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30 03:07:08
狼毒丸
《博濟(jì)》卷四:狼毒丸
處方 : 天南星
、狼毒
、海桐皮、黑附子(炮)各等分(1方加牛膝焙
,酒浸1宿)
。
制法 : 上藥各用童子小便浸
,安著盞子4只內(nèi)浸1宿
,漉出控干,為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婦人血風(fēng)攻注
,腰腳及背膊疼痛
,四肢煩倦麻痹;丈夫元臟風(fēng)攻
,遍身痛
,筋脈拘急,腰腳無力
。
用法用量 : 每日20丸
,空心以豮豬膽汁10余滴,炒蔥1根煎
,酒送下
,只酒亦得
。
注意 : 如有孕不可服之。
摘錄 : 《博濟(jì)》卷四
《圣惠》卷二十八:狼毒丸
處方 : 狼毒2兩半(醋浸
,炙)
,肉桂2兩(去皺皮),川雞頭半兩(去皮臍
,醋拌炒)
,京三棱1兩(炮
,銼)
,紫菀3分(洗,去苗土)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川大黃2兩半(銼碎
,微炒)
,鱉甲2兩(涂醋,炙微黃
,去裙襕)
,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檳榔2兩
,(魚它)甲1兩(炙)
,木香1兩,桃仁2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吳茱萸1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皂莢3分(湯浸去皮
,涂酥
,炙黃焦,去子)
,蕪花半兩(醋拌
,炒令干)。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虛勞積聚
,腹中堅(jiān)硬
,氣脹喘急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
注意 : 忌莧菜
、濕面、生冷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普濟(jì)方》卷三九三:狼毒丸
處方 : 狼毒3分
,附子1個(炮),川椒(出汗)4分
,巴豆(去皮)4分
。
制法 : 上為末,以飴為丸
,如茱萸大
。
功能主治 : 消痞下食。主腹中有熱脹滿
,不思飲食
,大小便不利,及苦腹痛癖
,便膿血下重
,丁奚腹痛,脫肛
,脅下有痞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茶飲送下
,天明及日午再服1丸
,日3次。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九三
《濟(jì)生》卷三:狼毒丸
處方 : 狼毒(銼
,炒)1兩
,芫花(醋炒)1兩,川烏(炮
,去皮尖)1兩
,椒紅(炒)半兩,干漆(炒煙盡)半兩
,鱉甲(醋煮)半兩
,三棱半兩,沒藥半兩
,干姜(炮)半兩
,全蝎(去毒)9枚。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七疝,久而不愈
,發(fā)作無時
,臍腹堅(jiān)硬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
,空心以姜湯
、溫酒任下。
摘錄 : 《濟(jì)生》卷三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吉氏家傳》:狼毒丸
處方 : 狼毒(酒浸
,焙)1分
,白附子1分,大附子(炙)1分
,天麻1分
,防風(fēng)1分
,羌活1分
,朱砂1錢,地龍(去土)1錢
,麝香1分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膽熱肝風(fēng),天柱倒折
。
用法用量 : 每服7-15丸
,用黑豆薄荷湯,入酒1滴吞下
。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吉氏家傳》
《圣惠》卷五十一:狼毒丸
處方 : 川狼毒2兩(細(xì)銼
,炒熟),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半夏1兩(湯浸7遍,去滑)
,蕪花半兩(醋拌
,炒令干),木香1兩
,檳榔1兩
。
制法 : 上為末,醋糊為丸
,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痰冷不消
,結(jié)成癖塊,腹脅脹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
,以生姜湯送下,每日2次
。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狼毒丸
處方 : 狼毒1分
,天南星半兩,附子半兩
。
制法 : 上并生用
,臨搗合時,以凈布裹
,捶碎
,用木臼內(nèi)為末,后以石鍋內(nèi)煎釅醋成膏和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風(fēng)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
,以冷酒送下
,不拘時候。如不飲酒
,用冷水送下亦得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四十八:狼毒丸
處方 : 狼毒4兩(銼碎,醋拌炒干)
,附子3兩(炮裂
,去皮臍),防葵3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積聚
,心腹脹如鼓。陰疝
