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道醫(yī)傷科方劑大全

      道醫(yī) 2023-06-24 23:52:47

      搽藥

      ,用藥所泡的水或酒搽于受傷體表。藥物大多由藥與純高粱酒、醋經(jīng)過一定的時(shí)間浸泡而成
      ,(酒與醋的比例一般是8:2)用于按摩
      ,推拿手法的前后,對患者體表局部的搽洗
      。其作用在于舒筋活絡(luò)追風(fēng)祛寒濕
      。常用的有舒筋活絡(luò)藥水,活血酒
      ,茴香酒等等

      方1.舒筋活絡(luò)藥水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祛風(fēng)通絡(luò)

      ,主治筋絡(luò)攣縮
      ,筋骨酸痛,風(fēng)濕麻木

      〔處方組成]

      生大黃40g生南星20g生桅子40g生川烏40g生草烏40g生半夏40g生木瓜40g生蒲黃30g羌活40g獨(dú)活40g路路通40g樟腦30g蘇木30g赤芍20g紅花20g白酒3500g米醋750g

      將上述藥在酒醋內(nèi)浸泡七天

      ,(封閉嚴(yán)密)裝入瓶中備用,在受傷局部搽本藥水
      ,亦可結(jié)合推拿
      ,按摩使用。每曰三至五次

      方2.活血酒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

      ,祛風(fēng)通絡(luò),主治關(guān)節(jié)疼痛
      ,活動(dòng)受限制
      ,風(fēng)寒濕痹等癥。

      處方組成

      伸筋草12g透骨消12g羌活12g獨(dú)活12g川桂枝9g川烏9g

      將藥置于鍋或盆中加水煮沸15分鐘后

      ,去掉藥渣取汁
      ,加溫以蒸氣熏蒸患處20分鐘后,待水溫降至45°C時(shí)浸泡洗患處

      本法能使關(guān)節(jié)筋絡(luò)舒松

      ,活血止痛,尤其對關(guān)節(jié)強(qiáng)直
      ,痙攣
      ,酸痛麻木或損傷夾濕者,均有顯著療效
      。此法多用于四肢關(guān)節(jié)傷痛

