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
《中國藥典》:保和丸
處方 : 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陳皮50g 連翹50g 萊菔子(炒)50g 麥芽(炒)50g
性狀 : 本品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
,味微酸
、澀
;或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
,氣微香
,味微酸
、澀
、甜。

炮制 : 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
,過篩
,混勻,用水泛丸
,干燥
,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煉蜜125~155g制成大蜜丸
,即得
。
功能主治 : 消食,導(dǎo)滯
,和胃
。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滿
,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
用法用量 : 口服
,水丸一次6~9g,大蜜丸一次1~2丸
,一日2次
;小兒酌減。
規(guī)格 :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 : 密封
。
摘錄 : 《中國藥典》
《丹溪心法》卷三:保和丸
處方 : 山楂180克 神曲60克 半夏 茯苓各90克 陳皮 連翹 蘿卜子各30克
制法 : 上藥研末
,炊餅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消食和胃
。主食積停滯,胸脘痞滿
,腹脹時痛
,噯腐吞酸,惡食
,或嘔吐泄瀉
,脈滑,舌苔厚膩或黃
。
用法用量 : 每服70~80丸
,空腹時用白湯送下。
備注 : 方中山楂善消油膩肉滯
;神曲能消酒食陳腐之積
;萊菔子消面食痰濁之滯;陳皮
、半夏
、茯苓理氣和胃
,燥濕化痰,連翹散結(jié)清熱
,共成消食和胃之功
。
摘錄 : 《丹溪心法》卷三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保和丸
處方 : 楂肉5錢,姜半夏5錢
,黃連5錢
,陳皮5錢,神曲3錢
,麥芽2錢
。
制法 : 將神曲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 : 食積
、酒積
。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白湯送下
。
摘錄 :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癥因脈治》卷四:保和丸
處方 : 萊菔子
、楂肉、神曲
、麥芽
、陳皮、甘草
。
功能主治 : 食積痢
。
摘錄 : 《癥因脈治》卷四
《傷寒大白》卷二:保和丸
處方 : 山楂、麥芽
、萊菔子
、熟半夏、連翹
、香附
、枳殼。
功能主治 : 食滯中焦
,生冷抑遏
,致發(fā)狂癥。
用法用量 : 熱甚
,加梔
、連;濕郁痞滿
,合平胃散
、石菖蒲。
摘錄 : 《傷寒大白》卷二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保和丸
處方 : 糖球4兩,陳皮半兩
,茯苓半兩
,半夏曲半兩,蘿卜子2錢5分
,白術(shù)1兩
,使君子肉1兩,神曲1兩
,麥糵1兩
,木香2兩2錢4分,砂仁4兩4錢
,黃連4兩5分
。
制法 : 上為細末,水發(fā)為丸
,如蘿卜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能克化
,日久羸瘦
。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米飲湯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圣濟總錄》卷一七一:保和丸
處方 : 丹砂(研)1錢
,蝎梢2-7個
,雄黃(研)2錢,蘆薈(研)半錢
,熊膽(研)半錢
,蛇蛻(燒灰)1錢,瓜蒂2-7枚
,蟾酥1皂子大(湯浸)
,膩粉(研)半錢,龍腦(研)半錢
,麝香(研)半錢
,牛黃(研)半錢。
制法 : 上為末
,用浸蟾酥并面糊為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驚癇
,身熱
,手足瘈疭,目睛上視,狀如中風(fēng)
。
用法用量 : 每服用倒流水先化1丸
,滴鼻內(nèi),良久嚏訖
,即用薄荷水送下1丸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一
《幼幼集成》卷六:保和丸
處方 : 人參(切,焙)3錢
,漂白術(shù)3錢
,白云苓1錢5分,炙甘草1錢
,山楂肉1錢
,老麥芽1錢,六神曲1錢
。
制法 : 上為細末
,米糊為極小丸。
功能主治 : 痘后一向能食
,今不思食
,聞食氣即嘔。
用法用量 : 每服1-2錢
,米飲送下
。
摘錄 : 《幼幼集成》卷六
《直指小兒附遺》卷四:保和丸
處方 : 白術(shù)(泔浸,土炒)2兩
,蒼術(shù)(泔浸
,炒)2兩,厚樸(姜汁制)2兩
,陳皮(去白)2兩
,甘草(炙)5錢,莪術(shù)(醋炒)1兩
,三棱(醋炒)2兩
,香附(炒)2兩,砂仁(炒)5錢
,益智(炒)6錢
,蘿卜子(炒)1兩,山藥8錢
,人參(去蘆)5錢
,肉果(去油)40個,白豆蔻4錢
,檳榔3個
,木香5錢
,神曲(炒)1兩,麥芽(炒取粉)
、山楂2兩
,茯苓(去皮)1兩,使君子肉1兩
,干荸薺1兩
。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如龍眼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乳食所傷,吐瀉積滯
,肚腹疼痛
。
用法用量 : 方中麥芽用量原缺。
摘錄 : 《直指小兒附遺》卷四
《壽世保元》卷三:保和丸
處方 : 陳皮3錢
,半夏(姜汁炒)3錢
,白茯苓(去皮)3錢,連翹3錢
,神曲3錢
,山楂肉3錢,蘿卜子(炒)3錢
,黃連(姜炒)2錢
。
制法 : 上為末,稀米糊為丸
,胭脂為衣
,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 實熱翻胃
。
用法用量 : 每服60-70丸,人參煎湯
,入竹瀝同下
。
摘錄 : 《壽世保元》卷三
