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腹瀉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和偏方,小兒腹瀉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道醫(yī) 2023-06-24 17:32:43

      腹瀉這種情況

      ,相信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的,不僅成年人會腹瀉
      ,小孩,甚至新生兒腹瀉的情況也是非常嚴重的。那么腹瀉怎么辦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實用偏方吧

      本文目錄

      1 腹瀉的中醫(yī)治療偏方2 腹瀉的中醫(yī)治療方法3 小兒腹瀉中醫(yī)如何治療

      腹瀉的中醫(yī)治療偏方

       治慢性腹瀉方

      處方:白芍15克

      ,白術
      、茯苓
      、陳皮各10克
      ,防風、木香
      、砂仁、厚樸各8克
      ,炙甘草5克
      。水煎分3次服
      ,每日l劑。

      主治:腸易激綜合征

      ,中醫(yī)辨證屬肝郁脾虛型
      。癥見腹痛腹脹或暖氣,腸鳴欲瀉
      ,瀉后痛減或大便墜脹
      ,腹瀉便秘交替出現(xiàn)或每因精神刺激而加重,舌苔自
      ,脈弦

      金銀花治慢性腹瀉

      金銀花200克,微炒

      ,碾粉
      ,煉蜜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
      。每次2丸
      ,每日2次,用米殼10克煎湯送服
      。服藥3天腹瀉可止
      ,繼續(xù)服完剩余藥丸以鞏固療效。

      胃寒腹瀉食棗姜粥

      我們準備一些生姜片

      、大棗以及適量的粳米
      ,然后將它們一起放在鍋里面,加入適當?shù)乃笾嗪?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空腹的時候食用

      我們每日2次,早晚服用

      ,一般食1次即可止痛
      ,食2~3次后止瀉。該方對治療胃冷痛
      、胃脹
      、腹痛腹瀉、泛酸食少
      、嘔吐清水等癥效果極佳

      突發(fā)腹瀉酒燒糖治

      腹瀉多由著涼或誤食不潔之物造 成,起病急

      ,病程短
      ,大便次數(shù)多,糞便稀薄或下痢赤白
      ,里急后重
      。近年來采用白酒燒糖治療腹瀉
      ,效果良好。

      治療方法:取40度左右的白酒

      、白糖
      ,按1:3比例,將酒和糖調(diào)勻
      ,點燃白酒并不斷攪拌
      ,待糖融化火滅后,趁熱服下
      ,每日3次
      ,重者可服4~5次。

      急性腹瀉喝糊米茶

      我近日吃火鍋后上吐下瀉

      ,苦不堪言
      。在常規(guī)服用藥物的同時,學中醫(yī)的妻子突然想起一個土方——糊米茶
      。什么是糊米茶?糊米茶就是把小米干炒至焦黑色
      ,放入煮沸的水中熬制的茶湯。那湯水看著金黃清澈
      ,聞著糊香撲鼻
      ,喝起來 口感清爽
      。在民間,糊米茶熱飲可健脾胃、助消化
      、止腹瀉
      ,中醫(yī)常用來治療小兒水瀉

