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丸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
,切
,炙)23克 麥門冬(去心)60克 熟地黃 黃耆 雞膍胵(麩炒)蓯蓉(酒浸)山茱萸 破故紙(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23克 茯苓 玄參 地骨皮各15克 人參23克
制法 : 上藥為末
,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治腎虛消渴
,小便無度
,肝血虧虛
,四肢抽搐
。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米湯送下
。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鹿茸丸
處方 : 川牛膝(去蘆
,酒浸)鹿茸(去毛,酒蒸)五味子各60克 石斛(去根)菟絲子(淘凈
,酒浸)棘刺 杜仲(去皮
,銼,炒)川巴戟(去心)山藥(銼
,炒)陽起石(煅)附子(炮
,去皮、臍)各30克 沉香(別研)15克 川楝子(取肉
,炒)磁石(煅)官桂(不見火)澤瀉各30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補(bǔ)腎陽
,壯筋骨
。治腎虛少氣
,腹脹腰痛
,小腹急痛,手足逆冷
,飲食減少
,面色黧黑,百節(jié)疼痛
,日慚無力
;或腎臟真陽久虛,下體痿弱疼痛
,喘嗽
。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空腹時(shí)鹽酒或鹽湯送下
。
摘錄 :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袖珍方》卷二引《澹寮方》:鹿茸丸
處方 : 嫩鹿茸30克(蜜炙)沉香 附子(炮
,去皮、臍)當(dāng)歸(去蘆)茴香(炒)各15克 菟絲子30克(酒浸
,蒸數(shù)次
,研如泥,箬葉上焙)葫蘆巴(炒)破故紙(炒)各15克
制法 : 上藥用酒煮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虛勞精血虛憊。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
,空腹時(shí)用酒或鹽湯下
。
摘錄 : 《袖珍方》卷二引《澹寮方》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鹿茸丸
處方 : 洋參1兩,鹿茸1兩
,熟地2兩
,大云1兩5錢,當(dāng)歸2兩
,黃耆2兩
,棗仁8錢,淮藥1兩
,于術(shù)3兩
,枸杞3兩,巴戟2兩
,菟絲1兩5錢
,棗皮8錢
,天雄2兩,杜仲2兩
,茯苓1兩
,遠(yuǎn)志8錢,淮膝5錢
,五味1兩
,菖蒲5錢,車前4錢
,大棗1兩
,川姜6錢,澤瀉4錢
,朱砂2兩
,甘草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外裝蠟殼封固。
功能主治 : 病后體虛
,心臟衰弱
,怔忡驚悸,遺精
,婦人帶下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幼童減半
,早
、晚用開水各服1次。
注意 : 感冒及一切熱癥忌服
;忌酸冷食物
。
摘錄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
《普濟(jì)方》卷三二三引《十便良方》:鹿茸丸
處方 : 鹿茸1兩,陽起石半兩
,麝香3銖
,地黃3兩。
制法 : 上為末
,合陽起石
、麝香拌勻,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婦人子宮臟虛損,肌體羸瘦,漏下赤白
,臍腹撮痛
,瘀血在腹,經(jīng)候不通
,虛勞灑灑如瘧
,寒熱不定。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酒或米飲送下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二三引《十便良方》
《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神巧萬全方》:鹿茸丸
處方 : 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黃)
,覆盆子1兩
,菟絲子1兩
,穿心巴戟1兩
,山藥1兩,肉蓯蓉(酒浸1宿
,去皴皮
,炙)1兩,大附子(炮)1兩
,磁石1兩半(火燒
,醋淬,細(xì)研
,水飛)
,防風(fēng)3分,芎3分
,五味子3分
,菖蒲3分。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補(bǔ)益虛損
。主耳聾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晚食前再服