《醫(yī)統(tǒng)》卷八十九引《直指小兒》:保和丸
處方 : 白術(shù)5兩,茯苓3兩
,半夏(制)3兩
,山楂3兩,神曲(炒)3兩
,陳皮2兩
,連翹2兩,蘿卜子2兩
,蒼術(shù)(制)1兩
,枳實(炒)1兩
,香附子(制)1兩,厚樸(制)1兩
,黃芩(酒炒)1兩
,黃連(酒炒)1兩。
制法 : 上為細末
,生姜汁打面糊為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消食導(dǎo)滯
,健脾和胃
。主小兒食滯,脾胃不和
,噯氣吞酸
,嘔吐泄瀉,胸膈痞悶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漸加至70-80丸,食后茶湯送下
。
注意 : 忌飲酒及食肉面
。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八十九引《直指小兒》
《杏苑》卷四:保和丸
處方 : 山楂肉6錢,蒼術(shù)(米泔浸)3錢
,白術(shù)3錢
,半夏(姜制)3錢,黃芩(土炒)3錢
,白茯苓3錢
,橘紅3錢,蘿卜子2錢
,黃連(土炒
,去土)4錢,神曲4錢
,吳茱萸1錢
,連翹1錢。
制法 : 上為末
,生姜自然汁煮宿
,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吞酸嘈雜
。
用法用量 : 每服60丸,食遠橘皮湯送下
。
摘錄 : 《杏苑》卷四
《墨寶齋集驗方》:保和丸
處方 : 白術(shù)1斤(蒸)
,陳皮8兩(洗)
,厚樸8兩(姜汁炒),山楂肉6兩(飯上蒸)
,蒼術(shù)半斤(炒)
,甘草(炙)6兩,谷芽半斤(炒)
,萊菔子4兩(炒)
。
制法 : 上為末,老粳米煮湯為丸
,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調(diào)理脾胃。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2錢
,以白湯送下
。
摘錄 : 《墨寶齋集驗方》
《幼科發(fā)揮》卷三:保和丸
處方 : 陳皮5錢,枳殼(炒)3錢
,黃連(姜汁炒)5錢
,神曲3錢,山楂肉3錢
,麥糵3錢
,萊菔子(炒)3錢,檳榔3錢
。
制法 : 上為末
,水糊為丸,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濕熱食積所致痢疾
。
用法用量 : 白湯送下。
摘錄 : 《幼科發(fā)揮》卷三
《一盤珠》卷三:保和丸
處方 : 蒼術(shù)
、陳皮
、白術(shù)、茯苓
、半夏
、砂仁、香附
、神曲、白芍
、厚樸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 食積泄瀉
,泄時腹痛
,泄后痛減
。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
,當(dāng)作“保和湯”
。
摘錄 : 《一盤珠》卷三
《丹溪心法》:保和丸
組成 : 山楂六兩(180g),半夏
、茯苓各三兩(各90g)
,神曲二兩(60g),陳皮
、連翹
、萊菔子各一兩(各30g)。
用法 : 上為末
,炊餅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代用法:共為末
,水泛為丸,每服6~9g
,溫開水送服
。
功效 : 消食和胃,清熱化濕
。
主治 : 食積內(nèi)停
。胸脘痞滿脹痛,噯腐吞酸
,厭食嘔吐
,或大便稀溏
,苔黃厚膩,脈滑。
方解 : 保和神曲與山楂
,陳苓夏翹菔子加,消食和胃化濕結(jié)
,更可方中用麥芽
。
臨床應(yīng)用 :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食積的通用方,以脘腹脹滿
,噯腐厭食
,苔厚膩,脈滑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炎
、腸炎、慢性膽囊炎
、消化不良
、嬰兒腹瀉等屬食積內(nèi)停者
。
注意 : 脾虛食滯者不宜使用。
摘錄 : 《丹溪心法》
越鞠保和丸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古今醫(yī)鑒》卷四之越鞠保和丸 4.1方名4.2越鞠保和丸的別名4.3組成4.4功效4.5越鞠保和丸的用法用量 5越鞠保和丸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5.1品名5.2處方5.3制法5.4性狀5.5鑒別5.6檢查5.7含量測定 5.7.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5.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5.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5.7.4測定法 5.8功能與主治5.9用法與用量5.10注意5.11規(guī)格5.12貯藏5.13版本 6越鞠保和丸的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6.1拼音名6.2標(biāo)準(zhǔn)編號6.3處方6.4制法6.5性狀6.6鑒別6.7檢查6.8功能與主治6.9用法與用量6.10規(guī)格6.11貯藏 7越鞠保和丸說明書 7.1藥品名稱7.2藥品漢語拼音7.3劑型7.4性狀7.5越鞠保和丸的主要成份7.6越鞠保和丸的功能主治7.7越鞠保和丸的用法用量7.8注意事項7.9越鞠保和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7.10備注 8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越鞠保和丸*越鞠保和丸相關(guān)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拼音 yuè jū bǎo hé wán
2英文參考 yueju baohe pills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概述 越鞠保和丸為方名
,出《古今醫(yī)鑒》卷四[1]
,又名越曲保和丸(《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中成藥越鞠保和丸的主要成分為梔子(姜制)
、六神曲(麩炒)
、香附(醋制)、川芎
