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十味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29 23:26:05
黃耆十味散
別名 : 黃耆散
處方 : 黃耆5兩,苦參6兩
,玄參6兩
,附子3兩(炮),大黃3兩
,干姜2兩,猬皮(炙)2兩
,黃連4兩
,槐子6合
,豬懸蹄甲1具(炙)
。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痔瘡
,服生槐子煎不覺者
。
用法用量 : 黃耆散(《圣濟總錄》卷一四二)
。
注意 : 忌豬肉
、冷水。
摘錄 : 《外臺》卷二十六引《許仁則方》
中藥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性味與歸經(jīng)】:甘
,溫。 歸肺
、脾經(jīng)。
【功能主治】:補氣固表
,利尿托毒
,排膿
,斂瘡生肌
。 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
,中氣下陷,久瀉脫肛
,便血崩漏,表虛自汗
,氣虛水腫黃芪圓片
,癰疽難潰
,久潰不斂
,血虛痿黃,內(nèi)熱消渴
;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
蜜制黃芪益氣補中
。 用于氣虛乏力
,食少便溏
。
【用法與用量】 9~30g 。 黃芪柳葉片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防潮
,防蛀。
【證治驗方】
1
、小便不通。
用黃芪二錢
,加水二碗,煎成一碗
,溫服
。小兒減半。
2
、酒疸黃疾(醉后感寒,身上發(fā)赤
、黑、黃斑)
。
用黃芪二兩
、木蘭一兩
,共研細
。
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
,酒送下。
3
、白濁
。
用鹽炒黃芪半兩
、茯苓一兩
,共研細。
每服一錢
。
4
、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fā)作,先后伴隨)
。
用黃芪六兩
,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
;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
,一半灸黃
。二藥共研細。
每服二錢
,一天兩次。
也可以煎服
。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
、老人便秘
。
用黃芪
、陳皮各半兩
,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
,搗爛,加水揉出漿汁
,煎至半干,調(diào)入白蜜一匙
,再煮過
,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diào)勻服下
。
兩服可通便
。可以常服
。
6、血淋
。
用黃芪、黃連
,等分為末
,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
。
每服三十丸
。
7
、少淋
。
用黃芪、人參
,等分為末。另用蘿卜四
、五片
,加蜜二兩
,稍稍灸過后,蘸藥末吃下
,以鹽水送服。
8
、吐血
。
用黃芪二錢半
、紫背浮萍五錢
,共研為末
。每服一錢
,姜蜜水送下。
9
、咳膿咳血,咽干(這是虛熱
,不可吃涼藥)
。
用黃芪四兩
、甘草一兩
,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
,熱水送下
。
10
、肺癰
。
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
。一天可服三、四次
。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
。
用黃芪二兩
、茹一兩
,醋浸一宿
,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
。
去渣,取脂涂瘡上
。一天三次
。
12
、胎動不安(腹痛
,下黃汁)
。
用黃芪
、芎各一兩,糯米一合
,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
。分次服下
。
13
、陰汗?jié)癜W
。
用黃芪酒炒后研細
,切熟豬心蘸著吃
,有效
。
【病治驗方】
(1)腦梗塞
生黃芪60克
,天麻
、川芎、桃仁
、牛膝、莪術(shù)各10克
,生當(dāng)歸、生丹參各20克
,鉤藤 15克
。隨證加減:陽閉者加安宮牛黃丸
;陰閉者加蘇合香丸
;痰盛者加半夏、膽南星
、石菖蒲
、茯苓
、竹茹等
;脫證者加人參
、附子等;肝腎虧虛者加左歸丸
。1日1劑,水煎2次混合
,早晚分服,治療63例
,治愈(語言表達能力正常
,四肢活動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
,總有效率 88.8%。
(2)腦動脈硬化癥
生黃芪 25克
,茯苓
、海藻
、法夏各10克,首烏
、麥冬各15克,水蛭6克
,炒杏仁3克
。加減:腎陽虛者加淫羊藿、鹿角霜
、巴戟天等;腎陰虛者加女貞子
、熟地、旱蓮草
、山萸肉
、枸杞子
;失眠多者加棗仁
、夜交藤、生牡蠣等
;痰濁者加膽南星、陳皮等
。1日1劑
,水煎3次
,早
、中
、晚分服
