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病中服藥失序,虧損脾肺,B,方劑,保肺健脾湯" />
<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保肺健脾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4-30 04:42:07

    保肺健脾湯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湯

    處方 : 白術(shù)7分(炒)
    ,白芍7分(炒)
    ,苡仁1錢
    ,白扁豆1錢(炒)
    ,黃耆7分,沙參8分
    ,陳皮6分
    ,甘草6分
    ,當(dāng)歸6分
    ,白茯苓7分

    功能主治 : 小兒因肺經(jīng)受傷,或久咳后而成肺疳

    ,面多青白
    ,或泄瀉肚痛
    ,或朝涼暮熱;或病中服藥失序
    ,虧損脾肺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兼服健脾丸、八珍散

    摘錄 : 《幼科直言》卷四

    《幼科直言》卷五:保肺健脾湯

    處方 : 苡仁
    、白術(shù)(炒)
    、山藥
    、陳皮、白茯苓
    、白芍(炒)
    、當(dāng)歸
    、桑皮。

    功能主治 : 小兒頓咳日久

    ,面色青白
    ,身體瘦弱
    ,或為藥餌傷敗元氣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兼服健脾肥兒丸

    摘錄 : 《幼科直言》卷五

    養(yǎng)胃湯有哪些
    ,養(yǎng)胃藥膳湯食譜大全

    桂棗山藥湯:

    將紅棗泡軟

    ,山藥去皮
    、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燒開
    ,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diào)味即成

    胡椒豬肚湯:

    先將豬肚洗凈

    ,把豬肚切塊放入裝有清水的鍋內(nèi),再加入白胡椒
    ,煲兩個小時左右
    ,再加入食鹽、料酒
    、味精即可食用

    鵪鶉健脾湯:

    鵪鶉兩只

    、瘦肉250克、黨參15克、淮山50克
    。將鵪鶉宰洗干凈
    ,其他各料也分別洗凈后共置鍋內(nèi)
    ,加水煲兩小時。

    擴(kuò)展資料

    養(yǎng)胃食物:

    1

    、牛奶

    牛奶的主要作用有補(bǔ)肺胃

    ,生津液
    ,潤大腸的功效,對于陰虛胃痛
    ,津虧便秘等都有著很好的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

    ,牛奶對消化性潰瘍病、習(xí)慣性便秘等情況有著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
    。雖然說牛奶具有很好的養(yǎng)胃功效
    ,但專家提醒:患有腹瀉
    、脾虛證、濕證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適合過量的飲用牛奶

    2

    、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

    ,尤其八寶粥,里面含有花生
    、杏仁
    、白糖等
    ,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
    。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
    ,能有效地保護(hù)胃

    養(yǎng)胃早餐的3點原則:易消化,防刺激

    ,多營養(yǎng)
    。如:雞蛋羹
    、雞蛋湯、煮雞蛋
    、大豆
    、豆制品
    、蔬菜、水果等

    推薦食譜:酸奶1瓶或新鮮牛奶半磅

    、燕麥粥
    、蒸或煮雞蛋1個、水果(西瓜
    、香蕉)或面條

    3

    、湯水

    除了粥具有很好的養(yǎng)胃功效之外,還有一種食物同樣具有同等的養(yǎng)胃作用

    ,那就是湯

    湯最好不要是肉湯

    ,因為在肉湯中同樣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zhì),這不利于養(yǎng)胃
    。最好的湯是菜湯
    ,比如什么菠菜
    、粉絲、雞蛋湯等
    ,你還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輔料進(jìn)行調(diào)味
    ,這樣養(yǎng)胃的功效會更加的明顯

    4、蘋果

    味甘

    、性涼

    作用:健脾補(bǔ)氣益胃

    ,生津潤燥。宜于脾虛食少
    ,胃陰虧虛
    ,陰虛胃痛

    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養(yǎng)胃飲食

    濕氣重怎么辦 推薦燥濕健脾的藥膳

    體內(nèi)濕氣重,要重視起來,很容易出虛汗啊或者是出現(xiàn)一些身體不適的情況

    。要如何去調(diào)理和緩解的呢
    ,可以選擇一些健脾胃去濕氣的食物來選擇,食物也要選擇合理的搭配哦
    ,下面的這些具有燥濕健脾的藥膳方法可以有改善你體質(zhì)的作用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

    、粉葛750克、陳皮1/4個
    、鯪魚400克
    、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別洗凈

    ,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宰凈
    ,去臟雜
    ,慢火煎至微黃。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jìn)瓦煲內(nèi)
    ,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
    ,武火煲沸后
    ,改為文火煲兩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濕潤燥

    、清熱下火
    。赤小豆可以有去濕氣的作用,和魚肉一起吃
    ,可以補(bǔ)充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提高免疫力的同時也可以有燥濕健脾的作用

