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鯉甲酒
中醫(yī)世家
2023-05-21 09:31:31
鯪鯉甲酒
《奇效良方》卷十二:鯪鯉甲酒
處方 : 鯪鯉甲(酒浸
,炙黃)半兩,鱉甲(去裙襕,醋浸
,炙黃)半兩
,烏賊魚骨(去甲)3分
,常山3分
,烏梅肉(微炒)1分
,竹葉1握
,豉1合
,桃仁24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
,蔥白7莖(切)。
制法 : 上銼
,如麻豆大
,用生絹袋盛,以酒3升浸
,經(jīng)1宿
。

功能主治 : 瘧久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半盞,空腹溫服
。良久取吐
;如不吐,至已午時再服3兩
。服如不痊
,隔日更依前服之。
摘錄 : 《奇效良方》卷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鯪鯉甲酒
處方 : 鯪鯉甲(酒浸
,炙令黃色)半兩
,常山3分,鱉甲(去裙襕
,醋浸
,炙黃)半兩,烏賊魚骨(去甲)3分
,烏梅肉(微炒)1分
,桃仁24枚(湯浸,去雙仁皮尖)
,竹葉1握
,豉1合,蔥白7莖(切)
。
制法 : 上銼
,如麻豆大,用生絹袋盛
,以酒3升
,浸經(jīng)1宿。
功能主治 : 瘧久難愈
。
用法用量 : 每日服半盞
,空腹溫服。良久取吐
;如不吐
,至巳午時再服2-3次;如不愈
,隔日更依前服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穿山甲的殼有什么用處
1、防御
穿山甲并不是猛獸
,別看它們身披鱗甲長相威武似將軍
,實際上它們卻是靠吃白蟻為生,它們沒有強大的進(jìn)攻性
,速度也不快
,所以遇到危險的時候就只能蜷縮起來
,這樣面部和腹部的破綻也就完全被遮住了,而這掠食者眼里這就是一個360°無死角的"鐵疙瘩"
,哪怕是獅子老虎也無從下口
。
2、反傷
俗話說:狗急跳墻
、兔子急了也咬人
。就算穿山甲脾氣再好,被你抱著啃了這么久它們也會生氣的
,這個時候它們就會突然的張開鱗片
,而鱗片一旦打開,這些鋒利的角質(zhì)瓦狀鱗片就會給對手帶來強力的切割就會很容易割傷對手的嘴巴
。
3
、穿山
穿山甲為什么叫穿山甲,因為它們最擅長的就是打洞了
,因此被取名為穿山甲
。而它們的一身鱗甲除了被攻擊的時候是用來防御和傷敵的,平時還是要挖土掘洞的
,畢竟這才是真正吃放的本領(lǐng)
。
除了平時居住的洞穴需要挖洞,早中晚吃個白蟻也需要挖洞刨土
。而在這個過程中
,穿山甲的鱗片不但是挖土的有效工具
,還能起到重要的防護(hù)作用
。
4、游泳
除了能在土中"暢游"
,它們還能在水中暢游
,難怪穿山甲又被稱作鯪鯉、石鯪魚
,要么就是將它們比作像在土中穿行自如的"魚"
,要么就是有人看到穿山甲在水中游泳的樣子了吧。
古代那些征戰(zhàn)的將軍們要是披了一身盔甲掉進(jìn)水里多半都會被淹死
,也沒聽說過背了一身鐵還能游泳的猛將
。而穿山甲這一身"盔甲"不但不是負(fù)擔(dān),還能幫助它們游泳
。
擴(kuò)展資料:
穿山甲的習(xí)性
穿山甲通常單獨生活在洞穴中
,并且僅在繁殖期間成對生活。 與洞穴生活一致
,穿山甲熱愛清潔
。 在每次排便之前
,首先在洞口外1-2米處用前爪挖一個5-10厘米深的坑。 用松散的土壤覆蓋
