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肺健脾湯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湯
處方 : 白術(shù)7分(炒)
,白芍7分(炒)
,苡仁1錢
,白扁豆1錢(炒)
,黃耆7分,沙參8分
,陳皮6分
,甘草6分
,當(dāng)歸6分
,白茯苓7分
。
功能主治 : 小兒因肺經(jīng)受傷,或久咳后而成肺疳
,面多青白
,或泄瀉肚痛
,或朝涼暮熱;或病中服藥失序
,虧損脾肺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兼服健脾丸、八珍散
。
摘錄 : 《幼科直言》卷四
《幼科直言》卷五:保肺健脾湯
處方 : 苡仁
、白術(shù)(炒)
、山藥
、陳皮、白茯苓
、白芍(炒)
、當(dāng)歸
、桑皮。
功能主治 : 小兒頓咳日久
,面色青白
,身體瘦弱
,或為藥餌傷敗元氣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兼服健脾肥兒丸
。
摘錄 : 《幼科直言》卷五
養(yǎng)胃湯有哪些,養(yǎng)胃藥膳湯食譜大全
桂棗山藥湯:
將紅棗泡軟
,山藥去皮
、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燒開
,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diào)味即成
。
胡椒豬肚湯:
先將豬肚洗凈
,把豬肚切塊放入裝有清水的鍋內(nèi),再加入白胡椒
,煲兩個小時左右
,再加入食鹽、料酒
、味精即可食用
。
鵪鶉健脾湯:
鵪鶉兩只
、瘦肉250克、黨參15克、淮山50克
。將鵪鶉宰洗干凈
,其他各料也分別洗凈后共置鍋內(nèi)
,加水煲兩小時。
擴(kuò)展資料
養(yǎng)胃食物:
1
、牛奶
牛奶的主要作用有補(bǔ)肺胃
,生津液
,潤大腸的功效,對于陰虛胃痛
,津虧便秘等都有著很好的作用
。
研究發(fā)現(xiàn)
,牛奶對消化性潰瘍病、習(xí)慣性便秘等情況有著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
。雖然說牛奶具有很好的養(yǎng)胃功效
,但專家提醒:患有腹瀉
、脾虛證、濕證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適合過量的飲用牛奶
。
2
、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
,尤其八寶粥,里面含有花生
、杏仁
、白糖等
,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
。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
,能有效地保護(hù)胃
。
養(yǎng)胃早餐的3點原則:易消化,防刺激
,多營養(yǎng)
。如:雞蛋羹
、雞蛋湯、煮雞蛋
、大豆
、豆制品
、蔬菜、水果等
。
推薦食譜:酸奶1瓶或新鮮牛奶半磅
、燕麥粥
、蒸或煮雞蛋1個、水果(西瓜
、香蕉)或面條
。
3
、湯水
除了粥具有很好的養(yǎng)胃功效之外,還有一種食物同樣具有同等的養(yǎng)胃作用
,那就是湯
。
湯最好不要是肉湯
,因為在肉湯中同樣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zhì),這不利于養(yǎng)胃
。最好的湯是菜湯
,比如什么菠菜
、粉絲、雞蛋湯等
,你還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輔料進(jìn)行調(diào)味
,這樣養(yǎng)胃的功效會更加的明顯
。
4、蘋果
味甘
、性涼
。
作用:健脾補(bǔ)氣益胃
,生津潤燥。宜于脾虛食少
,胃陰虧虛
,陰虛胃痛
。
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養(yǎng)胃飲食
濕氣重怎么辦 推薦燥濕健脾的藥膳
體內(nèi)濕氣重,要重視起來,很容易出虛汗啊或者是出現(xiàn)一些身體不適的情況
。要如何去調(diào)理和緩解的呢
,可以選擇一些健脾胃去濕氣的食物來選擇,食物也要選擇合理的搭配哦
,下面的這些具有燥濕健脾的藥膳方法可以有改善你體質(zhì)的作用
。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
、粉葛750克、陳皮1/4個
、鯪魚400克
、生姜3片
。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別洗凈
,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宰凈
,去臟雜
,慢火煎至微黃。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jìn)瓦煲內(nèi)
,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
,武火煲沸后
,改為文火煲兩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便可
