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效虎骨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4-30 10:01:00
八效虎骨散
別名 : 虎骨散、大效虎骨散
處方 : 虎骨(酥炙)
、敗龜(炙)
、當(dāng)歸
、官桂(去皮)
、地龍(去皮)
、牛膝(去苗)、漏蘆
、威靈仙
、自然銅(燒
,醋炙
,淬)、玄胡索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
功能主治 : 血風(fēng)遍疰疼痛
,丈夫筋骨疼
,及打撲損傷疼痛甚者
。
用法用量 : 虎骨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大效虎骨散(《婦人良方》卷四)
。
摘錄 : 《博濟(jì)》卷五
芍藥散簡介
目錄1拼音2《幼幼新書》卷三十引《惠眼觀證》 2.1組成2.2主治2.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4制備方法 3《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3.1組成3.2主治3.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3.4制備方法 4《圣惠》卷二十七 4.1組成4.2主治4.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4.4制備方法4.5用藥禁忌 5《圣惠》卷八十二 5.1組成5.2主治5.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5.4制備方法 6《圣惠》卷八十九 6.1芍藥散的別名6.2組成6.3主治6.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6.6附注 7《普濟(jì)方》卷五十四引《圣惠》 7.1組成7.2主治7.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7.4制備方法 8方出《千金》卷六
,名見《雞峰》卷十 8.1組成8.2主治8.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8.4附注 9《蘇沈良方》卷八 9.1組成9.2主治9.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10《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10.1組成10.2主治10.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0.4制備方法 11《普濟(jì)方》卷四○七 11.1組成11.2主治11.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1.4制備方法11.5用藥禁忌 12《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五 12.1組成12.2主治12.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2.4制備方法 13《圣惠》卷八十三 13.1組成13.2主治13.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3.4制備方法 14《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14.1組成14.2主治14.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4.4制備方法 15《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五 15.1組成15.2主治15.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5.4制備方法 16《醫(y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王岳產(chǎn)書》 16.1組成16.2主治16.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6.4制備方法 17《博濟(jì)》卷三 17.1芍藥散的別名17.2組成17.3主治17.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7.5制備方法17.6附注 18《醫(yī)心方》卷十五引《令李方》 18.1組成18.2主治18.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8.4制備方法 19《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19.1組成19.2主治19.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19.4制備方法 20《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吉氏家傳》 20.1組成20.2主治20.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21《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21.1組成21.2主治21.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1.4制備方法 22《保命集》卷中 22.1組成22.2功效22.3加減 23《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九 23.1組成23.2功效23.3主治23.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3.5制備方法 24《圣惠》卷八十一 24.1組成24.2主治24.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4.4制備方法 25《圣惠》卷七十八 25.1組成25.2主治25.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5.4制備方法 26《朱氏集驗方》卷十(宛委別藏本) 26.1組成26.2主治26.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6.4制備方法26.5附注 27方出《外臺》卷三十四引《小品方》,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二引《令李方》 27.1芍藥散的別名27.2組成27.3主治27.