    解析:赤小豆性平,味甘

    、酸
    ,能利濕消腫
    。除了用于煲湯
    ,它還可用于煮飯
    、煮粥或磨成粉做成各種糕團(tuán)面點的餡料,美味可口

    溫馨提示:尿多之人不宜食用赤小豆。

    【木棉花炒扁豆煲鯽魚】

    材料:木棉花20克

    、炒扁豆30克
    、薏米15克(中藥店均有售)、鯽魚500克(1條)
    、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料稍浸泡

    ,洗凈;鯽魚宰后洗凈
    ,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
    。一起與生姜放進(jìn)瓦煲內(nèi)
    ,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
    ,改文火煲兩小時
    ,下鹽便可
    ,為3~4人量

    功效:祛濕健脾益氣。

    解析:木棉花是民間祛濕的好食材

    ,既有祛濕功效,又平和清潤
    ,最宜春季之用。這款食譜可以有補(bǔ)充蛋白質(zhì)的作用
    ,對于健脾胃去濕氣有好處,還能有潤肺的作用哦

    體內(nèi)濕氣重如何去調(diào)理,上面的這兩款養(yǎng)生的藥膳就是不錯的選擇了

    ,這些食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還可以有潤肺健脾的作用
    ,如果你的脾胃不和,身體不適的話
    ,這些食譜可以起到有效調(diào)理的作用

    什么食物能健脾潤肺?常吃這些少生病

    肺主呼吸

    ,主攝一身之氣;脾主運化,有運化水谷之能;兩者都是人體重要的器官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保護(hù)它們呢?都有哪些食物可以健脾潤肺呢?大家都來交了解一下吧!

    可以健脾的食物:1、蘋果

    蘋果是一種保健佳果,具有健脾

    、補(bǔ)氣、益胃
    、生津潤燥的功效,對脾虛食少、胃陰虧虛
    、陰虛胃痛等癥均有改善作用。蘋果500克,西米
    、白糖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蘋果粥具有生津
    、潤肺
    、除煩
    、解暑
    、健胃等作用,適用于氣力不足
    、反胃、消化不良
    、腸炎痢疾、大便干結(jié)
    、高血壓等。

    2、山藥

    山藥中含有淀粉酶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山藥可以健脾養(yǎng)胃,有助于人體消化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bǔ)益、滋精固腎
    、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飲食不節(jié)
    、偏食生冷極易導(dǎo)致腸胃不適,吃些山藥也有幫助。山藥屬于淀粉類根莖蔬菜,在食用時以蒸食
    、煮食為好,應(yīng)當(dāng)避免油炸、爆炒等烹飪方式

    3

    、白蘿卜

    有促進(jìn)胃腸蠕動

    、增進(jìn)食欲
    、幫助消化的功效。古代醫(yī)籍中也有用“生嚼”白蘿卜的方法來治療食積的記載
    。其實,古人選用“生嚼”白蘿卜的治療方法是非常科學(xué)的,這是因為蘿卜中所含的有助消化作用的淀粉酶
    、木質(zhì)素等均不耐熱,在70℃的高溫下便被破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白蘿卜雖然具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但因其性涼,因此不適合脾胃虛寒者食用,慢性胃炎
    、胃潰瘍者也不宜大量生食白蘿卜,最好炒著吃或燉著吃。

    可以潤肺的食物:1

    、 蜜棗

    性味甘、平

    。能夠益氣生津,潤肺

    平時煲湯或者煮糖水的時候可以放入幾粒蜜棗。

    2、 蜂蜜

    性味甘

    、平,入脾
    、肺、大腸經(jīng)
    。功能補(bǔ)中
    ,潤燥
    ,解毒。常用于治療肺燥咳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幤坊x》記載“如怯弱咳嗽不止
    ,精血枯槁
    ,肺焦葉舉
    ,致成肺燥之癥,寒熱均非
    ,諸藥鮮效
    ,用老蜜日服兩許
    ,約月,未有不應(yīng)者
    ,是燥者潤之之義也”

    其實估計很多人都知道蜂蜜是一種百利而無一害的絕佳食品

    。每天清晨起床的時候倒1到2調(diào)羹,用溫水沖開
    ,空腹飲用,長此以往不僅能潤肺
    ,而且可以解毒養(yǎng)顏

    3、 柚子

    性味甘

    、寒。含柚皮甙
    、枳屬甙、新橙皮甙
    、胡蘿卜素、維生素C
    、B1、B2
    、煙酸、鈣
    、磷、鐵、糖類和揮發(fā)油等
    。功能下氣
    ,快膈
    ,化痰,止咳
    ,益肺。

    不過由于柚子性寒

    ,所以也不能過量食用。吃2到3塊即適可而止

    4

    、 金橘

    性味甘酸

    、平溫
    、無毒。入肺
    、胃經(jīng)。甘甜潤肺
    ,開胃健食,止渴生津

    桔子都有此功效,不過最有益身體的是水果攤上售的小金橘

    ,完全應(yīng)該把它納入自己的日常水果單中。

    5

    、 蓮藕

    入肺、心

    、脾經(jīng)。熟蓮藕性味甘
    、溫、無毒
    。食用熟的蓮藕可以補(bǔ)心生血,健胃開脾
    ,滋養(yǎng)強(qiáng)壯,蓮藕湯利小便
    ,清熱潤肺。