      你不要不相信

      ,糊米茶對于治療腹瀉還是非常又想的,喝下去一段時間
      ,你就會發(fā)現(xiàn)拉肚子慢慢的好了
      ,大便也開始恢復正常了。

      1.主治:腹瀉或有腹痛

      ,一日大便數(shù)次或十多次糞便如水樣

      處方:稔子(即桃 金娘)500克

      用法:曬干研細末,裝入瓶密封備用

      。成人每天服6~10克
      ,分三、四次服
      。小兒酌減

      2.主治:腹瀉、口渴

      、疲倦
      、不想吃
      ,或嘔吐、或微發(fā)熱大便次數(shù)多
      、糞便如水樣、此方也能治痢疾

      處方:辣蓼根(葉面有八字形黑斑的干根)30克

      用法:我們這時候加入兩碗的水熬成一碗

      ,然后每天喝兩次。

      3.主治:熱性腹痛

      、泄瀉

      處方:苦羊藤(又名古羊藤)根30克

      用法:將上藥炒焦,加水一碗半煮成半碗服

      4.主治:濕熱泄瀉

      ,發(fā)熱,口渴
      ,小便量少
      ,腹痛,一日瀉數(shù)次至十次以上
      ,糞便如黃色水樣

      處方:青蒿9克

      ,車前草9克。

      用法:加水二碗煎取一碗

      ,分二次服

      5.主治:腹瀉,腹痛

      ,糞便如黃色水樣

      處方:柚子葉90克

      ,茶葉90克,甘草30克

      用法:我們將上面的中藥烘干之后研成細末狀

      ,成年人每次服用1.5到3克的樣子,小孩子根據(jù)情況減少
      ,一天服用三次
      ,開水服。

      6.主治:腹瀉

      ,或腹痛
      ,或嘔吐,或發(fā)熱
      ,大便一日數(shù)次或十多次
      ,糞便如黃色水樣

      處方:新鮮野生番桃葉50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

      ,成人每次服30~60毫升
      ,日服2~3次
      ,小兒酌減。

      7.主治:急性胃腸炎

      ,上吐下瀉

      處方:算盆木60~120克

      ,鬼畫符葉90克,豬腸風 (又名雞母酸
      、透地龍)30~50克

      用法:加水三碗煎至一碗,一日分二次服

      8.主治:上吐下瀉

      處方:陳灶心土9克

      ,炮姜1.5克。

      用法:共研細末

      ,分三次用冷開水送服
      ,如小便少可加車前子3克煎水送服,小兒每次服量減半

      9.主治:干霍亂(又名絞腸痧)

      ,腹絞痛,上不得吐
      ,下不得瀉
      ,倦怠,舌滑白

      處方:茶子麩(榨茶油的殘渣)15 克

      用法:研細炒至煙將盡

      ,放地上去火毒。加水一碗煎成半碗
      ,分三次服
      ,初服后如嘔痛止,即停服
      ,如仍腹痛
      ,繼續(xù)服至不痛為止。

      腹瀉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腹瀉
      ,俗稱拉肚子
      ,漢代稱下利,元代后稱泄瀉

      傷寒論中對腹瀉的治療已經(jīng)有了完備的體系

      醫(yī)圣張仲景提出了八個方法:至今仍然非常值得參考。

      清里熱解表法:針對發(fā)熱并腹瀉

      ,且肛門有熱痛感
      。代表方劑:葛根芩連湯。

      溫里寒解表法:針對發(fā)熱并腹瀉,且里有虛寒的癥狀

      。代表方劑:桂枝人參湯(桂枝加理中湯)

      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表法:針對太陽陽明同病的腹瀉。代表方劑:葛根湯

      調(diào)里升降法:針對上熱下寒的腹瀉

      。代表方劑:半夏瀉心湯。

      溫中補虛法:針對里虛寒的腹瀉

      。代表方劑:理中湯

      澀腸固脫法:針對長期的習慣性腹瀉。代表方劑:赤石脂禹余糧湯

      利小便實大便法:水瀉樣腹瀉,且小便不利

      。代表方劑:五苓散

      寒熱并用酸澀法:長期習慣性腹瀉。代表方劑:烏梅丸

      如果配藥困難

      ,針灸也有明顯效果。

      針灸治療把泄瀉分為兩類:急性泄瀉和慢性泄瀉

      急性腹瀉:調(diào)理胃腸氣機

      ,足陽明和任脈穴為主,中脘
      、天樞
      、陰陵泉。寒濕加神闕
      ,濕熱加合谷
      、內(nèi)庭。

      慢性腹瀉:健脾胃

      ,溫腎陽
      。足陽明和背俞穴為主,中脘
      、天樞
      、章門、足三里
      。脾胃虛加脾胃俞
      ,腎虛加腎俞、命門
      、關元

      灸法:取神闕,用隔鹽灸法,每次3到7壯

      。慢性泄瀉者要7次為一個療程

      總之,中醫(yī)治療腹瀉要把握脾虛濕盛的本質(zhì)

      ,再分清外感內(nèi)傷食積等病機后
      ,辯證論治。而且見瀉休止瀉的提法
      ,也有一定道理
      ,某些腹瀉過程是胃腸道排病毒的自衛(wèi)反應。

