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刺史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20 08:09:29
劉刺史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洗)1兩3錢
,覆盆子(去蒂)1兩2錢
,蛇床子1兩2錢,菟絲子(酒制)1兩2錢
,烏賊骨8錢
,五味子6錢
,當歸(酒洗)1兩2錢
,川芎1兩1錢,白芍1兩
,防風6錢,黃芩5錢
,艾葉3錢
,牡蠣8錢(鹽泥固濟煨透
,去泥
,研)。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赤白帶下
。
用法用量 : 每服30或40丸,早
、晚青鹽湯送下
。
摘錄 : 《魯府禁方》卷三
《宋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劉懷肅 孟懷玉 弟
劉懷肅,彭城人
,高祖從母兄也
。家世貧窶,而躬耕好學
。初為劉敬宣寧朔府司馬,東征孫恩
,有戰(zhàn)功
,又為龍驤司馬、費令
。聞高祖起義
,棄縣來奔
。京邑平定
,振武將軍道規(guī)追桓玄,以懷肅為司馬
。玄留何澹之
、郭銓等戍桑落洲,進擊破之
。潁川太守劉統(tǒng)平,除高平太守
。玄既死
,從子振大破義軍于楊林
,義軍退尋陽
。懷肅與江夏相張暢之攻澹之于西塞,破之
。偽鎮(zhèn)東將軍馮該戍夏口東岸,孟山圖據(jù)魯山城
,桓仙客守偃月壘
,皆連壁相望。懷肅與道規(guī)攻之
,躬擐甲胄,陷二城
,馮該走石城
,生擒仙客。義熙元年正月
,振敗走
,道規(guī)遣懷肅平石城,斬馮該及其子山靖
。三月,桓振復襲江陵
,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出奔
,懷肅自云杜馳赴
,日夜兼行
,七日而至。振勒兵三萬
,旗幟蔽野,躍馬橫矛
,躬自突陳
。流矢傷懷肅額
,眾懼欲奔
,懷肅瞋目奮戰(zhàn),士氣益壯
。于是士卒爭先,臨陣斬振首
。江陵既平
,休之反鎮(zhèn),執(zhí)懷肅手曰:"微子之力
,吾無所歸矣。"偽輔國將軍符嗣
、馬孫
、偽龍驤將軍金符青
、樂志等屯結(jié)江夏
,懷肅又討之,梟樂志等
。道規(guī)加懷肅督江夏九郡
,權(quán)鎮(zhèn)夏口。
除通直郎
。仍為輔國將軍、淮南歷陽二郡太守
。二年
,又領(lǐng)劉毅撫軍司馬,軍
、郡如故。以義功封東興縣侯
,食邑千戶
。其冬
,桓石綏
、司馬國璠、陳襲于胡桃山聚眾為寇
,懷肅率步騎討破之。江淮間群蠻及桓氏余黨為亂
,自請出討
,既行失旨,毅上表免懷肅官
。三年,卒
,時年四十一
。追贈左將軍
。無子
,弟懷慎以子蔚祖嗣封,官至江夏內(nèi)史
。
蔚祖卒,子道存嗣
。太祖元嘉末
,為太尉江夏王義恭咨議參軍。世祖伐元兇
,義軍至新亭
,道存出奔,元兇殺其母以徇
。前廢帝景和中,為義恭太宰從事中郎
。義恭敗
,以黨與下獄死
。
懷肅次弟懷敬
,澀訥無才能。初
,高祖產(chǎn)而皇妣殂,孝皇帝貧薄
,無由得乳人
,議欲不舉高祖。高祖從母生懷敬
,未期,乃斷懷敬乳
,而自養(yǎng)高祖
。高祖以舊恩,懷敬累見寵授
,至會稽太守,尚書
,金紫光祿大夫
