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論述了小柴胡湯的配伍特點,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
,并收集了多個小柴胡湯加減運用醫(yī)案
。
小柴胡湯首見于東漢·張仲景《傷寒論·辯太陽病脈證并治中96條》“傷寒五六日
,中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默默不欲飲食
,心煩喜嘔
,或胸中煩而不嘔
,或渴,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熱,或咳者
,小柴胡湯主之”
,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經(jīng)方
。
小柴胡湯由柴胡
、黃芩、人參
、半夏
、大棗、甘草七味藥組成。本方是和解少陽的主方
,歷代醫(yī)者認為此方的臨床運用最為廣泛
,凡病在半表半里之間的即可投治。筆者臨床30余年常用此方隨證加減
,用于治療黃疸
、頭痛、胃腸道疾患等多種疾病
,取得很好臨床療效.
案.png)
本文目錄
1 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1.1 視頻講座:養(yǎng)生堂專家陳明講解小柴胡湯的功效1.2 小柴胡湯的藥理作用2 小柴胡湯的配伍特點3 小柴胡湯醫(yī)案
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現(xiàn)代運用
善治感冒,適應廣泛
柯韻伯曰: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之劑,和解表里之總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不僅善治少陽經(jīng)證,以解半表半里之邪
,且善治太陽表證
,以祛在表之邪。)本方既為少陽病之主方
,理當出于少陽病篇
,而《傷寒論》中卻出在太陽中篇,可見本方原可治太陽病
,為太陽與少陽統(tǒng)治之方
。
古人云:若無虛,風寒小能獨傷人
。外邪之人
,必因衛(wèi)氣不足,肌表失于固密
,所以體虛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內(nèi))
,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湯卻為虛人及老人感受風寒最為的對之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蛟唬喝梭w之虛有陰、陽
、氣
、血之別,當于解表藥中
,或輔益氣
,或輔養(yǎng)血,或助陽
,或滋陰
,分別施治
,何以竟用小柴胡湯一方統(tǒng)治?對此劉渡舟教授曾經(jīng)解釋曰:“因虛人感冒之病因病機,與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機理無二致
,此皆不任發(fā)汗
,故可用小柴胡湯統(tǒng)治之。方中參草棗補益中焦脾土
,令谷氣充沛
,以為勝邪之本
,合柴芩夏姜
,從少陽之樞,以達太陽之氣
,逐在外之邪
,此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關(guān)于虛人感冒多屬太陽,而竟用少陽之方
,劉教授復解釋曰:“體虛之人
,衛(wèi)外不同,外邪侵襲
,可直達腠理
。腠理者,少陽之分也
。故虛人感冒縱有太陽表癥
,亦為病之標也;縱無少陽正證或變證,卻總是腠理空疏
,邪與正搏
,故可借用小柴胡湯,從少陽之樞以達太陽之氣
,則太陽表癥亦可除矣
。”劉渡舟教授之論述
,言簡意賅
,深切臨床實際,亦可謂先得我心者也
,故詳加引述
,以餉讀者。由此可知無論經(jīng)方抑或時方
,治療外感疾病諸方中
,能廣泛適應,普遍使用者
,唯有小柴胡湯而已
。
此外
,小柴胡湯亦可治療風溫、瘟疫
、濕溫等初起證候
。如《濟陰綱目》曰:“小柴胡湯治瘟疫、內(nèi)虛發(fā)熱
,胸脅痞悶
,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兜眯Х健分^:“小柴胡湯治挾嵐嶂溪源蒸毒之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短K沈良方》則曰:“此藥極解暑毒
