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苦參外洗方

中醫(yī)世家 2023-05-20 00:09:35

苦參外洗方

處方 : 苦參60克

,明礬50克
,芒硝60克
,川椒15克
,艾葉15克
,荊芥15克
,蛇床子30克

功能主治 : 清熱祛濕祛風止癢。主風濕熱邪流注肌膚

用法用量 : 上藥水煎,先熏后洗患處

,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
。每日1劑。

摘錄 : 楊友信方

苦參湯外用怎么用

苦參湯源于《瘍科心得集》 ,是治療一 切疥癩

、瘋癩、瘡瘍等常用的藥方
。 此方外用可以濕敷或淋洗治療濕熱、血熱性皮 膚病
。銀屑病屬于內(nèi)熱
,可以用苦參湯治療
,最好配合內(nèi)服
,治療效果會更佳。

外陰瘙癢癥有什么治療方法

外陰瘙癢是多種原因所引起的一種癥狀

。常因陰道分泌物刺激
、尿失禁
、尿道瘺
、肛裂或肛瘺時外陰皮膚受尿糞浸漬
,對藥物或穿化學纖維內(nèi)褲以及橡皮月經(jīng)帶等過敏所致
。全身原因有糖尿病、維生素缺乏
、黃疸、精神因素以及辛辣食物的刺激等
。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陰蒂腫大、小陰唇瘙癢不適
,有的波及到整個外陰及肛門周圍
,甚者奇癢難忍
,坐臥不寧
。常在月經(jīng)期或食用辛辣刺激之物后加劇
。檢查外陰除有抓痕或紅腫外
,一般無皮損;長期瘙癢可引起潰破
、紅腫或繼發(fā)性感染,轉為慢性時可呈苔癬樣硬化

本病西醫(yī)主要采用對癥治療。除要求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嚴禁搔抓
、熱水燙洗等外,常用3%硼酸溶液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濕敷
,外涂膚輕松軟膏
、地塞米松軟膏等
,內(nèi)服多種維生素
、鎮(zhèn)靜劑或抗過敏藥物

本病一般屬中醫(yī)“陰癢”
、“陰門瘙癢”范疇
。常因肝經(jīng)濕熱下注
,郁久生風化燥,濕毒互結
;或因肝腎不足,陰血虧虛
,化燥生風所致。治療當結合病機
,或清熱解毒
、祛濕止癢為主
;或滋養(yǎng)肝腎
,養(yǎng)血熄風止癢為先
;久病入絡
,還應兼顧活血化瘀。一般以外治為主
,內(nèi)、外合治
,可提高臨床療效

本節(jié)選介蛇白湯
、蜀椒湯等治療外陰瘙癢癥為主之驗方計10首

1.蛇白湯【藥物組成】蛇床子
、白蘚皮、黃柏各50g
,荊芥
、防風、苦參
、龍膽草各15g,薄荷1g(后下)

【治療方法】帶下多而黃者黃柏加倍
,有滴蟲者苦參加倍
,霉菌感染者龍膽草加倍
。對各種有原發(fā)病因素引起的并發(fā)癥應加用其他藥物治療
。上方水煎
,外用熏洗,每日2次
。如陰道內(nèi)瘙癢可熏洗陰道。10~15天為1療程
,一般1個療程后即可明顯好轉或治愈。
【功效主治】殺菌止癢
,主治外陰瘙癢癥

【臨床運用】本組400例
,392例外陰
、陰道瘙癢癥狀消失
,8例好轉
;絕大多數(shù)患者帶下過多、外陰濕疹
、陰道炎充血等癥狀隨之消失或減輕。瘙癢癥治愈率達98%

【經(jīng)驗體會】女陰瘙癢癥,無論老幼均可染患
,本組400例中年齡10~62歲
。其病因除單純性女陰瘙癢癥外,其他尚有因滴蟲性陰道炎
、霉菌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
、妊娠
、宮頸炎
、婦科出血性疾病
、女陰濕疹等引起的外陰瘙癢癥。其表現(xiàn)癥狀為外陰
、陰道瘙癢,白帶過多
,外陰濕疹,陰道炎性充血或萎縮
,外陰
、陰道枯干等
。經(jīng)治療
,療效顯著