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7.5制備方法27.6附注 28《外臺》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28.1組成28.2功效28.3主治28.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8.5制備方法 29《外臺》卷三十四引《刪繁方》 29.1組成29.2主治29.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29.4制備方法 30《圣惠》卷六十七 30.1芍藥散的別名30.2組成30.3主治30.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30.5制備方法30.6附注 附:1古籍中的芍藥散 1拼音 sháo yào sǎn
2《幼幼新書》卷三十引《惠眼觀證》
2.1組成
芍藥1分
,大黃1分,甘草(炙)1分
,當(dāng)歸1分
,樸消1分
。
2.2主治
小兒大小便下藥不通者
。
2.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
,瓦器中煎至半盞,去滓服
。
2.4制備方法
上為末
。
3《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3.1組成
芍藥1分
,芎1分
,(庶蟲
??)蟲(炙令焦)1分
。
3.2主治
小兒夜啼腹痛
。
3.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1月及百日兒
,每服1字匕
,用乳汁調(diào)服,半歲至1歲兒
,每服半錢匕,連夜4服
。
3.4制備方法
上為散。
4《圣惠》卷二十七
4.1組成
白芍藥1兩
,黃耆2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人參1兩(去蘆頭),熟干地黃1兩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1兩
,干姜半兩(炮裂,銼)
,當(dāng)歸1兩,前胡1兩(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訶黎勒皮1兩。
4.2主治
虛勞里急
,四肢疼痛,氣引胸脅不利
。
4.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
,大棗3枚
,煎至6分,去滓,納飴糖棗許大
,更煎12沸
,食前溫服
。
4.4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4.5用藥禁忌
忌菘菜
。
5《圣惠》卷八十二
5.1組成
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
,芎半兩,黃芩半兩
,薯蕷半兩。
5.2主治
小兒夜啼不止
,胸滯氣脹
,膈中氣逆
,嘔吐腹痛。
5.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1月及百日兒每服1字
,粥飲調(diào)下,半歲及1歲兒每服半錢
,連夜35服
。
5.4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散
。
6《圣惠》卷八十九
6.1芍藥散的別名
芍藥湯
6.2組成
赤芍藥1兩
,黃耆3分(銼),犀角屑半兩
,檳榔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6.3主治
小兒心氣不足
,舌本無力
,令兒語遲
。
6.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
,以水1小盞,煎至5分
,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6.5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6.6附注
芍藥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一)
。
7《普濟(jì)方》卷五十四引《圣惠》
7.1組成
赤芍藥半兩,白芍藥半兩
,川芎半兩,當(dāng)歸半兩
,甘草半兩,大黃半兩
,木鱉子半兩
。
7.2主治
熱壅生風(fēng)
,耳內(nèi)痛與頭相連
,膿血流出。
7.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
,食后、臨臥水煎服
。
7.4制備方法
上銼散。
8方出《千金》卷六
,名見《雞峰》卷十
8.1組成
生竹皮1升
,芍藥2兩
,芎1兩,當(dāng)歸1兩,桂心1兩
,甘草1兩
,黃芩2兩
。
8.2主治
臟氣虛,膈氣傷
,吐血,衄血
,溺血
,或起驚悸
。
8.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竹皮
,減3升,下藥
,煎取2升
,分3次服
。
8.4附注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芍藥竹茹湯”
。
9《蘇沈良方》卷八
9.1組成
茱萸(炒)半兩
,黃連(炒)1兩
,赤芍藥1兩
。
9.2主治
痢疾。
9.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
10《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10.1組成
白芍藥1兩,牡蠣(煅)半兩
,熟干地黃(焙)半兩,木賊(銼
,炒)1兩,烏賊魚骨(去甲)半兩
,干姜(炮)半兩。
10.2主治
妊娠胎動
,下血不止,臍腹(
??)痛
,迷悶昏塞
。
10.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食前米飲或溫酒調(diào)下
。
10.4制備方法
上為散。
11《普濟(jì)方》卷四○七
11.1組成
赤芍藥
、黃連、蛇床子
。
11.2主治
小兒奶疥癬癩。
11.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加輕粉半錢
,麻油調(diào)涂。洗破立效
。
11.4制備方法
上為末
。
11.5用藥禁忌
忌幼風(fēng)物
。
12《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五
12.1組成
赤芍藥1兩,黃耆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當(dāng)歸(切
