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姜拈痛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21 00:46:45
良姜拈痛散
《仁齋直指》卷六:良姜拈痛散
處方 : 良姜(切作大片
,先用吳茱萸慢火炒,少頃
,次入東畔當日壁土,須無雨處者
,同炒;次以米醋
、酒同炒至茱萸黑色)
制法 : 上只用良姜為末
。

功能主治 : 治脾疼
。
用法用量 : 每服3克
,空腹時用溫米飲調(diào)服
。
摘錄 : 《仁齋直指》卷六
《直指》卷六:良姜拈痛散
處方 : 良姜(切作大片
,先用吳茱萸慢火炒少頃,次用東畔當日壁土
,須無雨處者,同炒
,次以米醋、酒同炒
,至茱萸黑)
。
制法 : 上只用良姜為末
。
功能主治 : 脾疼
。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
,空心溫米飲送下
。
摘錄 : 《直指》卷六
中醫(yī)治療“胃脘痛”處方賞析
一
、通治方:
脘腹蠲痛湯《浙江中醫(yī)雜志》84.2
組成:玄胡
,白芍
,川楝子
,生甘草
,海螺蛸
,制香附
,公英
,沉香曲
,烏藥
水煎服。
功效:調(diào)理氣血 緩急止痛
主治:急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
,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胃腸炎
,慢性膽囊炎,膽石癥
,慢性胰腺炎
,內(nèi)臟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病引起的脘腹疼痛
。
據(jù)報道:本方治療多種脘腹疼痛證
,療效均為滿意。
二
、寒邪客胃
1、八寶瑞生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當歸
,神曲,肉桂
,草果
,紫蔻
,元胡
,郁金
,山楂
,干姜
,香附
,甘草
,茯苓
,良姜
為丸
,1日3次
。
功效:理氣暖胃 消食止痛
主治:寒濕阻滯
,脾胃受損所致的脘腹脹痛證
。癥見脘痛腹脹,惡心嘔吐
,食欲不振,苔白潤
,脈細緩等
。
2
、沉香散《良方集腋合璧》
沉香
,木香
,郁金
,烏藥,降香
,細辛,砂仁
為粉
,每服,砂仁冷湯送下
。
功效:行氣止痛 散寒調(diào)中
主治:中焦寒凝
,氣機郁滯證
。癥見脘腹脹痛
,得溫痛減
,遇冷更甚
,胸膈痞悶,四肢清冷或夏月中寒
,穢濁痧氣
,腹痛吐瀉
,舌苔白膩
,脈弦緊。
三
、飲食停滯
1、排氣飲《景岳全書》
組成:陳皮
,藿香,枳殼
,香附
,烏藥
,澤瀉
,木香
,厚樸
水煎服
。
功效:行氣寬中 化積健脾
主治:食滯氣郁
,中焦不運證
。癥見脘腹脹痛,嘔吐泛酸
,噯氣則舒,舌淡苔腐
,脈弦滑無力。如慢性胃炎
、胃神經(jīng)官能癥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證屬濕阻氣滯者
,常用本方加減治療
。
2
、沉香降氣丸《儒門事親》
組成:沉香,木香
,砂仁
,白蔻
,青皮
,陳皮,萊菔子
,莪術,枳實
,牽牛,大黃
為丸
、亦可作湯
