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芍藥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30 02:09:21
菊花芍藥湯
處方 : 菊花
、赤白芍
、白蒺藜
、丹皮、鉤藤
、天麻
、夜交藤
、生地、桑椹子
。
功能主治 : 養(yǎng)陰平肝定眩
。主陰虛陽亢
,頭暈目澀,心煩牛眠
,多夢
,或有盜汗,手足心熱
,口干
,舌紅少苔,或無苔
,脈細數(shù)或細弦
。

摘錄 : 《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
菊花是什么意思
菊花菊花(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常用chrysanthemum
,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
,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經(jīng)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
,也稱藝菊,品種已達千余種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菊花傳入歐洲
,約在明末清初開始。中國人極愛菊花
,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
。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
、長壽的含義。中國歷代詩人畫家
,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眾多
,因而歷代歌頌菊花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和藝菊經(jīng)驗,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名譜佳作
,并將流傳久遠
。
觀賞價值
菊花茶文化相關
相關詩詞 菊花花語 菊花傳說 菊花的傳說二 菊花花會 專家治療建議藥方選錄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菊花-原植物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chǎn)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產(chǎn)量居四大切花之首(屈連偉)
,切花要求花型整齊
,花徑7-12cm,花色鮮艷
,無病蟲為害
,葉濃綠
,莖通直,高80cm以上
,水養(yǎng)期長
。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
,行距約15cm
。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wǎng)扶持
,以保植株直立
。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長日照季節(jié)
,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
,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
黃花
、九花
、女華、日精
、節(jié)華
、朱嬴、延壽客
、延齡客
、陰威、壽客
、更生
、金蕊
、周盈、黃蕊
、金秋菊
。 笑靨金、家菊(甘菊的別名)
、 金精(甘菊的別稱)
、傅延年、禽華
、月朵(白菊花的別稱)
、官樣黃(柑子菊的異名)
編輯本段植物介紹
形態(tài)特征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菊科菊屬植物的栽培種,是經(jīng)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
,也稱藝菊
,又稱鮑菊。品種已達千余種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20-200cm,通常30-90㎝
。莖色嫩綠或褐色
,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zhì)化
。單葉互生
,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
。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
,一朵或數(shù)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
,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平
、匙
、管、畸四類
,色彩豐富
,有紅、黃
、白
、墨、紫
、綠
、橙
、粉、棕
、雪青
、淡綠等。筒狀花發(fā)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
,花色有紅
、黃、白
、紫
、綠、粉紅
、復色
、間色等色系。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菊花(20張)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
,有單瓣
,有重瓣;有扁形
,有球形
;有長絮,有短絮
,有平絮和卷絮
;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
,式樣繁多
,品種復雜。根據(jù)花期遲早
,有早菊花(九月開放(十月至十一月)
,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八月菊、7月菊
、五月菊等
。根據(jù)花徑大小區(qū)分,花徑在10厘米以上的稱大菊
,花徑在10—6厘米的為中菊
,花徑在6厘米以下的為小菊。根據(jù)瓣型可分為平瓣
、管瓣
、匙瓣三類十多個類型。
物種分類
因菊花開于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
。 分類:菊科
,菊屬白菊花-原植物
有時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種的總稱。 菊科是種子植物最大科
,總數(shù)25000~30000種
,而其花卉種類也很多,僅次于蘭花
。 菊屬有30余種
,中國原產(chǎn)17種,主要有:野菊
、毛華菊
、甘菊、小紅菊
、紫花野菊
、菊花腦等。
產(chǎn)地
在浙江
、安徽
、河南、四川等地均有產(chǎn)
。浙江桐鄉(xiāng)的杭白菊和黃山腳下的黃山貢菊(徽州貢菊)比較有名
。 產(chǎn)于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
、四川中江的川菊
、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濟源的懷菊花(四大懷藥之一)都有很高的藥效
。
習性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喜涼爽、較耐寒
,生長適溫18-21℃
,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
,喜地勢高
、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
、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皆能生長
。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yǎng)生長