。
功效:祛濕潤燥
、清熱下火
。赤小豆可以有去濕氣的作用,和魚肉一起吃
,可以補(bǔ)充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提高免疫力的同時也可以有燥濕健脾的作用
。
解析:赤小豆性平,味甘
、酸
,能利濕消腫
。除了用于煲湯
,它還可用于煮飯
、煮粥或磨成粉做成各種糕團(tuán)面點的餡料,美味可口
。
溫馨提示:尿多之人不宜食用赤小豆。
【木棉花炒扁豆煲鯽魚】
材料:木棉花20克
、炒扁豆30克
、薏米15克(中藥店均有售)、鯽魚500克(1條)
、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
做法:各藥材料稍浸泡
,洗凈;鯽魚宰后洗凈
,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
。一起與生姜放進(jìn)瓦煲內(nèi)
,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
,改文火煲兩小時
,下鹽便可
,為3~4人量
。
功效:祛濕健脾益氣。
解析:木棉花是民間祛濕的好食材
,既有祛濕功效,又平和清潤
,最宜春季之用。這款食譜可以有補(bǔ)充蛋白質(zhì)的作用
,對于健脾胃去濕氣有好處,還能有潤肺的作用哦
。
體內(nèi)濕氣重如何去調(diào)理,上面的這兩款養(yǎng)生的藥膳就是不錯的選擇了
,這些食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還可以有潤肺健脾的作用
,如果你的脾胃不和,身體不適的話
,這些食譜可以起到有效調(diào)理的作用
。
什么食物能健脾潤肺?常吃這些少生病
肺主呼吸
,主攝一身之氣;脾主運化,有運化水谷之能;兩者都是人體重要的器官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保護(hù)它們呢?都有哪些食物可以健脾潤肺呢?大家都來交了解一下吧!
可以健脾的食物:1、蘋果
蘋果是一種保健佳果,具有健脾
、補(bǔ)氣、益胃
、生津潤燥的功效,對脾虛食少、胃陰虧虛
、陰虛胃痛等癥均有改善作用。蘋果500克,西米
、白糖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蘋果粥具有生津
、潤肺
、除煩
、解暑
、健胃等作用,適用于氣力不足
、反胃、消化不良
、腸炎痢疾、大便干結(jié)
、高血壓等。
2、山藥
山藥中含有淀粉酶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山藥可以健脾養(yǎng)胃,有助于人體消化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bǔ)益、滋精固腎
、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飲食不節(jié)
、偏食生冷極易導(dǎo)致腸胃不適,吃些山藥也有幫助。山藥屬于淀粉類根莖蔬菜,在食用時以蒸食
、煮食為好,應(yīng)當(dāng)避免油炸、爆炒等烹飪方式
。
3
、白蘿卜
有促進(jìn)胃腸蠕動
、增進(jìn)食欲
、幫助消化的功效。古代醫(yī)籍中也有用“生嚼”白蘿卜的方法來治療食積的記載
。其實,古人選用“生嚼”白蘿卜的治療方法是非常科學(xué)的,這是因為蘿卜中所含的有助消化作用的淀粉酶
、木質(zhì)素等均不耐熱,在70℃的高溫下便被破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白蘿卜雖然具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但因其性涼,因此不適合脾胃虛寒者食用,慢性胃炎
、胃潰瘍者也不宜大量生食白蘿卜,最好炒著吃或燉著吃。
可以潤肺的食物:1
、 蜜棗
性味甘、平
。能夠益氣生津,潤肺
。
平時煲湯或者煮糖水的時候可以放入幾粒蜜棗。
2、 蜂蜜
性味甘
、平,入脾
、肺、大腸經(jīng)
。功能補(bǔ)中
,潤燥
,解毒。常用于治療肺燥咳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幤坊x》記載“如怯弱咳嗽不止
,精血枯槁
,肺焦葉舉
,致成肺燥之癥,寒熱均非
,諸藥鮮效
,用老蜜日服兩許
,約月,未有不應(yīng)者
,是燥者潤之之義也”
。
其實估計很多人都知道蜂蜜是一種百利而無一害的絕佳食品
。每天清晨起床的時候倒1到2調(diào)羹,用溫水沖開
,空腹飲用,長此以往不僅能潤肺
,而且可以解毒養(yǎng)顏
。
3、 柚子
性味甘
、寒。含柚皮甙
、枳屬甙、新橙皮甙
、胡蘿卜素、維生素C
、B1、B2
、煙酸、鈣
、磷、鐵、糖類和揮發(fā)油等
。功能下氣
,快膈
,化痰,止咳
,益肺。
不過由于柚子性寒
,所以也不能過量食用。吃2到3塊即適可而止
。
4
、 金橘
性味甘酸
、平溫
、無毒。入肺
、胃經(jīng)。甘甜潤肺
,開胃健食,止渴生津
。
桔子都有此功效,不過最有益身體的是水果攤上售的小金橘
,完全應(yīng)該把它納入自己的日常水果單中。
5
、 蓮藕
入肺、心
、脾經(jīng)。熟蓮藕性味甘
、溫、無毒
。食用熟的蓮藕可以補(bǔ)心生血,健胃開脾