。 洞穴的結(jié)構(gòu)也非常特殊
。 它經(jīng)常隨季節(jié)和食物而變化。
主要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避暑別墅
,稱為避暑山洞
。 它建在涼爽通風(fēng)的山坡上,可避免隧道內(nèi)部較短
,約30厘米
,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 另一個是冬季洞穴
,稱為冬季洞穴
。 洞穴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更加復(fù)雜。 隧道是彎曲的
,形狀像葫蘆
。 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堵土墻堆滿了土壤
。
長度可以達(dá)到10米以上
。 它也穿過兩個或三個白蟻的巢,成為它的巢
。冬天的“糧倉”在洞的末端有一個相對較大的空腔
,上面覆蓋著柔軟的雜草以保持溫暖。 它是冬季的“冬季臥室”
,也被用作“嬰兒托兒所”
。
-穿山甲
燎去毛狀鱗片具體做法
中藥材·穿山甲【別名】鯪鯉甲、鳣鯉甲
、鯪鯉角
、川山甲、鱉鯉甲
、山甲
、甲片 甲珠 性味 味咸;性微寒 歸經(jīng) 肝
;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活血散結(jié)
;通經(jīng)下乳;消癰潰堅
。主血瘀經(jīng)閉
;癥瘕;風(fēng)濕痹痛
;乳汁不下
;癰腫
;瘰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或入散劑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 禁忌 氣血虛弱
、癰疽已潰者及孕婦禁服。 附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僦伟b疽無頭:穿山甲
、豬牙皂角(去皮、弦)各一兩
。共炙焦黃
,為末。每用一錢
,熱酒調(diào)下
。其瘡破,以冬瓜藤為末敷
,瘡干即水調(diào)敷之
。諸癤瘡皆可用。(《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②治腫毒初起:穿山甲插入谷芒熱灰中
,炮焦為末二兩
,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半
,溫酒下
。(《仁齋直指方》)③治癰疽,托毒排膿
,五毒附骨在臟腑里
,托出毒氣
,止痛內(nèi)消:蜂房一兩
,穿山甲、蛇蛻
、油發(fā)(并燒帶生存性)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
,入乳香末半錢
,暖酒調(diào)下。(《普濟(jì)方》穿山甲散)④治吹奶痛不可忍:穿山甲(炙黃)
、木通各一兩
,自然銅半兩(生用)
。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
,溫酒調(diào)下
,不計時候。(《本草圖經(jīng)》)⑤治乳汁不通:穿山甲炮
,研末
,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單驤·涌泉散)⑥治便毒便癰:穿山甲半兩
