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旋覆代赭湯方歌方解,功效與作用

      道醫(yī) 2023-06-24 19:38:36

      旋覆代赭湯

      出自《傷寒論》

      【組成】 旋覆花三兩(9g) 人參二兩(6g) 生姜五兩(15g) 代赭石一兩(6g) 甘草炙,三兩(9g) 半夏洗

      ,半升(9g) 大棗十二枚
      ,擘(4枚)

      【用法】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 胃虛痰阻氣逆證。胃脘痞悶或脹滿

      ,按之不痛
      ,頻頻喛氣;或見納差,呃逆
      ,惡心
      ,甚或嘔吐。舌苔白膩
      ,脈緩或滑

      〖方歌〗旋覆代赭用人參,半夏姜甘大棗臨

      ,重以鎮(zhèn)逆咸軟痞
      ,痞鞕?quán)鏆饬δ芙?/p>

      【方解】 本方證因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所致胃脘痞悶脹滿

      ,頻頻喛氣
      ,甚或嘔吐、呃逆等證
      。原書用于“傷寒發(fā)汗
      ,若吐若下,解后
      ,心下痞鞕
      ,噫氣不除者”。此乃外邪雖經(jīng)汗
      、吐
      、下而解,但治不如法
      ,中氣已傷
      ,痰涎內(nèi)生,胃失和降
      ,虛氣上逆之故
      。而胃虛當(dāng)補(bǔ),痰濁當(dāng)化
      ,氣逆當(dāng)降
      ,所以擬化痰降逆,益氣補(bǔ)虛之法。方中旋覆花性溫而能下氣消痰
      ,降逆止噫
      ,是為君藥。代赭石質(zhì)重而沉降
      ,善鎮(zhèn)沖逆
      ,但味苦氣寒,故用量稍小為臣藥
      。生姜辛溫溫胃化飲消痰
      ,降逆和中止嘔;半夏辛溫,祛痰散結(jié)
      ,降逆和胃
      ,并為佐藥,助君臣藥平噫祛痰而消痞鞕
      。人參
      、炙甘草、大棗益脾胃
      ,補(bǔ)氣虛
      ,扶助已傷之中氣,為佐使之用
      。諸藥配合
      ,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劑
      ,使痰涎得消
      ,逆氣得平,中虛得復(fù)
      ,則心下之痞硬除而噫氣
      、嘔呃可止。后世用治胃氣虛寒之反胃
      、嘔吐涎沫
      、以及中焦虛痞而善噯氣者,亦取本方益氣和胃
      ,降逆化痰之功

       【運(yùn)用】

      1.辨證要點(diǎn):本方為治療胃虛痰阻氣逆證之常用方。臨床以心下痞鞕

      ,喛氣頻作
      ,或嘔吐,呃逆
      ,苔白膩
      ,脈緩或滑為證治要點(diǎn)

      2.加減運(yùn)用:若胃氣不虛者,可去人參

      、大棗
      ,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鎮(zhèn)降逆之效;痰多者
      ,可加茯苓
      、陳皮助化痰和胃之力;嘔逆重者,可加重生姜以助降逆和胃之功

      3.現(xiàn)代運(yùn)用:本方常用于胃神經(jīng)官能癥

      、胃擴(kuò)張、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幽門不完全性梗阻
      、神經(jīng)性呃逆
      、膈肌痙攣等屬胃虛痰阻者。

      【文獻(xiàn)摘錄】

      1.原方主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發(fā)汗

      ,若吐若下
      ,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
      ,旋覆代赭湯主之
      。”

       2.方論選注:

      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上:“旋覆代赭石湯

      ,鎮(zhèn)陰宣陽方也
      ,以之治噫。噫者
      ,上焦病聲也
      。脾失升度,肺失降度
      ,陰盛走于胃
      ,屬于心而為聲,故用旋覆咸降肺氣
      ,代赭重鎮(zhèn)心包絡(luò)之氣
      ,半夏以通胃氣,生姜
      、大棗以宣脾氣
      ,而以人參、甘草奠安陽明
      ,不容陰邪復(fù)遏
      ,則陰寧于里
      ,陽發(fā)于表,上中二焦皆得致和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許宏《金鏡內(nèi)臺方議》卷8:“汗吐下后,大邪雖解

      ,胃氣已弱而未和
      。虛氣上逆,故心下痞鞕
      ,而噫氣不除者
      ,與旋覆花下氣除痰為君,以代赭石為臣
      ,而鎮(zhèn)其虛氣
      ,以生姜、半夏之辛
      ,而散逆氣
      ,除痞散硬為佐,人參
      、大棗
      、甘草之甘,而調(diào)緩其中
      ,以補(bǔ)胃氣而除噫也
      。”

      【臨床報(bào)道】

      旋覆代赭湯加味防治惡性腫瘤化療的惡心嘔吐反應(yīng)72例

      ,同時(shí)設(shè)西藥恩丹西酮為對照
      ,對化療嘔吐反應(yīng)的防治效果進(jìn)行前瞻性臨床自身交叉對照研究。結(jié)果:中藥組對順鉑化療與非順鉑化療的嘔吐有效率分別為97.7%
      、93.5%
      ,高于西藥對照組的87.8%、87.1%
      ,但無統(tǒng)計(jì)學(xué)意義
      。說明該方能有效防治惡性腫瘤患者化療的惡心嘔吐反應(yīng)
      。[王亞非
      ,等.旋覆代赭湯加味防治惡性腫瘤化療嘔吐反應(yīng)的臨床研究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98;18(5):273]

      【實(shí)驗(yàn)研究】

      實(shí)驗(yàn)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湯、胃復(fù)安均對硫酸酮所致家鴿的嘔吐潛伏期及頻率有明顯抑制作用

      ,與空白對照組(冷開水或蒸餾水組)比較
      ,有顯著性差異(P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48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桂枝9g
      ,赤芍9g
      ,白芍9g,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fēng)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gè)(每個(gè)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gè)(每個(gè)分5塊)
      ,半夏25個(gè)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