,焙)1兩,續(xù)斷(銼)1兩
,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
,虎骨(酥炙)1兩
,蜀椒(去目并閉口者
,炒出汗)1兩,烏頭(炮裂
,去皮臍)半兩。
12.2主治
倒仆
,筋脈蹴損。
12.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
12.4制備方法
上為散
。
13《圣惠》卷八十三
13.1組成
赤芍藥1分
,人參(去蘆頭)1分,白術(shù)1分
,黃芩1分,川大黃(銼
,微炒)1分,當(dāng)歸1分
。
13.2主治
小兒心痛。但覺兒將手?jǐn)?shù)數(shù)摩心腹即啼
,是心痛不可忍
。
13.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
,以水1小盞
,煎至5分
,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13.4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
14《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14.1組成
芍藥1兩,當(dāng)歸(切
,焙)1兩
,芎1兩,干姜(炮)半兩
。
14.2主治
室女月水來
,腹痛
。
14.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
14.4制備方法
上為散。
15《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五
15.1組成
芍藥2兩
,白術(shù)1兩半
,黃芩(去黑心)1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木香3分,丁香半兩
。
15.2主治
妊娠心腹痛
。
15.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空心炒生姜湯調(diào)下。
15.4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散
。
16《醫(y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王岳產(chǎn)書》
16.1組成
赤芍藥1分,麻黃2分
,甘草3銖(炮),葛根1分
,麥門冬(去心)1分,石膏2分
,黃芩1分,柴胡(去頭)1分
。
16.2主治
妊娠5月或78月內(nèi),急患時氣
,煩熱口干,心躁頭痛
,四肢煩疼
,不得安臥
。
16.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盞
,加生姜2片,煎取6分
,去滓溫服,每日5次
,不拘時候
。
16.4制備方法
上銼
,熬
,為散
。
17《博濟(jì)》卷三
17.1芍藥散的別名
芍藥湯
17.2組成
赤芍藥1兩半,官桂(去皮)3兩
,甘草半兩(炮)。
17.3主治
非時下血及血痢
。
17.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
,加生姜半斤
,餳少許
,同煎至7分
,溫服。
17.5制備方法
上為末
。
17.6附注
芍藥湯(《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
18《醫(yī)心方》卷十五引《令李方》
18.1組成
芍藥3分
,大黃3分
,白蘞3分,葬草2分
。
18.2主治
久癰疽漏。
18.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
,酒送下,日2次
。不知
,可稍增至方寸匕
。
18.4制備方法
上為末
,和調(diào)之
。
19《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19.1組成
芍藥半兩(搗末),亂發(fā)1分(燒灰)
。
19.2主治
產(chǎn)后血暈
,絕不識人
。
19.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以熱酒調(diào),溫服之
,須臾再服。
19.4制備方法
上為末
。
20《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吉氏家傳》
20.1組成
芍藥1錢,枳殼(去白
,炒)1錢,甘草1錢
,地榆(洗)1錢,黃柏半兩(去粗皮)
,川烏頭1個(炮)。
20.2主治
小兒積痢
。
20.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上焙干為末。每服半錢
,用白梅湯下。
21《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21.1組成
芍藥3分
,防風(fēng)3分
,麻黃3分
,黃苓半兩
,防巳半兩
,桂心半兩,白術(shù)半兩
,人參半兩
,芎半兩
,獨活半兩,升麻半兩
,牛膝半兩
,石膏半兩
,橘皮半兩
,五加皮半兩,羚羊角屑半兩
,杏仁20個(去皮尖),干葛1兩
。
21.2主治
卒暴風(fēng),口面僻邪,半身不遂
,語不轉(zhuǎn),有氣者
。
21.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大盞
,加竹瀝2合,生姜半分
,同煎至8分
,濾去滓服。
21.4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
22《保命集》卷中
22.1組成
芍藥2兩
,桂枝5錢
。
22.2功效
解利傷寒
。
22.3加減
往來寒熱而嘔,加柴胡散2錢半
。
23《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九
23.1組成
赤芍藥2兩,漚麻頭1握(揀擇凈
,鐵碎),芎2兩
,當(dāng)歸(切,炒)2兩
,茯神(去木)2兩,甘草(微炙)2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
,亂發(fā)灰1分。
23.2功效
催生
。
23.3主治
難產(chǎn)。
23.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臨臥時溫酒調(diào)下
,頻服之
。
23.5制備方法
上為散。
24《圣惠》卷八十一
24.1組成
赤芍藥1兩
,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當(dāng)歸1兩(銼
,微炒),桂心1兩
,草豆蔻3分(去皮),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
,微炒去汗)。
24.2主治
產(chǎn)后血氣不和
,心腹(
?