    6

    、葡萄

    能滋養(yǎng)肝腎之陰分,止消渴

    ,潤肺精,利目視
    ,而且降火的效果不錯
    ,又能通腸胃,是暑熱季節(jié)非常有益的水果

    7

    、梨

    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維生素礦物質(zhì),消渴

    ,清肺,降火
    ,還能滋潤腸胃。

    加味四物湯的簡介

    加味四物湯主要由當(dāng)歸

    、川穹、芍藥
    、熟地以及其他中草藥構(gòu)成。
    、《濟(jì)陰綱目》
    卷一:
    【處方】當(dāng)歸(酒洗)1錢半
    ,川芎1錢半
    ,芍藥(炒)1錢,熟地黃1錢
    ,玄胡索1錢,蓬術(shù)(醋煮)1錢
    ,香附(醋煮)1錢
    ,砂仁8分
    ,桃仁(去皮尖)7分
    ,紅花(酒炒)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經(jīng)水將來
    ,作疼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血虧挾滯,不能統(tǒng)營氣于經(jīng)
    ,故臍腹疼痛,然后經(jīng)行
    。方中熟地補(bǔ)血以滋沖任,白芍?jǐn)筷幰砸婺I肝
    ,川芎行血海以調(diào)經(jīng),當(dāng)歸養(yǎng)血脈以榮經(jīng)
    ,蓬術(shù)破氣中之血,香附理血中之氣
    ,桃仁破瘀血以通經(jīng),延胡活滯血以止痛
    ,紅花活血生新
    ,砂仁醒脾行氣,水煎溫服
    ,使滯化氣行,則經(jīng)血調(diào)和而臍腹疼痛無不退
    ,天癸循環(huán)無不自如

    卷四:
    【處方】當(dāng)歸、白芍藥(炒)
    、川芎、生地
    、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1方加白術(shù))

    【功能主治】婦人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6錢
    ,水煎服

    【各家論述】《濟(jì)陰綱目》汪淇箋:此方以四物生四臟之陰
    ,以地骨
    、牡丹解骨蒸之熱
    。其加白術(shù)者,以土為萬物之母也

    卷六:
    【處方】當(dāng)歸(酒洗)2錢
    ,白芍藥(炒)2錢
    ,肉蓯蓉2錢,熟地黃(酒洗)1錢
    ,白術(shù)1錢
    ,白茯苓1錢
    ,人參5分,川芎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氣血兩虛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月經(jīng)前3服
    ,經(jīng)正行3服
    ,經(jīng)行后3服

    卷六之一:
    【處方】當(dāng)歸2錢,川芎2錢
    ,白術(shù)(微炒)1錢半,熟地黃(酒洗)1錢半
    ,白茯苓1錢,芍藥(微炒)1錢
    ,續(xù)斷1錢
    ,阿膠1錢,香附(醋煮)8分
    ,橘紅7分
    ,甘草(炙)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久服有子
    。主血虛不孕。
    【用法用量】水2鐘
    ,煎8分
    ,空腹服。
    卷七: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柴胡
    、山梔子
    、牡丹皮
    、龍膽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婦人陰戶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少胎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
    ,紫蘇湯調(diào)下

    卷九:
    【處方】四物湯加香附、桃仁
    、枳殼
    、縮砂
    、紫蘇。
    【功能主治】補(bǔ)血行滯
    。主妊娠過月不產(chǎn)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川芎1錢
    ,人參1錢
    ,芍藥1錢
    ,熟地1錢,白術(shù)1錢
    ,干姜(炮)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虛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之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
    ,芍藥1錢,熟地1錢
    ,香附(炒)1錢
    ,五靈脂(炒,2味另為末)1錢(臨服調(diào)入)。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
    ,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痛甚者
    ,加桃仁泥4分

    卷十一之二: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
    ,白芍1錢
    ,熟地1錢
    ,白芷1錢
    ,升麻1錢
    ,血余炭(另入)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月余
    ,經(jīng)血淋瀝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yīng)用】產(chǎn)后下血:汪淇
    ,族弟婦產(chǎn)后半月
    ,離蓐過勞,下血傾盆
    ,急以求救
    ,余用此藥
    ,1服立止
    ,其效如神

    卷十一之三:
    【處方】川芎、當(dāng)歸、芍藥
    、生地、蒲黃
    、阿膠、薊根
    、白芷。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崩如豆汁
    ,紫黑過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
    ,白芍1錢,熟地黃1錢
    ,白茯苓1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陰虛血弱
    ,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熱盛,加炒干姜
    ;虛煩,加茯神
    、遠(yuǎn)志