,豬苓二錢。并以醋炙研末
。酒服二錢
。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輕粉涂之
。(《仁齋直指方》)⑦治耵耳出膿:穿山甲燒存性
,入麝香少許吹之。(《鮑氏小兒方》)⑧治瘰疬潰壞:鯪鯉甲二十一片
。燒研敷之
。(《姚僧坦集驗方》)⑨治蟻瘺瘡多而孔小:燒鱣鯉甲
。豬膏和敷
。(《補缺肘后方》)⑩治氣痔膿血:穿山甲一兩(燒存性),肉豆扣仁三個
。同為末
。米飲調(diào)二錢服。甚者加猬皮一兩
,燒入
。中病即巳,不必盡劑
。(《本草衍義》)11.治喉癬:甲片五分(炙)
,白霜梅一個(炙),雄黃五分
,枯礬一錢
。上共研末。吹喉內(nèi)
。 (《瘍科遺》穿山甲散)12.治中風(fēng)
,手足偏廢不舉:川山甲、紅海蛤(如棋子者)
、川烏頭(大者
,生用)各二兩
。上為末。每用半兩
,搗烈蔥白汁
,和成厚餅,約徑一寸半
,貼在所患一邊腳中心
,用舊帛裹緊縛定,于無風(fēng)密室中椅子上坐
,椅前用湯一盆
,將貼藥腳于湯內(nèi)浸,候汗出
,即急去了藥
,汗欲出,身麻木
,得汗周遍為妙
。切宜避風(fēng),自然手足可舉
,如病未盡除
,候半月二十日以后,再依此法用一次
。仍服治風(fēng)補理藥
。忌口遠(yuǎn)欲以自養(yǎng)。(《三因方》趁痛膏)13.治但熱不寒瘧:穿山甲一兩
,干棗十枚
。上同燒灰留性,研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當(dāng)發(fā)日,日未出時井水調(diào)下
。(《楊氏家藏方》)14.治痢
,里急后重:穿山甲、好蛤粉等分
。上為細(xì)末
。每服一錢,好酒空心調(diào)服
。(《普濟(jì)方》)15.治疝氣膀胱疼痛:穿山甲(炒)三錢,茴香子二錢
。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滾水酒送下。(《滇南本草》)16.治婦人陰TUI
,硬如卵狀:穿山甲五錢
。以沙炒焦黃為末。每服二錢
,酒下
。(《摘元方》)17.治痘瘡變黑:穿山甲,蛤粉炒
。為末
。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許
,溫酒服
。 即發(fā)紅色。(《仁齋直指方》)
中藥別名
中藥的別名很多
,拿玉活舉例
,這是個很常見常用的別名,還有很多別名因為地域
、方言等原因有很多叫法
。把中藥別名大全介紹給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坝窕睢奔仁恰蔼毣睢薄獮閭阈慰浦参镏佚X毛當(dāng)歸的根
。處方別名:獨活、川獨活
、大活
、獨滑、羌青
、玉活
、獨搖草、胡王使者
【性味】辛苦
,溫
。
①《本經(jīng)》:苦
,平
。
②《別錄》:甘
,微溫
,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堋侗静菡罚何犊啵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歸經(jīng)】入腎
、膀胱經(jīng)。
A
艾葉:醫(yī)草
、艾蒿
、灸草、五月艾
B
巴豆:巴米
、江子
、剛子
八月札:臘瓜、拿子
白果:銀杏
白礬:明礬
、礬石
、攀石、生礬
白及:白雞兒
、地螺絲
、連及草