功效:理氣寬中 消積化劑
主治:飲食停滯
,消化不良
,脘腹脹滿,腹痛便秘
。
3、另外:保和丸
、安中湯、開胸順氣丸等可選用
。
四
、肝氣犯胃
1
、平肝丸《北京中成藥規(guī)范》
組成:當歸
,白芍,香附
,乳香,玄參
,生地,枳殼
,白芥子
,木香,元胡
,萊菔子,代赭石
,黃芩
,桔梗
,陳皮
,梔子,青皮
,川芎,砂仁
為丸劑
,亦可做湯劑。
功效:平肝疏肝 活血止痛
主治:肝氣郁結
,肝胃不和所致的脅痛
、胃脘痛
;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
、耳鳴等病癥
。如膽囊炎
、肝炎
、膽石癥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
、高血壓病、神經(jīng)性耳聾等符合病機者可選用
。
2、延年半夏湯《古今錄驗》
組成:半夏
,檳榔
,前胡,桔梗
,枳實
,人參
,吳茱萸
,鱉甲
,生姜
水煎服
。
功效:疏肝和胃 解痙止痛
主治:心胃痛。癥見胃痙攣
,疼痛兼有脅痛,發(fā)則其痛難止
,脈多弦細,證屬肝胃不和者
。另外
,亦可用于突發(fā)性陣咳作喘
,痰帶白沫
,舌苔白膩
。還可用于脅肋疼痛經(jīng)久不愈癥
。
3
、沉香舒氣丸《北京中成藥規(guī)范》
組成:沉香,木香
,砂仁,烏藥
,枳殼
,厚樸
,豆蔻
,草果,柴胡
,郁金
,香附,青皮
,延胡
,靈脂
,姜黃
,檳榔
,山楂
,甘草
為丸劑,亦可做湯劑
功效:舒氣化郁 和胃止痛
4
、五花芍草湯《中醫(yī)雜志》85.9
組成:玫瑰花,綠萼梅
,佛手花,厚樸花
,白扁豆花
,白芍
,甘草
水煎服
。
功效:疏肝理氣 緩急止痛 芳香醒胃
主治:郁證
,脅痛
,胃脘痛,經(jīng)前胸脅脹痛
,見肝郁氣滯之證。若病變在肝
,則玫瑰花、綠萼梅用量宜重
;若病變在脾胃
,則白扁豆花
、厚樸花用量宜重
;若痛劇則加重芍藥、甘草劑量
,再合失笑散
、元胡
、乳沒等
;如梅核氣苔白膩
,則合半夏厚樸湯
;臟躁證則加百合、甘草
、小麥、大棗
、琥珀、龍齒
;脅痛因慢性膽囊炎所致者加虎杖
、郁金
、麥芽
;慢性活動性肝炎有瘀者加元胡、垂盆草
、蒲公英、丹參
。
5、另外
,四逆散
、柴胡舒肝散
、舒肝丸可選用。
五
、肝胃郁熱
1、化肝煎《景岳全書》
組成:青皮
,陳皮
,芍藥,山梔
,丹皮,澤瀉
,土貝母
水煎服
。
功效:理氣散郁 泄熱和胃
主治:肝郁化火
,胃熱氣滯證
。癥見脅腹疼痛
,痛勢急迫
,有灼熱感,心煩易怒
,泛酸嘈雜,口干口苦或吐血便血
,舌紅苔黃,脈弦而數(shù)
。若大便下血者加地榆
;小便下血者加木通
;寒熱加柴胡
;火盛加黃芩
;脅腹脹痛加白芥子
;脹滿甚者減芍藥。
2
、另外,左金丸
、瀉心湯、金鈴子散可選用
六
、瘀血停滯
1
、快胃疏肝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姜黃
,木香
,青皮
,烏藥
,白芍
,沉香
,川芎
,砂仁
,當歸
,橘皮,厚樸
,豆蔻,柴胡
,枳殼,元胡
為丸
,亦可做湯劑
功效:舒肝調(diào)氣 和胃降逆
主治:肝郁氣滯
、血瘀之胃脘疼痛證
。癥見脅肋脹滿或胃脘刺痛
,嘔逆嘈雜
,食欲不振等
。
2、元靈散《壽世保元》
組成:五靈脂
,炒元胡,莪術
,炒良姜,當歸