    卷十四:
    【處方】四物湯4錢
    ,龍骨(另研少許,臨服入)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因產(chǎn)用力過多
    ,陰門突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陰痛者
    ,加藁本
    、防風(fēng),去龍骨

    卷十四之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赤芍藥1錢
    ,生地黃1錢,甘草梢1錢
    ,杜牛膝1錢,木通1錢
    ,桃仁(去皮尖)5個,滑石1錢半
    ,木香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諸淋屬于熱者。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卷十四之二: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藥(酒炒)、生地黃
    、木通、王不留行
    、天花粉各等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氣血虛
    ,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同獖豬蹄旁肉4兩
    ,煎湯2鐘,入藥同服
    。先將蔥湯頻洗乳房。
    、《濟(jì)陽綱目》
    卷十五: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芍藥、地黃
    、陳皮、黃芩
    、黃連
    、桃仁
    、紅花、麻仁
    、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火盛,朝食甘美
    ,至晡心腹刺酸吐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大便閉結(jié),加大黃
    ;氣虛
    ,合4君子湯。
    卷三十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
    ,川芎1錢,生地(姜
    、酒炒)1錢,芍藥倍用
    ,人參5分
    ,五味子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
    ,陽無所依附,上奔而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六: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芍藥
    、地黃
    、陳皮(帶白)
    、甘草(生用)、桃仁(留尖)
    、紅花(酒制)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枯燥及婦人翻胃。
    【用法用量】水1鐘半
    ,煎8分
    ,入驢尿
    ,以防生蟲

    卷三十六之一: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芍藥(酒炒)
    、生地黃
    、牡丹皮
    、韭汁。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生火,致患噎膈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閉
    ,加桃仁
    、紅花

    卷五十二:
    【處方】當(dāng)歸、芍藥
    、川芎
    、生地(酒炒)
    、人參、茯神
    、麥門冬
    、竹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陰血不足
    ,煩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四:
    【處方】當(dāng)歸
    、芍藥、生地(酒炒)
    、川芎、茯神
    、熟地黃、黃連
    、甘草(炙)、朱砂(另研)少許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心血虛怔忡

    【用法用量】水煎成,入朱砂末
    ,食后服。
    卷五十九:
    【處方】生地黃(酒洗)1錢半
    ,當(dāng)歸(酒洗)7分,川芎7分
    ,赤芍藥(酒洗)7分,山梔子(炒黑)1錢半
    ,麥門冬(去心)1錢半,牡丹皮1錢
    ,元參1錢,知母(酒炒)5分
    ,白術(shù)(炒)5分,甘草3分
    ,陳皮3分,黃柏(酒炒)2分

    【功能主治】吐血
    、嘔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
    ,溫服。如身熱
    ,加地骨皮、枳實
    、黃芩各1錢
    ,軟柴胡(酒洗)5分;嘔吐血
    ,加知母、石膏
    ,以瀉胃火
    ;咳血
    ,加茅根、黃芩
    ,以瀉肺火
    ;唾咯血
    ,加梔子、黃柏
    、肉桂少許
    ,以瀉腎火
    ;吐衄不止,加炒黑干姜
    、柏葉
    、茜根
    、大小薊各1錢;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
    、地榆、百草霜各1錢半
    ;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梔子
    ,更加車前子
    、小薊
    、黃連,俱炒半黑
    ,各8分
    ;諸失血久
    ,加升麻、阿膠
    、人參
    ,入童便
    、姜汁、韭汁

    卷六十二: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牛膝
    、梔子(1方加黃連棕炭)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尿血,小兒血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六十三: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酒炒)、山梔(炒)
    、升麻、秦艽
    、阿膠珠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便血有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血過多不止者
    ,加黃連
    、紅花

    卷八十三: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芍藥
    、熟地黃(砂仁
    、沉香炒)
    、羌活
    、防風(fēng)
    、陳皮、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麻風(fēng)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十四:
    【處方】四物湯加黃芩

    【功能主治】血不榮于腠理
    ,身上虛癢。
    【用法用量】煎湯
    ,調(diào)浮萍末服之。
    卷八十九: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芍藥
    、生地(姜、酒炒)
    、山梔子
    、連翹
    、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養(yǎng)陰血以消毒
    。主湯火傷
    ,發(fā)熱作渴,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jì)陽綱目》卷八十九
    卷九十五:
    【處方】當(dāng)歸1錢
    ,芍藥1錢,川芎1錢
    ,生地(酒洗)1錢
    ,黃芩(酒洗)1錢
    ,黃柏(酒洗)1錢,槐花(炒)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內(nèi)熱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九十六: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脫肛

    【用法用量】水煎服
    。血熱者
    ,加黃柏;兼痢
    ,加槐花、黃連

    卷一0一: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赤芍藥
    、熟地(砂仁炒)
    、木賊、防風(fēng)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眼出冷淚屬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一○七: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生地黃(酒洗)
    、牛膝、香附
    、生甘草
    、側(cè)柏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陰虛氣郁,牙出鮮血