,腫縮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以利為度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八:狼毒丸
處方 : 狼毒(細(xì)銼,醋拌,炒令干)1兩
,芫花(醋拌
,炒令干)1兩,干漆(搗碎
,炒令煙出)1兩
,雄雀糞(微炒)1兩,五靈脂1兩
,鱉甲(淮醋
,炙令黃,去裙襕)1兩
,硫黃(細(xì)研)1兩
,硼砂(不夾石者,細(xì)研)1兩
,膩粉半兩(碎)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入研了藥令勻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積聚
。氣結(jié)成塊段
,在腹脅下,久不消散
,發(fā)歇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
,空心以醋湯送下
。當(dāng)利下惡物。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外臺》卷七引《肘后方》:狼毒丸
處方 : 狼牙2兩(炙)
,附子半兩(炮)
。
制法 :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心腹相連常脹痛。
用法用量 : 1日服1丸
,2日2丸
,3日3丸。自1至3
,以為常服
。
注意 : 忌豬肉、冷水。
摘錄 : 《外臺》卷七引《肘后方》
方出《肘后方》卷五
,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八:狼毒丸處方 : 狼毒4兩
,防風(fēng)2兩,附子3兩(燒)
。
制法 :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陰疝
。陰丸卒縮入腹
,急痛欲死。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
,日夜服3次
。
摘錄 : 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八
《千金》卷十一:狼毒丸
別名 : 半夏丸
處方 : 狼毒5兩
,半夏3兩
,杏仁3兩,桂心4兩
,附子2兩
,蜀椒2兩,細(xì)辛2兩
。
制法 : 上為末
,別搗杏仁,煉蜜為丸
,如大豆大
。
功能主治 : 堅(jiān)癖。堅(jiān)瘤久不愈
,食少
。
用法用量 : 半夏丸(《圣惠》卷四十九)。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狼毒丸取半夏
、杏仁佐狼毒以破結(jié)積之痰
,桂心、細(xì)辛佐附子以散沉冱之積
,蜀椒專治胸腹蟲積之痛也
。
摘錄 : 《千金》卷十一
《圣惠》卷四十九:狼毒丸
處方 : 狼毒1兩(微煨),川烏頭1兩(炮裂
,去皮臍)
,檳榔1兩,木香1兩
,干漆1兩(搗碎
,炒令煙出)。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痃氣,脅助脹痛
,腹內(nèi)氣結(jié)
,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
,漸加至10丸,以溫酒送下
,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魏氏家藏方》卷九:狼毒丸
處方 : 雄黃(生),狼毒
,肉桂(去粗皮
,不見火)4錢,大附子(炮
,去皮臍)1兩2錢
,漢椒(去目,炒出汗)1兩2錢
,干漆(炒煙絕)1兩2錢
,甘遂(生用)1兩2錢,當(dāng)歸半兩(去蘆)
,芫花(醋炒)1兩
,川大黃(生)1兩半,檳榔(生用)1兩半
,大戟(生)1兩
,桃仁(連皮炒)1兩,茱萸(生)1兩
,厚樸(去皮,姜制)1兩
,干姜(炮
,洗)1兩,枳殼(生
,去瓤)1兩
,犀角(生用)1兩,鱉甲(炙)1兩4錢
,銀川柴胡(生用)1兩4錢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腹脹水腫
。
用法用量 : 方中雄黃、狼毒用量原缺
。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九
狼毒花是一種什么植物?圖片
,在青島有種植的嗎?我家里也有一棵說是狼毒花
,不知道是不是
?
狼毒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狼毒”是這種花的學(xué)名
,華北地區(qū)的百姓俗稱“悶頭黃花”
。其葉子長圓型,輪生
,花單性
,結(jié)蒴果,扁圓形
。根有毒
,可入中藥
,有祛痰、止痛等作用。
狼毒是一種中藥
。有巨毒。所謂的狼毒花
,也許就是這種中藥開的花吧
。
狼毒
瑞香科狼毒屬,多年生草本
,叢生
,高20-50厘米,頭狀花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ü诒趁婕t色,腹面白色
。葉互生
,無柄
,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
,無毛
。生長于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場。
狼毒根入藥
,有大毒
,能散結(jié)、逐水
、止痛
、殺蟲,主治水氣腫脹
、淋巴結(jié)核
、骨結(jié)核;外用治疥癬
、瘙癢
,頑固性皮炎、殺蠅
、殺蛆
。根也作蒙藥用(蒙藥名:達(dá)伏圖茹),能殺蟲
、逐瀉
、止腐消腫,主治各種"奇哈"癥
、癤痛
。狼毒近年來還被用于生物農(nóng)藥。以毒攻毒
、取得明顯效果
。
康巴藏語稱為“阿交如交”。
其根可以用來造紙
。
氣味:(根)辛
、平、有大毒
。
主治:1
、心腹前。用狼毒二兩
、附子半兩,搗爛
,加蜜成丸
,如梧子大