?)痛
,痰逆,不思飲食
。
24.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大棗2枚
,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
,不拘時候
。
24.4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25《圣惠》卷七十八
25.1組成
白芍藥1兩
,生干地黃1兩
,牡蠣粉1兩
,桂心半兩
,甘草1分(炙微赤
,銼),石膏1兩
。
25.2主治
產(chǎn)后體虛頭痛。
25.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
,大棗3枚,煎至6分
,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25.4制備方法
上為散
。
26《朱氏集驗方》卷十(宛委別藏本)
26.1組成
香附子4兩(黃子醋2碗
,鹽1兩,煮干為度)
,肉桂
、延胡索(炒)
、白芍藥
。
26.2主治
婦人脅痛,凡藥不進(jìn)
;婦人血滯,腰脅痛。
26.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沸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
26.4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26.5附注
本方方名
,原書(人衛(wèi)本)作“芍藥湯”。方中肉桂
、延胡索、白芍藥用量原缺
。
27方出《外臺》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二引《令李方》
27.1芍藥散的別名
白薇散
、白薇芍藥散
27.2組成
白薇
、芍藥各等分。
27.3主治
妊娠小便多
,產(chǎn)后遺尿
,血淋
,熱淋。
27.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
,酒送下
,日3次
。
27.5制備方法
上為散。
27.6附注
白薇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白薇芍藥散(《三因》卷十七)
。
28《外臺》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28.1組成
芍藥1兩
,通草1兩,桂心1兩,昆布1兩
,白蘞1兩
,附子(炮)1兩
,黃耆1兩,人參1兩
,海藻1兩,木占斯1兩
。
28.2功效
消核。
28.3主治
乳癰腫
,及頤下氣結(jié)瘰疬。
28.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
,食后以清酒送下,日3次
。
28.5制備方法
上為散。
29《外臺》卷三十四引《刪繁方》
29.1組成
芍藥4分
,牡蠣(熬)8分,干地黃8分
,白術(shù)8分,干姜8分
,烏賊魚骨8分
,附子(炮)8分
,桂心8分,黃耆8分
,龍骨8分(研)。
29.2主治
婦人崩中
,泄血不斷
,淋瀝連年不絕
,黃瘕傷損。
29.3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
,酒送下。
29.4制備方法
上為散
。
30《圣惠》卷六十七
30.1芍藥散的別名
當(dāng)歸散
30.2組成
赤芍藥1兩,當(dāng)歸1兩(銼
,微炒),續(xù)斷1兩
,白芷1兩,生干地黃1兩
,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
,銼),牛膝1兩(去苗)
,蒲黃1兩。
30.3主治
撲損筋骨
,惡血不散,迷悶疼痛
,小便下血。
30.4芍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溫酒調(diào)下
,不拘時候
。
30.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散。
30.6附注
當(dāng)歸散(《普濟(jì)方》卷三一一)
。
古籍中的芍藥散 《證治準(zhǔn)繩·女科》:[卷之五產(chǎn)后門]腹痛 為兒枕也。若惡露已盡
,或由它故腹痛,如仲景枳實芍藥散證,或由血虛腹痛
,如仲景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證
,自當(dāng)...
《女科證治準(zhǔn)繩》:[卷之五產(chǎn)后門]腹痛 為兒枕也。若惡露已盡,或由它故腹痛
,如仲景枳實芍藥散證
,或由血虛腹痛
,如仲景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證,自當(dāng)...
《濟(jì)陰綱目》:[卷之十一產(chǎn)后門·上]腹痛 為兒枕也
。若惡露已盡
,或由他故腹痛
,如仲景枳實芍藥散證,或由血虛腹痛
,如仲景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證,自當(dāng)...
《高注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提之漏血者
。亦可主治也。婦人懷妊
。腹中痛。當(dāng)歸芍藥散主之
。(音鳩又音朽)當(dāng)歸芍藥散方當(dāng)歸(三兩)芍...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五婦人產(chǎn)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論一首
、證六條
、方八首
山西有何特產(chǎn)?