,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于花芽發(fā)育
。
繁殖與栽培
繁殖 菊花用扦插、分株
、嫁接及組織培養(yǎng)等方法繁殖
。 (1)扦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
、葉芽插
。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
。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粉紅色的菊花
遠
,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
,按株距3-4厘米
,行距4-5厘米,插于溫室或大棚內(nèi)的花盆或插床中
,保持7-8℃室溫
,春暖后栽于室外。嫩枝插
,此法應用最廣
,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
,在18-21℃的溫度下
,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
。露地插床
,介質(zhì)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
。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
。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扦插
,此法僅用于繁殖珍稀品種
。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
,依根的自然形態(tài)帶根分開
,另植盆中。栽植后給枝條噴施新高脂膜
,使植株快速成活
。 (3)嫁接 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
。秋末蒿種
,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
,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于盆中或定植田間
,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4)組織培養(yǎng)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繁殖菊花
,有繁殖迅速
、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yōu)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九囵B(yǎng)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
,pH5.8
。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
,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種
。培養(yǎng)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
,光強3000—4000勒克斯
。經(jīng)1—2個月培養(yǎng),可誘導成苗
。 野菊花
栽培 (1)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qū)多用此法
。即5月扦插
。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
,9月加強肥水管理
,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
。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
,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后即上盆,此法優(yōu)點為根部損傷少
,花色正
,花期長,但較費工
;瓦筒地植上盆
,扦插苗植于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
,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
,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zhì)不如前者
;地植套盆法
,扦插苗定植于高畦菊花盆景照片集錦(20張)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
,使苗從盆孔伸出
,分次加土,現(xiàn)色時鏟斷地下根部
;盆中嫁接法
,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
,以后管理同扦插上盆法
,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
,花大且開花較早
,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
,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于畦中
,5月間嫁接,花蕾現(xiàn)色時移人盆中
。其優(yōu)點為管理方便
,株植強健,花亦大
。缺點為傷根較重
。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qū)常用,在江西
、湖南等地也有應用
。在5一6月稈插,幼苗成活后上盆
,加土至盆深的1/3—1/2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cè)枝長出盆沿后
,用盤枝法調(diào)整植株的高度
,并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勻
,上部加上覆蓋
,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
。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diào)整一次
,然后加足肥土
。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
,植株較矮
,葉片豐滿,枝條健壯
,花大
,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
,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 三段根系栽培法 華北地區(qū)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
,需時1年
。北京藝菊名家總結(jié)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
,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yǎng)苗
;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
,盆上用普通腐葉上
,不加肥料,夏定
,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
,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fā)育健全
,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
,秋養(yǎng),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一24厘米的盆中
,盆土用普通培養(yǎng)土加0.5%過磷酸鈣
