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 : 治遍身風瘙癢不可止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不計時候
,以紫筍茶調下。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制法 : 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 : 治肺臟久積風毒
,皮膚生白癜不止。用法用量 : 每服6克,不計時候
,以溫酒調下。宜常吃蘿卜菜。注意 : 服藥期間
,忌食雞、雀、豬、魚,大蒜、濕面等。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制法 : 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遍身瘡疥,經(jīng)年不效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
,空腹時酒調下,一日二服。注意 : 服藥期間
,忌食發(fā)風物。摘錄 : 《外科精義》卷下引《野夫多效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疳(匿蟲)蝕人下部
,通見五臟,痢下膿血,舉體不安,遍身疼痛,面無顏色,手足虛腫。用法用量 : 每用2錢匕,小兒只用1錢匕
,置竹筒中吹下部。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病4日,結胸滿痛壯熱
,身體疼痛。用法用量 : 以水2中盞,煎至1盞
,去滓,盡飲之,不拘時候。當吐即愈,未吐再服。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遍身風瘙癢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紫筍茶調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 : 苦參1兩(銼),黃芩2兩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解毒氣
用法用量 : 苦參飲(《圣濟總錄》文瑞樓本卷二十八)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大衄
,口耳皆血出不止。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黃汁1合,攪令勻,溫服,不拘時候。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七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身體生風毒瘡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食后以溫酒調下
摘錄 : 《圣惠》卷六十四
功能主治 : 痘疹將起發(fā)
用法用量 : 方中苦參原脫,據(jù)《幼幼集成》補
摘錄 : 《片玉痘疹》卷八
制法 : 上藥各研后拌和再羅為散
功能主治 : 補諸不足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半至2錢匕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肺風上攻眉額生瘡。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宗一三二
功能主治 : 一切膿疥濕熱瘡瘍
用法用量 : 濕瘡干搽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一
制法 : 上用箬葉包
功能主治 : 血痢
。用法用量 : 陳米飲下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七
制法 : 上以苦參末摻豬肚內
,用線縫合,隔宿煮軟,取出洗去原藥,先不吃飯5頓,至第2日先飲新水1盞,后將豬肚食之,如吐了,再食之,食罷,待一二時,用肉湯調無憂散5-7錢,取出小蟲一二萬為效。后用皂角1斤(不蛀者功能主治 : 癘風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
,溫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時候,1日3次;后用苦參、荊芥、麻黃煎湯冷洗。摘錄 : 《儒門事親》卷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下注熱毒瘡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匕
,加至2錢匕,溫酒調下。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瘡瘍
。用法用量 : 以漿水2盞,煎至1盞
,以綿沾洗,1日8-9次,以粉拭。摘錄 : 《雞峰》卷二十五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遍身瘡疥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注意 : 忌發(fā)風物
。摘錄 : 《普濟方》卷二八○引《衛(wèi)生家寶》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一切疥及風瘙癢,搔之成瘡
。用法用量 : 先以溫水洗瘡
,拭干后敷之。摘錄 : 《圣惠》卷六十五
功能主治 : 蜈蚣螫人
。用法用量 : 酒調
,敷之。摘錄 : 方出《本草綱目》卷五十二引《篋中方》,名見《普濟方》卷三○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白癜風
。用法用量 : 方中木蘭皮用量原缺,據(jù)《圣惠》補
注意 : 宜常吃蘿卜菜
摘錄 : 方出《外臺》卷十五(注文)引《張文仲方》,名見《圣惠》卷二十四
功能主治 : 傷寒4-5日,已嘔吐
用法用量 : 上以溫酒5合調服之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九,名見《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遍身瘡疥風毒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湯火燒瘡。
用法用量 : 新汲水調如膏涂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凡人無故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
注意 : 忌豬肉
各家論述 : 《干金方衍義》:病起忽振寒
摘錄 : 《外臺》卷四引《小品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鼻衄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
,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愈為度摘錄 : 《圣惠》卷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時氣壯熱不解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
摘錄 : 《圣惠》卷十六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風癬疥瘡。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摘錄 : 《魯府禁方》卷四
苦參有清熱燥濕、祛風消腫的功效
入藥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
。
性味
味苦,性寒
。
功效
清熱燥濕
,殺蟲,利尿。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
。不宜與藜蘆同用。
擴展資料: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苦參醇提取物對陰道滴蟲、阿米巴原蟲有殺死作用。煎劑對結核桿菌
、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還能抑制多種皮膚真菌,抗炎、抗過敏。白鮮皮能去濕
,該品揮發(fā)油在體外有抗菌作用,白鮮皮提取物有顯著的局部止癢效果,抗過敏作用較好。食醋療疾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能散瘀解毒、殺菌消炎、止癢收斂。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表明
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含漱苦參茶止牙痛 此方價廉且操作簡便
1.疥瘡可以洗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526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