。”類此之論述
,諸書散見極多
。是以知小柴胡湯不僅為治療感冒風寒之圣劑,亦是其他外感熱病之良方
。
“但見一證”,辨治獨特
小柴胡湯之主證,醫(yī)書每將《傷寒論》中“寒熱往來
,胸脅苦滿
,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稱為小柴胡湯之“四大主證”
。將“口苦
、咽干、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倍Y稱為“提綱證”
。然《傷寒論》原文又有“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
,不必悉具”之文
,對于“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歷代名家所注不一
,見仁見智各具心得。余臨證間
,以小柴胡湯治愈感冒發(fā)熱者不知凡幾
,其中不乏小柴胡湯正證。然四大證中
,僅“發(fā)熱”起伏有時一證為人人所必具
,其余三證及四證悉具者殊不經(jīng)見
,但口苦咽干證則為絕大多數(shù)患者所具有。不過
,在以小柴胡湯治愈之病例中
,其熱型有典型之“寒熱往來如瘧狀者”亦不多見,多數(shù)病例每每出現(xiàn)“熱勢按時起伏”
,成一定時間之周期變化
。寒熱有規(guī)律之周期起伏,似可認為即是“寒熱往來”之一種形式
。
不僅外感,內(nèi)癥多倚
小柴胡湯不僅為治外感熱病之要劑,用以施治內(nèi)傷雜病
,同樣功效獨特
,非同凡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痘蕽h醫(yī)學》曾曰:“凡氣管炎
、百日咳、肺結(jié)核
、肋膜炎、腸窒扶斯
、瘧疾
、胃腸加答兒、肝臟病
、腎臟腎盂炎癥
、婦人病等悉能治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彪m已概括十余種病癥
,其實小柴胡湯于雜病中之治療范圍正遠不止此。如《蘇沈良方》又云:“常時上壅痰實
,只依本方食后臥時服
,赤白痢尤效,痢藥中無如此之妙……”羅謙甫亦曰:“本方為脾家虛熱
、四時瘧疾之圣藥
。”而唐容川于《血證論》中更是盛推小柴胡湯治虛勞咳嗽之功
。余運用唐氏經(jīng)驗曾治一肺結(jié)核病人咳嗽
、咳血、潮熱
、盜汗四大主癥俱全
,并見消瘦乏力
,以小柴胡湯加杏仁、白芍
、天冬
、百部,咳血
、潮熱
、盜汗均止,僅咳嗽減而未凈
,以川貝
、桃仁、丹參
、平地木等隨證加減
,諸癥全消。改擬百合固金湯培本善后(參見本書“小柴胡湯治愈肺癆”篇
。)以是知小柴胡湯確為治療癆咳之良劑
,唐氏之說洵不誣也。現(xiàn)代醫(yī)學界對于小柴胡湯之應用與研究
,更加深入廣泛
,幾乎遍及內(nèi)、外
、婦
、兒、五官
、神經(jīng)等各科領(lǐng)域
,應用病癥亦日見其多,散見于諸書及期刊報道者
,俯拾即是
,原文俱在,恕不贅錄
。
視頻講座:養(yǎng)生堂專家陳明講解小柴胡湯的功效
小柴胡湯的藥理作用
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小柴胡湯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可抑制細胞增殖及誘導異常增殖細胞凋亡,可使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大鼠異位內(nèi)膜明顯萎縮
。鄭輝等建立大鼠內(nèi)異癥動物模型
,探討小柴胡湯沖劑治療大鼠內(nèi)異癥的作用機制,發(fā)現(xiàn)小柴胡湯治療大鼠內(nèi)異癥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上調(diào)Fas蛋白的表達
,促進異位內(nèi)膜細胞的凋亡而實現(xiàn)的
。左連東等的研究表明小柴胡湯對EMS大鼠異位內(nèi)膜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調(diào)整局部環(huán)境中的免疫狀態(tài)和功能而誘導細胞的凋亡和壞死
。
小柴胡湯能促進骨髓機能
,激活巨噬細胞
,增加白細胞介素1的產(chǎn)生,增強TH細胞與B細胞活化