。第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
,第三天服三丸
,然后又雙一丸起至三丸止,如此循環(huán)直以病愈
。
2
、腹中冷痛(民證停痰,兩脅痞滿)
。用狼毒三兩
、附子一兩、旋復(fù)花三兩
,共搗為末
,加蜜做在做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
,飯前服。白開水送下
。每天服三次
。
3、陰疝(睪丸縮入腹中
,急痛)
。用狼毒四兩、防風(fēng)二兩
、附子三兩
,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日夜連服三次
。
4
、寄生蟲病。用狼毒研細(xì)
,取一錢
,加糖一塊,臨星時空腹服
,水送下
。次早即有蟲排出。
5
、干濕蟲疥
。用狼毒(不拘多少)搗爛
,以豬油、馬油調(diào)搽患處
。睡時勿以被蒙頭
,恐藥氣傷臉。
6
、積年疥癩
。用狼毒一兩,一半生研
、一半炒研
,加輕粉三合、水銀三錢
,共為末
,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許),蘸油涂患處
。同時以口鼻在藥碗上吸氣以助藥效
。
7、積年干癬(抓破則出黃水
,每逢陰雨即癢)
。用狼毒末涂搽。
8
、惡疾風(fēng)瘡
。用狼毒、秦艽
,等分為末
,每服一匙,溫酒送下
,一天服一至二次
。
【別名】紅狼毒、綿大戟
、一把香
、山蘿卜、紅火柴頭花
、斷腸草[河北圍場]
【來源】瑞香科狼毒屬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
。秋季采挖,洗凈
,切片
,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辛
、苦
,平
。有毒。
【功能主治】散結(jié)
,逐水,止痛
,殺蟲
。用于水氣腫脹,淋巴結(jié)結(jié)核
;外用治疥
、癬,殺蠅
、蛆
。
【用法用量】 3~8分;外用適量
,煎水洗或研粉敷患處
。
【備注】(1)有大毒,中毒則腹痛
、腹瀉
,里急后重,孕婦可致流產(chǎn)
。沖搗時需戴口罩
,否則易引起過敏性皮炎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狼毒
【狼毒的功效介紹】:
狼毒 (《本經(jīng)》)
【異名】續(xù)毒(《本經(jīng)》)
,川狼毒(《集效方》)
。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
【植物形態(tài)】①瑞香狼毒
,又名:斷腸草、打碗花
、山丹花
、悶頭花、一把香
。
多年生草本
,高20~40厘米。
根圓柱形
。
莖叢生
,平滑無毛,下部幾木質(zhì)
,帶褐色或談紅色
。
單葉互生
,較密;狹卵形至線形
,長1~3厘米
,寬2~10毫米,全緣
,兩面無毛
;老時略帶革質(zhì);葉柄極短
。
頭狀花序頂生
,直徑約2.5厘米,花多數(shù)
;萼常呈花冠狀
,白色或黃色,帶紫紅色
,萼筒呈細(xì)管狀
,先端5裂,裂片平展
,矩圓形至倒卵形
;雄蕊10,成2列著生于喉部
;子房上位
,上部密被細(xì)毛,花柱短
,柱頭頭狀
。
果卵形,為花被管基部所包
。
種子1枚
。
花期5~6月。
生于高山及草原
。
分布東北
、華北、西北
、西南等地
。
②狼毒大戟多年生草本
,高15~40厘米
,全體含白色乳汁。
根肉質(zhì)肥大。
莖下部葉鱗片狀
,膜質(zhì)
,淡褐色;中
、上部葉3~5片輪生
,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
,長4~6.5厘米
,寬1~3厘米。
先端鈍或急尖
,基部圓。
杯狀聚傘花序頂生
,排成復(fù)傘形
;傘梗5枝,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
;每枝再分3枝
,分枝處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葉,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3個杯狀聚傘花序
;雄花多數(shù)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總苞內(nèi)
,總苞先端5裂,腺體5個與裂片互生
;雄花僅有雄蕊1
;雌花僅有雌蕊1,子房扁圓形
,花柱3
,先端淺裂成2叉狀柱頭。
蒴果扁球形
,有3縱溝
,褐色。
花期5~6月
。
果期6~7月
。
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陽處。
分布東北及河北
、內(nèi)蒙古
、山西等地。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墼孪俅箨嗄晟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高30~50厘米。
葉互生;葉片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長4~8厘米
,寬1.5~2厘米,先端圓
,基部楔形
。
杯狀聚傘花序,排成復(fù)傘形
;傘梗5枝
,基部具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長卵形的葉狀苞片4~5枚;每枝再分2枝
,分枝處有三角卵形或廣卵形苞葉2枚
,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個杯狀聚傘花序;雌雄花同生于萼狀杯形的總苞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