【方劑來源】張希良.蛇白湯熏洗治療女陰瘙癢癥400例.中醫(yī)雜志
,1980,(8):77.2.蜀椒湯【藥物組成】蜀椒
、蒲公英、艾葉各15g

【治療方法】上藥加水1500ml左右,放置火上煮沸后
,用文火繼煎2~3分鐘
,將水倒入盆中
,待水溫適宜(60℃)方可洗浴局部10~25分鐘
,1日2~3次,1帖洗劑可供2次煎煮使用

【功效主治】殺蟲止癢
,清熱止帶。主治外陰瘙癢癥(濕熱型)。
【臨床運用】本組外陰瘙癢癥106例
,經(jīng)用上方治療后痊愈104例
,占98.1%
。如一農(nóng)民34歲
,8年前曾患外陰瘙癢癥
,經(jīng)治療后癢止
。繼之常感尿頻、尿急
、尿痛及外陰瘙癢,且常因勞累汗出或口干渴而加劇
,嚴重時尿化驗:蛋白(+),紅細胞(+++)
,白細胞(+)
。按尿路感染和急性膀胱炎等治療
,效果不佳
。視其舌苔黃膩,脈象細緩
。婦檢:外陰部潮濕,陰道內(nèi)白帶多
,成糊狀,色黃且有臭氣
。白帶化驗見白色念珠菌(+)
。此為濕熱型陰癢
,遂予上方6劑
。二診時訴諸癥減輕。續(xù)用6劑
,諸癥消失
。婦檢白帶減少,已無臭氣
。白帶化驗正常。4年后隨訪
,諸癥未發(fā)。
【經(jīng)驗體會】經(jīng)臨床觀察
,蜀椒殺蟲力很強
,若用量在10g以上水煎洗浴局部
,可較迅速地殺滅陰道內(nèi)霉菌等
,對濕熱型陰癢療效尤佳
;蒲公英有較好的清熱解毒
、消腫止癢的效能,對消除陰部的腫痛起重要作用
;艾葉有一定的殺蟲作用及良好的柔和、潤澤外陰及粘膜的作用
,對局部潰爛面起愈合作用。三者合用
,起殺蟲止癢
、清熱止帶作用

【方劑來源】馬愛華.蜀椒洗劑治療濕熱型陰癢106例療效觀察.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
,1984,(1):20.3.苦參外洗方【藥物組成】苦參
、白蘚皮、蛇床子各30g
,冰片3g,防風15g
,荊芥10g
,花椒20g
,透骨草35g

加減變化:外陰潰爛者加明礬30g;帶下多者加黃柏20g
,烏賊骨30g
;伴外陰部痛者加白芷15g

【治療方法】上述藥物除冰片外
,煎取藥液,再入冰片。趁熱外熏外陰10~20分鐘
。待藥液稍涼后
,徐徐洗滌患處
。每日1劑
,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
,解毒止癢。主治外陰瘙癢證

【臨床運用】本組共220例。年齡最大的78歲
,最小者7歲
。病程1年以上134例
,半年以上71例
,半個月至2個月13例,半個月以內(nèi)2例
。經(jīng)上方治療后
,197例治愈(外陰部癢痛及潰爛完全消失
,且半年內(nèi)未復發(fā))
。8例好轉(外陰部癢痛及潰爛基本消失
,偶有復發(fā))
。15例無效(瘙癢與潰爛未能解除
,或有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有效率達93.2%【經(jīng)驗體會】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為濕熱蘊結
,風邪侵淫
,濕熱下注。方由清熱燥濕
、殺蟲止癢之苦參、蛇床子
、白蘚皮、冰片
、花椒
,以及祛風除濕
、解毒止癢之透骨草
、荊芥、防風組成
。諸藥伍用,共奏祛風清熱
,勝濕止癢之功。
【方劑來源】彭云輝.苦參外洗方治療陰癢22例.浙江中醫(yī)雜志
,1986
,(7):304.4.蛇床子洗方【藥物組成】蛇床子
、地膚子各12g
,蒲公英、苦參
、生大黃、川柏各8g
,威靈仙、自蘚皮
、枯礬各6g
,薄荷3g。
【治療方法】上藥共研粗末
,為1日劑量
,裝入布袋內(nèi)水煎2次
,薰洗坐浴
,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
,停服其它藥物,忌魚腥辛辣之物
,遇月經(jīng)停藥。
【功效主治】清利濕熱
,兼以殺蟲
。主治外陰瘙癢癥