為末
,熱醋湯送下
。
功效:活血行氣 散寒止痛
主治:胃脘急痛難忍
,屬氣滯血瘀型
3
、另外
,失笑散
、丹參飲、拈痛散可選用
。
七、胃陰虧虛
1
、陰虛胃痛沖劑(中醫(yī)學會內(nèi)科協(xié)定處方)
組成:北沙參,石斛
,白芍
,麥冬
,川楝子
,甘草等
沖劑
,1日2~3次
。
功效:生津養(yǎng)胃 緩急止痛
主治:素體陰虛,或久病傷陰所致的胃脘痛
。癥見胃脘隱隱灼痛、空腹時痛
,似饑不欲食,口干
,舌紅少津有裂紋少苔或花剝
、脈細數(shù)、或見口干舌燥
,納呆干嘔
,或大便干結
,或手足心熱等,如各種慢性胃炎
、消化性漬瘍,見有上述癥狀均可選用
。注意:忌辛辣刺激之物,忌氣惱寒涼
。
據(jù)報道:本方治療胃脘痛(陰虛型)300例
、其中慢性胃炎219例,消化性漬瘍69例
,其它12例
,總有效率94%藥后63%患者兩周內(nèi)起效
,少數(shù)患者3周以上起效
。
2、另外
,一貫煎、益胃湯可選用
。
八、脾胃虛寒
1
、大巳寒丸《和劑局方》
組成:蓽撥
,肉桂
,干姜
,高良姜,丁香
為丸
,亦可做湯劑
功效:溫中散寒
主治:久寒積冷、臟腑虛弱證
。癥見心腹疼痛,脅肋脹痛
,泄瀉腸鳴
,自汗
,手足厥冷
,舌質(zhì)暗苔白脈沉細
。
2
、沉香溫胃丸《內(nèi)外傷辨惑論》
組成:沉香,炮附子
,巴戟天,炮姜,小茴香
,當歸,吳茱萸
,炙甘草,人參
,白術,白芍
,云苓,良姜
,木香
,丁香
,肉桂
為丸
,亦可做湯劑
功效:溫里散寒 健脾調(diào)中
主治:中焦虛寒
,心腹疼痛
,大便滑泄,手足厥逆
,體倦乏力。
3
、另外,大小健中湯
,黃芪建中湯
、香砂養(yǎng)胃丸
,香砂六君子湯
,甘草瀉心湯均可選用。
九
、寒熱互結
可選用黃連湯、半夏瀉心湯
獨圣餅子簡介
目錄1拼音2處方3制法4功能主治5獨圣餅子的用法用量6摘錄附:1古籍中的獨圣餅子 1拼音 dú shèng bǐng zǐ
2處方蛤蚧1對(雌雄頭尾全者
,洗凈,用法酒和蜜涂,炙熟)
,人參(紫團參)1株(如人形良)。
3制法上為末
,熔蠟4兩
,濾去滓
,和藥末
,作六餅子。
4功能主治肺氣咳嗽
,面腫,四肢浮
。
5獨圣餅子的用法用量用糯米作薄粥1盞,投藥1餅
,空心趁熱細細呷之
。
6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
古籍中的獨圣餅子 《圣濟總錄》:[卷第五十]肺氣面目四肢浮腫
,食后臨臥
,去滓溫服
。治肺氣咳嗽面腫
,四肢浮,獨圣餅子蛤蚧一對(雌雄頭尾全者凈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卷之五·諸痛門]頭痛 因頭痛牽引致痛者
。當于頭痛諸證中求藥。若別無處
。獨在頸者。非是風邪
。即是氣挫
。亦有落枕而成痛者
。并...
《雜病治例》:瀉痢 阿膠丸
。噤口者解毒。分利胃苓湯
,與淡滲同五苓。或獨用香散
。外貼以一葉梅于印堂貼之。宣有痰飲在膈上
,...
《衛(wèi)生寶鑒》:[卷八]治風雜方 水
。不添藥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灸橥瓷ⅰ恐沃?jié)疼痛
。熨烙藥
。羌活獨活防風細辛肉桂白術良姜麻黃(不去節(jié))天麻(去苗)...