白花蛇:銀環(huán)蛇
白頭翁:白頭公
白術(shù):烘術(shù)、冬術(shù)
、生曬術(shù)
、于術(shù)
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門冬
、婆婦草
、虱藥
斑蝥:斑毛、斑貓
、班蠔
板藍(lán)根:大青葉
半邊蓮:佛甲草
、半邊花、蓮花草
半枝蓮:并頭草
、韓信草
、半向花、半面花
畢澄茄:山雞椒
、山蒼子
、木姜子
鱉甲:上甲、團(tuán)甲魚
、鱉蓋
檳榔:玉片
、大腹子、海南子
、大片白
冰片:龍腦
、片腦
、梅片
荸薺:鼻薺
薄荷:雞蘇
補骨脂:破故紙、破故脂
、婆固脂
、黑故紙
、黑固脂
C
蟬蛻:蟬衣
、蟬殼、蟲退
蠶砂:蠶矢
蟾酥:癩蛤蟆
、蛤蟆酥
蒼術(shù):茅術(shù)
、赤術(shù)
蒼耳子:老蒼子、毛蒼子
、蒼耳仁
常山:恒山
陳皮:橘皮
、新會皮、廣皮
、陳柑皮
沉香:沉水香
、落水沉
檉柳:觀音柳、山川柳
、紅荊條
、紅柳
刺五加:五加參
赤小豆:紅飯豆、紅小豆
赤石脂:高嶺十
茺蔚子:益母實
、小胡麻
、充玉子
重樓:拳參、紫參
、蝦參
、山蝦、蚤休
、倒根草
、七葉一枝花、刀剪草
、草河車
川貝母:平貝
、京貝、尖貝
、松貝
、青貝、爐貝
川楝子:金鈴子
川牛膝:牛夕
、牛七
川芎:川雄
、香果、西撫芎
、胡勞
穿山甲:綾鯉甲
、鯪鯉甲
、炮甲珠
穿山龍:爬山虎、穿地龍
、穿龍骨
、山常山
穿心連:斬蛇劍、一見喜
、甲方草
、苦膽草
D
大腹皮:檳榔皮、大腹絨
、大腹毛
大黃:將軍
、川軍、酒軍
、錦紋
、黃良、西莊黃
、西中吉
大薊:虎薊
、大刺兒菜、刺薊菜
、千針草
、野紅花、雞刺根
玳瑁:毒瑁
、毒瑁
代赭石:赤石
丹參:赤參
、血參根
膽南星:虎掌
淡竹葉:竹葉麥冬、野麥冬
、淡竹米
黨參:文元參
、臺參、防黨
地骨皮:枸杞根皮
地錦草:鋪地錦
、血見愁
、麻蓑衣
地龍:曲鱔、蛐鱔
、蚯蚓
地膚子:掃帚菜子
丁香:支解香
、丁子香、雞舌香
、公子香
冬葵子:苘麻子
、苘實
冬瓜子:瓜瓣、冬瓜仁
獨活:獨搖草
、大活
杜仲:思仙
、木綿、絲連皮
E
阿膠:驢皮膠
鵝不食草:石胡荽
、瘧疾草
莪術(shù):蓬術(shù)
、文術(shù)
兒茶:孩兒茶
、方兒茶、棕兒茶
F
番瀉葉:洋瀉葉
翻白草:老鴰爪
蜂房:蜂巢
蜂蠟:黃蠟
蜂蜜:百花精
、白蜜
、石蜜、蜜糖
鳳仙草:指甲桃
、透骨草
茯苓:云苓
、安苓、茯神
、松苓
、松薯
浮萍:水萍
G
蛤蚧:革蚧
、仙蟾
、石牙、舸蚧
、何蚧
、蛤蟹、蛤蛇
蛤殼:蛤蜊殼
、白蜊殼
、文蛤、青蛤
甘草:粉草
、甜草
、美草、蜜甘
、國老
干姜:均姜
、白姜、泡姜
杠柳:羊奶子
、香加皮
、香五加、羊角葉
高良姜:蠻姜
葛根:革根
、甘葛
、干葛、粉葛
、柴葛
鉤藤:雙鉤
、勾葩、勾仝
枸杞子:貢果
、津血杞
、地仙、卻
老子 狗脊:金毛狗
、狗脊骨
狗尾草:谷莠子
、莠子草
、光明草
谷芽:稻芽、谷粟
谷精草:谷精珠
、珍珠草
、移星草
骨碎補:申姜、元姜
、猴姜
、毛姜
瓜蒂:苦丁香、甜瓜巴
、瓜丁
瓜蔞:栝樓
龜板:下甲
、元武版
桂枝:桂段、桂尖
H
海狗腎:膃肭臍
海龍:龍頭魚
海馬:馬頭魚
海螵蛸:魚古
、烏鍘骨
、烏賊骨、墨魚骨
寒水石:凝水石
含羞草:知羞草
、怕丑草
、感應(yīng)草
旱蓮草:烏心草、金陵草
、墨水草
、鱧腸草
藁本:稿本
核桃仁:羌桃、核桃肉
、胡桃仁
、胡桃肉
合歡花:絨線花、絨花樹
