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21 10:46:23
鹿角丸
《重訂嚴氏濟生方》:鹿角丸
處方 : 鹿角60克 川牛膝(去蘆
,酒浸
,焙)45克
制法 :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補肝腎,強筋骨
。治肝腎不足,面腫垢黑
,腰脊痛不能久立
,發(fā)落齒槁,甚則喜唾
。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
,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摘錄 : 《重訂嚴氏濟生方》
《三因》卷十三:鹿角丸
處方 : 鹿角屑1兩(酥炙)
,附子(炮)2兩,桂心3分
。
制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腎虛傷冷,冷氣入腎
,其痛如掣。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
,空心鹽酒送下。
摘錄 : 《三因》卷十三
《千金》卷十九:鹿角丸
處方 : 鹿角5分
,石斛5分
,薯蕷5分,人參5分
,防風(fēng)5分
,白馬莖5分
,干地黃5分
,菟絲子5分
,蛇床子5分
,杜仲4分
,澤瀉4分
,山茱萸4分,赤石脂4分
,干姜4分,牛膝6分
,五味子6分,巴戟天6分
,蓯蓉7分
,遠志3分
,石龍芮3分
,天雄2分(一方無干姜
、五味子)
。
制法 : 上為末
。
功能主治 : 補諸虛
,益精血
,壯陽充饑
。主
用法用量 : 每服如梧桐子30丸,酒調(diào)服
,1日2次。
注意 : 忌米醋
。
摘錄 : 《千金》卷十九
《普濟方》卷二二一引《博濟》:鹿角丸
處方 : 鹿角1斤(或麋角
,須是殺者,不用死者角
。每對須要重10斤以上
,去腦角
,寸寸截
,每5斤以東流水浸49日或21日
,刷
,去水積令凈
,入大鍋內(nèi)
,研大丹大5升,取汁
,黃蠟半斤
,青鹽4兩,并碎銼
,以甜水滿鍋
,勻沸
,煮兩伏時
,如混耗,續(xù)添溫湯
,不得入冷水,卻須常另煎一鍋湯添
;只候角軟如薯蕷取出,卻刷洗令凈
,卻著絹袋子盛
,扭干
,桿為末
。取煮角汁漉去滓
,慢火熬成膏
,充和藥末),附子2兩(炮
,去皮臍)
,川巴戟1兩(去心
,用糯米炒)
,牛膝2兩(酒浸
,切
,焙),海桐皮2兩(炒)
,破故紙1兩(凈,淘去浮者
,炒),白僵蠶1兩(炒)
,官桂1兩(去皮)
,天麻1兩
。
制法 : 上為末
,入1斤角霜同拌,更入青鹽2兩
,研令勻,用白蜜1斤半
,角膏1斤,同爛勻
,令蜜熟和為丸
,再入日杵二千下
,仍以半兩真酥涂
,待自候熟,眾手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壯腰膝,明耳目
,駐顏容,不老
。主風(fēng)冷。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空心溫酒送下
,日午再服
。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二一引《博濟》
《圣惠》卷三十:鹿角丸
處方 : 鹿角半斤(鎊細
,以少牛乳拌和得所
,于小瓶子內(nèi)以大麥壓蒸一復(fù)時)
,黃耆半兩(銼)
,補骨脂2兩(微炒)
,韭子3兩(微炒),蛇床子1兩
,人參2兩(去蘆頭),石龍芮1兩
,覆盆子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遠志1兩(去心)
,續(xù)斷1兩,石斛1兩(去根
,銼),當(dāng)歸3兩
,龍骨2兩,柏子仁1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
,腎氣久弱,陰下濕癢
,小便遺失,因夢鬼交
,精泄不禁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三十
《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鹿角丸
處方 : 鹿角2兩,川牛膝(去蘆
,酒浸,焙)1兩半
。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骨虛極
,面腫垢黑
,脊痛不能久立,氣衰
,發(fā)落齒槁,腰脊痛
,甚則喜唾
。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
,空心鹽湯送下
。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
《圣惠》卷四十四:鹿角丸
處方 : 鹿角屑10斤(熬令微黃)
,菟絲子1斤(酒浸1宿
,別搗為末),遠志1兩(去心)
,肉蓯蓉5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
,熟干地黃6兩,五味子5兩
,杜仲1兩(去粗皮
,炙微黃
,銼)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五種腰痛
,腎臟虛冷,顏容萎黃
,形體消瘦
,腰痛不可忍
,虛憊無力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腹以溫酒送下
,晚食前再服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九十三:鹿角丸
