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暖肝煎方歌,加減運用

    道醫(yī) 2023-06-24 22:31:23

    暖肝煎

    出自《景岳全書》

    【組成】 當歸二錢(6g) 枸杞子三錢(9g) 小茴香二錢(6g) 肉桂一錢(3g) 烏藥二錢(6g) 沉香一錢(木香亦可)(3g) 茯苓二錢(6g)

    【用法】 水一盅半

    ,加生姜三
    、五片
    ,煎七分
    ,食遠溫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溫補肝腎

    ,行氣止痛

    【主治】 肝腎不足

    ,寒滯肝脈證
    。睪丸冷痛
    ,或小腹疼痛,疝氣痛
    ,畏寒喜暖
    ,舌淡苔白
    ,脈沉遲。

    【方歌】 暖肝煎中杞茯歸

    ,茴沉烏藥姜肉桂
    ,下焦虛寒疝氣痛,溫補肝腎此方推

    【方解】 本方證因肝腎不足

    ,寒客肝脈,氣機郁滯所致
    。寒為陰邪
    ,其性收引凝滯,若肝腎不足
    ,則寒易客之
    ,使肝脈失和,氣機不暢
    ,故見睪丸冷痛
    ,或少腹疼痛,或疝氣痛諸癥
    。治宜補肝腎
    ,散寒凝,行氣滯
    。方中肉桂辛甘大熱
    ,溫腎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溫
    ,暖肝散寒
    ,理氣止痛,二藥合用
    ,溫腎暖肝散寒
    ,共為君藥。當歸辛甘性溫
    ,養(yǎng)血補肝
    ,枸杞子味甘性平,補肝益腎
    ,兩藥均補肝腎不足之本;烏藥
    、沉香辛溫散寒,行氣止痛
    ,以去陰寒冷痛之標
    ,同為臣藥。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生姜辛溫
    ,散寒和胃
    ,皆為佐藥。綜觀全方
    ,以溫補肝腎治其本
    ,行氣逐寒治其標,使下元虛寒得溫
    ,寒凝氣滯得散
    ,則睪丸冷痛、少腹疼痛
    、疝氣痛諸癥可愈。

    本方補養(yǎng)

    、散寒
    、行氣并重,運用時應視其虛
    、寒
    、氣滯三者孰輕孰重,相應調整君
    、臣藥配伍關系
    ,使之更能切中病情。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肝腎不足

    ,寒凝氣滯之睪丸
    、疝氣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以睪丸
    、疝氣或少腹疼痛
    ,畏寒喜溫,舌淡苔白
    ,脈沉遲為辨證要點
    。若因濕熱下注,陰囊紅腫熱痛者
    ,切不可誤用

    2.加減運用:原書于方后說:“如寒甚者加吳茱萸、干姜

    ,再甚者加附子”
    。說明寒有輕重,用藥亦當相應增減
    ,否則藥不及病
    ,療效必差。若腹痛甚者,加香附行氣止痛;睪丸痛甚者
    ,加青皮
    、橘核疏肝理氣。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精索靜脈曲張

    、睪丸炎
    、附睪炎、鞘膜積液
    、腹股溝疝等屬肝腎不足
    ,寒凝氣滯者。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景岳全書》卷51:“治肝腎陰寒

    ,小腹疼痛疝氣等癥
    。”

    《景岳全書》卷33:“疝之暴痛

    ,或痛甚者
    ,必以氣逆,宜先用荔香散
    。氣實多滯者
    ,宜寶鑒川楝散,或天臺烏藥散
    。非有實邪而寒勝者
    ,宜暖肝煎主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2.方論選錄:

    徐鏞《醫(yī)學舉要》卷5:“此治陰寒疝氣之方

    ,疝屬肝病,而陰寒為虛
    ,故用當歸
    、枸杞以補真陰之虛,茯苓以泄經(jīng)腑之滯
    ,肉桂補火以鎮(zhèn)濁陰
    ,烏藥利氣而疏邪逆,小茴
    、沉香為疝家本藥
    ,生姜為引,辛以散之
    ,如寒甚者
    ,吳萸、附子
    、干姜亦可加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臨床報道】

    暖肝煎加減治療疝氣病251例,療效滿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痉剑鸿坭健敋w
    、茯苓各15g
    ,小茴香、烏藥
    、肉桂各10g
    ,沉香5g,隨證加減
    。日服1劑
    ,水煎服,7日為1療程
    。結果:臨床治愈195例
    ,顯效32例,有效6例
    ,無效18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傆行?2.8%
    。[賀啟智,等.暖肝煎加減治療疝氣病251例
    。陜西中醫(yī) 1995;16(1):15]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55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炒白術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營固衛(wèi)
    ,以御風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