,治療48例,治愈17例
,有效30例,無效1例
。
(3)急性腎小球腎炎
北芪 30克
,沸水沖泡當(dāng)茶飲,1日1劑
,20天為1個療程
,治療27例
,治愈19例
,有效6例
。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黃芪50克
,沸水沖泡30分鐘當(dāng)茶飲,1日l劑
,30日為1個療程,治療13例
,其中2例治愈
,9例有效
。
(5)重癥肌無力
黃芪25克
,仙茅12克
,山茱萸
、枸杞、熟地
、附子、鹿角膠各10克
,黨參30克
,大棗20枚
。加減:復(fù)視、眩暈
、耳鳴者加桑椹子、菊花
,加重熟地
、枸杞
;痰多
,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加蘇梗
、陳皮
、法夏、瓜蔞等
;頭痛、眼脹
、舌質(zhì)紫暗或瘀點加地龍
、赤芍
、丹參
、桃仁
、紅花
、牛膝等;腹脹
、納差加雞內(nèi)金
、萊菔子
、神曲等
;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
、桑螵蛸等。1日1劑
,水煎3次混合
,早中晚分服
。
(6)心律失常
黃芪50克
,黨參
、丹參各30克
,麥冬、當(dāng)歸
、附子各10克,五味子、紅花
、生姜各 5克,大棗20枚
。加減:孕期早搏者加茶樹根
、膽南星;胸悶甚者加甘松
、瓜蔞皮;心悸明顯者加龍齒
、柏子仁、沉香
、珍珠粉
;納呆便溏者加木香
、蒼術(shù)
、焦山楂等;肢腫脹者加大腹皮
、萬年青根等。1日1劑
,治療56例
,治愈34例
,有效17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 91%
。
(7)銀屑病
黃芪30克,當(dāng)歸
、生地、白蒺藜各30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
,有人治療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
,總有效率89.36%。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黃芪是著名的中藥材植物
,可以用來泡茶喝
,調(diào)養(yǎng)身體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
?黃芪都適用哪些體質(zhì)人群呢?
黃芪泡水喝的功效
1
、改善心功能
黃芪對正常人體心臟有加強收縮的功效
,對因中毒或疲勞而衰竭的心臟
,強心的效果更加顯著
,主要表現(xiàn)為可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排出的血量增多
。相關(guān)實驗證明,100%的黃芪注射液可使離體心臟收縮加快
、加強。黃芪還能夠有效的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還有一定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哦
,這有可能是因為延長有效不應(yīng)期所導(dǎo)致的。
2
、調(diào)節(jié)血糖
相關(guān)實驗證明,黃芪中所含的黃芪多糖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血糖的作用
,可使葡萄糖負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明顯下降,并且能夠明顯的對抗腎上腺素所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
,而對胰島素低血糖無明顯的影響
。由此可見
,常用黃芪泡水來喝
,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哦。
3
、促進機體代謝
黃芪可使細胞的生理代謝能力增強
,這可能是通過細胞內(nèi)核苷酸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來完成的。黃芪還能有效的促進血清和肝臟的蛋白質(zhì)更新
,對蛋白質(zhì)代謝有促進作用。所以小編建議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常用黃芪泡水來喝
。
4
、黃芪泡水喝還治療氣虛表衛(wèi)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癥
。多用于虛表多汗,如外感風(fēng)寒而汗出
。
5、黃芪泡水非常適合于氣血不足的老年人
,這是最簡便的補氣方法
,對氣血不足的老年人來說效果非常不錯哦。黃芪泡水方法簡單
,實用。
6
、黃芪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例如多種氨基酸
、葉酸及硒
、鋅等,用黃芪泡水喝可補脾益氣
,補肺固表,還有降血壓
、增強機體免疫力
、保肝消炎的作用。
7
、黃芪很適合身體虛胖的人,其是腹部肌肉松軟的人食用
。對于那些身體瘦小
、結(jié)實的人不宜長期食用哦
。
8
、可治肺氣虛證。氣短神疲
,咳喘日久,痰雍于肺無力咯出
。常用黃芪配伍紫菀
、款冬等中藥材食用
,可溫肺定喘
,健肺補氣。其黃芪補氣的功效是非常大的
。
當(dāng)然,任何藥物都有其適應(yīng)證和禁忌證
。黃芪既屬于藥物,則必然有其適應(yīng)證和禁忌證
