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情志相關(guān)病——八味除煩湯(黃煌方)

    道醫(yī) 2023-06-24 18:01:37

    【組成】八味除煩湯為半夏厚樸湯加黃芩

    、連翹、桅子
    、枳殼組成

    【功效主治】治療急慢性咽喉炎以及與精神有關(guān)的哮喘、胃炎

    、腸炎
    、盆腔 炎、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
    。表現(xiàn)為失眠多夢
    ,焦慮心煩,情緒不穩(wěn)
    ,咽喉異物感
    , 腹脹胸悶,惡心嘔吐
    ,或咳嗽氣喘
    ,或不思飲食,或眩暈心悸
    ,舌質(zhì)紅
    、舌苔薄 黃或黃膩,脈數(shù)有力等
    。臨床效果甚好
    。此方證以春天多見

    【驗案】

    1.顧某,女

    ,36歲
    ,形體壯實。2005年12月31日初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颊叽碳ば詥芸?1周,痰多質(zhì)黏
    ,臉紅
    ,鼻子容易出血,鼻涕中有血絲
    ,睡眠易醒
    ,唇紅,舌淡 紅
    。黃師處以八味除煩湯合桔梗甘草湯加減:梔子12g,厚樸12g
    ,枳殼10g,制半夏12g,茯苓12g,桔梗6g,生甘草3g,連翹20g,黃芩10g。藥后3天咳嗽漸愈
    ,鼻涕中血絲不顯
    ,睡眠好轉(zhuǎn)。

    2.丁某

    ,女
    ,49歲,形體中等
    ,偏壯實。2006年2月14日初診
    。胃脘隱痛 2月余
    。檢查發(fā)現(xiàn)慢性淺表性胃炎,伴有HP (+),有子宮肌瘤
    、乳腺小葉增生史
    , 平曰易發(fā)口腔潰蕩。現(xiàn)癥見:胃痛陣作
    ,反流
    、燒心感,時有烘熱
    ,唇紅咽紅
    , 兩側(cè)扁桃體稍腫大,容易煩躁
    ,大便不成形
    ,舌質(zhì)紅苔白
    。黃師處以八味除煩湯: 姜半夏12g,厚樸12g,茯苓12g,紫蘇梗12g,枳殼12g,黃芩10g,連翹20g, 梔子12g,干姜6g,大棗20g。藥后1周
    ,胃痛
    、反流、燒心感等癥狀減輕
    。3 周后胃痛
    、反流、燒心感消失
    ,口腔潰瘍消失

    3.朱某,女

    ,40歲
    。2005年3月26日初診。形體瘦小
    ,尿頻
    、眼瞼水腫1 年余,未做任何檢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癥見患者自覺心慌手抖
    ,緊張后為甚,咽喉中有異物感
    , 自覺有焦慮情緒
    ,自己不能控制,夜寐多夢
    ,經(jīng)前乳脹
    ,月經(jīng)有血塊,大便黏而 不爽’舌質(zhì)紅苔薄膩
    。黃師處以八味除煩湯加味:桅子12g,連翹20g
    ,黃芩10g, 制半夏10g,厚樸12g,茯苓12g
    ,蘇梗12g,枳實12g,六一散(包煎)20g,豬苓12g
    。藥后1周,患者尿頻好轉(zhuǎn)
    ,大便暢
    。原方加減1個半月后患者小便暢, 咽喉異物感減少
    ,夜寐改善
    ,心情明顯好轉(zhuǎn)。2006年3月隨訪,諸癥未犯

    按:八味除煩湯方證是建立在半夏厚樸湯方證基礎(chǔ)上的

    ,即患者會有咽喉異物感等感覺異常,有消化道的不適癥狀
    ,以及情緒波動較大
    ,為人較敏感等。此 外還會有“熱”的癥狀
    ,在精神上則表現(xiàn)為“煩”
    ,案1的夜寐易醒、案2的自覺煩躁
    、案3的焦慮不能自控
    、夜寐多夢均體現(xiàn)了這一點。黃師認(rèn)為睡眠狀況最能體現(xiàn)“煩”的程度
    ,尤其在患者自覺煩躁
    、焦慮不明顯時,睡眠不佳更是“煩” 的有效客觀指征
    。服藥后’患者睡眠狀態(tài)和精神狀況的改善往往最為明顯
    。“熱” 在生理上則表現(xiàn)為“紅
    、腫
    、熱、痛”
    。案1的痰多質(zhì)黏
    、鼻易出血、涕中血絲
    、 臉紅唇紅
    ;案2的易發(fā)口腔潰瘍、反流
    、燒心感
    、時有烘熱、唇紅咽紅
    、兩側(cè)扁 桃體腫大、舌質(zhì)紅
    ;案3的經(jīng)前乳脹
    ,月經(jīng)有血塊、大便黏而不爽
    、舌質(zhì)紅
    ,都 反映了 “熱”的癥狀,尤其是和消化道有關(guān)。雖然三者主訴不同
    ,但同樣可以抓 住其主證
    ,即八味除煩湯方證,異病同治
    ,方證相應(yīng)
    ,取效頗捷。

    【體會】后世一直把半夏厚樸湯當(dāng)成用來治療咽喉有異物感的專方

    。咽喉為肺胃之門戶
    ,是人反應(yīng)特別敏感的部位,與情緒的變化有很大影響
    ,所以不僅在 感冒
    、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胃腸炎
    、胃潰瘍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時會感覺不適
    , 在情緒不佳如煩躁、焦慮
    、抑郁等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咽喉的不適感
    ,同時伴有胸悶、 呼吸不暢等
    ,此即所謂的痰氣交阻
    ,黃師謂此時用半夏厚樸湯最有效果。

    《傷寒論》中梔子厚樸湯的指證很明確:“傷寒下后

    ,心煩腹?jié)M
    ,臥起不安者, 桅子厚樸湯主之”
    。很多患者壓抑日久會出現(xiàn)焦慮
    、煩躁、失眠多夢
    、胸悶腹?jié)M的癥狀
    ,所以黃師常以此方配合半夏厚樸湯,藥后患者往往腹脹消除
    ,睡眠改善
    , 則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隨之好轉(zhuǎn)。另外
    ,當(dāng)咽喉不適時
    ,往往會有咽喉疼痛紅腫、唇紅
    、舌質(zhì)紅等上焦風(fēng)熱癥
    ,此時加用黃芩
    、連翹效果更佳。

    梔子

    、連翹是黃師根據(jù)《傷寒論》的梔子豉湯改進(jìn)的良方
    ,避免了原方豆豉因炮制不規(guī)范而導(dǎo)致的弊病,代以輕宣力量較好又能流通十二經(jīng)氣血功能的連翹
    , 使得原方清熱除煩的功效大大增強(qiáng)
    ,黃師謂其能治療心煩而咽中痛,且消除淋巴結(jié)腫大效果頗佳

    【方源】黃煌八味解郁湯和八味除煩湯的方證及其臨床運(yùn)用.江西中醫(yī)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44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拌令勻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