【臨床運用】臨床以本方治療陰癢87例,痊愈34例
,占39.1%;好轉41例
,占47.1%
;總有效率86.2%
。如一農(nóng)民42歲
,訴帶下量多,色黃質稠
,陰部時時瘙癢,尤以入暮為劇
,致使夜難入寐
,已歷半年
。月經(jīng)量少色紫
,2~3天即凈
。近月陰癢伴腰酸背痛
,尿黃
。白帶涂片:霉菌(+)
。此乃濕熱下注
,生蟲作癢
。遂予上方
,使用5劑后陰癢消失,帶下減少
,續(xù)用5劑后白滯涂片轉為陰性。
【經(jīng)驗體會】此病以濕熱下注為主
,治法則當清利濕熱,兼以殺蟲
,故重用蛇床子利濕殺蟲
。試圖以“煮散”熏洗外治法以觀其效
,結果發(fā)現(xiàn)研末煎洗較之飲片煎洗效果更顯
,且用量少,值得進一步研究

【方劑來源】傅壽生.蛇床子洗方治療陰癢87例.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1984
,(4):27.5.銀蛇止癢方【藥物組成】銀花、蛇床子各20g
,黃柏15g
,苦參
、蜀椒
、白蘚皮、明礬各10g
,食鹽3g。
【治療方法】上藥共煎水外洗外陰
,每日1劑
,煎洗2次,5劑為1療程

【功效主治】本方功可清熱祛濕
、活血祛風
、止癢
。主治外陰瘙癢癥

【臨床運用】本組50例
,病程最長1年余,最短1個月
,經(jīng)用本方熏洗,結果:治療1個療程痊愈46例
,2個療程痊愈2例,好轉2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傆行蕿?00%
。痊愈者均無復發(fā)

【經(jīng)驗體會】本方選用銀花、蛇床子等清熱解毒
、祛風止癢
,頗合外陰瘙癢癥病因病機
。故收效明顯

【方劑來源】宋慧芳.外洗方治療外陰瘙癢50例.河北中醫(yī)
,1990,(2):33.6.雄黃熏灸方【藥物組成】①外用藥粉:雄黃
、硫黃、白芷
、明礬各60g。上藥共研細粉

②針灸選穴:主穴:曲池
、少府、三陰交
、蠡溝
。配穴:白帶多
,加針氣海
、血海;滴蟲性陰道炎加針大椎
;女陰白斑加針曲骨。
【治療方法】①針法:每次留針15分鐘
,每隔15分鐘行針1次。曲池
、少府
、蠡溝用補法,左右交替輪換針刺
,三陰交用瀉法。連續(xù)治療5次為1療程

②熏灸法:針刺后,患者兩腿自然分開坐在熏灸凳上
,醫(yī)師用窺陰器擴開患者會陰
。囑患者用一手扶住窺陰器尾部
。取上述藥粉3g灑在60克艾絨上
,置于熏灸器上燃燒,以煙熏外陰及陰道后穹窿部位
,每次熏灸20分鐘。單純性瘙癢者可不用窺陰器

【功效主治】針刺以上諸穴能清利濕熱,調(diào)理肝脾
;中藥有燥濕殺蟲作用
,以其熏灸能消炎止癢
。針刺并熏灸能消炎
、抗菌
、止癢
。主治外陰瘙癢癥和霉菌性
、滴蟲性陰道炎。
【臨床運用】本組病例中單純性陰部瘙癢69例
,經(jīng)用上方治療,痊愈31例
,占44.9%,好轉28例
,占41%
,總有效率占85.9%
。霉菌性陰道炎19例
,痊愈7例,占36.8%
,好轉10例,占52.2%
,總有效率為88.9%
。滴蟲性陰道炎20例
,痊愈5例
,占25%
,好轉10例
,占50%,總有效率為75%