《證治準繩·幼科》:[集之六·心臟部四痘瘡(下)]咽喉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方劑學考點必背考點
解表劑 1、辛溫
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fā)汗解表又平喘
。
桂枝湯
桂枝湯治風寒虛
,芍藥甘草姜棗同
,發(fā)汗解肌調(diào)營衛(wèi)
。
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桂芍麻
,干姜辛夏草味加
,解表蠲飲止咳喘。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防蒼術
,細芷川芩生地草,外感寒濕里蘊熱
,發(fā)汗祛濕清里熱。
香蘇散
香蘇散用陳皮草
,理氣和中散風寒
。
止嗽散
止嗽散中百部前
,紫菀陳桔荊芥草
,止咳化痰兼解表。
2、辛涼
銀翹散
銀翹散主風熱疴,竹葉荊牛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
,辛涼透表又解毒。
麻杏石甘湯
麻杏石甘清肺熱
,辛涼宣泄平咳喘
。
桑菊飲
桑菊飲中杏桔翹
,蘆根甘草薄荷饒
,疏風宣肺輕宣劑
,風溫咳嗽服之消
。
柴葛解肌湯
柴葛解肌羌芷芍,膏芩桔草姜棗同
,邪在二陽熱勢張,解肌清熱雙解方
。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用芍草,解肌透疹效果好
。
3、扶正
敗毒散
人參敗毒羌獨活
,芎枳柴前桔苓草
,氣虛外感風寒濕,益氣解表散風濕
。
參蘇飲
參蘇飲中葛夏前,陳桔枳苓草木香
,氣虛外感內(nèi)有痰,益氣化痰兼理氣
。
加減葳蕤湯
加減葳蕤草白薇
,豆豉桔棗蔥薄荷
,滋陰解表又發(fā)汗
。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助陽解表治少陰
。
瀉下劑 1、寒下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用大黃,枳實厚樸加芒硝
,峻下熱結治腑實。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枳樸黃
,輕下熱結治腑實。
調(diào)胃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硝黃草
,緩下熱結治燥實
。
大黃牡丹湯
大黃牡丹用桃仁
,冬瓜子內(nèi)加芒硝
,腸癰初起膿未成,瀉熱破瘀散結腫
。
大陷胸湯
大陷胸湯治結胸,芒硝甘遂大黃供
,心堅硬滿便難通,瀉熱逐水為峻劑
。
2、溫下
溫脾湯
溫脾附子與干姜
,甘草人參及大黃
,溫補脾陽攻冷積,冷積久痢自爾康
。
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細辛湯,脅下寒凝痛莫當
,溫陽散寒瀉積滯
,功在溫下妙非常
。
3、潤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約
,枳樸大黃麻杏芍
,潤腸瀉熱又行氣,津傷便秘服之易
。
濟川煎
濟川歸膝肉蓯蓉
,澤瀉升麻枳殼從,腎虛津少腸中燥
,溫腎益精便自通。
4、逐水
十棗湯
十棗湯攻逐水飲,大戟芫花與甘遂
,咳唾引痛心下痞
,實水身腫效無差。
5、攻補兼施
黃龍湯
黃龍湯有大承氣,參歸草桔姜棗同
,陽明腑實氣血虛,補益氣血兼清熱
。
和解劑 1、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和解方
,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芩夏芍姜棗
,往來寒熱心下滿,和解泄熱表里方
。
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碧玉須
,陳夏茯苓枳竹茹,少陽熱重痰挾濕
,清膽利濕痰自除。
達原飲
達原飲用檳草果
,厚樸芍芩知母草,開達膜原辟穢濁
,瘟疫瘧疾服之安
。
2、調(diào)和肝脾
四逆散
四逆散柴枳草藥
,透邪解郁理肝脾
,專治陽郁成厥逆
。
逍遙散
逍遙散用歸芍柴
,苓術甘草姜薄荷,疏肝健脾和營血
,肝郁血虛效驗良。
痛瀉要方
痛瀉藥術防陳
,補脾瀉肝治泄瀉
。
3、調(diào)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黃連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