、蒼術(shù)
、木香、檳榔[2]
。具有舒肝解郁
,開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氣食郁滯所致的胃痛
,癥見脘腹脹痛
、倒飽嘈雜、納呆食少
、大便不調(diào)
;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biāo)準(zhǔn)》載有越鞠保和丸的部頒標(biāo)準(zhǔn)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越鞠保和丸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
4《古今醫(yī)鑒》卷四之越鞠保和丸
4.1方名
越鞠保和丸
4.2越鞠保和丸的別名
越曲保和丸(《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4.3組成
蒼術(shù)(米泔水浸三宿
,炒)
、川芎(酒洗)、炒神曲
、香附(童便浸
,炒)、陳皮
、半夏(炮)
、茯苓、枳實(麩炒)
、黃連(酒炒)
、當(dāng)歸(酒洗)各一兩,炒梔子
、連翹
、木香、炒萊菔子各五錢,山楂二兩
,白術(shù)三兩[1]。
蒼術(shù)(米泔浸3宿
,炒)1兩
,撫芎(酒洗)1兩,神曲(炒)1兩
,香附(童便浸
,炒)1兩,梔子(炒)5錢
,陳皮1兩
,半夏(炮)1兩,白茯苓1兩
,連翹5錢
,萊菔子(炒)5錢,枳實(麩炒)1兩
,白術(shù)3兩
,黃連(酒炒)1兩,山楂(去核)2兩
,木香5錢
,當(dāng)歸(酒洗)1兩。
4.4功效
《古今醫(yī)鑒》卷四之越鞠保和丸具有扶脾開郁
,行氣消食
,清熱化痰之功效。主治憂思過度
,損傷脾胃
,郁結(jié)不舒,呃逆胸滿
。
越鞠保和丸功能扶脾開郁
,行氣消食,清熱化痰[1]
。治氣
、血、痰
、火
、濕、食諸郁
,胸膈痞悶
,或脘腹脹痛,飲食不化,噯氣嘔吐
,食瘧下痢等癥[1]
4.5越鞠保和丸的用法用量
為末
,姜汁泡,蒸餅為丸
,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淡姜湯或酒送下[1]
。
上為末
,姜汁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
,淡姜湯送下;或酒下亦可
。
5越鞠保和丸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5.1品名
越鞠保和丸
Yueju Baohe Wan
5.2處方
梔子(姜制)120g
、六神曲(麩炒)120g、醋香附120g
、川芎120g
、蒼術(shù)120g、木香60g
、檳榔60g
5.3制法
以上七味
,粉碎成細粉,過篩
,混勻
,用水泛丸,干燥
,即得
。
5.4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至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
,味微苦
。
5.5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
,多破碎
,完整者長多角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
,壁厚
,有大的圓形紋孔,胞腔棕紅色(梔子)
。分泌細胞類圓形
,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
,其周圍細胞作放射狀排列(醋香附)。草酸鈣針晶細小
,長10~32μm
,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蒼術(shù))。內(nèi)胚乳細胞碎片白色
,壁較厚
,有較多大的類圓形紋孔(檳榔)。
(2)取本品5g
,研細,加正己烷20ml
,超聲處理10分鐘
,濾過,濾液揮干
,殘渣加正己烷2ml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與木香對照藥材各1g
,分別加正己烷10ml
,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
,濾液揮干
,殘渣分別加正己烷1ml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
,分別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川芎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木香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5.6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5.7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5.7.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
;以乙腈-水(15:85)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為238nm。理論板數(shù)按梔子苷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6000
。
5.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梔子苷對照品適量
,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
,即得
。
5.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
,取約0.5g
,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
,精密加入70%甲醇25ml
,密塞,稱定重量
,超聲處理(功率50w
,頻率50kHz) 30分鐘,放冷
,再稱定重量
,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
,濾過
,取續(xù)濾液,即得
。
5.7.4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10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