。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神巧萬全方》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酥炙)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當(dāng)歸(酒浸1宿
,焙)1兩
,細(xì)辛(去苗葉
,生用)1兩,白術(shù)1兩
,桂(去粗皮
,生用)1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元臟虛損
,一切風(fēng)冷
。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空心
、日午用鹽酒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鹿茸丸
別名 : 補(bǔ)益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酥炙)3分
,山茱萸3分
,杜仲(銼,炒絲斷)3分
,桂(去粗皮)3分
,五味子(炒)3分,菟絲子(酒浸
,蒸
,搗取粉)1兩半,肉蓯蓉(酒浸
,炙)1兩
,山芋1兩,酸棗仁(炒)1兩
,膃肭臍(細(xì)切
,研)1兩1分(用酒2升,淘濾精細(xì)
,入銚子
,慢火熬成膏)。
制法 : 上11味
,搗羅9味為末
,將膃肭臍膏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五勞七傷
,精髓虛憊。
用法用量 : 補(bǔ)益鹿茸丸(《普濟(jì)方》卷二二八)。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
,酥炙)1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續(xù)斷1兩
,側(cè)柏葉1兩,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1兩
,黃耆(銼)1兩,阿膠(炙燥)2兩
,當(dāng)歸(切
,炒)半兩,熟地黃(焙)半兩
,麝香(研)半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平補(bǔ)諸虛,益氣血
,壯筋骨。主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米飲送下
;溫酒、鹽湯皆可服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
,酥炙)1兩,白龍骨(燒過)3分
,桑螵蛸(炒)半兩
,牡蠣粉2兩。
制法 : 上為末
,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妊娠下焦冷氣
,少腹疼痛
,小便利多。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空心
、食前溫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鹿茸丸
處方 : 鹿茸1兩(草火上燎去毛,涂酥炙令黃色)
,菟絲子1兩半(酒浸
,曬干,用紙裹搗作末)
,天雄1兩(炮
,去皮),蛇床子1兩
,雄蠶蛾半兩(微炒)
,桂心1兩。
制法 : 上為末
,以醋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 : 腎臟虛冷
,腰腳疼痛
,筋攣骨痹,四肢少力
,臍腹疼痛
,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
,空心
、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鹿茸丸
處方 : 鹿茸(酥炙黃
,去毛)2兩
,石斛(去苗)2兩,萆薢2兩
,檳榔2兩
,附子(炮)2兩,天麻1兩
,巴戟(去心)1兩
,熟干地黃1兩,仙靈脾1兩
,山茱萸1兩
,酸棗仁(微炒)1兩,蛇床子1兩
,杜仲1兩
,五加皮1兩,肉桂1兩
,獨(dú)活1兩
,防風(fēng)1兩
,茯神1兩,牛膝1兩半
,菟絲子3兩(酒浸3日
,曬干)。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癱瘓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雞峰》卷七:鹿茸丸
處方 : 鹿茸1兩
,麋茸2兩
,熟干地黃2兩,牛膝1兩
,人參1兩
,白茯苓1兩,桂心1兩
,五味子1兩
,巴戟1兩,菟絲子1兩
,附子1兩
,肉蓯蓉1兩,山茱萸1兩
,薯蕷1兩
,車前子1兩,遠(yuǎn)志1兩
,蛇床子1兩,漢椒半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取白羊腎十只,去筋膜
,細(xì)切
,爛研,用好酒5升
,慢火熬成膏
,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不足
,腎臟傷憊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溫酒送下
。
摘錄 : 《雞峰》卷七
《普濟(jì)方》卷三二一:鹿茸丸
處方 : 鹿茸1兩
,烏賊骨1兩,桑寄生1兩
,龍骨1兩
,白芍藥3分,當(dāng)歸3分
,附子3分