、馬纓花
、合歡米
鶴草芽:龍牙草
黑芝麻:胡麻、烏麻
、油麻
紅藤:血藤
、紅葦、大活血
、大血通
、活血藤、血灌腸
、血木通
、血苞
紅花:紅藍(lán)花
胡椒:古月、玉椒
胡荽:香菜
、芫荽
、園荽、胡隨
虎杖:斑莊根
、活血龍
、川筋龍
、舒筋龍
虎耳草:石荷葉、金絲荷葉
花椒:蜀椒
、紅椒
、川椒
花蕊石:花乳石
華山參:熱參
槐花:槐米
槐角:槐實、槐豆
、天豆
、槐子、槐連燈
、九連燈
黃柏:黃檗
、川柏、柏皮
黃精:太陽草
、黃芝
、雞頭參、野仙姜
、筆管菜
黃連:雞爪連
、鷹爪連、味連
、雅連、川連
、云連
、鳳尾連、古勇連
黃芪:黃耆
、綿芪
、箭芪
黃芩:腐腸、片芩
、子芩
、宿芩、枯芩
、條芩
黃藥子:黃獨
、紅藥子
火麻仁:麻種、麻子仁
、大麻仁
、大麻子
J
雞骨草:黃頭草、相思子
、紅母雞草
雞冠花:雞公花
雞內(nèi)金:雞肫皮
、雞黃皮、雞舭胚
雞血藤:雞血葩
、紅藤
、雞血仝
積雪草:落得打
、崩大碗
急性子:金鳳子、鳳仙花子
夾竹桃:柳葉桃
僵蠶:天蟲
、僵蟲
椒目:花椒子
絞股藍(lán):青葉膽
、青魚膽
接骨木:順筋枝、續(xù)骨木
桔梗:包袱花
、炮仗花
、明葉菜、三葉菜
金沸草:旋覆梗
、黃花草
金錢草:過路黃
、對座草
金銀花:雙花、二花
、二寶花
、銀花、禹花
、忍冬花
金櫻子:刺梨子
金果欖:青牛膽
錦燈籠:酸漿
、紅姑娘
荊芥:假蘇
橘絡(luò):橘絲、橘筋
菊花:黃華
、金蕊
、延壽客
九香蟲:臭屁蟲
K
訶子:訶黎勒、嗬子
苦楝皮:楝根皮
款冬花:艾冬花
、九九花
L
老鸛草:五葉草
萊菔子:蘿卜子
連錢草:金錢草
、遍地香
蓮子心:蓮蕊
靈芝:瑞草、仙草
、長壽草
、紫芝、赤芝
凌霄花:紫葳
劉寄奴:陰行草
、鈴茵陳
龍齒:龍牙
龍葵:苦葵
、天茄子
龍眼肉:桂圓、益智果
、元肉
蘆根:葦根
蘆薈:奴會
、納會
爐甘石:飛甘石
鹿茸:九女春、血茸
、黃茸
、青茸、關(guān)茸
、南茸
鹿銜草:破血丹
、金牛草、鹿安茶、鹿蹄草
路路通:九孔子
、楓果
、楓樹球、楓香果
羅漢果:拉汗果
絡(luò)石藤:爬山山虎
、石盤藤
M
蔓荊子:萬金子
、京子、荊子
、蔓荊實
馬勃:灰菇
馬鞭草:鐵馬鞭
馬齒莧:馬踏菜
、五行草、馬齒菜
、馬齒草
馬錢子:番木鱉
、方八
虻蟲:蜚虻、牛虻
芒硝:皮硝
、鹽硝
、盆硝、樸硝
、馬牙硝
麥冬:箭門冬
、寸冬、大寸冬
麥芽:大麥粟
滿山紅:映山紅
、迎山紅
、紅杜鵑、杜鵑葉
、靠山紅
、頭安杜鵑
貓爪草:小毛莨
木賊:節(jié)節(jié)草、節(jié)骨草
、銼草、筆頭草
木蝴蝶:玉蝴蝶
、千張紙
、云胡紙
木通:通草、野木瓜
、活血藤
、羊開口
N
牛蒡子:鼠粘子、鼠見愁
、蝙蝠刺
、夜叉頭、牛菜
、大力子
、牛子、惡實
牛 黃:西黃
、犀黃
、家黃
、野黃、丑寶
女貞子:冬青子
、蠟樹
P
胖大海:通大海
炮姜:黑姜
佩蘭:醒頭草
、水香、女蘭
、香草
、香水蘭、蘭草
硼砂:月石
婆羅子:蘇羅子
、開心果
蒲公英:婆婆丁
、蒲公草、黃花地丁
蒲黃:蒲花粉
Q
蘄蛇:五步蛇
、褰鼻蛇
、白花蛇
茜草:血見愁、活血草
、拉拉秧
、掛拉豆、粘草
、西草
、小活血
鉛丹:黃丹、廣丹
、東丹
牽牛子:丑牛子
、喇叭花子、黑丑
、白丑
、黑白丑、二丑
前胡:白前
芡實:雞頭米
青果:橄欖
青黛:藍(lán)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