【經(jīng)驗體會】①三陰交是肝脾腎3條陰經(jīng)的交會穴
,具有補益氣陰清利三陰經(jīng)的經(jīng)氣
,引濕下行的功能
;蠡溝穴為足厥陰肝經(jīng)絡穴
,能清利肝經(jīng)濕熱;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合穴
,能散風熱疏通經(jīng)絡,治各種皮膚瘙癢;少府穴是手少陰心經(jīng)的滎穴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故為治療陰癢的要穴
。針刺以上穴位能清利濕熱
,調(diào)理肝脾
。②艾葉
,具有止癢
、消炎
,抗菌作用,對各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硫黃能殺蟲殺菌,雄黃殺蟲燥濕
,明礬能收澀殺蟲燥濕
,白芷能祛濕止癢治赤白帶下
。諸藥合用
,燥濕殺蟲
,以其熏灸
,有消炎止癢、抗菌作用
。針刺熏灸并用,則消炎
、止癢
、抗菌作用更強
,故對外陰瘙癢有較好效果

【方劑來源】周德宜
,等.針刺熏灸治療女陰瘙癢111例1臨床觀察.云南中醫(yī)雜志
,1981,(3):33.7.針刺治療方【治療方法】①取穴:主穴:中極
、會陰穴
。配穴:氣沖、陰陵泉
、三陰交、照海
、太沖。
②操作與手法:針具經(jīng)高壓消毒
,以75%酒精消毒皮膚
,快速進針,繼以小幅度提插捻轉相結合(會陰部不提插)
,待得氣后,留針30分鐘
,每周針刺2次,以10次為1療程

③注意針感反應:腹部穴針感一般是向外陰部放射
,會陰部在留針期間以陣陣溫熱感為宜

【功效主治】清熱瀉火
,健脾利濕。主治慢性外陰瘙癢癥

【臨床運用】本組56例經(jīng)針刺療法治療
,瘙癢基本消失29例,瘙癢顯著減輕10例
,瘙癢稍有減輕15例,瘙癢無減輕或加劇2例
,總有效率96.4%
。皮膚色澤
、厚薄及彈性均恢復正常6例
;皮膚損害顯著減輕或縮小,皮膚色澤與彈性情況明顯好轉6例
;皮損稍有減輕與縮小,皮膚色澤與彈性情況也稍有好轉11例
;皮損情況無好轉或加重16例,總有效率59.0%

【經(jīng)驗體會】針刺療法是一種較經(jīng)濟簡便的方法
。止癢效果較顯著
,且對促使皮損痊愈或好轉也有一定療效
。本組針刺治療56例的療效與1982年北京鐵路總院針灸科所報道的針灸治療外陰白斑的療效相近似。說明祖國醫(yī)學的針灸療法對外陰部的止癢
,改善局部血供、消炎
,使組織轉化等確有獨特的療效

【方劑來源】黃煒英
,等.針刺治療慢性外陰瘙癢癥56例的療效觀察.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1985
,(4):19.8.淫羊藿煎劑【藥物組成】淫羊藿
、苦參、紫草
、蛇床子、鶴虱各15g
,荊芥
、黃柏
、川椒各12g
,枯礬
、五倍子各10g

加減變化:感染滴蟲者,以殺蟲藥為主
;因血虛風燥者,以涼血祛風藥為主
;濕熱浸淫者
,以燥濕清熱藥為主
;皮膚破損者
,去川椒
,枯礬減量

【治療方法】將上藥煎汁500ml
,每次以其汁加少許開水(其濃度以對皮膚稍有刺激為宜)
,倒入干凈盆中
,先熏后洗,或坐浴更佳
,持續(xù)15分鐘,早晚各1次
,10天為1療程

【功效主治】本方清熱燥濕
,涼血祛風
,殺蟲止癢,溫腎壯陽
。主治外陰瘙癢癥。
【臨床運用】本組外陰瘙癢癥34例
,經(jīng)用上方治療
,結果痊愈29例
,占85.3%
;好轉4例
,占11.7%
;總有效率為97%。如一會計44歲
,外陰瘙癢已7年,訴局部灼熱
,干燥
,伴心煩少寐
,口干喜冷飲
,視其舌紅苔薄黃,脈象細數(shù)
。婦檢:陰蒂及小陰唇發(fā)白
,輕度萎縮,伴輕度外陰炎
。白帶常規(guī)檢查正常
。診為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炎
。即以上方外用
,連續(xù)18個療程,諸癥消失

【經(jīng)驗體會】用藥期間禁止房事,戒酒
,忌食辛辣
、羊肉
,注意外陰部衛(wèi)生
,每天更換內(nèi)褲,若蟲蝕陰中者
,其內(nèi)褲每次用開水煮沸半小時;經(jīng)期忌用