。
懷敬子真道,為錢唐令
。元嘉十三年,東土饑
,上遣揚州治中從事史沈演之巡行在所
,演之上表曰:"宰邑輔政,必其簡惠成能;蒞職闡治
,務以利民著績
。故王奐見紀于前,叔卿流稱于后
。竊見錢唐令劉真道
、余杭令劉道錫
,皆奉公恤民
,恪勤匪懈
,百姓稱詠
,訟訴希簡
。又翦蕩兇非
,屢能擒獲。災水之初
,余杭高堤崩潰,洪流迅激
,勢不可量;道錫躬先吏民
,親執(zhí)板筑
,塘既還立
,縣邑獲全。經(jīng)歷諸縣
,訪核名實
,并為二邦之首最,治民之良宰
。"上嘉之
,各賜谷千斛,以真道為步兵校尉
。
十四年,出為梁
、南秦二州刺史
。十八年,氐賊楊難當侵寇漢中
,真道率軍討破之
。而難當寇盜猶不已,太祖遣龍驤將軍裴方明率禁兵五千
,受真道節(jié)度
。十九年,方明至武興
,率太子積弩將軍劉康祖、后軍參軍梁坦
、陳彌
、裴肅之、安西參軍段叔文
、魯尚期、始興王國常侍劉僧秀
、綏遠將軍馬洗
、振武將軍王奐之等
,進次潭谷
,去蘭皋數(shù)里。難當遣其建節(jié)將軍苻弘祖
、啖元等固守蘭皋,鎮(zhèn)北將軍苻德義于外為游軍
,難當子撫軍大將軍和重兵繼其后
。方明進擊,大破之于濁水
,斬弘祖并三千余級。遣康祖追之
,過蘭皋二千余里
。和又遣德義助戰(zhàn)
,康祖又大破之
,和退保修城。難當遣建忠將軍楊林
、振威將軍姚憲領(lǐng)二千騎就和,方明又率諸將攻之
。和敗走
,追至赤亭
,難當席卷奔叛
。方明遣康祖直趣百頃
,偽丞相楊萬壽等一時歸降。難當?shù)谌⒒⑾仁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難當既走,虎逃竄民間
,生禽之
,送京都,斬于建康市
。
秦州刺史胡從之西鎮(zhèn)百頃
,行至濁水,為索虜所邀擊,敗沒
。以真道為建威將軍
、雍州刺史,方明輔國將軍
、梁南秦二州刺史。方明辭不拜
。詔曰:"往年氐豎楊難當造為叛亂
,俯首者眾。其長史楊萬壽
、建節(jié)將軍姚憲,情不違順
,屢進矢言
。及兇丑宵遁,闔境崩擾
,建忠將軍呂訓衛(wèi)倉儲以候王師。寧朔將軍姜檀果烈懇到
,志在宣力
,濁水之捷
,厥庸顯然
,近者協(xié)贊義奮
,乃心無替
。略陽苻昭
,誠系本朝,亦同斯舉
,俘擒偽將,獨克武興
,推鋒致效
,隕命寇手。并事著屯險
,感于予懷,宜蒙旌敘
,榮慰存亡
。可贈萬壽龍驤將軍
,昭武都太守;憲補員外散騎侍郎,訓駙馬都尉
、奉朝請;檀征西大將軍司馬
、仇池太守
,宜并內(nèi)徙
。可符雍
、梁二州
,厚加贍恤
。"呂訓
,略氐人呂先子也。又詔曰:"故晉壽太守姜道盛
,前討仇池,志輸誠力
,即戎著效
,臨財能清。近先登濁水
,殞身鋒鏑
,誠節(jié)俱亮,矜悼于懷
。可贈給事中
,賜錢千萬
。"道盛注《古文尚書》,行于世
。
真道、方明并坐破仇池
,斷割金銀諸雜寶貨
,又藏難當善馬,下獄死
。劉康祖等系免各有差。方明
,河東人
,為劉道濟振武中兵參軍
,立功蜀土,歷潁川南平昌太守
,皆坐贓私免官
。
孟懷玉
,平昌安丘人也
。高祖珩,晉河南尹
。祖淵,右光祿大夫
。父綽
,義旗后為給事中,光祿勛
,追贈金紫光祿大夫。世居京口
。
高祖東伐孫恩
,以懷玉為建武司馬
。豫義旗,從平京城
,進定京邑
。以功封鄱陽縣侯,食邑千戶
。高祖鎮(zhèn)京口
,以懷玉為鎮(zhèn)軍參軍、下邳太守
。義熙三年
,出為寧朔將軍、西陽太守