在山西,名產(chǎn)以汾酒
、竹葉青最為有名。清除老陳醋
、太原葡萄酒也并不遜色,知名度頗高
,而且獨樹一幟,盛名中外
。此外,五臺山“臺硯”
、大同黃花、恒山黃芪
、稷山板棗
、平陸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獼猴桃
、清除葡萄
、上當(dāng)“黨參”、晉城紅果、代縣辣椒
、“沁州黃”小米
、晉祠大米、太谷中藥“龜齡集”
、定坤丹、洪洞甲魚
、運城黃河鯉魚
、高平絲綢
、平陽木板年畫、大同藝術(shù)瓷
、銅器、平遙推光漆具均屬名產(chǎn)之列
。
晉祠大米,產(chǎn)于太原晉祠鎮(zhèn)一帶
。這種大米
,顆粒長,個頭大
,外形晶瑩飽滿,呈斗半透明狀
,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
,香氣撲鼻。吃到嘴里
,味香甜
,有韌性
、粘性,有咬頭
。晉祠大米所以質(zhì)地優(yōu)良,是由于水上關(guān)系
。生產(chǎn)這種大米的稻田
,用晉祠難老泉水澆地,這種水水溫低
,含有明礬等礦物質(zhì)
,加之晉祠附近村莊土地肥沃
,土壤呈黑色
,有利于水稻生長。
醋:山西陳醋
,全國聞名
,追溯歷史
,釀醋至遲在春秋時已開始,經(jīng)歷代的改進(jìn)發(fā)展
,到了清代,釀醋工藝精益求精
,形成了聞名全國的山西陳醋和太原特醋。它以高粱為原料
,特曲發(fā)酵,經(jīng)夏曬東冰
,一年時間,醋的濃度
、香度提高,才成為陳醋
。山西陳醋以清徐產(chǎn)品最有名。太原特醋以溢源慶醋坊最為有名
。開始只是一個磨面坊的副業(yè),到1921年才以釀醋為主,所生產(chǎn)的醋
,甜
、棉
、酸、香
、濃
。太原生產(chǎn)的醋不僅本省人民喜愛
,而且行銷全國。
清徐葡萄,產(chǎn)于太原清徐縣境內(nèi)
,這里是國內(nèi)著名的葡萄產(chǎn)區(qū)之一
,素有“葡萄之鄉(xiāng)”的美稱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歷史,葡萄產(chǎn)地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一帶的山區(qū)
。這里生產(chǎn)的葡萄品質(zhì)優(yōu)良、味美香甜
、色澤鮮艷
、含糖量高
。唐朝詩人劉禹錫來并州曾寫有葡萄歌
,贊美清徐葡萄
。葡萄產(chǎn)地的土質(zhì)、陽光、氣候
、水源都適宜葡萄的生長。經(jīng)過多年的積累
,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養(yǎng)植經(jīng)驗
。清徐葡萄現(xiàn)有五十多個品種
,最著名的優(yōu)質(zhì)品種為白瓶兒、黑雞心
、紫龍眼三種
,其中白瓶兒葡萄為最好
,每粒約七、八分
,直徑達(dá)三、四分
。
葡萄酒:太原葡萄酒在唐朝時已經(jīng)很有名氣,是給皇帝的貢品
。宋朝大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司馬光
,在他的詩句中就有“山寒太行曉,水碧晉祠春
,齋釀葡萄熟,飛觴不厭頻
。”盛贊太原葡萄酒的醇香
。太原葡萄酒來自清徐,這里歷史上就以盛產(chǎn)葡萄酒聞名
,主要產(chǎn)地在西山邊山、馬峪、高白
、城關(guān)等鄉(xiāng)。長期以來
,太原葡萄酒以古傳統(tǒng)獨特方法釀制,質(zhì)量上乘
,長勝不衰。
汾酒:汾酒是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廠生產(chǎn)的白酒
。始釀于南北朝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汾酒“入口綿,落口甜
,酒后有余香”,以色
、味、香三絕著稱
,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汾酒曾在1916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一等優(yōu)勝金質(zhì)獎
。新中國成立后
,多次獲得國務(wù)院頒發(fā)的金質(zhì)獎。已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竹葉青酒:杏花村汾酒廠產(chǎn)
,是汾酒的再制品,釀造歷史悠久
。竹葉青以汾酒做原料,配以陳皮
、砂仁、當(dāng)歸、零陵香
、公丁香、廣木香
、紫檀香等十余種中藥材和經(jīng)蛋青、竹葉
、冰糖浸泡而成,酒精含量為45度
。酒色青綠
,晶瑩透明
。經(jīng)科學(xué)鑒定,具有和胃
、消食
、除煩的功效
,對心臟病、高血壓
、冠心病、關(guān)節(jié)炎都有一定的療效
。純正香美的汾酒、竹葉青酒
,都要經(jīng)過5道關(guān)口、27條防線和120道工序反復(fù)檢驗合格才能包裝上市
。因此,也可見酒之品質(zhì)
。
五臺山硯,簡稱“臺硯”
。因取石料于文山
,亦名文山石硯
。五臺山硯石料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