【方劑來源】李金枝.消癢湯治療陰癢34例.湖南中醫(yī)雜志,1987
,(4):55.9.二白參部煎【藥物組成】黃柏30g
,百部
、苦參
、白蘚皮、白花蛇舌草
、甘草各20g。
【治療方法】上藥加水750ml
,文火煎20分鐘即可
。先熏后坐浴
。若外陰充血水腫疼痛者加金銀花
、土茯苓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
,止癢殺蟲
。主治外陰瘙癢癥。
【臨床運用】本組60例外陰瘙癢者
,初發(fā)52例,復發(fā)8例
;年齡最大者60歲
,最小10歲
,中年婦女最多
;病程長者3年,短者7天
;病位以陰蒂及大小陰唇部多發(fā),治療前常為陣發(fā)性發(fā)作
,夜間加劇
,少數(shù)患者局部充血水腫或有抓痕
。熏洗5劑治愈者20例
,熏洗7劑治愈者37例
,熏洗1周后癥狀好轉者3例
,總有效率達100%。如李某
,女,28歲
,已婚
,外陰瘙癢1年
,反復發(fā)作
,近日病情嚴重,曾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軟膏
,四環(huán)素軟膏無效
。婦檢:外陰已婚型,大小陰唇充血水腫
,分泌物色黃量多有氣味,宮頸Ⅰ度糜爛
。治以清熱燥濕
,止癢殺蟲
,投二白參部煎劑熏洗坐浴
,用藥5天癥狀消失
。為鞏固療效,繼用藥3劑
,隨訪至今
,病未復發(fā)

【經(jīng)驗體會】外陰瘙癢為婦科常見病
、多發(fā)病。其病因常由脾虛濕盛
、肝經(jīng)郁熱、挾濕下注或年老體衰血虛化燥及外邪侵襲所致
。自擬二白參部煎劑具有清熱燥濕
、止癢殺蟲之功
,故用之皆效

【方劑來源】王淑媛.自擬二白參部煎劑治療外陰瘙癢60例.吉林中醫(yī)藥
,1991
,(4):26.10.芒硝參柏煎【藥物組成】芒硝、苦參
、黃柏、川椒
、蛇床子各15g

【治療方法】上藥加水1500ml,煎至1000ml
,去渣
,倒入盆內(nèi)
,至溫熱適度
,坐浴,浸洗15~20分鐘左右
,每日1~2次,一般3~6次即愈

【功效主治】本方清熱解毒
,利濕收斂
,殺蟲止癢
,主治外陰瘙癢癥。
【臨床運用】臨床以本方治療外陰瘙癢癥43例均愈
。如一患者外陰瘙癢2年余,經(jīng)中西醫(yī)屢治無效
,經(jīng)用上方3劑煎水外洗
,癥狀大減
,續(xù)用2劑而愈
,隨訪未復發(fā)。
【經(jīng)驗體會】方中芒硝能解毒消腫
,對皮膚瘡腫
、痛癢均有作用;苦參有殺蟲止癢之功
;蛇床子能殺蟲止癢,外用治滴蟲性陰道炎
;黃柏瀉火解毒
,治熱毒瘡瘍
、濕疹
;川椒殺蟲止癢。諸0藥合用
,能清熱解毒
、利濕收斂、殺蟲止癢
。故能治陰癢。
【方劑來源】李忠信.中藥外洗治療陰癢癥.新中醫(yī)
,1983
,(3):25.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治療慢性痛風經(jīng)驗

痛風發(fā)病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尿酸代謝失常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血尿酸過高

,當尿酸鹽濃度超過其飽和溶解度時
,可沉積于關節(jié)、軟組織
、軟骨、骨骺
、腎臟等組織而引起多種臨床表現(xiàn)
,主要分為急性發(fā)作期
、無癥狀間歇期
、慢性期。痛風石是慢性痛風的特征性表現(xiàn),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
,發(fā)病11.6年后會出現(xiàn)痛風石
。痛風石形成初期質地較軟
,隨著纖維增生質地越來越硬
,此時如關節(jié)炎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而反復發(fā)作進入慢性期,可并發(fā)腎臟疾病
,重者可出現(xiàn)關節(jié)畸形和腎功能不全。

