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痔液
中醫(yī)世家
2023-05-19 22:39:23
枯痔液
處方 : 明礬(硫酸鋁鉀)6g,石炭酸(酚)1g
,黃連2g
,普魯卡因1g
,枸櫞酸鈉1.5g
,甘油20ml
,蒸餾水加至100ml
。
制法 : (1)將黃連用蒸餾水洗凈
,煎熬3次合并過濾備用,得溶液①
;(2)將酚溶液加于甘油中得溶液②
;(3)取適量的蒸餾水加熱將明礬溶于水中,再加入枸櫞酸鈉及普魯卡因
,得溶液③
;(4)將溶液②緩緩不斷加熱攪拌下加入溶液③,得溶液④
;(5)最后將溶液①與④合并
,加蒸餾水至全量過濾,再用3號玻璃球濾過
,裝瓶封口
,普通蒸氣消毒30分鐘備用,溶液應呈金黃色透明液體
,pH3.5
。

功能主治 : 使內痔硬化或壞死脫落。主痔瘡
。
用法用量 : 將藥注射于痔核內
。
摘錄 : 《中醫(yī)外科學》
提問:左膝關節(jié)腘側軟組織內有一囊腫,該如何治療?
去年冬到現(xiàn)在疼痛加重
,近日去醫(yī)院檢查其結果是:CT平掃:顯示左膝關節(jié)腘側軟組織內見一大小約為25mm×10mm囊性占位
,邊緣清晰,CT值為12Hu
,構成骨骨質完整
,骨皮質光滑、連續(xù)
,骨小梁清晰
,未見明顯的骨質增生、硬化或破壞
,關節(jié)面間隙等寬
,未見狹窄,關節(jié)腔顯示清晰
,無積液
。余無特殊。
診斷意見:左膝關節(jié)軟組織囊性占位
,考慮腱鞘囊腫
,請結合臨床
。
如何上傳:您可以將檢查片子用數(shù)碼相機拍成照片,在發(fā)表回復的對話框下方點擊“上傳影像化驗單照片”上傳
。閆童林醫(yī)生 答 2012-04-17 21:38:58 照你的描述這不是腱鞘囊腫
,而是腘窩囊腫;腘窩囊腫大都源自髕骨后的關節(jié)腔
,很少不與膝關節(jié)腔相聯(lián)
。按摩不能治療此病,最徹底的辦法是手術切除
;再就是穿刺
,用16號針頭抽出囊液,同時注入與囊液等量的生理鹽水(腕踝部位的小腱鞘囊腫
,抽吸后可注入0.5毫升以下的碘酒
、枯痔液,或針刀治療
。)
,彈力繃帶加壓包扎,隔2-3天重新包扎一次
;等待鹽水吸收
。1-2次即可治愈。 至于上下樓時的疼痛
,應該與囊腫關系不大
;主要是內、外付韌帶
,臏下脂肪墊
、臏周深淺滑液囊堵塞所致,針刀治療或臭氧
、太氧注射
,大多一次治愈。醫(yī)生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
,無法全面了解病情
,醫(yī)生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
紫珠的栽培技術
紫珠屬亞熱帶植物
,喜溫、喜濕
、怕風
、怕旱,適宜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溫度15~25℃
,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
,土壤以紅黃壤為好
,在陰涼的環(huán)境生長較好。紫珠萌發(fā)條多
,根系極發(fā)達
,為淺根樹種,3月開始展葉
,4月上旬完全展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ü?月下旬開始萌發(fā)
,花期比較長,從6月上旬到10月上旬
,邊開花邊結籽
。新梢生長快,一年有3次新梢
,分春梢
、夏梢和秋梢,一年生長高達2~3米
,11月下旬開始落葉
,收獲期在11月中、下旬
。常與馬尾松
、油茶、毛竹
、山竹
、映山紅、尖葉山茶
、山蒼子
、芭茅、楓香等混生
。
紫珠原產我國黃河以南的部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qū)),日本
、越南也有分布
,北方地區(qū)可選擇背風向陽處栽種。平時管理較為粗放
,天氣干旱時注意澆水
,避免土壤長期干旱;紫珠喜肥
,栽培中應注意水肥管理
,除春季定植時要施足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外
,每年落葉后還要在根際周圍開淺溝埋入腐熟的堆肥,并澆透水
,冬季寒冷時有些枝梢會凍死
,可等春季發(fā)芽前將其剪除,并不影響來年的開花結果
。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
,剪除枯枝、枯梢以及殘留的果穗
,將過密的枝條疏剪
。
北方地區(qū)可選擇背風向陽處栽種。平時管理較為粗放
,天氣干旱時注意澆水
,避免土壤長期干旱;紫珠喜肥
,栽培中應注意水肥管理
,除春季定植時要施足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外,每年落葉后還要在根際周圍開淺溝埋入腐熟的堆肥