    【用法用量】水煎嗽口;或服亦可

    三、《金鑒》
    卷四十五:
    【處方】四物湯加川附子
    、炮姜、官桂

    【功能主治】寒濕帶下
    ,胞中冷痛

    【用法用量】日久滑脫者,加升麻
    、柴胡舉之
    ,龍骨
    、牡蠣、赤石脂澀之

    卷四十六:
    【處方】四物湯加血余
    、白茅根。
    【功能主治】妊娠膀胱血熱
    ,尿血

    卷四十七:
    【處方】四物湯加炮姜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陰血暴傷,陽無所附
    ,而致發(fā)熱。
    【用法用量】若頭疼惡寒而發(fā)熱者
    ,屬外感
    ,去炮姜,加柴胡
    、蔥白。
    卷四十八:
    【處方】四物湯加花粉
    、麥冬。
    【功能主治】產(chǎn)后
    ,血虛而渴者

    卷四十八之一:
    【處方】四物湯加阿膠、地榆
    、血余、烏賊魚骨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敗血滲入大腸成血痢者

    卷四十八之二:
    【處方】四物湯加蒲黃、瞿麥
    、桃仁
    、牛膝
    、滑石、甘草梢
    、木香、木通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熱邪挾瘀血流滲胞中,小便淋閉
    ,腹脹痛。
    卷四十九:
    【處方】四物湯加柴胡
    、梔子、龍膽草

    【功能主治】婦人陰瘡腫痛者

    卷五十五:
    【處方】當(dāng)歸
    、芍藥
    、川芎、生地黃
    、茅根、蒲黃
    、牡丹皮、梔子(炒黑)
    、甘草(生)

    【功能主治】小兒因努勞吐血
    ,兼咳嗽。
    【用法用量】先用桃仁承氣湯以破逐之
    ,次用加味四物湯和之

    卷五十七:
    【處方】生地(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當(dāng)歸(酒洗)、連翹(去心)
    、紫草茸(酒洗)

    【功能主治】痘瘡因氣行血滯
    ,毒熱伏于血分,不能成漿
    ,至行漿時
    ,空殼無漿
    ,根緊而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
    【處方】當(dāng)歸
    、赤芍
    、荊芥穗、防風(fēng)
    、紅花
    、丹皮
    、牛蒡子(炒)
    、連翹(去心)、川芎
    、生地黃。
    【功能主治】痘癥毒盛血熱,痘出稠密而作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一:
    【處方】當(dāng)歸
    、白芍(酒炒)、生地
    、牡丹皮
    、荊芥(炒黑)、川芎
    、黃芩
    、黃連
    、地榆。
    【功能主治】痘癥毒火熾甚
    ,流注大腸,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二:
    【處方】生地
    、連翹(去心)
    、川芎
    、當(dāng)歸、赤芍
    、石膏(煅)
    、麥門冬(去心)
    、川黃連(姜炒)、木通。 【功能主治】痘癥肺胃熱盛
    ,見點后寒戰(zhàn)咬牙
    ,痘色紫赤,大便秘
    ,小便澀
    ,煩躁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三:
    【處方】川芎
    、當(dāng)歸
    、生地、黃芩(酒炒)
    、川連(酒炒)
    、木香
    、白芍(炒)。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
    ,調(diào)理氣血
    。主濕熱郁于腸胃
    ,致傷氣血,痘瘡未愈而患赤痢
    ,痘滯黯無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四、《朱氏集驗方》
    卷九:
    【別名】加減四物湯
    【處方】當(dāng)歸尾
    、芍藥
    、川芎、蒼術(shù)、白菊花
    、干葛
    、羌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斑瘡入目;或瘡痘收后
    ,目有翳膜。
    【用法用量】加減四物湯(《得效》卷十一)

    【注意】忌一切動風(fēng)毒物
    ,雖愈后忌2-3月方可

    卷十:
    【處方】四物湯1帖加橘紅半兩,香附子半兩
    ,元胡索半兩

    【功能主治】婦人欲念不遂
    ,心膈迷悶刺痛

    卷十之一:
    【處方】四物湯加菊花。
    【功能主治】婦人肝血熱證
    ,經(jīng)候不通
    ,口干頭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五、《葉氏女科》
    卷一:
    【處方】熟地黃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人參、香附(童便制)
    、甘草(炙)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衰弱
    ,形瘦經(jīng)少

    【用法用量】生姜
    、大棗為引。
    卷一之一:
    【處方】熟地黃1錢
    ,當(dāng)歸1錢
    ,白芍1錢
    ,川芎1錢
    ,黃芩1錢,黃連1錢
    ,黃柏(酒炒)1錢
    ,甘草5分