痛風既是中醫(yī)病名又是西醫(yī)病名

,路志正考證
,痛風一名起源于我國
,系元代朱丹溪確立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指出,中醫(yī)藥在治療痛風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
,尤其是慢性痛風期通過中醫(yī)藥治療可明顯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
,控制發(fā)作頻率,改善全身癥狀
,進而改善預后。現(xiàn)將路老治療經(jīng)驗介紹如下
,以饗同仁

病因病機

路志正從現(xiàn)代人的膳食結構

、生活條件
、生活習慣等變化入手,深入研究了痛風的發(fā)病機理
,認為飲食失調(diào)、損傷脾胃是痛風發(fā)病的關鍵因素
,而脾胃失調(diào)是慢性痛風反復不愈的癥結所在
。路志正指出
,慢性痛風辨證應著眼于發(fā)病的根源
,調(diào)理脾胃是其治本之道,正所謂“脾胃一調(diào)
,則周身氣機皆調(diào);脾胃一健
,則五臟六腑俱健”
,即“持中央以達四旁”之理

路志正贊同丹溪對痛風病因病機的認識

,主要強調(diào)內(nèi)因,而風
、寒、暑
、濕
、熱
、毒等外邪僅為內(nèi)因前提下之誘發(fā)因素
,這一點與一般的風濕病(包括白虎歷節(jié)等)有很大不同
。路志正認為其發(fā)病或因內(nèi)有血熱
,外受風寒,涉水立濕
;或因飲食不節(jié),恣啖肥甘
,飲酒過度
,損傷脾胃;或因勞倦過度
,思慮傷脾所致。脾虛胃弱
,升降失司
,水液運化失司聚而成濕
,水濕內(nèi)蘊
,日久則化熱,內(nèi)外之邪相引
,則易誘發(fā)本病。

路志正認為

,本病急性期多以邪實為主
,當治其標
,可用清熱祛濕
、活血祛瘀、化痰通絡之法
,則痛腫可消
;慢性期正虛邪實
,寒熱錯雜,當標本同治
,以健脾化濕、補腎通絡
、疏風定痛為法
,則痹痛可除

慢性痛風期

,雖關節(jié)紅腫消失
,但仍疼痛或劇痛
,腫脹不甚
,病程遷延。病邪久戀
,正氣暗耗,脾
、腎
、三焦功能失常
。正虛邪實
,痰瘀交阻,深入筋骨
,可致關節(jié)僵硬變形。痰濁瘀血凝聚
,日久結而成形
,則見痛風石
。路志正提出健脾祛濕
、綜合治療為診治慢性痛風之大法。

治療心法

調(diào)理脾胃

,健脾化濕

痛風急性期緩解后,腫痛雖消

,但關節(jié)仍疼痛難耐
,因此就診者亦不少見
。邪深久戀
,戕伐正氣,脾氣受損
,表現(xiàn)為局部關節(jié)酸脹,疼痛或劇痛
,逢陰雨
、風冷天氣
,癥狀加重
,關節(jié)不紅不腫
,伴見喜暖惡寒
、神疲乏力
、納少脘悶、腰膝酸軟等癥

《說文解字》云:“痹,濕病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諸痙項強
,皆屬于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睗裥坝袃?nèi)外之分
,與風濕病的發(fā)生
、發(fā)展息息相關
,是導致關節(jié)腫痛難愈的直接原因。

路志正治療慢性痛風注重調(diào)理脾胃

,務使脾氣得健、水濕得化
,常用方劑如防己黃芪湯
、三仁湯
、藿樸夏苓湯
、平胃散等。脾虛濕盛
、漫腫困重者,重用黃芪
、蒼術、薏苡仁
,可加萆薢、木瓜
、晚蠶沙等
;中焦?jié)褡琛㈦鋹灱{呆者
,可加藿香
、蘇梗、荷梗以芳香理氣化濕
;若兼風邪,疼痛游走
,可加防風
、威靈仙
、海風藤等祛風勝濕
、通絡止痛;陽虛寒盛
、冷痛暗紫者,重用桂枝
、附子
、細辛等溫經(jīng)散寒。

桂枝

調(diào)理脾胃

,不忘補腎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

,主骨生髓
;脾為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醫(yī)碥》曰:“下焦為中土之根
,腎命為水火之本
。”腎臟與痹證的發(fā)生
、發(fā)展及預后關系密切,明代張景岳曰:“諸痹者皆在陰分
,亦總有真陰衰弱
,精血虧損,故三氣得以乘之
,而為此諸證……是以治痹之法
,最宜峻補真陰,使血氣流行
。”

