,為末入藥)、官桂
、川椒
、菖蒲
、甘草各120克,骨碎補(bǔ)(炒)
、天麻
、白術(shù)各60克。
【制法】上藥研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濕痹
。陽虛陰盛
,一身如從水中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腹時(shí)用溫酒下
,日三服。
【摘錄】《宜明論方》卷一
附子丸--《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附子10枚(唯大者
,以尖刀子于心中可剜去1半)
,朱砂1兩(細(xì)研,水飛過)
,硇砂1兩(細(xì)研)
,阿魏1兩(細(xì)研)。
【制法】上將朱砂
、硇砂
、阿魏相和,重研令勻
,納入附子中填實(shí)
,然后將附子內(nèi)剜出末填于諸藥末上,實(shí)筑
。用錢許大紙片子
,以面粘蓋附子口。每一個(gè)附子
,用大蘿卜一枚完備者
,剜下蘿卜頭可半寸許,剜卻中心
,安附子在內(nèi)
,卻將剜下蘿卜頭蓋,后以竹簽子緊密簽定
,和大麥面裹合
,約厚半指以來,以煻灰火燒,候面焦熟為度
,取出
,去卻蘿卜,入臼內(nèi)
。有剜出附子末填不盡者
,亦同搗熟為度,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暖脾腎,益氣力
。主治下元虛冷氣
。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鹽湯或溫酒送下
。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附子(炮裂
,去皮臍)2兩,草豆蔻(去皮)2兩
,桂(去粗皮)1兩
,吳茱萸(湯浸,焙乾
,炒)1兩
,丁香3分,木香半兩
,桃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炒黃
,別研)3兩
。
【制法】上除桃仁外,為末
,入桃仁同研勻
。別以曲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積冷痃氣
,口吐清水,面色萎黃
。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空腹煎生姜、橘皮湯送下
,日晚再服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丹砂1兩(研細(xì)如粉
,留一半為衣)
,檳榔(銼碎)半兩,丁香1錢
,杏仁28枚
,(去皮尖雙仁,別研成膏)
。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和勻,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散寒邪
,溫脾胃
。主治膈氣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5丸
,先嚼大棗1枚
,裹藥丸干咽,后以少許生姜湯送下
,不拘時(shí)候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二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
,烏賊魚骨(去甲)1兩
,白石脂2兩,白丁香1分(炒)
,白礬(燒灰)半兩
,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
,用醋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過期
,連綿不止
,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米飲送下
,每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處方】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
,赤石脂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半兩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久痢不愈
,腸垢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空心
、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木香(炮)半兩
,當(dāng)歸(切
,炒)半兩
,甘草(炙)半兩
,干姜(炮)半兩,芍藥半兩
,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銼)1兩
,吳茱萸(湯洗
,焙乾,炒)1兩
,陳橘皮(去白
,炒)3分,白術(shù)(銼
,炒)3分
,訶黎勒(炮,去[FS:PAGE]核)3分
,黃連(去須)1兩半
。
【制法】上為末,薄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冷,泄瀉不止
,臟腑冷痛
,腹脹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附子丸--《外臺(tái)》卷二引《張文仲方》 【處方】附子(炮)
、藜蘆各等分(含黃柏亦佳)。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毒攻喉咽腫痛
;兼主天行
。
【用法用量】每服1枚,湯飲送下
。
【注意】忌豬肉
、貍?cè)狻?br>【摘錄】《外臺(tái)》卷二引《張文仲方》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附子(炮裂,入水少時(shí)
,去皮臍)1兩
,干姜(炮)1兩,熟艾(微炒
,為末)1兩
。
【制法】上為末,以新汲水調(diào)面拌和為丸
,如彈子大
。
【功能主治】一切冷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蚧祭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用法用量】每服2丸,用面1錢匕
,以水1盞半化開
,煎3-5沸,空心服之
。服后覺熱
,以飯壓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蚧祭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