,即得
。
本品每1g含梔子以梔子苷(C17H24O10)計,不得少于2.7mg
。
5.8功能與主治
舒肝解郁
,開胃消食。用于氣食郁滯所致的胃痛
,癥見脘腹脹痛
、倒飽嘈雜、納呆食少
、大便不調(diào)
;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
5.9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
,一日1~2次
。
5.10注意
孕婦慎用;忌生冷
、硬黏難消化食物
。
5.11規(guī)格
每袋裝6g
5.12貯藏
密封。
5.13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6越鞠保和丸的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6.1拼音名
Yueju Baohe Wan
6.2標(biāo)準(zhǔn)編號
WS3B299998
6.3處方
梔子(姜制) ? ?120g
六神曲(麩炒) ? ? 120g
香附(醋制) ? ? 120g
川芎 ? ? ? ? ?120g
蒼術(shù) ? ? ? ? ? ? 120g
木香 ? ? ? ? ? ?60g
檳榔 ? ? ? ? ? 60g
6.4制法
以上七味
,粉碎成細粉
,過篩,混勻
,用水泛丸
,干燥,即得
。
6.5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的水丸;氣微香
,味微苦
。
6.6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黃色
,多破碎
,完整者 長多角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
,壁厚
。分泌細胞類圓形、含淡黃色至紅棕色分泌物
, 其周圍細胞作放射狀排列
。草酸鈣針晶細小,長5~32μm,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 內(nèi)胚乳碎片無色
,壁較厚
,有較多大的類圓形紋孔。
6.7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 A)
。
6.8功能與主治
舒肝解郁
,開胃消食。用于氣郁停滯
,倒飽嘈雜
,胸腹脹痛,消 化不良
。
6.9用法與用量
口服
,一次 6g
,1日1~2次。
6.10規(guī)格
每袋裝 6g
6.11貯藏
密封
,防潮
。 天津市藥品檢驗所起草
7越鞠保和丸說明書
7.1藥品名稱
越鞠保和丸
7.2藥品漢語拼音
Yueju Baohe Wan
7.3劑型
每袋6g。
7.4性狀
越鞠保和丸為棕黃色至黃棕色的水丸
;氣微香
,味微苦。
7.5越鞠保和丸的主要成份
梔子(姜制)
、六神曲(麩炒)
、香附(醋制)、川芎
、蒼術(shù)
、木香、檳榔等
。
7.6越鞠保和丸的功能主治
舒肝解郁
,開胃消食。用于氣食郁滯所致的胃痛
,癥見脘腹脹痛
、倒飽嘈雜、納呆食少
、大便不調(diào)
;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7.7越鞠保和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6g
,一日1~2次。
7.8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
2.孕婦慎用
。
3.不適用于脾胃陰虛,主要表現(xiàn)為口干
、舌紅少津
、大便干。
4.有高血壓
、心臟病
、肝病、糖尿病
、腎病等慢性病嚴(yán)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
5.兒童、哺乳期婦女
、年老體弱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
6.對越鞠保和丸過敏者禁用
,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7.越鞠保和丸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
9.請將越鞠保和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
,使用越鞠保和丸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7.9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7.10備注
保和丸的中藥成分
保和丸
中藥名稱 保和丸 拼音名 Baohe wan 性狀 本品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
;氣微香,味微酸
、澀
。 鑒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
,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
。
果皮石細胞淡紫紅色
、紅色或黃棕色,類圓形或多角形
,胞腔中含紅棕色物
,直徑約至125μm
。
草酸鈣針晶成束
,長32~144μm,存在于粘液細胞中或散在
。
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
。
內(nèi)果皮纖維上下層縱橫交錯,纖維淡黃綠色
,短梭形
,孔溝可察見。
果皮細胞縱列
,常由1 個長細胞與2 個短細胞相間連接
,長細胞壁厚,波狀彎曲
,木化
。
種皮碎片黃色或棕紅色,細胞小
,多角形
,壁厚
。
(2) 取本品16g,研細,加水80ml
,加熱回流1 小時
,趁熱用紗布濾過,濾液蒸干
,殘渣加乙醇20ml
,回流提取1 小時,濾過
,蒸干
,加乙醇2ml 使溶解,濾過
,作為供試品溶液
。
另取連翹對照藥材1g,加水20ml
,加熱回流 1小時
,濾過,濾液蒸干
,殘渣加乙醇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氯仿-甲醇(20:3)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
,晾干
,噴以醋酐-硫酸(20:1)溶液,在105℃ 烘約10分鐘
,放冷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