      腹瀉期間要注意禁忌

      生冷飲食

      ,要停食6小時
      ,只能喝粥,或者鹽水
      。注意腹部保暖
      。夏天,家中常備藿香正氣水和楊梅酒還是很有必要的

      小兒腹瀉中醫(yī)如何治療

      中醫(yī)在治療小兒腹瀉方面有療效好
      、副作用好的優(yōu)點,相比西醫(yī)更值得提倡應用
      。本腹瀉的致病原因不外三方面:體質(zhì)
      、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腹瀉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
      、便質(zhì)變稀甚至水樣便
      ,水電解質(zhì)紊亂。腹瀉治療得當
      ,效果良好
      ,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fā)生嚴重的水電解質(zhì)紊亂時可造成嚴重后果。中醫(yī)治療腹瀉的手段主要包括中藥
      、針灸
      、推拿按摩三個方面。

      中醫(yī)認為

      ,小兒腹瀉可以有風寒
      、濕熱、脾虛
      、傷食四個方面引起
      ,治療也要從這四個方面辨證論治。風寒泄瀉主要由于外感風寒或過食生冷食物
      ,致使寒邪留滯于腸胃引起
      。可見大便清稀如水,腸鳴腹痛
      ,脘悶食少
      ,或兼有惡寒發(fā)熱、鼻塞身痛
      ,舌質(zhì)淡苔白
      ,脈沉細。治療應疏風散寒
      、化濕止瀉
      ,可以藿香正氣加減治療。

      濕熱瀉常見于夏秋季節(jié)

      ,多因腸胃積熱
      、外受暑濕而致,可見泄瀉腹痛
      ,肛門灼熱
      ,瀉下不爽,糞色黃褐而惡臭
      ,甚至帶黏液、膿血
      ,煩熱口渴
      ,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
      ,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治療應該清熱利濕、安腸止瀉
      ,可用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

      脾虛瀉,小兒胃腸發(fā)育還不健全

      ,脾氣虛弱
      ,運化無力,可導致泄瀉;還會因久病而致泄瀉
      。表現(xiàn)大便時溏時瀉
      ,遷延反復,完谷不化
      ,飲食減少
      ,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便次明顯增多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舌淡紅,脈細弱
      。治療應該健脾益氣
      、助運止瀉,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

      傷食泄瀉多見于嬰兒

      ,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可由于過食或輔食增添不當引起
      ,證見瀉下糞便臭如敗卵
      ,伴有不消化食物,腹痛
      ,瀉后痛減
      ,脘腹痞滿,噯腐酸臭
      ,不思飲食
      ,舌苔厚膩,脈滑
      。治療應該消食化滯
      、運脾止瀉,可用保和丸加減治療

      針灸治療腹瀉以腹部穴位配合四肢的穴位為主

      ,還可進行耳穴貼豆,每日自行按壓
      、刺激穴位
      ,能夠有效緩解腹瀉引發(fā)的各種癥狀。選用足三里
      、天樞
      、中脘、上巨虛
      、內(nèi)庭
      、豐隆等。還可以選用上述穴位
      ,每日按摩治療

      注意事項

      小兒腹瀉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細軟和易消化食物為宜

      ,如米粥
      、米湯、面條等
      ,且要少食多餐
      。煮粥時可加薏米
      、山藥,以健脾護胃
      ,利水止瀉
      。不要吃黏膩、煎炸
      、辛辣
      、刺激、甜性
      、寒涼的食物
      。同時要注意腹部保溫,好要及時用溫開水清洗肛門

      小兒秋季腹瀉偏方

      臍療法1

      、丁香、肉桂各9克
      ,五倍子12 克
      ,白胡椒5 克,石榴皮20 克
      ,研成極細末
      ,過篩,置瓷瓶或玻璃瓶中
      ,蓋緊
      ,勿令漏氣受潮。

      使用方法:取藥粉適量

      ,用生姜汁調(diào)成糊狀,納入臍孔
      ,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再用繃帶圍繞臍部縛緊
      ,以防脫落
      。12~24小時后揭去。一般12小時吐瀉停止
      ,24小時痊愈
      ,愈后再貼1天,鞏固療效