,滋養(yǎng)強(qiáng)壯,蓮藕湯利小便
,清熱潤肺。
6
、葡萄
能滋養(yǎng)肝腎之陰分,止消渴
,潤肺精,利目視
,而且降火的效果不錯
,又能通腸胃,是暑熱季節(jié)非常有益的水果
7
、梨
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維生素礦物質(zhì),消渴
,清肺,降火
,還能滋潤腸胃。
加味四物湯的簡介
加味四物湯主要由當(dāng)歸
、川穹、芍藥
、熟地以及其他中草藥構(gòu)成。
一
、《濟(jì)陰綱目》
卷一:
【處方】當(dāng)歸(酒洗)1錢半
,川芎1錢半
,芍藥(炒)1錢,熟地黃1錢
,玄胡索1錢,蓬術(shù)(醋煮)1錢
,香附(醋煮)1錢
,砂仁8分
,桃仁(去皮尖)7分
,紅花(酒炒)5分
。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經(jīng)水將來
,作疼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血虧挾滯,不能統(tǒng)營氣于經(jīng)
,故臍腹疼痛,然后經(jīng)行
。方中熟地補(bǔ)血以滋沖任,白芍?jǐn)筷幰砸婺I肝
,川芎行血海以調(diào)經(jīng),當(dāng)歸養(yǎng)血脈以榮經(jīng)
,蓬術(shù)破氣中之血,香附理血中之氣
,桃仁破瘀血以通經(jīng),延胡活滯血以止痛
,紅花活血生新
,砂仁醒脾行氣,水煎溫服
,使滯化氣行,則經(jīng)血調(diào)和而臍腹疼痛無不退
,天癸循環(huán)無不自如
。
卷四:
【處方】當(dāng)歸、白芍藥(炒)
、川芎、生地
、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1方加白術(shù))
。
【功能主治】婦人骨蒸
。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6錢
,水煎服
。
【各家論述】《濟(jì)陰綱目》汪淇箋:此方以四物生四臟之陰
,以地骨
、牡丹解骨蒸之熱
。其加白術(shù)者,以土為萬物之母也
。
卷六:
【處方】當(dāng)歸(酒洗)2錢
,白芍藥(炒)2錢
,肉蓯蓉2錢,熟地黃(酒洗)1錢
,白術(shù)1錢
,白茯苓1錢
,人參5分,川芎1錢
。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氣血兩虛不孕
。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月經(jīng)前3服
,經(jīng)正行3服
,經(jīng)行后3服
。
卷六之一:
【處方】當(dāng)歸2錢,川芎2錢
,白術(shù)(微炒)1錢半,熟地黃(酒洗)1錢半
,白茯苓1錢,芍藥(微炒)1錢
,續(xù)斷1錢
,阿膠1錢,香附(醋煮)8分
,橘紅7分
,甘草(炙)3分
。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久服有子
。主血虛不孕。
【用法用量】水2鐘
,煎8分
,空腹服。
卷七: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柴胡
、山梔子
、牡丹皮
、龍膽草。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婦人陰戶腫痛
。
【用法用量】水煎服
。
卷八: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少胎痛
。
【用法用量】每服3錢
,紫蘇湯調(diào)下
。
卷九:
【處方】四物湯加香附、桃仁
、枳殼
、縮砂
、紫蘇。
【功能主治】補(bǔ)血行滯
。主妊娠過月不產(chǎn)者
。
【用法用量】水煎服
。
卷十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川芎1錢
,人參1錢
,芍藥1錢
,熟地1錢,白術(shù)1錢
,干姜(炮)1錢。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虛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
卷十一之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
,芍藥1錢,熟地1錢
,香附(炒)1錢
,五靈脂(炒,2味另為末)1錢(臨服調(diào)入)。
【制法】上銼1劑
。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
,腹痛
。
【用法用量】水煎服。痛甚者
,加桃仁泥4分
。
卷十一之二: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
,白芍1錢
,熟地1錢
,白芷1錢
,升麻1錢
,血余炭(另入)
。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月余
,經(jīng)血淋瀝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
【臨床應(yīng)用】產(chǎn)后下血:汪淇