處方 : 鹿角屑1分
,蕪荑仁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
,赤石脂半兩
,黃連半兩(去須,微炒)
,當(dāng)歸1分(銼,微炒)。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赤白痢,腹痛
,不欲乳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
,以粥飲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圣濟總錄》卷一七八:鹿角丸
處方 : 鹿角(鎊)1分
,蕪荑仁(炒)1分,附子(炮裂
,去臍皮)1分,赤石脂半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下痢赤白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
,溫米飲送下,空心
、日晚各1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朱氏集驗方》卷十二:鹿角丸
處方 : 鹿角(銼)
、黃耆(炙)各等分,羚羊角減半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一切瘡癤膿泡
,熱瘡及發(fā)背。
用法用量 : 地黃溫酒送下
。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圣濟總錄》卷九十一:鹿角丸
處方 : 鹿角1斤(洗凈
,酥炙令香),巴戟天(去心)2兩
,熟干地黃(焙)4兩,黃耆(銼)1兩半
,牛膝(酒浸
,切,焙)1兩半
,獨活(去蘆頭)半兩
,萆薢半兩
,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肉蓯蓉(酒浸
,去皴皮,切
,焙)半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澤瀉(銼)半兩
,續(xù)斷半兩
,芎半兩
,檳榔(銼)半兩
,防風(fēng)(去叉)半兩,甘草(炙
,銼)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
,細辛(去苗葉)半兩,當(dāng)歸(切
,焙)半兩
,芍藥半兩
,白蒺藜(炒去角)半兩
,枳殼(去瓤
,麩炒)半兩
,人參半兩,鹿角膠(炙令燥)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
,炒
,研)半兩。
制法 : 上除杏仁別研外
,搗羅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潤肌肉
,填骨髓
,去風(fēng)氣
。主虛勞里急
,腰腳頑痹,筋骨疼痛
,或攻刺脅肋。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一
《雞峰》卷十:鹿角丸
處方 : 鹿角(劈開
,炙黃焦)
。
制法 : 上為細末
,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便數(shù)
,日夜一斗
。
用法用量 : 本方改為散劑
,名“鹿角散”(見《普濟方》引《十便良方》)
。
摘錄 : 《雞峰》卷十
《葉氏女科》卷一:鹿角丸
處方 : 鹿角霜2兩
,當(dāng)歸身2兩
,茯神2兩,龍骨(煅)2兩
,阿膠(牡蠣粉炒成珠)2兩,柏子仁(炒)2兩
,香附(酒炒)2兩,山藥2兩
,川芎1錢
,川續(xù)斷1錢
,炙甘草5分
。
制法 : 上為末,取白茅根搗汁糊為丸
。
功能主治 : 久崩成漏,遠年不休
,中氣下陷,下元不固
,虛之甚者
。
用法用量 : 本方名鹿角丸
,但鹿角原缺
;據(jù)《竹林女科》補。
摘錄 : 《葉氏女科》卷一
《圣濟總錄》卷一四二:鹿角丸
處方 : 鹿角1兩(燒紅候冷
,研),蕓苔子(炒
,研)半兩
。
制法 :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痔疾下血
。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
,飯飲送下
,溫酒亦得,食前服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四二
黃葵簡介
目錄1拼音2《全國中草藥匯編》:黃葵 2.1拼音名2.2黃葵的別名2.3來源2.4性味2.5功能主治2.6黃葵的用法用量2.7摘錄 3《中華本草》:黃葵 3.1出處3.2拼音名3.3英文名3.4黃葵的別名3.5來源3.6原形態(tài)3.7生境分布3.8化學(xué)成份3.9黃葵的藥理作用3.10性味3.11歸經(jīng)3.12功能主治3.13黃葵的用法用量3.14各家論述3.15摘錄 附:1用到中藥黃葵的方劑2用到中藥黃葵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黃葵 1拼音 huáng kuí
2《全國中草藥匯編》:黃葵
2.1拼音名
Huánɡ Kuí
2.2黃葵的別名
麝香秋葵、山油麻
、假棉桃、假三棯
、水芙蓉
、假芙蓉
2.3來源
錦葵科秋葵屬植物黃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L.) Medic.
