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介紹了二陳湯的組成配方,二陳湯的加減運用
,二陳湯的功效與作用。本站之前還發(fā)布過幾篇關于二陳湯的文章,大家可以通過以下鏈接訪問閱讀延伸閱讀:
1
2
3、《難病奇方系列叢書第三輯:二陳湯》
4
二陳湯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方】 半夏五兩(15g)(湯洗七次) 橘紅五兩(15g) 白茯苓三兩(9g) ?甘草炙,一兩半(4.5g)
【用法】上藥?咀
【功用】 燥濕化痰
【主治】 濕痰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人蕴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色白易咯,惡心嘔吐
【方解】 本方證多由脾失健運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燥濕化痰的基礎方
。臨床運用以咳嗽,嘔惡,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膩,脈滑為辨證要點。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忌用本方。2.加減運用:本方加減化裁,可用于多種痰證
。濕痰,可加蒼術、厚樸以增燥濕化痰之力;熱痰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胃炎、美尼爾氏綜合征、神經性嘔吐等屬濕痰者。【附方】
1.導痰湯(《傳信適用方》引皇甫坦方) 半夏四兩,湯洗七次(120g) 天南星一兩
,細切,姜汁浸(30g) 枳實去瓤,一兩(30g) 橘紅一兩(30g) 赤茯苓一兩(30g) 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9g),水二盞,生姜十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溫服(現(xiàn)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燥濕祛痰,行氣開郁2.滌痰湯(《奇效良方》) 南星姜制 半夏湯洗七次
3.金水六君煎(《景岳全書》) 當歸二錢(6 g) 熟地三五錢(9~15 g) 陳皮一錢半(4.5 g) 半夏二錢(6 g) 茯苓二錢(6 g) 炙甘草一錢(3 g) 水二盅
以上三方皆由二陳湯化裁而成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4:“治痰飲為患
2.方論選錄
方廣《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濕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3:“半夏辛溫
【臨床報道】
邵氏等以本方合平胃散隨證加減治療慢性支氣管炎55例
楊氏以加味二陳湯為基本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20例,其中經病理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者70例
【實驗研究】
以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子湯組成“祛痰降氣湯”
,選擇祛痰、鎮(zhèn)咳、平喘、抗炎等指標,并以半夏止咳糖漿、蘇菲咳作為對照藥品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祛痰降氣湯具有明顯的祛痰、鎮(zhèn)咳作用,并呈現(xiàn)量效關系。兩種藥液(醇沉液、煎液)的大劑量組祛痰強度與半夏止咳糖漿相當,強于蘇菲咳,但無顯著性差異。醇沉液大劑量組鎮(zhèn)咳作用強于兩個陽性對照組,且與半夏止咳糖漿有顯著性差異(P相關文章:
二陳湯配方
,二陳湯的功效與作用目錄1拼音2概述3《張氏醫(yī)通》卷十六方之二術二陳湯4《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二十四方之二術二陳湯 4.1二術二陳湯的別名4.2組成4.3功效4.4主治4.5二術二陳湯的用法用量4.6加減4.7各家論述 5《女科切要》卷二方之二術二陳湯 5.1處方5.2功能主治5.3二術二陳湯的用法用量5.4摘錄 6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二術二陳湯 1拼音 èr zhú èr chén tāng
2概述 二術二陳湯為方名
,同名方約3首。3《張氏醫(yī)通》卷十六方之二術二陳湯 《張氏醫(yī)通》卷十六方之二術二陳湯組成為姜半夏
、茯苓、陳皮、炙甘草、白術(姜汁拌曬)、蒼術(麻油拌炒)、生姜、烏梅肉。水煎,空腹服。功能燥濕化痰,健脾和胃。治脾虛痰盛不運[1]4《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二十四方之二術二陳湯
5《女科切要》卷二方之二術二陳湯
二陳湯的原配方是半夏(湯洗七次)
、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二陳湯用半夏陳
,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氣和中兼燥濕,一切痰飲此方珍。二陳湯主治燥濕化痰
二陳湯用量:
二陳湯是治療濕痰的藥方
痰由濕生
二陳湯的食用方法:上藥?咀,每服12g
百度——二陳湯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5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導赤承氣湯加減治療甲狀腺腫大
下一篇:
五味地黃湯加減治療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