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男子、女人陰陽不和
,臟腑虛弱,中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胸膈脹滿,心脾引痛,攻刺腹脅,有妨飲食。又治中酒、吐酒,停飲浸漬,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并皆治之。用法用量 : 每服二錢
,入鹽少許,用沸湯點服,不拘時候。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心腹猝痛
,泄瀉,不思飲食。用法用量 : 每服2克,空腹時用陳米飲調(diào)下
。摘錄 : 《元和紀用經(jīng)》
制法 : 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陰陽不和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人鹽少許
,用沸湯點服,不拘時候。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制法 : 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 : 治冷瀉
。用法用量 : 每用6克,入鹽少許
,沸湯點服,吞感應(yīng)丸。摘錄 : 《仁齋直指》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脾臟虛冷
,泄痢不止。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diào)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牙齒風(fēng)毒所攻,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 含之
摘錄 : 《圣惠》卷三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肺氣咳嗽,面目浮腫
,喘息促急。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中盞
,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飧食生冷
用法用量 : 本方名雞舌香散,但方中無雞舌香
摘錄 : 《直指》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補虛。主一切冷氣
用法用量 : 每服1-2錢
摘錄 : 《傳家秘寶》卷中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男子
用法用量 : 本方名雞舌香散,但方中無雞舌香
摘錄 : 《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中盞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癰瘡久不愈,敗壞成蟲
用法用量 : 每用1大錢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二十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脾受寒濕
用法用量 : 本方名雞舌香散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五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男子、婦人九種心痛
用法用量 : 本方名雞舌香散,但方中無雞舌香
注意 : 忌生冷。
摘錄 : 《婦人良方》卷七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嬰孩
、小兒驚風(fēng)搐溺,用藥卻退,再被驚著,仍要發(fā)搐。用法用量 : 每服嬰孩1字
,2-3歲半錢,3-5歲1錢,糯米飲調(diào)下摘錄 : 《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引《寶慶方》
制法 : 上銼細
功能主治 : 小兒吐瀉
用法用量 : 本方名雞舌香散,但方中無雞舌香
摘錄 : 《直指小兒》卷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牙齒宣露
,口臭血出,不能飲食。用法用量 : 每用綿裹半錢匕
,含化咽津。更于患處齒齦貼之,亦得。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肝風(fēng)冷,兩腳轉(zhuǎn)筋
,攣急疼痛。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摘錄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二味為散,再入麝香拌和令勻
。功能主治 : 風(fēng)冷乘于齒間
,發(fā)歇疼痛,口氣宣露。用法用量 : 每用少許揩齒良久
,以溫湯漱口。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香具:使用香品時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稱為香器。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手爐、香斗、香筒、臥香爐、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勺、香囊等。造型豐富的香具,既是為了便于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同時也是一些文玩收藏品。具體簡介如下:
香爐:是可以用來品聞沉香盤香、沉香塊
、沉香粉或者是沉香丸的圓形香爐。手爐:即一般所說的柄香爐,以焚燒香丸
、沈香木塊為主,方便上堂時以手持之。香斗:又稱長柄手爐
,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香筒:長筒的樣式
臥香爐:專門焚燒橫式線香
薰球:為鏤空圓球,內(nèi)放香品焚燒
香插:使用很廣的焚香用具之一
香盤: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制成
香盒:盛放香材的器具
香夾:用于夾取香品的器具
。香箸:也叫“香筷”
,是夾取香炭、取香用的器具。香鏟:用于撥弄香粉
,多做篆香時使用。香勺:用于取香粉
、小型香材的器具。香囊:指將各種香料、香品置入囊中
,放在身上散發(fā)香氣的香具。具有溫中
有香口作用
生理特性
本品略呈研棒狀
萼筒圓柱狀
擴展資料:
用途
丁香用于烹調(diào)
具有防腐劑及殺菌劑的特性,還可協(xié)助消化作用
參考資料:
新華網(wǎng)-【故事里的中藥】藥食同源,香口溫腎——丁香
-丁香
沉香多名:青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