,以根
、葉
、花入藥
。秋季采根,鮮用或曬干
;夏秋采葉,多鮮用
;夏季采花
,浸于香油中
。
2.4性味
微甘
,涼
。
2.5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
,拔毒排膿。
根:用于高熱不退
,肺熱咳嗽
,產(chǎn)后乳汁不通,大便秘結(jié)
,阿米巴痢疾,尿路結(jié)石
。
葉:外用治癰瘡腫毒,瘭疽
,骨折
。
花:外用治燒燙傷
。
2.6黃葵的用法用量
3~5錢
。葉外用適量敷患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ń屯獠搿?/p>
2.7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3《中華本草》:黃葵
3.1出處
出自《廣西中草藥》
3.2拼音名
Huánɡ Kuí
3.3英文名
Muskmallow
3.4黃葵的別名
羅裙博
、起風(fēng)瘀、假三菍
、野芙蓉
、假棉花
、水芙蓉
、假芙蓉、藥虎
、磟碡草、三腳鱉
、三腳破。
3.5來源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黃葵的全株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Hibiscus abelmoschus L.]
采收和儲藏:夏
、秋季采
,洗凈
,鮮用或曬干。
3.6原形態(tài)
黃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高12m
。被租毛。葉互生
;葉柄長715cm,疏被硬毛
;托葉線形,長78mm
;葉通常掌狀57深裂
,直徑615cm
,裂片披針形至三角形
,邊緣具不規(guī)則鋸齒
,偶有淺裂似槭葉狀
,基部心形
,兩面均疏被硬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紊谌~腋間
,花梗長23cm,被倒硬毛
,小苞片810線形,長1013mm
;花萼佛焰苞狀,長23cm
,5裂
,常早落
;花黃色
,內(nèi)面基部暗紫色,直徑712cm
;雄蕊柱長約2.5cm,平滑無毛,花柱分枝5
,柱頭盤狀。蒴果長圓形
,長56cm
,先端尖
,被黃色長硬毛
。種子腎形
,具腺狀脈紋
,具?香味
。花期610月
。
3.7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于平原
、山谷
、溪澗旁或山坡灌叢中
。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
、臺灣
、湖南、廣東
、海南、廣西和云南等地
,有栽培。
3.8化學(xué)成份
黃葵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ê鹿如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楊梅樹皮素(myricetin),楊梅樹皮素葡萄糖甙(myricetinglucoside)
。干果殼含β谷甾醇。種子含a腦磷脂(acephalin),磷脂酸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磷脂酸絲氨酸縮醛磷脂(phosphatidylserine pla *** alogen)和膽堿縮醛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 pla *** alogen)
。
黃葵還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膽甾醇(cholesterol)及麥角甾醇(ergosterol)。
3.9藥理作用
種子可用于頭痛
。它還有一種吸附能力(相當(dāng)于炭末的43%),能使蛇毒滅活
。葉在體外有某些抗菌作用
,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果實有殺昆蟲作用
。麝香梨內(nèi)酯雖有內(nèi)酯結(jié)構(gòu)
,但無強心作用。
3.10性味
微甘;性寒
3.11歸經(jīng)
心
;肺經(jīng)
3.12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
;下乳通便
。主高熱不退
;肺熱咳嗽;痢疾
;大便秘結(jié);產(chǎn)后乳汁不通
;骨折;癰瘡膿腫
;無名腫毒及水炎燙傷
3.13黃葵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3.14各家論述
《廣西中草藥》:解毒消腫,排膿止痛
。治癰瘡腫痛
,無名腫毒
,蛇頭瘡
。
3.15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黃葵的方劑 水銀膏子 入
,端午取出
,銀在上如雪),青黛3分
,牙消3分,黃葵花1分
,胡黃連6分
。主治:子生七日以后
,半月以前...
肝膽兩抒湯 錢
,甘菊2錢
,半夏1錢5分
,白芍5錢,丹皮3錢
,黃葵花1錢5分,白蒺藜2錢
。功能主治:眉疽
。用法用量...
黃葵子散 拼音:huángkuízǐsǎn處方:黃葵子(炒)70粒
。制法:爛研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難
。用法用量:...
葵子如圣散 拼音:kuízǐrúshèngsǎn處方:黃葵子(炒)70粒
。制法:爛研。功能主治:催生
。主婦人產(chǎn)難...
