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煮糊為丸功能主治 : 攻逐痰飲
用法用量 : 食后及臨臥時用姜湯成熟水送下5~10丸
備注 : 本方是從《圣濟(jì)總錄》卷十“趁痛丸”演化而來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制法 : 白蘿卜汁為丸
功能主治 : 滌除痰癖伏飲
用法用量 : 空心姜湯吞服1錢
摘錄 : 《活人方》卷六
制法 : 上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身及兩脅走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
摘錄 : 《丹溪心法》卷四
制法 : 上為末
,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 一切痰飲癥
,或漉漉有聲,或手足冷痹,氣脈不通者。用法用量 : 每服60-7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 : 《玉案》卷三
組成 : 甘遂、大戟
用法 : 上藥各等分
功效 : 祛痰逐飲
主治 : 主治水飲痰涎停于胸脅
臨床應(yīng)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高脂血癥
方解 : 本方大戟蕩滌臟腑曲道之水飲痰毒
、惡血,甘遂破癥堅積聚,利水谷道,遂、戟配伍,峻逐痰飲水濕,兼入血分,消癥化瘀;白芥子蕩滌皮里膜外之水飲、痰毒、惡血。宋·陳言謂:“控涎丹專為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而設(sh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現(xiàn)代研究 : 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脂肪瘤
、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骶髂關(guān)節(jié)炎、頸椎病、慢性前列腺炎、神經(jīng)性嘔吐癥、慢性腹瀉、多囊卵巢綜合征等證屬水飲痰涎停滯的病癥。實驗研究表明,方中甘遂含有一種無水酸,能刺激腸管,引起腸蠕動亢進(jìn),產(chǎn)生峻下作用,并有利尿之功;白芥子含有脂肪油及白芥子苷、杏仁酶等成分,有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并對組織中炎性滲出物的吸收尤有殊功。方歌 : 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滌痰涎力不差。
摘錄 : 宋·《三因極一病癥方論》
這位朋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524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