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厚樸
、砂仁、半夏、陳皮、茯苓、青皮、桔梗、芍藥、枳殼、木香、玄參、鼠粘子、山梔仁。功能主治 : 因食煎煿油膩等物,及飲酒太過而行房事
,毒氣不能流行,聚結于喉根用法用量 : 八正順氣湯(《喉科枕秘》卷二)
摘錄 : 《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一
處方 : 陳皮、砂仁
功能主治 : 外感寒邪,內(nèi)傷熱物
,或大寒后便入熱湯洗,將寒氣逼入脾經(jīng),冷氣阻于中脘,邪氣熱客于心熱,致生喉閉者。用法用量 : 八正順氣湯(《喉科紫珍集》卷下)
。摘錄 : 《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一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厥證之一·氣厥 4.1氣厥的定義4.2氣厥的辨證治療 4.2.1實證 4.2.1.1氣厥實證的癥狀4.2.1.2證候分析4.2.1.3治法4.2.1.4氣厥實證的方藥治療4.2.1.5氣厥實證的飲食療法 4.2.1.5.1推薦食材4.2.1.5.2推薦食療方4.2.2虛證 4.2.2.1氣厥虛證的癥狀4.2.2.2證候分析4.2.2.3治法4.2.2.4氣厥虛證的方藥治療4.2.2.5氣厥虛證的飲食療法 4.2.2.5.1推薦食材4.2.2.5.2推薦食療方 4.3關于厥證 5病理名詞·氣厥6參考資料附:1治療氣厥的穴位2治療氣厥的方劑3治療氣厥的中成藥4氣厥相關藥物5古籍中的氣厥 1拼音 qì jué
2英文參考 syncope due to disorder of qi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qi syncope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10)]
a with qi disorder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disorder of qi activities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syncope resulting from disorder of vital energy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概述 氣厥:1.厥證之一;2.病理名詞
。4厥證之一·氣厥 氣厥(syncope due to disorder of qi[1]、qi syncope[2])亦稱中氣(《證治要訣·厥》)
,為厥證之一[3]。是指中氣衰竭,或氣機逆亂蒙閉諸竅所致的厥證[2]。氣厥常分為實證、虛證進行辨治。氣厥和血厥之實證常轉化為氣滯血瘀之證[4]。《景岳全書·厥逆》:“氣厥之證有二
《證治要訣·厥》:“氣厥
《丹溪心法·厥》:“氣厥者,與中風相似
,何以別之?風中身溫
《中醫(yī)藥學名詞》(2010):氣厥是指中氣衰竭,或氣機逆亂蒙閉諸竅所致的厥證[2]
逆氣旋去而真氣受損者
4.2.1實證 氣厥·實證(qi syncope with excess syndrome[2])是指邪實閉竅
4.2.1.1氣厥實證的癥狀 多因情志異常
4.2.1.2證候分析 肝郁不舒
,氣機上逆,壅阻心胸,內(nèi)閉神機[4]:由于肝氣不舒,氣機逆亂
,上壅心胸,阻塞清竅,故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而肝氣上逆,氣機閉塞,肺氣不宣,則呼吸氣粗。陽氣被郁,不能外達4.2.1.3治法 順氣開郁[6]
。順氣降逆開郁[4]。
4.2.1.4氣厥實證的方藥治療 五磨飲子[備注]五磨飲子(《醫(yī)方集解》):烏藥
、沉香、檳榔、積實、木香加減。方中以沉香、烏藥降氣調(diào)肝;檳榔、枳實、木香行氣破滯。本方亦可加入白豆蔻、檀香、丁香、藿香之類以理氣寬胸。若肝陽偏亢,癥見頭暈而痛精神 ***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4.2.1.5氣厥實證的飲食療法4.2.1.5.1推薦食材 佛手
4.2.1.5.2推薦食療方 [4]
1.佛手茶(《本草再新》):佛手5g,花茶3g
2.麥芽青皮飲(《保健藥膳》):生麥芽30g,青皮10g
3.柚皮粥(《常見病食療食補大全》):鮮柚子皮1個
4.2.2虛證 氣厥·虛證(qi syncope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2])是指元氣虧虛,氣隨血脫
4.2.2.1氣厥虛證的癥狀 眩暈昏仆,面色蒼白
4.2.2.2證候分析 元氣素虛,清陽不升
由于元氣素虛,又因悲恐或疲勞過度
4.2.2.3治法 補氣回陽[6]。
4.2.2.4氣厥虛證的方藥治療 四味回陽飲[備注]四味回陽飲(《景岳全書》):人參
、制附子、炮姜、炙甘草加減。方中以人參補氣;附子、炮姜回陽本證亦有反復發(fā)作的傾向
,平時可常服香砂六君子丸[備注]香砂六君子湯(《時方歌括》):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和中,以防患于未然。另可加用甘麥大棗湯[備注]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方論》):甘草、淮小麥、大棗養(yǎng)心寧神,甘潤緩急,合前方則心脾同調(diào),更可加強療效。并可治神傷氣厥之厥證。四味回陽飲乃治厥脫之重證,臨證時必須慎加辨別4.2.2.5氣厥虛證的飲食療法4.2.2.5.1推薦食材 粳米、烏雞
、大棗、山藥、香菇、牛肉、蜂蜜等[4]。4.2.2.5.2推薦食療方 [4]