二十五味兒茶丸 拉雅紫茉莉25g蒺藜30g乳香50g決明子50g黃葵子35g寬筋藤100g蓽茇30g鐵粉(制)15g...
更多用到中藥黃葵的方劑
用到中藥黃葵的中成藥 黃葵膠囊 炎之濕熱證,癥見:浮腫
,腰痛
,蛋白尿、血尿
、舌苔黃膩等
。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上腹部脹滿不適
。經(jīng)對癥處...
二十五味兒茶丸 拉雅紫茉莉25g蒺藜30g乳香50g決明子50g黃葵子35g寬筋藤100g蓽茇30g鐵粉(制)15g...
二十五味鹿角丸 0g木棉花40g木香40g乳香25g決明子25g黃葵子25g香旱芹25g訶子50g毛訶子80g余甘子...
二十九味能消散 石灰(制)25g鷲糞(炒)40g木香馬兜鈴25g黃葵子25g紫硇砂25g乳香25g渣馴膏25g制法:...
二十五味驢血丸 0g豆蔻30g決明子50g乳香50g木棉花30g黃葵子50g翼首草70g龍膽草80g蓮座虎耳草70g...
更多用到中藥黃葵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黃葵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黃蜀葵 紫檀色
,摘下剔散
,日干之
。不爾,即爛也
。時珍曰∶黃葵二月下種,或宿子在土自生
,至夏始長。葉大如蓖麻葉...
《證治準繩·幼科》:[集之八·脾臟部(下)疳]腦疳 以下
,多睡臥合面在地者
,便是腦中疳氣,宜服此方
。黃葵花菊花釜下墨消石柏葉(各等分)上為散
,吹入鼻中,...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八·脾臟部(下)疳]腦疳 以下
,多睡臥合面在地者,便是腦中疳氣
,宜服此方。黃葵花菊花釜下墨消石柏葉(各等分)上為散
,吹入鼻中,...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五]腦疳第五 以下多睡臥
,合面在地者
,便是腦中疳氣
,宜服此方
。黃葵菊花最相當(dāng)
,二物偏宜孩子良
。更入釜懸釜下墨
,消石...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癰
、疽
豆蔻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豆蔻藥典標(biāo)準 3.1品名3.2來源3.3性狀 3.3.1原豆蔻3.3.2印尼白蔻 3.4鑒別3.5檢查 3.5.1雜質(zhì)3.5.2水分 3.6含量測定 3.6.1揮發(fā)油3.6.2桉油精 3.6.2.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3.6.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3.6.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3.6.3測定法 3.7豆蔻飲片 3.7.1炮制3.7.2性狀
、鑒別、檢查
、含量測定3.7.3性味與歸經(jīng)3.7.4功能與主治3.7.5用法與用量3.7.6貯藏 3.8出處 附:1用到中藥豆蔻的方劑2用到中藥豆蔻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豆蔻*豆蔻藥品說明書 1拼音 dòu kòu
2英文參考 Amomum costalum Roxb., cardamom, cardamomum, fructus amomi cardamomi fructus cardamomi [朗道漢英字典]
amomi rotundus,fructus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豆蔻
豆蔻
Fructus Amomi Rotundus
(英)Jave Amonum Fruit
別名 白豆蔻、圓豆蔻
、原豆蔻、扣米
。
來源 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實
。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
。葉披針形
,頂端有長尾尖,除具緣毛外
,兩面無毛;無葉柄
。葉舌初被疏長毛
,后脫落而僅有疏緣毛
;葉鞘口無毛
;穗狀花序圓柱形;苞片卵狀長圓形
;花萼管被毛;花冠白色或稍帶淡黃
;唇瓣橢圓形
,稍凹入
,淡黃色
,中脈有帶紫邊的桔紅色帶
;雄蕊1
;子房被長柔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5月
,果期6~8月。
生于山溝陰濕處
,我國多栽培于樹蔭下。海南
、云南
、廣西有栽培
。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
。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用時除去果皮
,取種子打碎。
性狀 果實類球形
,直徑0.8~1.2cm
;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
,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
,兩端均具有淺棕色絨毛
。果皮易縱向裂開
,內(nèi)分3室
,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guī)則多面體
,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
,表面暗棕色
,有皺紋
。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