    【功能主治】水虧血少,形瘦多熱
    ,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二:
    【處方】熟地黃1錢5分,當(dāng)歸1錢5分
    ,川芎1錢
    ,白芍1錢,香附(制)1錢
    ,砂仁5分(炒)。
    【功能主治】妊娠5月
    ,稟賦虛弱
    ,血虛胎萎不長

    【用法用量】生姜3片
    ,大棗2枚,水煎服

    、《幼科直言》
    卷四: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少許、熟地
    、白芍(炒)
    、丹皮

    【功能主治】小兒痢疾,暑傷血分
    ,墜脹作渴
    ,體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少許
    、白芍(炒)
    、熟地黃
    、苡仁
    、葳蕤、白茯苓
    、山藥、扁豆(炒)

    【功能主治】保肺健脾。主小兒單龜胸
    ,氣壅已平。
    【用法用量】水煎服
    ,兼服肥兒丸

    卷五之一:
    【處方】熟地黃、川芎(少許)
    、白芍(炒)、當(dāng)歸
    、白茯苓、白扁豆(炒)

    【功能主治】小兒病后元氣有虧而作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玉機(jī)微義》
    卷四十三引《元戎》:
    【處方】四物湯加川山甲

    【功能主治】虛人損傷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一引《元戎》:
    【別名】桃紅四物湯、四物加桃仁紅花湯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
    、紅花

    【功能主治】瘀血所致腰痛麻木
    ,月經(jīng)不調(diào)
    ,吐衄屎黑
    ,及血腫
    ,下利膿血;血滯經(jīng)閉
    ,或吐衄屎黑
    ,喜忘
    ,瘀痛及下利膿血;麻木
    ,純屬死血者;婦人內(nèi)有瘀血,月經(jīng)血多有塊
    ,色紫稠粘;血腫。
    【用法用量】桃紅四物湯(《金鑒》卷四十四)
    、四物加桃仁紅花湯(《方癥會要》卷二)。①本方方名
    ,《醫(yī)級》作“紅桃四物湯”
    。②《醫(yī)部全錄》本方用法:水煎,空心熱服

    八、《萬氏女科》
    卷二:
    【處方】歸尾1錢
    ,川芎1錢
    ,赤芍1錢,生地1錢
    ,肉桂1錢
    ,玄胡索1錢
    ,枳殼1錢,香附1錢
    ,檳榔1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婦胞漿干澀
    ,難產(chǎn),過2-3日不生
    ,但人事強(qiáng)實
    ,飲食能進(jìn)。
    【用法用量】水煎
    ,調(diào)益元散3錢內(nèi)服
    。以子生為度

    卷三:
    【處方】歸身1錢,人參1錢
    ,川芎1錢
    ,赤芍1錢,生地1錢
    ,桔梗1錢
    ,甘草1錢,麥冬1錢
    ,白芷1錢

    【功能主治】初產(chǎn)之婦
    ,乳方長
    ,乳脈未行;或產(chǎn)多之婦
    ,氣血虛弱
    ,乳汁短少。
    【用法用量】水煎
    ,食后服。更煮豬蹄湯食之
    ,則乳汁自通
    。豬蹄1對,洗盡煮爛
    ,入蔥調(diào)和
    ,并汁食之
    。要是入香油炒過穿山甲共煮
    ,去甲食之,更效
    。如因乳不行,身體壯熱
    ,胸膈脹悶,頭目昏眩者
    ,加木通
    、滑石各1錢。
    、《醫(yī)學(xué)正傳》
    卷四引丹溪方:
    【處方】當(dāng)歸身1錢
    ,熟地黃3錢
    ,白芍藥7分半,川芎7分半
    ,五味子9枚
    ,麥門冬1錢
    ,人參5分
    ,黃柏1錢,黃連5分
    ,知母3分
    ,杜仲7分半,牛膝3分
    ,蒼術(shù)1錢。
    【制法】上細(xì)切
    ,作1服

    【功能主治】諸痿
    ,四肢軟弱
    ,不能舉動
    ,瘰疬
    ,肝血虛者

    【用法用量】方中熟地黃
    ,《醫(yī)鈔類編》作生地
    。足不軟者
    ,去牛膝

    卷四引丹溪方之一:
    【別名】加味四味湯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煮數(shù)次
    ,去皮尖)
    、牛膝(酒浸)
    、陳皮
    、茯苓
    、甘草
    、白芷
    、龍膽草各等分。
    【制法】上切細(xì)
    ,作1服

    【功能主治】白虎歷節(jié)風(fēng)證

    【用法用量】加味四味湯(《杏苑》卷七)。如痛在上者屬風(fēng)
    ,加羌活
    、桂枝、威靈仙
    ;在下者屬濕
    ,加牛膝
    、防己、木通
    、黃柏
    ;氣虛者
    ,加人參、白術(shù)
    、龜版
    ;有痰者,加南星
    、半夏、生姜
    ;血虛者
    ,倍當(dāng)歸、川芎
    ,佐以桃仁
    、紅花