1.黃芪棗姜茶(《中醫(yī)良藥良方》):炙黃芪10g,紅棗5枚
,生姜2片。黃芪切成薄片,紅棗剖開去核,生姜去皮切絲。將上述藥物置杯中,沸水沖泡,加蓋燜15分鐘后即成。代茶飲。2.烏雞湯(《飲膳正要》):雄烏雞1只,陳皮3g
,良姜3g,胡椒6g,草果2個,蔥、豉、醬各適量3.補虛正氣粥(《圣濟總錄》):黃芪30~60g,人參10g
各種時行熱病
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休克
詳見厥證條
。5病理名詞·氣厥 氣厥為病理名詞[3]。指氣逆[3]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厥論》:“膽移熱于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變衄蔑瞑目,故得之氣厥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6
一、感冒
1.風寒束表證
方劑: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
兩方均為辛溫解表劑
2.風熱犯表證
方劑: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
兩方均有辛涼解表
,輕宣肺氣功能,但前方長于清熱解毒,適用于風熱表證熱毒重者,后方重在清宣解表,適用于風熱襲表,肺氣不宣者。3.暑濕傷表證
方劑:新加香薷飲加減
。本方功能清暑化濕,用于夏月暑濕感冒
,身熱心煩,有汗不暢,胸悶等癥。4.氣虛感冒
方劑:參蘇飲加減。
本方益氣解表
,化痰止咳,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nèi)有痰濕,憎寒發(fā)熱,無汗,頭痛,咳嗽,氣短,脈弱等癥。5.陰虛感冒
方劑:加減葳蕤湯化裁。
本方滋陰解表
,適用于體虛感冒,頭痛身熱二、咳嗽
1.風寒襲肺證
方劑:三拗湯
、止嗽散加減。兩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
,但前方以宣肺散寒為主,用于風寒閉肺;后方以疏風潤肺為主,用于咳嗽遷延不愈或愈而復發(fā)者
。2.風熱犯肺證
方劑:桑菊飲加減
本方功能疏風清熱
3.風燥傷肺證
方劑:桑杏湯加減。本方清宣涼潤
,用于風燥傷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證者4.痰濕蘊肺證
方劑: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二陳平胃散燥濕化痰
5.痰熱郁肺證
方劑:清金化痰湯加減
本方功在清熱化痰,用于咳嗽氣急
6.肝火犯肺證
方劑:黛蛤散合加減瀉白散加減
。黛蛤散清肝化痰
,加減瀉白散順氣降火,清肺化痰7.肺陰虧耗證
方劑:沙參麥冬湯加減。
本方有甘寒養(yǎng)陰
三
1.冷哮證
方劑:射干麻黃湯、小青龍湯加減
兩方皆能溫肺化飲、止哮平喘
2.熱哮證
方劑:定喘湯
兩方皆能清熱宣肺,化痰平喘
3.寒包熱哮證
方劑:小青龍加石膏湯
前方用于外感風寒
4.風痰哮證
方劑: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
本方滌痰利竅
5.虛哮證
方劑:平喘固本湯加減。
本方補益肺腎
,降氣平喘6.肺脾氣虛證
方劑:六君子湯加減。
本方補脾化痰
7.肺腎兩虛證
方劑: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
兩者都可用于久哮肺腎兩虛
四、喘證
1.風寒壅肺證
方劑:麻黃湯合華蓋散加減
前方宣肺平喘
,散寒解表,適用于咳喘,寒熱身痛者;后方宣肺化痰,適用于喘咳胸悶,痰氣不利者。兩方比較,前者解表散寒力強,后方降氣化痰功著。2.表寒肺熱證
方劑:麻杏石甘湯加減。
本方有宣肺泄熱
、降氣平喘的功效,適用于外有表證,肺熱內(nèi)郁,咳喘上氣,目脹睛突,惡寒發(fā)熱3.痰熱郁肺證
方劑:桑白皮湯加減
本方有清熱肅肺化痰之功,適用于喘息
,胸膈煩悶,痰吐黃濁者。4.痰濁阻肺證
方劑: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二陳湯燥濕化痰
,理氣和中,適用于咳而痰多,痰質(zhì)稠厚,胸悶脘痞,苔膩者。三子養(yǎng)親湯降氣化痰,適用于痰濁壅肺,咳逆痰涌,胸滿氣急,苔滑膩者。兩方同治痰濕,前方重點在胃,痰多脘痞者較宜;后方重點在肺,痰涌氣急者較宜。5.肺氣郁痹證
方劑:五磨飲子加減
。本方行氣開郁降逆,適用于肝氣郁結之胸悶氣憋
,呼吸短促者。6.肺氣虛耗證
方劑:生脈散合補肺湯加減
前方益氣養(yǎng)陰,以氣陰不足者為宜
7.腎虛不納證
方劑: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
前方溫補腎陽,適用于喘息短氣
8.正虛喘脫證
方劑:參附湯送服黑錫丹,配合蛤蚧粉
。前方扶陽固脫,適用于元氣大虧
,陽氣暴脫,汗出黏冷五、肺脹
1.痰濁壅肺證
方劑: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二方均能降氣化痰平喘,但蘇子降氣湯偏溫
2.痰熱郁肺證
方劑:越婢加半夏湯或桑白皮湯加減
前方宣肺泄熱,用于飲熱郁肺
3.陽虛水泛證
方劑: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
前方溫陽利水
4.肺腎氣虛證
方劑:平喘固本湯合補肺湯加減
前方補肺納腎,降氣化痰
六
1.初期
方劑:銀翹散加減。
本方疏散風熱
2.成癰期
方劑:《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加減。
前方重在化痰泄熱
3.潰膿期
方劑:加味桔梗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