      方3.散瘀和傷湯

      〔功能主治〕治一切跌打損傷,瘀血積聚

      ,散風(fēng)祛寒

      〔處方組成〕

      番木20g紅花20g生半夏20g骨碎補(bǔ)14g甘草12g蔥須50g

      以上藥加水五碗煎沸,再加醋100g熬開后熏洗患處

      ,每日3至4次

      草烏9g全當(dāng)歸12g紅花9g桑枝9g紫草9g虎仗9g絡(luò)石藤9g地鱉蟲6g

      將上藥用高粱酒浸泡

      ,約一周時(shí)間即可外用。用時(shí)先以熱水洗凈患處
      ,再搽此藥酒
      ,每次搽10分鐘左右,每曰2至3次

      方4.茴香酒

      〔功能主治]治一切扭

      、閃、挫傷
      、腫痛
      ,消瘀、活血
      、追風(fēng)
      、驅(qū)寒。

      處方組成

      茴香20g丁香16g樟腦20g紅花12g白酒60g

      將上藥用白酒浸泡后

      ,去渣取酒
      ,用棉花蘸藥酒涂搽患處,每日2至3次

      方5.海桐皮湯

      〔功能主治〕治一切跌打閃挫扭傷及筋傷骨錯(cuò)疼痛

      處方誠〕

      海桐皮8g透骨消8g乳香8g當(dāng)歸3g

      川椒12g沒藥8g川芎4g紅花4g

      白芷30g威靈仙30g防風(fēng)30g甘草30g

      將上藥共為細(xì)末裝布袋內(nèi)煎湯熏洗患處,每日3至4次

      方6.八仙逍遙湯

      〔功能主治〕治跌打損傷

      ,腫硬疼痛及一切冷熱風(fēng)濕筋骨疼痛。

      〔處方組成〕

      防風(fēng)4g荊芥4g川芎4g倉術(shù)12g

      川椒12g丹皮4g甘草4g古參18g

      將以上藥物煎水熏洗

      ,每曰3至4次

      敷藥是道醫(yī)在傷科,瘍

      、癱
      、療、疽
      、毒
      、痹、瘤
      、癌等病應(yīng)用最多的一種治療手段
      。它可分為膏藥、藥膏
      、藥膠
      、藥粉(散)等數(shù)種。一般都是先將藥物烘干碾成細(xì)末
      ,加蜂蜜
      、油
      、水、酒
      、醋或用凡士林
      、蔥、姜等制作
      ,按病情部位,配一定的比例
      、厚度
      ,調(diào)勻后涂敷患處。傷科敷藥的種類很多
      ,按其功效有消瘀止痛
      、舒筋活血、接骨續(xù)筋
      、生肌長肉
      、溫筋通絡(luò)、祛風(fēng)利濕等
      。大部均在損傷早
      、中期應(yīng)用。

      方7.消瘀止痛藥膏

      、散

      〔功能主治〕主治骨折及急性扭挫傷,退腫止痛

      處方組成

      大黃15g梔子40g地鱉蟲40g乳香40g沒藥40g蒲公英80g

      以上藥共碾為細(xì)末

      ,加飴糖或凡士林油膏調(diào)敷患處,每曰1次
      ,一對時(shí)換藥再敷

      方8.消腫散

      〔功能主治〕治傷后血腫,肌膚烏黑

      ,局部發(fā)熱疼痛等癥

      〔處方組成〕

      黃柏200g姜黃120g大黃120g蒼術(shù)200g陳皮120g香附120g透骨120g散血草120g甘草40g

      以上藥共碾為細(xì)末,局部青腫者用酒

      、醋調(diào)敷
      ;灼痛者用水、蜜調(diào)敷
      ,每日換藥1次

      方9.接骨續(xù)筋藥膏

      〔功能主治〕治骨折、骨斷

      、骨裂
      、骨碎及筋斷等癥

      處方組成

      自然銅120g荊芥120g防風(fēng)120g五加皮120g皂角核120g茜草120g川斷120g羌活120g獨(dú)活120g乳藥80g肉桂80g白芨100g血蝎160g硼砂160g螃蟹骨(殼)160g

      將上藥碾為細(xì)末,用蜂蜜調(diào)敷患處

      ,24小時(shí)換藥再敷

      方10.紅玉膏

      〔功能主治〕治一切瘡、毒

      、傷口
      ,潰瘍,能生肌長肉
      、止痛

      〔處方組成〕

      紫草80g乳香80g沒藥80g象皮80g當(dāng)歸80g生地160g甘草15g合歡皮80g麻油250g

      以上藥物用麻油炸枯去渣,再入黃占120g

      、白占80g
      、白蝎16g,制成軟膏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至愈為止

      方11.活血散瘀散

      〔功能主治〕治跌打損傷

      、瘀血停滯、腫痛
      、陳舊傷痛及風(fēng)寒濕痹
      、血滯筋脈不舒者,可外敷也可內(nèi)服

      〔處方組成〕

      乳香25g沒藥25g羌活15g樟木香10g厚樸15g川烏5g草烏5g尖貝母10g白芷40g麝香5g當(dāng)歸40g紫荊皮40g川芎25g獨(dú)活25g續(xù)斷25g生香附25g甲珠15g自然銅25g木瓜25g上安桂15g血蝎25g真虎骨25g小茴香15g

      將藥碾為細(xì)末后

      ,用藥粉25g泡酒一斤,服藥時(shí)搖蕩酒瓶
      ,連藥粉并服
      。成人每次服藥酒15g,早晚各1次,體弱者劑量酌減
      。外用時(shí)以開水調(diào)藥粉為糊狀
      ,用牛皮紙貼敷患處,敷藥如銅錢厚
      ,輕傷宜薄
      ,重傷宜厚,隔1至2日換藥1次