    十、《產(chǎn)科發(fā)蒙》
    卷二引《胎產(chǎn)須知》:
    【處方】四物湯加炒阿膠
    、炒黑香附
    、白術(shù)、黃芩
    、砂仁、糯米

    【功能主治】胎氣不固
    ,常小產(chǎn)者。
    卷四引汪石山方:
    【處方】當(dāng)歸2錢半
    ,川芎2錢半
    ,芍藥2錢半
    ,地黃2錢半,胡黃連5錢
    ,秦艽5錢
    ,青蒿5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蓐勞
    ,四肢無力
    ,睡而汗出
    ,日晡潮熱,口干
    ,五心如炙
    ,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5盞,煮取2盞半服

    十一
    、《回春》
    卷二:
    【處方】當(dāng)歸、川芎
    、白芍(炒)、生地黃
    、熟地黃、黃耆(蜜炙)
    、人參
    、白術(shù)(去蘆)、陳皮
    、白茯苓(去皮)、荊芥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眩暈卒倒
    ,脈微澀

    【用法用量】加大棗2枚,烏梅1個
    ,水煎服
    。飽悶,加香附
    。砂仁,去黃耆
    、白術(shù)。
    【注意】不可艾灸
    、驚哭叫動
    ,動則乘虛而死

    卷五: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生地黃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蔓荊子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
    、梔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血虛陰火沖上
    ,頭痛偏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十二
    、《會約》
    卷六:
    【處方】當(dāng)歸2錢(血虛有寒者可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川芎1錢3分
    ,熟地2錢,白芍1錢半
    ,白芷1錢,羌活8分
    ,川獨活1錢
    ,蔓荊子1錢
    ,川烏(制)8分,荊芥穗7分
    ,菊花7分
    ,北細(xì)辛3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偏頭風(fēng),血虛暴痛
    ,將來害目。
    【用法用量】速進(jìn)1-3服
    。外用生蘿卜搗汁
    。仰臥注鼻,不用枕頭睡1刻
    ,3次即愈
    ,又用蓖麻子仁
    、乳香各2-3錢,搗為餅
    ,左右貼太陽穴
    。婦人解發(fā)出氣,否則害目
    。無蘿卜之時,用旱蓮草汁代之亦可
    。有熱癥者
    ,加生地3錢

    卷十四:
    【處方】當(dāng)歸2錢
    ,白芍(酒炒)1錢3分,川芎1錢
    ,熟地2
    、3錢
    ,陳皮8分
    ,香附(童便炒)7
    、8分
    ,丹參2錢
    ,丹皮8分。
    【功能主治】肝脾血虛
    ,微滯微痛,一切經(jīng)亂之證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食少有痰
    ,加白術(shù)1錢半
    ,茯苓1錢
    ;如血寒
    ,加肉桂1錢半;如血熱
    ,加生地、黃芩
    、青蒿之類;如肝不藏血
    ,加阿膠珠1錢半。
    十三
    、《雜病證治新義》
    方出《金匱翼》卷五
    ,名見《雜病證治新義》:
    【處方】生地2錢,當(dāng)歸1錢
    ,蔓荊5分,黃芩1錢(酒炒)
    ,白芍1錢(酒炒)
    ,炙草3分,甘菊7分
    ,川芎5分。 【功能主治】養(yǎng)血熄風(fēng)
    。主血虛脈空,自魚尾上攻頭痛者

    【用法用量】《雜病證治新義》本方用法:水煎服

    【各家論述】《雜病證治新義》:本方以四物湯補(bǔ)血為主,而其中當(dāng)歸
    、川芎并有活血舒痛之功,益以白芍之?dāng)亢忘S芩之清
    、菊花之輕以平其肝,蔓荊以祛風(fēng)
    ,甘草合白芍并可緩?f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實為血虛頭風(fēng)痛之良方
    ,如結(jié)合現(xiàn)代藥理體會,實即具有補(bǔ)血
    、弛緩神經(jīng)
    、緩解頭痛之效。為用于貧血性頭痛之良劑

    《雜病證治新義》:
    【處方】羌活
    、防風(fēng)
    、熟地
    、當(dāng)歸、芍藥
    、川芎
    、桃仁
    、牛膝
    、黃芩、黃柏

    【功能主治】除風(fēng)勝濕
    ,活血消腫。主瘦人歷節(jié)
    ,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本方以羌、防除風(fēng)勝濕
    ,四物湯補(bǔ)血,合桃仁
    、牛膝以活血消腫止痛
    ,芩
    、柏以清濕熱,此宗丹溪所說瘦人責(zé)之于血虛
    ,標(biāo)本兼治之法也
    。若用于急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汗多關(guān)節(jié)紅腫頗甚者,有活血消炎鎮(zhèn)痛之作用