路志正在治療慢性痛風過程中

,除調(diào)補脾胃
、以后天補先天之外,也非常重視對腎臟的補益
,常辨證施用補益腎氣、固精填髓
、強筋健骨等法
,方選六味地黃丸
、金匱腎氣丸
、獨活寄生湯等加減化裁。

慢性痛風一般病程遷延

,久必傷及腎氣,腎氣虛則氣化不利
,清濁不分
,開合失司
,精微泄漏而見尿濁
、夜尿頻、水腫等癥
,臨床常見于痛風性腎病改變。此時治療
,在健脾的同時應不忘補腎
,可選熟地黃、山藥
、山茱萸、女貞子
、豬苓
、茯苓、玉米須等藥
。如腎氣虧虛、下肢乏力者
,重用牛膝、桑寄生
、川續(xù)斷等補腎強筋
、通絡止痛。

牛膝

老年痛風患者

,常伴見腰酸腿軟、筋脈拘攣
、遺精滑泄
、頭暈健忘
、盜汗耳鳴等腎精虧耗之象
,常佐以血肉有情之品,如龜鹿二仙膠等
。然補腎之品多滋膩,有礙脾之虞
,此時路志正常少佐砂仁
、娑羅子等辛香理脾之品以顧護脾胃,使補而不滯

活血化痰,散結通絡

濕熱久羈

,灼津耗液
,煉液成痰
,血濁成瘀
,痰瘀膠結,氣血痹阻不通
,肢體關節(jié)筋脈失榮,病邪深入骨骱
,故可見痛如針刺
,關節(jié)僵硬、變形
、拘攣
、麻木、屈伸不利
,或在指尖、跖趾
、耳廓等處有痛風結節(jié)等表現(xiàn)
,此乃痰瘀互結之象。

痰瘀作為脾胃損傷的病理產(chǎn)物

,可進一步加重脾胃損傷,故路志正在慢性痛風的治療過程中
,強調(diào)調(diào)補脾胃的同時
,也重視活血祛瘀
、化痰散結
,使邪去正安,常選用雙合散
、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等。雙合散以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
,二陳湯加白芥子滌痰通絡
,故名曰雙合,乃祛瘀
、化痰同施,為治療痰瘀互結之良方
。若兼夾風濕者,可予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既祛風濕
、化痰瘀,又可消滯和中
,三焦同治
,對上中下之痹痛均可使用。若皮下結節(jié)破潰
,脂溢膿出,久不愈合者
,重用黃芪以益氣托毒排膿
,加皂角刺化毒透膿,脫腐生肌收口

皂角刺

中藥外治

,直搗病所

路志正論治痛風在中藥內(nèi)服的基礎上

,必佐以中藥外治法,以有效緩解關節(jié)腫痛等癥狀
,防止其再次急性發(fā)作。陳實功曰:“外治之理即內(nèi)治之理
,外治之藥即內(nèi)治之藥
,所異者法耳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甭分菊钪O此理,善用外洗方治療痛風
,通過藥物熏洗,可使藥力直達病所
,加之水蒸氣的溫熱作用
,可使氣血暢、經(jīng)絡通
,內(nèi)外兼治,能明顯縮短療程

外洗方用藥: 路志正喜用大黃甘草湯

、馬鞭草
、威靈仙等
。其中馬鞭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利水消腫
,《本草經(jīng)疏》謂:“馬鞭草,本是涼血破血之藥……血涼熱解
,污濁者破而行之
,靡不瘥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甭分菊x用此藥主要是因為該藥可針對急性痛風的主要病因病機,即濕熱毒瘀
,而馬鞭草可起到?jīng)鲅觥⑶鍩崂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消腫止痛之功效?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
,馬鞭草主要含有環(huán)烯醚萜類物質
,其水及醇提取物對滴入家兔結膜囊類的芥子油引起的炎癥,均有消炎的作用

威靈仙可通行十二經(jīng)絡,正如《藥品化義》所言:“靈仙

,性猛急
,蓋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jīng)絡
。主治風、濕
、痰
、壅滯經(jīng)絡中,致成痛風走注
,骨節(jié)疼痛,或腫
,或麻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斫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透骨草、制乳香
、制沒藥
、防己、絡石藤等祛風除濕
、通絡止痛之功亦佳
,可隨證加減