,空心米飲送下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雞子2枚(去黃取白)
。
【制法】上先將附子為末
,以雞子白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休息痢及赤白痢
。
【用法用量】一時(shí)傾入沸湯內(nèi),煮數(shù)沸漉出
,分作2服
,米飲送下,空心
、日午各1服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附子丸--《圣惠》卷四 【處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川烏頭3分(炮裂
,去皮臍),當(dāng)歸半兩(銼
,微炒)
,桂心1兩,蓽澄茄3分
,赤石脂3分
,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木香3分
,茴香子1兩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氣
,小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以溫酒送下
,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
附子丸--《圣惠》卷三十 【處方】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肉蓯蓉1兩(酒浸1宿,銼去皺皮
,炙干)
,巴戟1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
,當(dāng)歸1兩
,羌活3分
,桂心3分,萆薢3分(銼)
,酸棗仁3分(微炒)
,牛膝1兩(去苗),木香3分
,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
,補(bǔ)骨脂1兩(微炒),鹿茸2兩(去毛
,涂酥炙微黃)
,石斛1兩(去根,銼)
,桃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茯苓1兩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虛勞傷憊,腰腳疼痛
。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附子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甘草(炙,銼)2兩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寒濕濡瀉
,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空心生姜湯送下
,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附子丸--《普濟(jì)方》卷二二○引《朱氏博濟(jì)方》 【處方】大附子10兩(用黑豆1升
,水5升
,不犯鐵器,慢火煮
,候豆熟
、附子軟為度
,切作片子,焙令干)
,川芎6兩
,木瓜末、牛膝半斤
,羌活4兩
。
【制法】上為末,蜜三斤和勻
,熬如餳膏
,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壯筋骨
,補(bǔ)益丹元
,進(jìn)飲食,化氣
。主腳氣
,腰膝乏力,行步艱難
,或即疼痛
,或下注成瘡。
【用法用量】方中木瓜末用量原缺
。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二○引《朱氏博濟(jì)方》
附子丸--《圣惠》卷七 【處方】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蛇床子2兩
,鐘乳粉2兩
,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
,別杵為末)
,鹿茸1兩(去毛
,涂酥炙微黃)
,肉蓯蓉2兩(酒浸,去皴皮
,炙干)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腎臟衰弱絕陽,手足多冷
。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
【摘錄】[FS:PAGE]《圣惠》卷七
附子丸--《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附子半斤(炮裂,去皮臍
,搗羅為末)
,生地黃10斤(搗續(xù)取汁,拌附子末
,日中煎令干)
,肉蓯蓉2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
,炙干)
,五味子2兩,天麻2兩
,白蒺藜1兩半(微炒去刺)
,干姜2兩(炮裂,銼)
,鹿角膠2兩(搗碎
,炒令黃燥),干漆1兩(搗碎
,炒令煙出)
,牛膝3兩(去苗),桂心3兩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補(bǔ)益駐顏
,去風(fēng)利氣,暖腰膝
,充肌膚
,強(qiáng)志力,久服變白發(fā)令黑
,齒落更生
,延年不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心以溫酒送下
。漸加至40丸。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附子丸--《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茛菪子1兩(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
,候干
,即炒令黃黑色)
,干姜3分(炮裂,銼)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乾,微炒)
,青橘皮3分(湯浸
,去瓤,焙干)
,厚樸2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當(dāng)歸3分(銼
,微炒)
,艾葉3分(微炒),白術(shù)3分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冷痢不愈
,四肢不和,腹痛
,不欲飲食[FS:CONTENT_END]
黃連丸作用與功效 ,有什么副作用
?