      2

      、將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藥敷于肚臍上,上面用消毒棉紗蓋住
      ,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傷溼止痛膏封住

      3

      、鮮姜貼肚臍可治嬰幼兒拉稀

      嬰幼兒拉稀久治人愈

      ,孩子黃瘦大人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砂氧r姜剁成碎末
      ,放在一塊藥布上,敷可
      ,此法立竿見影
      ,屢試不爽

      中醫(yī)認為,臍部即神闕穴

      ,內(nèi)連五臟六腑
      ,為沖任經(jīng)氣匯集之處。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
      ,臍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后閉合之處
      ,其表皮層最薄,局部無皮下脂肪
      ,屏障功能最弱
      ,藥物敷臍易于穿透,藥力可直達病所
      。臍療可調(diào)整腸胃功能
      ,促進吸收,有溫中散寒
      ,健脾燥溼
      ,澀腸止瀉的功效。

      4

      、鮮姜貼肚臍可治嬰幼兒拉稀

      嬰幼兒拉稀久治人愈

      ,孩子黃瘦大人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砂氧r姜剁成碎末
      ,放在一塊藥布上,敷可
      ,此法立竿見影
      ,屢試不爽。

      馬齒莧湯治嬰兒腹瀉每天用鮮馬齒莧100克

      ,洗凈煎湯
      ,加2小勺紅糖,倒進奶瓶內(nèi)喝
      。3天后見效
      ,一周內(nèi)痊愈。大蒜治痢疾腸炎效果好

      用大蒜治腸炎腹瀉蒜剝皮洗凈

      ,用刀削去蒜瓣的頭尾和蒜的膜皮
      。拉肚子時
      ,大便后先溫水坐浴,再將削好的蒜送入直腸里
      ,越深效果越好
      ,一般情況下,放入蒜后瀉肚即止
      ,五六個小時后排便即成條形
      。每次放一兩瓣,連放兩三天
      ,大便可正常
      。采用此法應注意手的消毒

      雞蛋黃烤油治嬰兒腹瀉拿沙鍋把10個熟雞蛋黃慢火烤,油烤出來隨時用勺盛出

      ,剩下的黑渣就不要了
      。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
      ,每天早
      、中、晚3次或多幾次
      ,飯前飯后均可
      。輕者一劑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劑,用7個雞蛋黃就可以了

      黃瓜加蜂蜜治療小兒夏季發(fā)熱泄瀉癥黃瓜5條洗凈去瓤

      ,切成條,加少許水煮沸去掉多余的水
      ,趁熱加入蜂蜜100克
      ,調(diào)勻至沸即成。日服2~3次
      ,適量服
      。治療小兒夏季發(fā)熱泄瀉癥。

      白果仁雞蛋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將白果仁曬干(銀杏)

      ,研末,將雞蛋從上端用小釘扎一個小孔
      ,再將白果粉末裝入雞蛋內(nèi)
      。再將雞蛋置放燒架上微火烘燒至熟,去皮食用
      。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癥

      山藥治小兒腹瀉山藥100克,蓮子100克

      ,麥芽50克
      ,茯苓50克
      ,大米500克共磨成細粉,加水煮成糊狀
      ,用白糖100克調(diào)服
      ,日服三次。益脾祛溼
      ,和胃止瀉
      。治療小兒腸胃功能紊亂,腹瀉

      砂仁治小兒脾虛久瀉8.砂仁3克研成末

      ,豬腰子一個洗凈切薄片,與砂仁末拌勻
      ,加油
      、鹽調(diào)料,放入蒸鍋蒸熟服下
      。有益氣調(diào)中
      ,安腎補脾,治小兒脾虛久瀉
      ,消化不良等癥

      粳米治小兒腹瀉粳米或小米50克,煮粥至100毫升

      ,每日服3次
      ,每次30毫升。適于半歲以內(nèi)的小兒腹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43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9g
      ,炒白術9g
      ,桂枝9g,赤芍9g
      ,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歸
      、云母粉
      、白術、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
      、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