    十四
    、《證治匯補(bǔ)》
    卷四:
    【處方】四物湯加甘菊、蔓荊

    【功能主治】血虛頭痛

    卷四之一:
    【處方】四物湯和陳皮
    、紅花
    、酒芩、蒼耳

    【功能主治】鼻渣

    【用法用量】加好酒數(shù)滴,調(diào)入五靈脂末服之。
    十五
    、《洞天奧旨》
    卷十:
    【處方】熟地5錢
    ,川芎2錢,當(dāng)歸5錢
    ,白芍1錢
    ,白茯苓2錢,生甘草2錢
    ,金銀花1兩
    ,天花粉2錢
    ,土茯苓1兩。
    【功能主治】陰楊梅瘡
    ,色紅
    ,不起不破,作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處方】熟地5錢
    ,川芎2錢
    ,當(dāng)歸5錢,白芍3錢
    ,荊芥(炒)2錢
    ,白術(shù)末2錢。
    【功能主治】手足麻裂瘡

    【用法用量】水煎,調(diào)服4劑

    十六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產(chǎn)后編》卷下:
    【處方】川芎1錢
    ,白芍1錢
    ,知母1錢,瓜蔞仁1錢
    ,生地2錢
    ,當(dāng)歸2錢,訶子2錢
    ,冬花6分,桔梗4分
    ,甘草4分,兜鈴4分
    ,生姜1大片

    【功能主治】生產(chǎn)半月后,干嗽有聲
    ,痰少者

    《傅青主女科》卷上:
    【處方】大熟地1兩(九蒸)
    ,白芍5錢(酒炒),當(dāng)歸5錢(酒洗)
    ,川芎3錢(酒洗)
    ,白術(shù)5錢(土炒),粉丹皮3錢
    ,元胡1錢(酒炒),甘草1錢,柴胡1錢

    【功能主治】補(bǔ)肝之血
    ,通郁散風(fēng)。主婦人經(jīng)水忽來忽斷
    ,時疼時止
    ,寒熱往來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陰血;用柴胡
    、白芍
    、丹皮以宣肝經(jīng)之風(fēng)郁;用甘草
    、白術(shù)、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疼
    。入于表里之間,通乎經(jīng)絡(luò)之內(nèi)
    ,用之得宜
    ,自然奏功如響也。
    十七
    、《婦人良方》
    方出《婦人良方》卷二引張聲道方,名見《觀聚方要補(bǔ)》卷九引《選奇后集》:
    【處方】四物湯加吳茱萸

    【功能主治】婦人百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若陽臟
    ,少使茱萸;若陰臟
    ,多使茱萸。
    十八
    、《產(chǎn)乳備要》
    《產(chǎn)乳備要》:
    【處方】當(dāng)歸1兩,地黃1兩
    ,芍藥1兩
    ,川芎1兩,柴胡半兩
    ,黃芩2錢半。
    【功能主治】婦人沖任不調(diào)
    ,臍腹疼痛,月事入時不來,及沖任太過
    ,致使陰陽不和
    ,或發(fā)寒熱
    ,漸減飲食,欲成勞病;沖任虛損
    ,月水不行
    ,肌膚發(fā)熱如瘵狀。
    【用法用量】《御藥院方》本方用法:上為粗末
    。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入烏梅半枚,同煎至一大盞
    ,去滓
    ,食后溫服。
    十九
    、《麻癥集成》
    卷四:
    【處方】當(dāng)歸、白芍
    、生地、柴胡
    、酒芩
    、干葛、力子
    、連翹。
    【功能主治】麻癥后一切血虛

    二十、《喉科家訓(xùn)》
    卷二:
    【處方】蒸熟地
    、杭白芍、西歸身
    、真川芎
    、生甘草、黑元參
    、剖麥冬、白桔梗
    、制香附

    【功能主治】陰虛液少
    ,午后咽痛喉燥
    ,舌干無苔
    ,一切貧血癥經(jīng)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一
    、《女科萬金方》
    《女科萬金方》:
    【處方】熟地1兩,當(dāng)歸1兩
    ,川芎1兩,白芍1兩
    ,枳殼5兩

    【功能主治】新產(chǎn)血虛血暈
    ,敗血沖心
    ,昏迷不省

    【用法用量】方中枳殼用量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作“二兩”。
    二十二
    、《家庭治病新書》
    《家庭治病新書》:
    【處方】桃仁1錢5分,紅花1錢5分
    ,大黃1錢5分
    ,川芎1錢5分
    ,山楂肉2錢
    ,當(dāng)歸3錢
    ,白芍3錢
    ,生地4錢。 【功能主治】跌撲傷損,氣厥血瘀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三
    、《嵩崖尊生》
    卷九: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紅花
    、丹皮
    、枳殼、玄胡

    【功能主治】胃脘痛自上而下,自聞唧唧有聲
    ,屬血者。
    【用法用量】重者
    ,加桃仁
    、厚樸,大黃
    ,甘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76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用法用量 : 上于未發(fā)前1日至晚作1劑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