,并澆透水
,冬季寒冷時有些枝梢會凍死,可等春季發(fā)芽前將其剪除
,并不影響來年的開花結果
。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剪除枯枝
、枯梢以及殘留的果穗
,將過密的枝條疏剪。 紫珠種植園地宜選擇無水質
、空氣和重金屬污染
,交通、排灌方便的背風背西曬的旱土
、天水田
、二于田或坡地種植。于9~10月間挖30厘米深
、30厘米寬的栽植溝
,每米栽植溝中施有機肥3~4公斤并與土拌勻。天水田
、二干田要開好排水溝
。
科學栽植,11月至翌年3月下雨前后是栽植紫珠的最佳時期
。栽植時要求苗正
,深淺適度
,踩緊根部土壤。其他時期栽植影響成活率及當年產量
。株行距0.3米×1.5米
,畝植1500株。 紫珠栽培管理粗放
,落果后剪去當年的枝
,粗壯的留1—2節(jié),每年可以結果
。其余時間保證水分和土壤的適度疏松
,幾乎沒有病蟲害,是難得的優(yōu)良觀果植物
,建議推廣應用于公園綠地之中。
肥水管理,紫珠不耐澇
,雨季要注意排水
,干旱季節(jié)灌水能有效提高產量。紫珠基肥以沼渣肥
、豬牛糞
、枯餅肥、生物菌肥為最佳
。在4~10月
,每2個月施一次稀薄糞水,對紫珠生長十分有利
。4月份需中耕除草一次(不能用除草劑)
,砍伐后松土,按每米栽植溝3公斤有機肥施足基肥
。 根或全株入藥
,能通經和血;治月經不調
、虛勞
、白帶、產后血氣痛
、感冒風寒
;調麻油外用,治纏蛇丹毒(《四川中草藥》第二卷)
。 民間用根治目紅
、發(fā)熱、口渴
、痢疾
、止癢
。用葉治吐血,咯血
,便血
,崩漏,創(chuàng)傷出血
。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
、白棠子樹、華紫珠
、老鴉糊的葉
。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止血藥
【性味】:苦澀
;涼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拾遺》
紫珠,名紫荊
,樹似黃荊
,葉小無椏,非田氏之荊也
。至秋子熟正紫
,圓如小珠。生江東林澤間
。
【功效】:收斂止血
;清熱解毒
【主治】:嘔血;咯血
;衄血
;便血;尿血
;牙齦出血
;崩漏;皮膚紫癜
;外傷出血
;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燒傷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
;清熱解毒。主嘔血
;咯血
;衄血;便血;尿血
;牙齦出血
;崩漏;皮膚紫癜
;外傷出血
;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燒傷
。用于衄血,咯血
,胃腸出血
,子宮出血,上呼吸道感染
,扁桃體炎
,肺炎,支氣管炎
;外用治外傷出血
,燒傷。
①《本草拾遺》:解諸毒物
,癰疽,喉痹
,毒腫
,下痿,蛇虺蟲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瘡腫,除血長膚
。
②《福建民間草藥》:活瘀
,止血,消炎
,解郁
。
③《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脾虛,退熱
。研末搽皮膚癢痛
,又殺蟲。
④《中國藥植圖鑒》:對食道靜脈出血
,腸胃潰瘍出血
,鼻出血,創(chuàng)傷出血
,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
⑤《閩東草藥》:治崩漏帶下,惡寒發(fā)熱
。
實用選方
1.治咯血:干紫珠葉末1.5~2.1克
。調雞蛋清
,每4小時服1次;繼用干紫珠葉末6克
,水煎
,代茶常飲。(《福建民間草藥》)
2.治肺結核咯血
,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紫珠葉
、白及各等量。共研細粉
。每服6克
,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胃潰瘍出血:紫珠葉120克
。水煎服
。(《浙江藥用植物志》)
4.治衄血:干紫珠葉6克,調雞蛋清服
;外用消毒棉花蘸葉末塞鼻
。(《福建民間草藥》)
5.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葉末塞之。(《福建民間草藥》)
6.治子宮功能性出血:紫珠葉
、地菍
、梵天花根各30克。水煎
,加紅糖30克
。在出血的第1日服下,連服數(shù)日
。(《浙江藥用植物志》)