,誘導干擾素
,增加抗體的產(chǎn)生,從而達到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目的
。川喜多卓對小柴胡湯的免疫藥理作用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
,發(fā)現(xiàn)小柴胡湯對促細胞分裂素活性、多克隆B細胞活性以及佐劑活性均有誘導作用
,小柴胡湯能促進B細胞成熟
,并促進機體產(chǎn)生抗體。周紅的研究證實小柴胡湯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對長期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引起的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低下及不全
,能通過促進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而起明顯改善作用。小柴胡湯在調(diào)控免疫反應方面具有多種復雜的機理
,以對免疫抑制狀態(tài)最為有效
。
抗炎作用
小柴胡湯具有激素樣及非激素樣抗炎作用,能抑制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
,穩(wěn)定細胞膜及溶酶體膜
,抑制水解酶的釋放及抑制巨噬細胞分解白三烯,從而減輕肝細胞的免疫損傷
。河福金等觀察小柴胡湯對酒精性肝損傷的防治效果
,結(jié)果顯示本方能促進肝內(nèi)糖、蛋白質(zhì)的合成
,增強肝細胞對有害因子的抵抗能力,能很好地保護肝細胞膜系統(tǒng)
,提高其穩(wěn)定性
。周真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小柴胡湯能夠誘導細胞白介素產(chǎn)生,認為這種作用是該方抗炎作用的基礎(chǔ)
。劉中景等研究發(fā)現(xiàn)
,不同劑量的小柴胡湯對DHBV的復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以20倍劑量組的抑制作用最佳;且小柴胡湯中不同的藥味對DBHV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全方作用較半方及單味柴胡為優(yōu)
,顯示了復方治療的優(yōu)勢。
抗肝纖維化作用
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
,目前認為
,肝纖維化的形成過程主要取決于膠原的合成、沉積
、降解
、吸收的動態(tài)平衡
。當膠原合成與沉積大于降解與吸收時,肝內(nèi)膠原纖維增加
,就會逐漸形成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消退的特征是肝纖維化基質(zhì)的降解和正常肝組織的恢復,提示促進細胞外基質(zhì)各成分的降解是抗肝纖維化治療的重要途徑
。動物實驗顯示小柴胡湯對大鼠肝纖維化有良好的干預作用
,可延緩肝纖維化進程。張琪等采用四氯化碳
、花生油制備大鼠肝纖維化模型
,并用不同劑量的小柴胡湯進行干預。結(jié)果表明小柴胡湯通過在肝纖維化早期下調(diào)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 mRNA的表達而減輕大鼠肝纖維化的程度
。
小柴胡湯的配伍特點1 柴胡配黃芩以治膽 柴胡味苦性微寒
,氣質(zhì)輕清,以疏少陽經(jīng)中之郁熱
;黃芩味苦性寒
,氣味較重,以清少陽膽府之邪火
。二藥相合
,經(jīng)府同治,疏清并行
,使少陽郁熱即從外散又從內(nèi)徹
。
2 半夏配生姜以治胃 半夏味辛性溫,能燥濕化飲
,下氣止嘔
;生姜味辛性微溫,能溫中降逆
,健胃止嘔
,并制半夏之毒。二藥相伍
,其用有三
。①調(diào)和胃氣以止嘔。半夏溫燥化飲
,生姜辛散開結(jié)
,二藥皆能降逆止嘔,合而用之
,則飲去結(jié)開
,胃氣和降,則嘔自止。②輔佐柴胡
、黃芩以逐邪
。柴胡、黃芩為苦味藥
,半夏
、生姜乃辛味藥,苦味藥具有泄熱之功
,辛味藥具有散結(jié)之能
,苦以泄之,辛以散之
,因此半夏
、生姜不僅能夠治胃止嘔,而且還能幫助柴胡
、黃芩以散少陽之郁熱
