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阿魏3錢
,雞內金1錢,冰片3分。功能主治 : 去星翳。主
用法用量 : 煉熟蜜和箸頭上
,令中空通氣,外裹烏金紙,去箸,每夜塞鼻中,星翳自退。摘錄 : 《一盤珠》卷十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搐鼻法的別名4處方5制法6功能主治7搐鼻法的用法用量8摘錄附:1古籍中的搐鼻法 1拼音 chù bí fǎ
2英文參考 nasal application
3搐鼻法的別名救苦散
4處方川芎3錢
5制法共為極細末
6功能主治治傷風寒,頭目不清并客忤
7搐鼻法的用法用量以少許吹鼻
8摘錄《育嬰秘訣》
古籍中的搐鼻法 《普濟方》:[卷一百三十六傷寒門]傷寒頭痛(附論) 調胃承氣湯
。少陽頭疼。小柴胡湯。涎病頭疼。瓜蒂搐鼻法。濕家鼻塞頭疼。瓜蒂搐鼻法。出鼻中黃水即愈。厥...《張氏醫(yī)通》:[卷八七竅門下]鼻
。濃涕結聚。則鼻不聞香臭。遂成。芎散。外用千金搐鼻法。或瓜蒂、黃連、赤小豆為散。入龍腦少許。吹鼻中...《張氏醫(yī)通》:[卷十五]鼻門 錢)為散
。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服。千金通草辛荑搐鼻法治鼻塞腦冷清涕出。通草辛荑(各錢半)細辛甘遂桂...《張氏醫(yī)通》:[卷八七竅門上]外障 搐之隨效。然力少而銳
。宜不時用之。去星。用阿魏搐鼻法。又論奇經(jīng)客邪之病。經(jīng)曰。邪客于足陽蹺之脈《明醫(yī)指掌》:[卷四]黃膽五
目錄1拼音2概述3寒厥(陰厥)4熱厥(陽厥)5氣厥6血厥7痰厥8食厥9蛔厥(蚘厥) 1拼音 xiǎo ér jué nì
2概述 凡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厥逆在兒科多種病變中均可出現(xiàn)
,有的發(fā)病嚴重,一厥不復,因而導致死亡。厥逆不論是四肢厥冷,或昏暈厥逆,均為陰陽失調,氣血不能正常運行所致。如《傷寒論》云:“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者為厥”。由于陽氣起于十指之端,陰脈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前代很多兒科醫(yī)家均認為:“四肢者諸陽之本形成厥逆的病因很多
小兒厥逆
3寒厥(陰厥) 寒厥或稱陰厥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四肢逆冷,伴見形寒面青,安靜困倦嗜臥,唇白,口不渴,小便清長,大便泄瀉4熱厥(陽厥) 熱厥或稱陽厥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手足厥冷,但一般肢冷不過肘膝熱厥的治療方法
,根據(jù)“熱微者厥亦微小兒四肢厥冷
熱厥以邪實為主,治療方法可散
5氣厥 有虛實之分: 兒科以實證為多見。①氣厥實證
6血厥 有虛實之分,兒科以虛證為多見
。①血厥實證,多由肝氣上逆,血隨氣升,蒙蔽神識,清竅閉阻所致,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牙關緊閉,面赤唇紫,舌紅苔薄,脈多沉弦,此為氣逆血郁,治宜活血順氣,可用通瘀煎加減。②血厥虛證,多由失血過多,血虛不能上榮所致,臨床見突然暈厥,面色蒼白,四肢震顫而冷,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此為營氣內衰,氣血不能達于四末。嚴重者則因正氣不固而汗出口張,為危殆之證。治宜氣血并補,因氣有生血之功,血無益氣之理,故血脫必須益氣,可用人參養(yǎng)營湯加減,益氣補血則暈厥自解。7痰厥 突然氣悶痰鳴
,不省人事,或嘔吐涎沫,四肢厥冷,舌苔薄白或厚膩,脈多弦滑。輕者漸醒為痰厥,重者眩仆不醒,則為痰中,此為痰濁內壅,上閉清竅之象。治宜行氣豁痰,可用導痰湯加減,以化其痰則厥逆自解。痰壅氣盛者,可加蘇子、萊菔子、白芥子、葶藶子等以化痰降氣。8食厥 由飲食過飽,食填胸中
,胃氣不行,上閉清竅所致,表現(xiàn)為驟然昏厥不醒,胸脘窒滿,舌苔厚膩。脈象弦滑而實。此為食滯不消,濁氣不降9蛔厥(蚘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64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