,族弟婦產(chǎn)后半月
,離蓐過勞,下血傾盆
,急以求救
,余用此藥
,1服立止
,其效如神
。
卷十一之三:
【處方】川芎、當(dāng)歸、芍藥
、生地、蒲黃
、阿膠、薊根
、白芷。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崩如豆汁
,紫黑過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
卷十三: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
,白芍1錢,熟地黃1錢
,白茯苓1錢
。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陰虛血弱
,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熱盛,加炒干姜
;虛煩,加茯神
、遠(yuǎn)志
。
卷十四:
【處方】四物湯4錢
,龍骨(另研少許,臨服入)
。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因產(chǎn)用力過多
,陰門突出
。
【用法用量】水煎服。陰痛者
,加藁本
、防風(fēng),去龍骨
。
卷十四之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赤芍藥1錢
,生地黃1錢,甘草梢1錢
,杜牛膝1錢,木通1錢
,桃仁(去皮尖)5個,滑石1錢半
,木香
。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諸淋屬于熱者。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
卷十四之二: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藥(酒炒)、生地黃
、木通、王不留行
、天花粉各等分
。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氣血虛
,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同獖豬蹄旁肉4兩
,煎湯2鐘,入藥同服
。先將蔥湯頻洗乳房。
二
、《濟(jì)陽綱目》
卷十五: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芍藥、地黃
、陳皮、黃芩
、黃連
、桃仁
、紅花、麻仁
、甘草。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血虛火盛,朝食甘美
,至晡心腹刺酸吐出
。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大便閉結(jié),加大黃
;氣虛
,合4君子湯。
卷三十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生地(姜
、酒炒)1錢,芍藥倍用
,人參5分
,五味子5分
。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血虛
,陽無所依附,上奔而喘
。
【用法用量】水煎服
。
卷三十六: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芍藥
、地黃
、陳皮(帶白)
、甘草(生用)、桃仁(留尖)
、紅花(酒制)
。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血虛枯燥及婦人翻胃。
【用法用量】水1鐘半
,煎8分
,入驢尿
,以防生蟲
。
卷三十六之一: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芍藥(酒炒)
、生地黃
、牡丹皮
、韭汁。
【制法】上銼
。
【功能主治】血虛生火,致患噎膈
。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閉
,加桃仁
、紅花
。
卷五十二:
【處方】當(dāng)歸、芍藥
、川芎
、生地(酒炒)
、人參、茯神
、麥門冬
、竹葉
。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陰血不足
,煩躁者
。
【用法用量】水煎服
。
卷五十四:
【處方】當(dāng)歸
、芍藥、生地(酒炒)
、川芎、茯神
、熟地黃、黃連
、甘草(炙)、朱砂(另研)少許
。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心血虛怔忡
。
【用法用量】水煎成,入朱砂末
,食后服。
卷五十九:
【處方】生地黃(酒洗)1錢半
,當(dāng)歸(酒洗)7分,川芎7分
,赤芍藥(酒洗)7分,山梔子(炒黑)1錢半
,麥門冬(去心)1錢半,牡丹皮1錢
,元參1錢,知母(酒炒)5分
,白術(shù)(炒)5分,甘草3分
,陳皮3分,黃柏(酒炒)2分
。
【功能主治】吐血
、嘔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
,溫服。如身熱
,加地骨皮、枳實
、黃芩各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