。③運行人參、甘草
、大棗之泥滯
。人參、甘草
、大棗均有甘溫補益之性
,三藥配伍姜、夏
,則補而不滯
。
3 人參配甘草、大棗以治脾 人參
、甘草
、大棗俱為甘溫之藥,對于一般外感病證而言
,用人參等甘溫之品具有閉門留寇之弊
,小柴胡湯選用此三味藥,其用亦有三
。①扶正驅(qū)邪。少陽為小陽
,弱陽
,抗邪之力不強,病入少陽
,正氣不足
,故用甘溫之藥以補益正氣,扶正抗邪。②防邪內(nèi)傳
。少陽為三陽與三陰之樞
,正氣不足之時,少陽之邪倘若內(nèi)傳三陰則太陰首當其沖
,故當遵守“見肝之病
,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則
,扶助脾氣
,使少陽之邪不得內(nèi)傳太陰。③調(diào)和諸藥
。既抑制柴
、芩之苦寒,以防傷脾害胃
;又抑制姜
、夏之辛燥,以防耗氣傷津
。
3 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
小柴胡湯不僅能夠治療外感病
,而且能夠治療許多內(nèi)傷雜病,因此千百年來一直為歷代醫(yī)家所推崇
。筆者在臨床上應用小柴胡湯治療一些常見脾胃病
,發(fā)現(xiàn)只要辯證準確,應用得當
,常常效果顯著
,令人滿意,今略述一二
,以供參考
。
小柴胡湯醫(yī)案1?小柴湯湯加減治胃痛
姚某,女
,50歲
,職業(yè):高中教師,平素性情急躁
,愛發(fā)脾氣
,最近由于臨近高考,工作壓力大
,加上疲勞過度
,以致胃脘疼痛,伴有食欲不振
,干嘔反酸
,噯氣不暢
,胸脅脹悶,情緒煩躁
,失眠
,口干苦,大便不暢有排不凈之感
,小便黃
,舌邊尖紅,苔白黃
,脈弦細
,曾在他診治,胃鏡檢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膽汁返流
,肝膽超檢查無異常表現(xiàn)
,給予奧美拉唑、西沙比利等藥物
,療效不明顯
,于是到我院來診。
辯證:膽木郁熱
,克犯胃土
,治法:疏膽泄熱,調(diào)和胃氣
。
處方:小柴胡湯加減
。
柴胡30g,黃芩15g
,梔子10g
,生半夏10g,生姜3片
,元胡10g
,郁金10g,炙甘草6g
。
二診:服藥7劑
,胃痛大減,偶有脹滿之感
,噯氣
,食欲好轉(zhuǎn),舌淡紅
,苔白
,脈細,改用四逆散加減
。柴胡10g,枳殼10g,生白芍10g
,梔子10g
,炙甘草6g。
三診:服藥5劑
,諸癥消失
。
2 胃痞
于某,男
,39歲
,職業(yè):廚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颊咦栽V半月前因工作失意而借酒消愁
,遂致胃脘堵脹不舒,按之不痛
,食欲減退
,頻頻噯氣,噯氣之后胃滿之感不減
,大便不暢
,小便黃,神情默默
,有時煩躁易怒
,口苦而且發(fā)粘,舌邊尖紅
,苔白膩
,左手脈沉細,右手脈細滑
,胃鏡檢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膽汁返流
。
辯證:肝胃不和,胃氣壅滯
,治法:疏肝和胃
,消痞散結(jié)。
處方:小柴胡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
。
柴胡20g
,黃芩10g,旋復花6g
,代赭石10g
,生半夏10g,竹茹20g
,枳殼10g
,炙甘草6g
,大棗4枚,生姜4片
。
二診:服藥7劑
,胃滿已經(jīng)減輕,時而噯氣反酸
,口發(fā)粘
,乏力,脈細滑
。
旋復花6g
,代赭石10g,柴胡10g
,生半夏10g
,茯苓10g,黨參10g
,炙甘草6
。
三診:服藥5劑,上證好轉(zhuǎn)
,給予香砂六君丸以善其后
。
3 腹痛
張某,女
,42歲
,職業(yè):工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颊咭酝懈雇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每于勞累過度或情志不舒而發(fā)作,昨日與丈夫吵架之后
,突然腹痛不止
,伴脅肋疼痛,胃脹惡心
,頻頻噯氣
,右上腹按壓疼痛,無反跳痛
,莫菲證陽性
,神疲乏力,口干苦
,舌紅苔黃
,左手脈弦細,右手脈弦滑
,肝膽B(tài)超檢查顯示:慢性膽囊炎
。
辯證:肝膽氣郁
,橫逆犯脾,治法:疏肝理氣
,緩急止痛
。
處方:小柴胡湯加減。