,桑螵蛸半兩。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
功能主治 : 婦人久虛冷
,腎與膀胱二經(jīng)俱虛,有熱乘之
,小便澀
,日夜30-50行。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食前以酒調(diào)服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二一
《百一》卷十一:鹿茸丸
處方 : 鹿茸、五味子
、川當(dāng)歸
、熟干地黃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濕腳氣
,腿腕生瘡
。
用法用量 : 每服30-40丸,食前以溫酒或鹽湯送下
。
摘錄 : 《百一》卷十一
《馮氏錦囊·雜癥》卷十四:鹿茸丸
處方 : 熟地(酒煨)5兩
,山茱萸(去核,酒拌蒸
,炒)3兩
,茄茸1具(去毛骨,酥炙)
,山藥3兩(炒黃)
,五味子2兩(蜜酒拌蒸,曬干
,炒)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精滑無度
,陰竅漏氣
。
用法用量 : 每服4-5錢,早
、晚
、食前白湯送服。
摘錄 : 《馮氏錦囊·雜癥》卷十四
《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鹿茸丸
處方 : 鹿茸2兩
,菟絲子1兩(浸
,酒蒸),天花粉半兩
。
制法 : 上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渴疾。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空心用北五味子湯送服
。
摘錄 : 《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
《袖珍》卷二引《澹療方》:鹿茸丸
處方 : 嫩鹿茸1兩(蜜炙),沉香半兩
,附子(炮
,去皮臍)半兩,當(dāng)歸(去蘆)半兩
,茴香(炒)半兩
,菟絲子1兩(酒浸,蒸數(shù)次
,研如泥
,箸葉上焙),葫蘆巴(炒)半兩
,破故紙(炒)半兩
。
制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補(bǔ)益腎水。主精血虛憊
。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空心鹽酒
、鹽湯送下
。
摘錄 : 《袖珍》卷二引《澹療方》
《本草綱目》卷十二引《濟(jì)生》:鹿茸丸
處方 : 金毛狗脊(燎去毛)1兩,白斂1兩
,鹿茸(酒蒸
,焙)2兩
。
制法 : 上為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沖任虛寒,室女白帶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 : 《本草綱目》卷十二引《濟(jì)生》
《濟(jì)生》卷一:鹿茸丸
別名 : 生料鹿茸丸
處方 : 川牛膝(去蘆
,酒浸)2兩
,鹿茸(去毛,酒蒸)2兩
,五味子2兩
,石斛(去根)1兩,菟絲子(淘凈
,酒浸)1兩
,棘刺1兩,杜仲(去皮
,銼
,炒)1兩,川巴戟(去心)1兩
,山藥(銼
,炒)1兩,陽起石(煅)1兩
,附子(炮
,去皮臍)1兩,沉香(別研)半兩
,川楝子(取肉
,炒)1兩,磁石(煅)1兩
,官桂(不見火)1兩
,澤瀉1兩。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腎虛少氣
,腹脹腰痛
,小腹急痛,手足逆冷
,飲食減少
,面色黧黑
,百節(jié)痛疼,日漸無力
。
用法用量 : 生料鹿茸丸(《準(zhǔn)繩·類方》卷二)
。
摘錄 : 《濟(jì)生》卷一
《婦人良方》卷一:鹿茸丸
別名 : 生料鹿茸丸
處方 : 鹿茸(燎去毛,酥炙)1兩
,赤石脂1兩
,禹余糧(制)1兩,艾葉半兩
,柏葉半兩
,附子(炮)半兩,熟地黃(洗
,焙)2兩
,當(dāng)歸2兩,續(xù)斷2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經(jīng)候過多
,其色瘀黑,甚者崩下
,吸吸少氣
,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
。由沖任虛衰
,為風(fēng)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
。
用法用量 : 生料鹿茸丸(《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
。
各家論述 : 《醫(yī)略六書》:附子補(bǔ)真火以扶陽,鹿茸補(bǔ)督脈以壯陽
,蓋陽回氣壯則沖任自固
;而又以赤石脂澀血固下,禹余糧澀氣固經(jīng)
,俾氣血完固
,則血不妄行;熟地補(bǔ)陰滋血脈
;當(dāng)歸養(yǎng)血?dú)w經(jīng)脈
;續(xù)斷續(xù)絕扶虛羸;艾葉溫經(jīng)暖子宮;側(cè)柏灰以止血定崩下也
。蜜以丸之,飲以下之
,使陽氣內(nèi)充
,則風(fēng)冷外解,而經(jīng)脈完固
,何有崩下不止之患哉
?