      禁忌:孕婦及熱者忌內(nèi)服

       方12.碧玉霄

      〔功能主治〕功能清泄?jié)駸幔舛鞠[

      ,主治濕熱內(nèi)蘊(yùn)
      ,肌膚紅腫及伴濕疹起瘰作癢者。

      〔處方組成〕

      青黛100g大黃100g熟石膏100g黃柏100g

      將藥碾為細(xì)末

      ,和勻
      ,用凡士林油調(diào)成軟膏
      ,攤于紗布敷料上,貼患處
      ,2日換藥

      方13.黑虎丹

      〔功能主治〕功能祛瘀軟堅(jiān)散結(jié),化痰消腫

      ,解毒
      。主治積疼堅(jiān)結(jié)成塊;骨節(jié)粘連活動(dòng)受限
      ,及無名腫毒堅(jiān)硬疼痛者

      〔處方組成]

      爐甘石100g五倍子100g灸山甲100g乳香100g沒藥100g輕粉100g兒茶100g梅片100g腰黃100g全蝎100g麝香100g蜘蛛100g蜈蚣100g

      經(jīng)炮制后碾為細(xì)末,和勻收藏

      ,宜密封,摻與三色敷藥
      ,隨時(shí)使用

      方14.桂麝丹

      〔功能主治〕溫筋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一切損傷
      ,曰久筋骨酸痛和風(fēng)寒痹癥疼痛。

      〔處方組成〕

      廣香20g肉桂15g公丁香10g

      將上三藥各碾為細(xì)末

      ,和勻收貯
      ,摻藥或摻于藥膏中,膏藥上
      ,敷藥中均可
      ,2曰1換。

      方15.跌打新傷藥

      〔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新傷

      ,百用百靈
      ,極為神效。

      〔處方組成〕

      麝香5g三棱10g蛾木10g山楂10g甘松10g細(xì)辛10g紫荊皮10g公丁香10g桂枝10g紅花10g二七15g羌活10g獨(dú)活10g

      將上藥碾為細(xì)末

      ,貯藏于瓶內(nèi)
      。日服3次,每次10g-15g,用童子小便送服

      服藥期禁忌房事

      ,孕婦禁用。

      方16.止血愈合方

      〔功能主治〕主治凡破皮流血不止

      ,傷處青腫疼痛者
      ,療效特佳。

      處方組成

      血蠍9g當(dāng)歸9g膽南星15g雄土鱉12g沒藥24g馬錢子4個(gè)(微炒)龍骨9g南紅花15g川羌活9g螃蟹骨9g凈乳香30g防風(fēng)15g金絲毛24g三七3g白芷15g七葉一枝花15g昌蒲9g升麻15g冰片3g

      將上藥碾為細(xì)末

      ,入瓶備用
      。使用時(shí)用老陳醋調(diào)敷患處
      ,或睡液調(diào)和后敷患處亦可。敷藥后約5分鐘即會止血
      ,痛消
      。此方經(jīng)我多年屢次使用,療效尤為突出

      方17.青城山仙傅接骨散

      〔功能主治〕主治接骨生新

      ,長期骨痂不形成,有消腫止痛
      ,舒筋活血之功效

      〔處方組成〕

      一方:

      生半夏200g ?炮制6次即成。

      炮制方法:

      第一次用淘米水浸泡3日(冬季5日)

      第二次用鹽水浸泡1日(冬季3日)

      第三次用醋浸泡1日(冬季3曰)

      第四次用童小便浸泡1日(冬季2日)

      第五次用黃酒浸泡1曰(冬季2曰)

      第六次用姜汁水浸泡1日(冬季2曰)

      再加黃芩200g,共碾為細(xì)末

      ,用老酒吞服
      ,若系腫痛患者,用醋調(diào)敷外傷處即可

      二方:

      小公雞一只(重五六兩連毛)

      。取五加皮50g同雞一并搗爛,為糊狀敷傷處
      ,一柱香時(shí)解下
      ,后用山螃蟹200g、白酒一碗
      ,煎成膏敷之
      ,再以大瓦松煎酒服,對骨折患者療效尤為顯著