。所以在選擇服用黃芪健身茶時
,需注意以下幾點:
1
、確實屬于虛弱癥候
。
2、非感染病急性期(如同時伴有典型虛弱癥狀者除外)
。
3、無實熱證象(如有則需在黃芪健身茶中加入適量菊花
、金銀花等藥性清涼的藥物)
。
總之
,黃芪健身茶可以隨病情變化而適當(dāng)加入一些相關(guān)藥物
,只要運用恰當(dāng),定可收到良好的療效
。
黃芩紅棗茶的做法
1、紅棗用溫水泡發(fā)洗凈后
,去核(不去核會有些燥熱
,如果體質(zhì)比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
2
、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30分鐘(正常煎中藥都需要把藥材泡20-30分鐘
,以便于藥性的析出)
;
3
、點火
,煮滾了以后轉(zhuǎn)小火煮20分鐘以上(不要用電磁爐
,要用明火)。
黃芩紅棗茶的功效
紅棗:即大棗
,味甘甜,性溫
,具有滋脾胃
,潤心肺
、生津止渴
、悅顏色,通九竅的作用
。黃芪則有補中益氣,大補元氣
,通經(jīng)活絡(luò)的作用
。配合養(yǎng)血生肌的當(dāng)歸等中藥確有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
。
用法
代茶飲用
,每日1~2劑,不拘時間
。
注意事項
1、黃芪表實邪盛
,氣滯濕阻,食積停滯
,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
,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
2
、紅棗吃多了會脹氣,因此濕熱重
、舌苔黃的人不宜食用。
3
、由感冒引起的多汗癥不適用
。
以上就是黃芪的功效與作用的相關(guān)介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黃芪怎么吃治病
黃芪治病二十例
黃芪味甘
,性微溫,入脾
、肺經(jīng)
,具有補中益氣
、固表利水
、托瘡生肌等功效。現(xiàn)代研究證明
,黃芪含糖類、膽堿
、葉酸
、數(shù)種氨基酸
、?茁-谷甾醇等
,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能力
,提高抗病能力,并可增強心肌收縮力
,擴張血管
,降低血壓
,改善血液循環(huán)
。此外,尚有利尿
、消除蛋白質(zhì)
、保護肝臟之作用。綜合古今及筆者應(yīng)用黃芪之經(jīng)驗
,特將其配方治病二十例,羅列如下
。
一
、治冷汗不止
,四肢厥逆:用《魏氏家藏方》之芪附湯:黃芪30g
,附片18g。久煎
,分2次服,可日服2劑
。
二
、治自汗
、盜汗:用《和劑局方》之牡蠣散:黃芪30g
,牡蠣24g,麻黃根9
,浮小麥18g。水煎
,分2~3次服。
三
、治氣虛經(jīng)常感冒:用《世醫(yī)得效方》之玉屏風(fēng)散:黃芪30g
,白術(shù)15g,防風(fēng)9g
。水煎,分2次服
,常服必驗
。
四
、治肺氣不足
,少氣懶言,語音低微:用參芪湯:黃芪30g
,人參9g
。水煎,頻飲
,其效頗佳。
五
、治中氣下陷引起的臟器下垂:常見胃下垂
、腎下垂
、子宮脫垂
、脫肛等,可用《脾胃論》之補中益氣湯:黃芪30g
,黨參、白術(shù)各15g
,當(dāng)歸、陳皮各12g
,升麻、柴胡各6g
,甘草3g
。水煎
,分3次服
,數(shù)劑即效。
六
、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用《金匱要略》之黃芪建中湯:黃芪、飴糖各30g
,白芍18g
,桂枝
、生姜
、大棗各9g,炙甘草6g
。上藥除飴糖外,余藥水煎,兌入飴糖
,分3次服,獲效甚捷
。
七
、治陰血、陽氣不足之周身麻木不仁:用《金匱要略》之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30g
,白芍、桂枝各15g
,生姜12g
,大棗6g
。水煎
,分3次服。
八
、治心脾虧損:常見面色不華,體倦神疲
,心悸氣短
,不寐健忘:用《濟生方》之歸脾湯:黃芪
、桂圓肉各30g
,人參、木香
、遠志各9g,酸棗仁15g
,茯神
、當(dāng)歸
、白術(shù)各12g
,生姜3片,大棗5枚
,炙甘草6g。水煎
,分3次服
,效果滿意。
九
、治慢性腎炎
、蛋白尿:用自擬驗方補腎健脾湯:黃芪30g
,黨參18g
,續(xù)斷、杜仲
、茯苓、白術(shù)
、丹參各15g
,白茅根45g
,炙甘草3g
。水煎,分3次服
,服半月停1周,再服
,宜服6~8周
。
十、治白細胞減少:用自擬驗方補益氣血湯:黃芪45g,人參9g
,丹參
、當(dāng)歸各15g,炙甘草6g
。水煎,分3次服
,待白細胞恢復(fù)正常后
,再服3~5劑以鞏固之
。
十一
、治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用民間驗方黃芪豆棗湯:黃芪、黑豆各30g
,桂圓肉、五味子各15g、大棗10枚
。水煎
,分3次服,連服1周
,若不效再加人參。
十二
、治腦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用《醫(y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黃芪1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