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草果仁的功效與作用:化濕醒脾,消食化積

    道醫(yī) 2023-06-25 03:42:40

    草果

    ,首見于《飲膳正要》
    ,可見最早是作調料用之,煮肉時常用草果一二枚
    ,與大茴
    、桂皮、花椒等共作調味佳品
    ;調涼菜時如將上藥泡水澆之
    ,其味香撲鼻
    ,能增強消化,增進食欲
    ,且食后無礙胃壅氣及寒涼傷胃之弊
    。藥中用得相對較少,吳又可治療溫疫的“達原飲”
    ,方中用草果取其能芳香透達膜原濕濁之邪,古今皆知
    。張老受其啟發(fā)
    ,在內科疑難雜病中,凡舌苔白厚黏膩
    ,中焦寒濕壅滯難化,久治效差者
    ,常于方中加草果仁6g
    ,用之取效尤速。茲舉例如下:

    魏某

    ,男
    ,33歲,小學教師
    。1992年2月15日初診
    ,主訴胃脹、納差
    、口苦
    ,苔厚膩略黃,得胃病日久
    ,舌苔常厚而膩
    ,屢治不去
    ,脈象弦緩
    。辨為脾虛失運
    ,濕盛氣滯,食積日久而微有郁熱
    。用四君子湯加焦三仙各15g,沙參12g,干姜6g
    ,厚樸10g,草果仁5g
    ,萊菔子12g,枳實12g
    。6劑
    。至6天后復診時
    ,訴服上藥后腹內響動
    ,大便稀,多日之厚膩苔已轉為薄黃苔
    ,腹脹大減
    ,繼服6劑而愈

    故凡中焦?jié)駶岵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特別是舌苔白膩而厚者,多于辨證處方中加草果仁5-6g,收效均甚理想

    。于是進一步體會到前人用草果仁作調料的真正用意.乃用其辛溫芳香之性
    ,防止油膩
    、生冷
    、滯氣礙胃,寓有芳香化濕醒脾之目的

    查草果仁辛溫

    ,歸脾胃經(jīng)
    ,具有燥濕除寒
    ,祛痰截瘧,消食化積之功
    ,用于瘧疾
    、痰飲痞滿
    ,脘腹冷痛
    ,反胃嘔吐、瀉痢
    、食積等證
    。然臨證芳化濕邪,每多求助于蒼術
    、藿香
    、佩蘭、砂仁
    、白蔻之類
    ,常濕可化,難證可消
    。張老思草果仁所治上證雖多
    ,皆取其氣味芳香濃馥
    ,辛香可化濕
    ,溫燥可散寒.其藥力類于草蔻而強于草蔻,且其溫燥之性又較草蔻為弱
    ,故不甚傷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静萸笳妗吩唬骸安莨c草豆蔻,諸書皆載氣味相同
    ,功效無別
    ,服之皆能 溫胃逐寒,然此氣味浮散
    ,凡冒巔霧不正瘴瘧,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闭f明此二藥之力量強弱、溫燥之性又有差別矣

    臨證當選優(yōu)擇能而盡量避其毒副作用

    ,為醫(yī)道知藥善任之基本功
    。又
    ,值得注意的是,草果化濁
    ,必須用草果仁
    ,古之所謂“草果消膨效
    ,連殼反脹胸”之說
    ,尚需進一步體會與研究

    名醫(yī)簡介:

    張學文(1935-),陜西省漢中市人

    。陜西中醫(yī)學院教授、主任醫(yī)師
    ,首屆國醫(yī)大師
    。自幼承家學,耳濡目染
    ,18歲時便出師獨立應診
    ,在中風的中醫(yī)中藥治療研究上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提出了“顱腦水瘀證”的新觀點
    ,開辟了我國中醫(yī)治療多種腦病的新途徑。發(fā)表論文70余篇
    ,著有《張學文中醫(yī)世家醫(yī)學輯要》
    、《醫(yī)學求索集》
    、《疑難病論治》及《中風病》等10余部專著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6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
    、云母粉、白術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