。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
,并剪除多余蘗芽
,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后
,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
,待新株已發(fā)育茁壯后,將老株齊土面剪去
。剪除母本后松上
,填人普通培養(yǎng)上
,并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
,1周后第三段新根生出
,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
,換盆1次
,填土2次,植株三度發(fā)根
。 (2)造型菊的栽培管理 即將菊花進行藝術加工,構成一種特定的型式
。 懸崖菊 一般選用小菊品種
,用一端彎曲的竹片插入盆中,另一端固定于架上
,國畫菊花圖(20張)使植株沿竹片生長
,與地面呈45度角,每2-3節(jié)綁扎一次
。主枝任其生長
,側(cè)枝反復摘心,至9月下旬停止摘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蕾后進行幾次剝蕾
,移人大盆養(yǎng)護。懸崖菊一般主枝長約1.5米
,置于石旁水畔及假山上
,枝垂花繁,頗具特色
。如制作大懸崖菊
,須提前7—8月間扦插,并于8月至次年3月每日增加光用至14小時以上
,以抑制當年出現(xiàn)花蕾
。因懸崖菊植株長大,故所需水肥較多
,應子充分供應
。 選用分枝性強,枝條柔軟的大花品種
,精心培育1—2年
,每株可開數(shù)十至數(shù)千朵花,適于展覽會及廳堂用
。右用扦插法栽培
。特大立菊則常用蒿嫁接
,并用長日照處理培養(yǎng)2年媽成。扦插法栽培要點如下:9月間挖5-10厘米長的健壯腳芽插于淺盆中
,生根后移于直徑12厘米的盆中
,室內(nèi)越冬。次年1月移入大盆
。當苗生7-9片葉時
,留6-7片葉摘心。上部留3-4個側(cè)枝
,以后每側(cè)枝留4-5片葉反復摘心
。春暖后定植,以后約每20天摘心1次
,8月上旬停止
。植株蹭插1根細竹,固定主干
,四周再插4-5根竹竿
,引綁側(cè)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
。立秋后加強水肥管理
,經(jīng)常除芽、剝蕾
。當花蕾直徑達1-1.5厘米時
,用竹片制成平頂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植株上,并與各支柱連接綁牢
,然后用細鉛絲把均勻地系于筆圈上
,繼續(xù)養(yǎng)護。這樣培養(yǎng)的大立菊
,一株可開花數(shù)百朵
。 菊花
塔菊(十祥錦) 將各種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黃花蒿上
,砧木主枝不截頂
,讓其生長,在側(cè)枝上分層嫁接
,呈干革命形
。各色花朵同時開花,五彩繽紛
,非常壯觀
。培養(yǎng)十祥錦菊,在選用接穗品種時,要注意花型
、花色
、花大小等的協(xié)調(diào)和花期的相近,以使全株表現(xiàn)和諧一致
。 案頭菊 株矮
、花大,可布置廳堂
、幾案
。它有占地面積小,生長期短
,觀賞時間長等優(yōu)點
。案頭菊的栽培主要掌握選擇品種、適時育苗與激素處理三要點
。案頭菊宜選用大花
、花型豐滿、葉片肥大舒展的矮形品種
,如綠云、綠牡丹
、帥旗
、燈下舞娘等。扦插育苗的時間宜在8-9月間
。待根系粗壯時移入直徑10厘米的盆中
,1周后施完全肥料,以后逐漸加大肥料濃度
,至花蕾透色時停止施肥
。每次澆肥水,切忌過多
。扦插成活后
,即用矮壯素B9(N-2甲胺基丁二酰胺酸)2%水溶液處理,以后每10天處理1次
,直至現(xiàn)色為止
,總共4-5次,即可實現(xiàn)矮化
。 (3)切花菊的栽培管理 切花菊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
,約占總量的30%。 郵票菊花照片集錦(9張)菊花切花的周年供應 鮮切花生產(chǎn)
,須做到周年均衡上市
。常規(guī)栽培的有春菊、夏菊
、秋菊和冬菊(寒菊)
,品種極多
。不開菊花的月份,則通過人工催延花期
,來解決供應問題
。菊花的花芽分化與開花,和葉數(shù)
、株高
、日照及溫度都有關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ㄑ糠只枰L到展葉10片左右
、株高25厘米以上,至開花尚須45—60天時間
。一般秋菊
、冬菊在短日照條件下花芽迅速分化(10—15天),在長日照條件下
,則花芽不分化
。而夏菊品種,則在長舊照的條件下
,花芽能完成分化
。 在常規(guī)栽培的條件下,廣州地區(qū)夏菊最遲開花品種為六月黃
、六月白
、貴妃紅等,但夏日氣溫高
,日用強烈
,開花時這些品種也應置于蔭棚下。秋菊最早開花的為早黃
、早白
、白蟹爪、黃泥金
,一般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已開花
。7、8
、9
、10月四個月需用人工加光或遮光,調(diào)節(jié)氣溫及濕度等即能將秋菊提前開花
,將夏菊延遲開花
,使切花生產(chǎn)全年分批均衡上市。人工加光,一般用100瓦或60瓦電燈泡吊在植株上方1米處
,每盞照射面積4平方米
。加光及遮光的方法有三種:一是間歇或短暫加光,即在黑夜里加光0.5—1小時
,二是白天給以若干小時的黑暗處理(即日間遮光)
;三是早、晚提前加光
,以增加日照時數(shù)
,或遮光以延長黑夜時間。北海菊花展
和一般栽培方法大同小異
,最緊要的是選擇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質(zhì)壤土
。切花輔地每畝約栽6000株,即每平方米種8—9株
。每株留5枝
,定植后20天去頂,經(jīng)常剝除側(cè)芽
,至現(xiàn)蕾期則要及時剝蕾
。每畝約可收獲3萬枝切花。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
、黑斑病
、白粉病及根腐病等。以上幾種病的病原菌均屬真菌
,皆因土壤濕度太大,排水及通風透光不良所致
。故宜選生態(tài)條件良好處栽培
,并需注意排澇,清除病株
、病葉
,燒毀殘根。盆土宜用1:8福爾馬林液消毒
,生長期中再用波爾多液
,80%可濕性代森鋅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液噴洽
。蟲害有蚜蟲
、紅蜘蛛、尺蠖
、菊虎(菊天牛)
、蠐螬、潛葉蛾幼蟲等,可通過人工捕殺及噴藥進行防治
。
品種分類
菊花品種繁多
,頭狀花序皆可入藥,味甘苦
,微寒
,散風,清熱解毒
。這就是藥菊
。按頭狀花序干燥后形狀大小,舌狀花的長度
,可把藥菊分成 4 大類
,即白花菊、滁菊花
、貢菊花和杭菊花四類
。在每一類里則根據(jù)原產(chǎn)地取名。在白菊花類里
,以產(chǎn)安徽亳縣的亳菊品質(zhì)最佳
,其次如河南武陟的懷菊,四川中江的川菊
,河北安國的祁菊
,浙江德清的德菊等。菊花
由于菊花栽培歷史悠久
,中國歷代都相繼有關于菊花品種的大體記錄和分類——菊譜的出現(xiàn)
。 1967 年湯忠皓對菊花品種提出過一個較為完整的分類法,他根據(jù)花徑的大小分為滿天星和大花兩個大區(qū)
,然后再根據(jù)頭狀花序中舌狀花與管狀花數(shù)量之比
,在每個區(qū)里分舌狀花系與管狀花系,最后依據(jù)瓣型及瓣化程度分成類與型
。在滿天星區(qū)里
,舌狀花系有3 類4 型:平瓣類:①平瓣小菊型;匙瓣類:②匙瓣小菊型
,③蜂窩小菊型
;管瓣類:④管瓣小菊型。在盤狀花系里有 1 類 2 型:托柱類:⑤平柱小菊型
,⑥管柱小菊型
。在大花區(qū)里,舌狀花系有 4 類 21 型:平瓣類:⑦寬瓣型
,⑧芍藥型
,⑨翻卷型
;匙瓣類:⑩蓮座型, (11) 卷散型
, (12) 舞蓮型
, (13) 圓球型, (14) 舞球型
;管瓣類: (15) 圓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