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漏蘆10克,大青葉10克
,升麻8克,黃芩5克,生甘草5克,玄參5克,牛蒡子5克(炒),苦桔梗5克,連翹5克。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主熱毒壅盛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 : 《景岳全書》
目錄1拼音2概述3暑瘍的治療4參考資料附:1治療暑瘍的穴位2治療暑瘍的方劑3治療暑瘍的中成藥4暑瘍相關(guān)藥物5古籍中的暑瘍 1拼音 shǔ yáng
2概述 暑瘍?yōu)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3暑瘍的治療 《外科啟玄》卷七:“夏日受暑熱而生,大者為毒
暑瘍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3]。
初起內(nèi)服仙方活命飲或漏蘆煮散
若未消而膿成
,則內(nèi)服透膿散或黃芪內(nèi)托散;外治則切開引流,膿多用豬蹄湯溫洗或以黃柏煎湯外洗,繼用二寶丹或五五丹提膿去腐[3]。若成漏者,可用藥線引流
,膿盡則用生肌散或玉紅膏、地黃膏等敷貼[3]。4
目錄1拼音2《直指小兒》卷四 2.1方名2.2組成2.3功效2.4益胃散的用法用量2.5制備方法 3《嵩崖尊生》卷八 3.1方名3.2組成3.3主治3.4用藥禁忌 4《內(nèi)外傷辨》卷十一 4.1方名4.2益胃散的別名4.3組成4.4主治4.5益胃散的用法用量4.6制備方法4.7附注 附:1古籍中的益胃散*益胃散藥品說明書 1拼音 yì wèi sǎn
2《直指小兒》卷四
3《嵩崖尊生》卷八
4《內(nèi)外傷辨》卷十一
古籍中的益胃散 《保嬰撮要》:[卷一]噤風(fēng)撮口臍風(fēng) 方見黃膽
。)控痰散治風(fēng)噤,先用此藥吐風(fēng)涎,次與益胃散和胃;又與辰砂膏。利驚握拳噤口者,不治蝎尾銅青...《幼科發(fā)揮》:[卷之四]調(diào)理脾胃 之
。誤服熱藥者。宜大豆卷散主之。誤服寒藥者《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十八·心小腸部癰疽]腫瘍 證而已,東垣治疽
《醫(yī)學(xué)正傳》:[卷之六]瘡瘍 者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五十七腹痛門]藥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540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漏蘆丸
下一篇:
漏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