、新蔡內(nèi)史
,除中書侍郎,轉(zhuǎn)輔國將軍
,領(lǐng)丹陽府兵,戍石頭
。
盧循逼京邑
,懷玉于石頭岸連戰(zhàn)有功,為中軍咨議參軍
。賊帥徐道覆屢欲以精銳登岸,畏懷玉不敢上
。及循南走
,懷玉與眾軍追躡,直至嶺表
。徐道覆屯結(jié)始興,懷玉攻圍之
,身當矢石
,旬月乃陷
。仍南追循
,循平,又封陽豐縣男
,食邑二百五十戶
。復為太尉咨議參軍,征虜將軍
。八年
,遷江州刺史
,尋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汝南潁川司州之恒農(nóng)揚州之松滋六郡諸軍事、南中郎將
,刺史如故
。時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居上流
,有異志
,故授懷玉此任以防之。十一年
,加持節(jié)。丁父艱
,懷玉有孝性
。因抱篤疾,上表陳解
,不許。又自陳弟仙客出繼
,喪主唯己
,乃見聽。未去任
,其年卒官。時年三十一
。追贈平南將軍
。子元卒,無子,國除
。懷玉別封陽豐男
,子慧熙嗣,坐廢祭祀奪爵
。慧熙子宗嗣
,竟陵太守
,中大夫。
龍符
,懷玉弟也
。驍果有膽氣,干力絕人
。少好游俠
,結(jié)客于閭里
。早為高祖所知
,既克京城,以龍符為建武參軍
。江乘
、羅落、覆舟三戰(zhàn)
,并有功。參鎮(zhèn)軍軍事
,封平昌縣五等子
,加寧遠將軍、淮陵太守
。與劉藩、向彌征桓歆
、桓石康
,破斬之
。除建威將軍
、東海太守。索虜斛蘭
、索度真侵邊,彭
、沛騷擾
,高祖遣龍符、建威將軍道憐北討
,一戰(zhàn)破之。追斛蘭至光水溝邊
,被創(chuàng)奔走
。
高祖伐廣固,以龍符為車騎參軍
,加龍驤將軍
、廣川太守,統(tǒng)步騎為前鋒
。軍達臨朐,與賊爭水
,龍符單騎沖突
,應手破散,即據(jù)水源
,賊遂退走。龍符乘勝奔逐
,后騎不及
,賊數(shù)千騎圍繞攻之。龍符奮槊接戰(zhàn)
,每一合輒殺數(shù)人,眾寡不敵
,遂見害
,時年三十三
。高祖深加痛悼
,追贈青州刺史。又表曰:"故龍驤將軍
、廣川太守孟龍符,忠勇果毅
,隕身王事
,宜蒙甄表,以顯貞節(jié)
,圣恩嘉悼,寵贈方州
。龍符投袂義初,前驅(qū)效命
,推鋒三捷,每為眾先。及西劋桓歆
,北殄索虜
,朝議爵賞,未及施行
。會今北伐,復統(tǒng)前旅
,臨朐之戰(zhàn)
,氣冠三軍
。于時逆徒實繁
,控弦掩澤,龍符匹馬電躍
,所向摧靡,奪戈深入
,知死弗吝
。賊超奔遁,依險鳥聚
,大軍因勢,方軌長驅(q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计溆箍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竊謂宜班爵土,以褒勛烈
。"乃追封臨沅縣男
,食邑五百戶
。無子
,弟仙客以子微生嗣封。太祖元嘉中
,有罪奪爵,徙廣州
,以微生弟彥祖子佛護襲爵
。齊受禪
,國除
。孝武大明初
,諸流徒者悉聽還本,微生已死
,子系祖歸京都,有筋干異力
,能亻詹負數(shù)人
,入隸羽林,為殿中將軍
。二年,索虜寇青
、冀
,世祖遣軍援之,系祖自占求行
。戰(zhàn)于杜梁,挺身入陳
,所殺狼籍
,遂見殺。詔書追贈潁川郡太守
。
劉敬宣,字萬壽
,彭城人
,漢楚元王交后也
