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細銼
功能主治 : 治諸瘡愈后,瘡瘢胬肉未消
用法用量 : 每日涂于帛上貼之,取平復為度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處方 : 柳白皮5斤
,楸皮5斤,木通1斤,枳殼半斤,皂莢1斤,木香末3兩。制法 : 上為細末
,以水8斗,煮取汁2斗,去滓,移于小鍋子中,下木香,煎至7升,去滓,又移于小鍋中,以慢火煎,攪勿住手,煉如餳,捻得成丸即住,以細帛裹收之。功能主治 : 諸瘡愈后
,瘡瘢胬肉未消;瘰疬風結(jié)。用法用量 : 柳木膏(《普濟方》卷二七二)。方中楸皮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一
膏藥是外用膏劑(包括軟膏劑、膏藥
本草綱目·木部·柳原文及翻譯
木部·柳
作者:李時珍
釋名
小楊、楊柳
氣味
柳華:苦、寒
柳葉:苦、寒
枝及根白皮:苦
主治
柳華:
吐血咯血
刀傷血出。用柳絮包敷即可
臉上膿瘡
走馬牙疳
大風疬。用楊花四兩
柳葉:
小便白濁。用清明柳葉煎湯代茶
小兒丹毒
眉毛脫落
無名惡瘡
漆瘡
枝及根白皮:
黃疸初起
脾胃虛弱
走注氣痛(身上忽有一處如被人打痛,痛處游走不定
,有時覺痛和極冷)。用白酒煮楊柳白皮乘熱熨痛處。風毒腫痛
。治方同上。項下癭氣
,用柳根(水邊露出者)三十斤齒齦腫痛
風蟲牙痛。用楊柳白皮一小聲含嚼,取汁漬齒根
,幾次即愈。又方:用柳枝一握,銼碎,加鹽少許,漿水煎含,甚效。又方:柳枝(銼細)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耳痛有膿
。把柳根切細,搗至極爛,封貼痛處,藥干即換。漏瘡腫痛
。用柳根伸出的紅須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柳條在罐內(nèi)燒煙熏痛處。乳痛初起
反花惡瘡(肉翻出如飯粒
背起丹毒。用柳木灰加水調(diào)涂
。湯火灼瘡
。用柳皮燒灰涂搽。亦可用根白皮煎豬油涂搽。痔瘡如瓜
,腫痛如火燎。用柳枝煎濃湯洗后,艾灸三、五壯,大瀉膿血即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538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