摘錄 : 《婦人良方》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十:鹿茸丸
處方 : 禹余糧石(煅,米醋淬7次
,別研)2兩
,熟干地黃(洗,炒)2兩
,當(dāng)歸(去蘆
,炒)2兩,白艾葉(洗
,醋浸炒)半兩
,卷柏葉(醋浸炒)半兩,麒麟蝎(別研)半兩
,沒藥半兩(別研)
,赤石脂(煅,別研)1兩
,附子(炮
,去皮臍)1兩,續(xù)斷3兩(酒煮)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經(jīng)候過多
,其色瘀黑,甚則崩下
,吸吸少力
,臍腹如冰,冷汗如雨
,沖任虛損
,風(fēng)冷之氣客于胞中,氣不禁固
。
用法用量 : 本方名“鹿茸丸”
,但方中無鹿茸,疑脫。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十
《醫(yī)碥》卷六:鹿茸丸
處方 : 川牛膝(去蘆
,酒浸)2兩
,鹿茸(去毛,酒蒸)2兩
,五味子2兩
,石斛(去根)1兩,菟絲子(淘凈
,酒蒸)1兩
,附子(炮,去皮尖)1兩
,川楝子(取肉
,炒)1兩,沉香半兩(另研)
,磁石(煨)1兩
,官桂(不見火)1兩,澤瀉1兩
。
制法 : 上為末
,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失血
。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空心溫酒送下
。
摘錄 : 《醫(yī)碥》卷六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七: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
,酥炙)1對,木香半兩
,葫蘆巴1兩
,石斛(去根)半兩,茴香子(炒)3分
,巴戟天(去心)1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牛膝(酒浸
,切,焙)1兩
,檳榔3分(銼)
,熟干地黃1兩,破故紙1兩(酒浸
,炒)
,肉蓯蓉1兩(酒浸,焙),官桂半兩
,菟絲子1兩(酒浸1日)
,蛇床子半兩(酒浸),苦楝子1兩
,薯蕷半兩
,干姜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補(bǔ)諸不足
。主勞傷。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七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涂酥炙脆)1兩
,天雄(炮裂
,冷水浸,去皮臍)1兩
,白附子(大者
,炮)1兩,鹿髓(去膜
,別研如膏后入)1兩
,膃肭臍1對(薄切,涂鹽炙香)
。
制法 : 上五味
,搗羅四味為末,與鹿髓同研令勻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腎臟傷憊
,腰膝無力
,形瘦骨病,頭目昏沉
,時(shí)忽旋運(yùn)
,項(xiàng)背疼痛,不得俯仰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溫酒送下,1日2-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
,酥炙)1兩半
,五味子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
,黃耆(銼)1兩半
,遠(yuǎn)志(去心)1兩半,熟干地黃3兩
,菟絲子(酒浸
,別搗)2兩,肉蓯蓉(酒浸
,切
,焙)2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五勞七傷
,口舌干燥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黃耆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鹿茸丸
處方 : 鹿茸(酒浸1宿
,涂酥炙)1兩,石斛(去根)1兩
,桂(去粗皮)1兩
,附子(炮裂,去皮膚)1兩
,牛膝(酒浸
,切,焙)1兩
,肉蓯蓉(酒浸1宿
,切,焙)1兩
,熟干地黃(焙)1兩
,萆薢(炒)1兩,人參1兩
,五味子(炒)1兩
,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覆盆子(去莖)1兩
,黃耆(銼)1兩
,木香1兩,車前子1兩
,天門冬(去心
,焙)1兩,山芋1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腎氣虛損
,骨痿羸瘦,心煩腹急
,腰重耳鳴
,行坐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
,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
,酥炙)半兩,桂(去粗皮)3分
,黃耆(銼)1兩
,澤瀉1兩,芍藥1兩
,桑寄生1兩
,補(bǔ)骨脂(炒)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腎脹虛寒
,痛引臍腹腰髀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鹿茸丸
別名 : 內(nèi)補(bǔ)鹿茸丸
處方 : 鹿茸(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