。祖建
,征虜將軍。父牢之
,鎮(zhèn)北將軍。敬宣八歲喪母
,晝夜號泣
,中表異之。輔國將軍桓序鎮(zhèn)蕪湖
,牢之參序軍事
。四月八日,敬宣見眾人灌佛
,乃下頭上金鏡以為母灌,因悲泣不自勝
,序嘆息,謂牢之曰:"卿此兒既為家之孝子
,必為國之忠臣
。"起家為王恭前軍參軍
,又參會稽世子元顯征虜軍事
。
隆安三年,王恭起兵于京口
,以誅司馬尚之兄弟為名。牢之時為恭前軍司馬
、輔國將軍
、晉陵太守,置佐領(lǐng)兵
。而恭以豪戚自居
,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
。及恭此舉
,使牢之為前鋒。太傅會稽王道子與牢之書
,備言禍福
,使以兵反恭。牢之呼敬宣謂曰:"王恭昔蒙先帝殊恩
,今居伯舅之重
,義心未彰,唯兵是縱
。吾不能審恭事捷之日
,必能奉戴天子,緝穆宰相與不
。今欲奉國威靈
,以明逆順
,汝以為何如?"敬宣曰:"朝廷雖無成
、康之隆
,未有桓、靈之亂
,而恭怙亂阻兵,志陵京邑
。大人與恭親無骨肉
,分非君臣,雖共事少時
,意好不協(xié)。今日討之
,于情何有?"牢之至竹里
,斬恭大將顏延
,遣敬宣率高雅之等還京襲恭
。恭方出城耀軍
,馳騎橫擊之,一時散潰
。元顯進號后將軍,以敬宣為咨議參軍
,加寧朔將軍
。
三年,孫恩為亂
,東土騷擾,牢之自表東討
,軍次虎矰
。賊皆死戰(zhàn),敬宣請以騎傍南山趣其后
,吳賊畏馬,又懼首尾受敵
,遂大敗
。進平會稽
,尋加臨淮太守
,遷后軍從事中郎
。五年,孫恩又入浹口
,高祖戍句章,賊頻攻不能拔
。敬宣請往為援
,賊恩于是退遠入海。是時四方云擾,朝廷微弱
,敬宣每慮艱難未已
,高祖既累破妖賊,功名日盛
,故敬宣深相憑結(jié)
,情好甚隆。元顯進號驃騎
,敬宣仍隨府轉(zhuǎn),軍
、郡如故
。元顯驕淫縱肆,群下化之;敬宣每預燕會
,未嘗欽酒,調(diào)戲之來
,無所酬答
,元顯甚不說。尋進號輔國將軍
,余如故。
元興元年
,牢之南討桓玄
,元顯為征討大都督,日夜昏酣
,牢之驟詣門,不得相見;帝出餞行
,方遇公坐而已
。桓玄既至溧州
,遣信說牢之;牢之以道子昏暗
,元顯淫兇,慮平玄之日
,亂政方始,假手于玄
,誅除執(zhí)政
,然后乘玄之隙,可以得志于天下
,將許玄降。敬宣諫曰:"方今國家亂擾
,四海鼎沸
,天下之重,在大人與玄
。玄藉先父之基,據(jù)荊南之勢
,雖無姬文之德
,實為參分之形
。一朝縱之
,使陵朝廷,威望既成
,則難圖也
。董卓之變
,將生于今
。"牢之怒曰:"吾豈不知今日取玄如反覆手,但平玄之后
,令我那驃騎何?"遺敬宣為任
,玄板為其府咨議參軍
。
玄既得志
,害元顯,廢道子,以牢之為征東將軍
、會稽太守。牢之與敬宣謀共襲玄
,期以明旦
。值爾日大霧,府門晚開
,日旰,敬宣不至
,牢之謂所謀已泄
,率部曲向白洲,欲奔廣陵
。而敬宣還京口迎家,牢之尋求不得
,謂已為玄所擒,乃自縊死
。敬宣奔喪,哭畢
,即渡江就司馬休之
、高雅之等,俱奔洛陽
,往來長安,各以子弟為質(zhì)
,求救于姚興
。興與之符信,令關(guān)東募兵
,得數(shù)千人
,復還至彭城間
,收聚義故
。玄遣孫無終討冀州刺史劉軌,軌要敬宣
、雅之等共據(jù)山陽破之,不克
。又進昌平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