柴胡20g
,生白芍15g,佛手10g
,郁金10g
,川楝子6g,生半夏6g
,黨參10g
,炙甘草6g。
二診:服藥5劑
,諸癥好轉(zhuǎn)
,腹痛偶爾發(fā)作,胃有時脹滿
,噯氣則舒
,舌淡紅,苔白膩
。脈細弦
,仍以上方加減。
柴胡10g
,生白芍10g
,佛手10g,郁金10g
,黨參10g
,炙甘草6g。
三診:服藥5劑
,諸癥消失
。
4 三叉神經(jīng)痛
陳某,女
,48歲
,農(nóng)民,2004年5月初診
。自述近半月頭部左側(cè)耳前及太陽穴區(qū)域劇痛
,齒痛難忍,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所打針吃藥(消炎鎮(zhèn)痛藥)無明顯好轉(zhuǎn)
,為此煩躁不安
,甚痛苦
,伴惡風,眼眥多
,大便不暢
,口苦,舌紅苔薄白
,脈浮弦
。病屬中醫(yī)頭痛,辯證:少陽不和
,風邪入中
。治以:和解少陽,祛風止痛
。方用小柴胡湯合川芎茶調(diào)散加減
。處方:柴胡10g黃芩12g半夏10g泡參30g川芎10g羌活10g白芷6g荊芥12g防風10g炒川楝12g刺蒺藜15g蔓荊子10g甘草3g。水煎服
。服上方二劑后病情緩解
,劇痛明顯減輕,眼眥仍多
,小便黃少
,口苦,大便不暢
。守方繼服3劑后痊愈
。
按:《冷廬醫(yī)話 頭痛》云:頭痛“屬少陽者,上至兩角
,痛在頭角
。”皆因“少陽經(jīng)行身之側(c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贝税赴l(fā)病急,惡風
, 多系外感風邪所致
,少陽經(jīng)氣血失其通和,故其經(jīng)脈所行之處為外邪侵犯而見頭側(cè)耳部疼痛
。小柴胡湯可和暢氣機
,達到和解少陽,祛風止痛之功
。
5 胃神經(jīng)官能癥
王某
,男,42歲,農(nóng)民
,2005年7月初診
。自述:數(shù)月前因與鄰居發(fā)生口角,次日在田間勞動時
,突感胃脹痛
,自覺腹中有熱氣撞心上沖于頭,伴心悸目眩
,搖搖欲墜
,持續(xù)數(shù)小時而止,其后每日必復發(fā)
,漸感頭痛
、納差、肋下痛
、脹氣、口苦咽干
、寐差
、遺精、溲多
,舌紅苔薄脈弦滑
,多方治療效差。脈證合參
,證屬肝氣犯胃
,治宜疏肝,理氣止痛
。方用小柴胡湯合左金丸化裁
,處方:柴胡10g黃芩12g法夏10g泡參30g吳萸3g黃連10g木香10g荊芥10g羌活10g白芷10g防風10g甘草3g生姜2片,水煎
,沉香10g研末沖服
,服上方三劑后,自覺各種癥狀或減輕
,或消失
,再服兩劑調(diào)養(yǎng)而愈,未見復發(fā)
。
按:此病遷延數(shù)月
,自覺癥狀重,屢口服藥無效
,經(jīng)西醫(yī)檢查又無器質(zhì)性病變
,治療頗棘手。因為病因由情緒所致
,故對病人進行了耐心的誘導
,化解情志不暢
,增強病員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用通和氣機之小柴胡湯合理氣止痛之左金丸化裁服用
,方取得佳效
。故可見臨床治病不僅要藥治,更要注意心治
,運用恰當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
6 習慣性便秘
杜某,女
,68歲
,教師,2008年3月初診.自訴:近兩年便秘,大便2—3天一次
,每次排便用時長
,且特別費勁,大便不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四日未解大便
,心煩、胸腹?jié)M脹
,食欲差
,口苦,舌淡苔白滑
,脈弦
。此屬少陽證兼腑氣不通,治以和解少陽
,通暢氣機
。方用:小柴胡湯合厚撲生姜半夏人參湯加減。處方:柴胡10g黃芩12g法夏10g黨參15g厚樸15g大腹皮15g云苓12g大棗12g生姜3片
,水煎服
。服上方三劑后,胸腹脹減輕
,排便較前通暢
,守方再服三劑,諸狀緩解
。大便通暢而痊愈
。
按:老年人習慣性便秘多為脾虛便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秱摗?6條“發(fā)汗后
,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主治脾虛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