7.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珠葉
、豬殃殃、細毛鹿茸草各15克
,地菍
、梔子根各30克。水煎服
。(《浙江藥用植物志》)
8.治創(chuàng)傷出血:鮮紫珠葉
,用冷開水洗凈,搗勻后敷創(chuàng)口
;或用干紫珠葉研末撒敷
,外用消毒紗布包扎之。(《福建民間草藥》)
9.治跌打內傷出血:鮮紫珠葉和實60克
,冰糖30克
。開水燉,分2次服。(《閩東本草》)
10.治扭傷腫痛:紫珠草葉30克
,鵝不食草30克
,威靈仙15克。水煎服
;或加松節(jié)油共搗爛外敷患處
。(《青島中草藥手冊》)
11.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
,肺炎
,支氣管炎:紫珠葉、紫金牛各15克
,秦皮9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全國中草藥匯編》)
12.治赤眼:鮮紫珠草頭30克
。洗凈切細,水2碗
,煎1碗服
。(《閩南民間草藥》)
13.治癰腫,喉痹
,蛇蟲
、狂犬等毒:紫荊(紫珠)煮汁服之,亦可洗
。(《衛(wèi)生易簡方》)
14.治陰道炎
,宮頸炎:150%紫珠葉溶液,每次10毫升
,涂抹陰道,或用陰道栓
,每日1次
。1星期為1療程。(《全國中草藥匯編》)
15.治瘰疬
,甲狀腺腫大:杜虹花根60克
,三椏苦根15克。水煎服
。(《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0-15克(鮮品30-60克);或研末
,1.5-3克
。每日1-3次。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或研末撒
。
臨床應用
止血:采用下列不同劑型內服、注射及局部外用
。
1.粉劑--每次口服1-2克
,每日3次;或每次1-5克
,每日6-10克
。亦可局部外用,治療鼻衄
、創(chuàng)傷出血
,以及拔牙后出血。
2.溶液--用紫珠草 提取物的干燥品配成10%溶液
,再制成止血紗布
,用于各種手術止血。
3.注射劑--以紫珠草葉經乙醇提取制成
,每2毫升相當于生藥2克
。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
。此外
,還可制成煎劑、片劑等服用
。上述各種制劑
,臨床應用于各種疾病引起的咯血、嘔血
、衄血
、牙齦出血、尿血
、便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
,以及各種手術創(chuàng)面滲血等
,均有止血效果。僅據80例各種中等度以下活動性出血的觀察
,內服粉劑及注射針劑的總有效率達95%
。尤以對消化道、呼吸道出血的療效較佳
。用于消化道出血
,口服較注射效果快
;用藥時間一般2-8天,較臨床常用止血藥奏效迅速
,療程短
,而對于大出血,則療效欠佳
,需并用其他止血藥物
。但亦有用粉劑和煎劑口服,治療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大出血
,而迅速獲得止血效果的
。治療外傷出血,以粉劑撒布或鮮草搗敷
,或用消毒紗布浸紫珠草溶液壓迫出血部位
,均能迅速達到止血目的。用于拔牙后出血
,據469例的觀察
,絕大多數(shù)用藥后能立即止血,較之一般牙槽壓迫止血法效果迅速
。用于各種手術止血164例
,除12例于4分鐘止血外,其余均能在1-3分鐘內將切口出血點及創(chuàng)面滲血止住
,而無需用止血鉗
、結扎或縫合;且有效病例無1例在手術臺上再度出血或術后繼發(fā)出血
,因此可縮短手術時間
。同時,紫珠液還有預防及減少傷口感染的作用
,在使用病例中無1例發(fā)生感染
。但對于切口小動脈呈噴射狀出血者,仍需結扎止血
。紫珠草的止血作用
,似在于收縮血管,便于血小板的凝聚而止血
,并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對輕度休克病人尚有穩(wěn)定血壓作用
。通過動物實驗
,認為紫珠草有促進血液凝固作用,對腸道血管有直接收縮作用和間接通過腸管攣縮壓迫血管而起止血的作用
。
治療燒傷:以1∶1紫珠草液調三黃散(大黃
、黃芩
、黃柏等分研粉),涂布創(chuàng)面(不宜太厚)
,干后便形成薄片狀藥痂
。若藥痂有裂痕、脫落
,或有分泌物
,需及時清除,重新上藥
。通常藥痂不必剝除
,創(chuàng)面愈合后可自行脫落。同時配合補液
、杭菌素及中藥治療
。據11例觀察,對I
、II度燒傷有控制創(chuàng)面感染
,減少滲出,促進愈合等作用
。
治療痔瘡:用紫珠草制成枯痔液(每100毫升含紫珠草2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