威靈仙

具體用法: 囑患者每日1 2次

,局部先熏后洗,泡洗半小時
,以微微汗出為度,使玄府暢達
,排故布新
,氣血流通,痹痛可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驖饧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以紗布蘸藥汁溫敷患處。

典型醫(yī)案

吳某

,男,時年37歲
。初診日期:2011年3月24日
。患者訴左足第1跖趾關節(jié)間斷腫痛3年
。3年前大量飲酒后出現(xiàn)第1跖趾關節(jié)紅腫熱痛,疼痛難忍
,步行困難
,自行服用止痛藥物后癥狀逐漸緩解
。后關節(jié)腫痛反復發(fā)作
,多于勞累后明顯,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
,查尿酸570μmol/L
,診斷為“痛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颊呖刂骑嬍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血尿酸有所下降
,但關節(jié)腫痛時作,疼痛可忍受

刻診: 左足第1跖趾關節(jié)微腫

、疼痛,全身關節(jié)肌肉游走性疼痛
,疲倦
,眠差,陣發(fā)頭暈
,盜汗
,無頭痛,納可
,二便可
。既往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現(xiàn)服纈沙坦膠囊控制血壓)
。舌暗紅邊有瘀斑
、苔薄黃稍膩,脈弦滑細

診斷: (氣血兩虛

,濕邪郁阻型)痛風

治法: 益氣和血

,疏風祛濕。

防風

方藥: 防己黃芪湯合四妙丸化裁

。生黃芪20g,防風12g
,防己15g
,炒白術15g,威靈仙12g
,桂枝12g,白芍12g
,赤芍12g
,炒蒼術15g,鹽黃柏12g
,萆薢15g,晚蠶沙(包)20g
,炒薏苡仁30g
,雞內(nèi)金12g
,大腹皮10g
,大腹皮子10g
,六一散(包)30g。水煎服
,每日1劑。

外洗方: 苦參12g

,馬鞭草30g
,皂角刺15g,威靈仙15g
,防風15g,防己15g
,醋延胡索12g
,芒硝15g。7劑
,局部熏洗,日1劑

7劑藥后隨診,患者關節(jié)疼痛消失

,頭暈、疲倦感消失
,盜汗明顯減少
,睡眠改善。以前方14劑制成顆粒劑口服
,每次9g,每日2次
,以資鞏固
。囑患者忌肥甘厚味及生冷之品。

按: 患者患病前飲食不節(jié)

,戧害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加之痹證日久,耗傷人體正氣
,故現(xiàn)疲倦
、睡眠差、陣發(fā)頭暈
、盜汗等氣血虧虛之象。

防己

氣血虧虛則四肢肌肉失養(yǎng)

,故見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粴馓搫t清陽不升
、清竅失養(yǎng)而精神萎頓,陣發(fā)頭暈
;血不養(yǎng)神
,故睡眠差;脾氣虧虛
,運化失職,水液停聚
,濕邪內(nèi)阻
,停滯關節(jié)則見關節(jié)腫痛
;氣虛無力以率血行
,則脈細;氣虛血瘀則可見舌質紅暗
、邊有瘀斑
;氣虛則水液代謝失調(diào)
,水液不化
,輸布障礙,濕邪為患故脈弦滑
、舌膩;氣虛日久
,化源不足
,導致氣陰兩虛,陰不制陽
、衛(wèi)外不固則現(xiàn)盜汗
,陰血不足則生內(nèi)風。

患者就診時為春分節(jié)令

,內(nèi)外風合
,挾濕行走
,故見游走性疼痛
。組方以防己黃芪湯健脾益氣化濕治氣虛之本,四妙丸清熱利濕以除濕之標
。藥用黃芪、炒白術以健脾化濕
;防風
、防己祛風除濕;薏苡仁
、萆薢利水滲濕;黃柏清熱燥濕
;炒蒼術燥濕
,又可升發(fā)胃中陽氣;桂枝溫陽化氣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調(diào)和營血
;滑石
、六一散、晚蠶沙、威靈仙以祛濕除痹
;大腹皮子入脾胃而寬中下氣去滯
,雞內(nèi)金健胃消食,時時不忘顧護脾胃之意

鄭重申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526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
,拌令勻。功能主治 : 牙齒歷蠹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健脾增力丹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