      方18.碎骨丹

      〔功能主治〕主治骨折

      、骨碎、骨裂及骨膜損壞
      ,有活血長肉之功效

      〔處方組成〕

      紫靈芝一棵 遠(yuǎn)志40g狗脊40g自然銅32g五加皮32g蘆根24g紫河車一具 ? 茜草32g 仙茅32g白簽草24g土苓60g粉丹60g獨(dú)活60g老鷹爪一雙 ?白芍80g甘草20g生地16g羌活60g骨碎補(bǔ)60g當(dāng)歸90g茅根20g續(xù)斷60g川牛膝28g白附子28g地鱉蟲14個(gè) ?澤蘭45g 紅花32g防風(fēng)60g白芨32g香油750g麝香15g乳香60g沒藥60g肉桂32g冰片16g煅象皮16g黃丹280g三七40g

      將麝香以下7藥共碾成細(xì)粉,其余之藥熬成黑色膏藥

      ,使用時(shí)將細(xì)藥粉放在膏藥內(nèi)
      ,外貼骨傷處。經(jīng)多年使用
      ,此藥療效特佳

      方19.痹痛散(湯)

      〔功能主治〕功能通筋絡(luò),祛風(fēng)濕

      ,主治風(fēng)濕阻滯
      ,肌肉筋骨酸痛等癥。

      〔處方組成〕

      絡(luò)石藤9g雞血藤9g海風(fēng)藤6g天仙藤6g桑枝9g全當(dāng)歸9g南川芎6g川牛膝9g

      將以上各藥碾細(xì)成粉末,可用熱酒調(diào)敷患處

      ,可煎水內(nèi)服
      ,也可將所煎之藥水洗敷患處。

      方20.續(xù)骨生痂散

      〔功能主治〕主治續(xù)骨生新

      、消腫止痛

      〔處方組成〕

      狗骨頭50g透骨干50g海馬50g松香30g五倍子30g大風(fēng)子30g蟬蛻30g

      將以上7藥碾為細(xì)末,用白酒浸泡10-15日之后再用藥酒洗擦患處

      。嚴(yán)禁內(nèi)服

      方21.青城山道家接骨續(xù)斷方

      〔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損傷,垂死可救

      ,勿食雞肉
      。(注,臨床觀察用此方食雞肉易得并發(fā)癥)

      〔處方組成〕

      荊芥

      、黃蠟、魚鰾膠(炒黃)各15g艾葉三片 ?無灰酒(三碗)煮熬40分鐘
      ,熱服后患者若出汗即生效

      方22.損傷筋骨方

      〔功能主治〕主治筋骨損傷,腫脹疼痛

      、難忍者。

      處方組成

      黃榔剌根(又名鉆地風(fēng)

      、黃泡剌根)70g,紅曲粉60g,老山枝100g共碾為末
      ,用糯米飯同搗爛成糊,敷患處
      ,并用杉樹皮作夾板包扎固定
      ,以免骨折處移位,形成畸形
      ,導(dǎo)致功能喪失

      方23.治傷驗(yàn)方

      〔功能主治〕骨損、骨裂

      、紅腫
      、疼痛。

      〔處方組成〕

      小公雞一只(連毛重五

      、六兩)
      ,五加皮40g,同搗爛為糊狀,敷在傷處45分鐘后解下
      ,后用山枝10g,五加皮15g,酒一碗煎成膏
      ;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此方多年來百用百靈,實(shí)乃神效

      方24.仙傳膏

      〔功能主治〕主治打后重傷

      ,死血疲結(jié),嘔逆不進(jìn)食物
      ,神志昏迷
      ,及夾傷肉爛,貼此膏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處方組成及制用〕

      乳香5分(去油)沒藥7g(去油)樟腦7g輕粉10.5g血竭10.5g 冰片3分 麝香1分 黃醋40g 豬油100g

      將以上7藥共碾成末后

      ,將蠟油同化,調(diào)成膏貼患處一曰一夜即蘇醒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57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yùn)用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通過對導(dǎo)師李敬孝教授臨床治療胸痹的病例的分析總結(jié)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
      ,桂枝9g,赤芍9g
      ,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fēng)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
      、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gè)(每個(gè)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gè)(每個(gè)分5塊),半夏25個(gè)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