黃連丸--《外臺(tái)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別名】黃連阿膠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黃連30克
,茯苓60克
,阿膠30克(炙)。
【制法】先搗黃連
、茯苓為末
,調(diào)阿膠為丸,曬干
。
【功能主治】治腸胃氣虛
,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
,狀如魚腦,里急后重
,臍腹疼痛
,口燥煩渴
,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
,空腹時(shí)用溫開水送下
。漸加至60丸。
【摘錄】《外臺(tái)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黃連丸--《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處方】黃連 吳茱萸
【制法】上二味各等分
,同炒令紫
,色不得過黑,去茱萸
,只以黃連一味軟飯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
。治腸風(fēng)下血
。
【用法用量】空腹時(shí)用米飲下30~50丸,每日二服
;更以胃風(fēng)湯煎
,如法吞下。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黃連丸--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張文仲方》,名見《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黃連4兩
,黃柏3兩,阿膠(炙)1兩
,梔子1兩
,蒲黃1兩,當(dāng)歸1兩半
,黃芩2兩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破血止痢
。主治產(chǎn)后赤白下痢,腹中絞痛不可忍
。
【用法用量】每服60丸
,以飲送下,日3次
,夜1次
。
【摘錄】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張文仲方》,名見《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黃連丸--《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處方】黃連(去須)1兩1分
,艾葉(炒)3分
,升麻3分,防風(fēng)(去叉)半兩,樸消2兩
,大黃(銼
,炒)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齆鼻
。
【用法用量】每服3-5丸
,食后臨臥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黃連丸--《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別名】黃連阿膠丸
、阿膠丸
、小黃連阿膠丸
【處方】黃連1兩,茯苓2兩
,阿膠1兩(炙)
。
【制法】先搗黃連、茯苓為末
,以少許水溶阿膠為丸
,眾手丸之,曬干
。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腸胃氣虛
,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
,狀如魚腦
,里急后重,臍腹疼痛
;及肺熱咯血
,諸疳熱瀉。
【用法用量】黃連阿膠丸(《局方》卷六)
、阿膠丸(《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莊氏家傳》)
、小黃連阿膠丸(《得效》卷十二)。
【摘錄】《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黃連丸--方出《醫(yī)心方》卷十一引《傳信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別名】羚羊角丸
【處方】黃連2兩半
,黃柏1兩半,羚羊角半兩
,茯苓半兩
。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一切熱痢及休息痢
,日夜頻并
;兼治下血黑如雞肝色,或蠱痢腹中痛.有膿血下者
。
【用法用量】羚羊角丸(《準(zhǔn)繩·類方》卷六)
。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十一引《傳信方》
,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黃連丸--《圣惠》卷五 【處方】黃連1兩(去須)
,栝樓根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
,焙)
,知母3分,茯神3分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胃實(shí)熱
,多渴心煩;時(shí)氣煩熱口乾
,頭目昏痛
;食已如饑,肌肉羸瘦
。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食后以粥飲送下;或牛乳汁送下亦得
。
【摘錄】《圣惠》卷五
黃連丸--《圣惠》卷六 【處方】黃連(去須)1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
,苦參(銼)1兩
,防風(fēng)(去蘆頭)1兩,枳殼(麩炒微黃
,去瓤)1兩
,川升麻1兩,牛蒡子(微炒)1兩
,木通(銼)1兩
,秦艽(去苗)1兩,黃芩1兩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肺臟風(fēng)毒攻皮膚生瘡
。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以溫漿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
【摘錄】《圣惠》卷六
黃連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
,黃柏(去粗皮,炙)半兩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小兒脫肛
。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早
、晚食前以米飲送下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黃連丸--《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處方】黃連末。
【制法】雞子白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熱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
,至20丸
,以飲送下,每日3次
。
【摘錄】《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黃連丸--《圣濟(jì)總錄》卷六十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
,黃柏(去粗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大黃(銼
,炒)半兩,梔子仁半兩
,黃藥子半兩
,郁金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
,貝母(去心)半兩
,甘草(炙,銼)半兩
,款冬花半兩
,黃明膠(炙令燥)半兩,白芥子半兩
。
【制法】上為末
,研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酒疸
。身面黃
,心懊痛,小便黃赤不利
。
【用法用量】每服10丸
,煎麥門冬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
黃連丸--《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黃連1兩(去須
,微炒)
,蚺蛇膽半兩,蕪荑1兩(微炒)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小兒久痢,腸頭挺出
。
【用法用量】每服5丸
,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黃連丸--《普濟(jì)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處方】黃連2兩(去須)
,苦參1斤,麝香1錢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消渴
,煩熱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60丸
,空腹以茶送下
,1日2次,任意吃茶
,不限多少
;一方用粥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黃連丸--《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五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黃連(去須)1兩
,菟絲子(酒浸3日
,曬乾,別研末)1兩
,五味子1兩
,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
,炙)1兩
,龍骨1兩
,山茱萸1兩,磁石半兩(燒赤
,醋淬7遍
,研,水飛過)
,雞
??胵中黃皮1兩半(微炙)
。
【制法】上為末
,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消腎,小便多白濁或不禁
。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食前以粥飲咽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五引《神巧萬全方》
黃連丸--《圣濟(jì)總錄》卷十三 【處方】黃連(去須)3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