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偏方秘方

      消炎利膽湯治療急慢性膽囊炎

      道醫(yī) 2023-06-25 03:50:24

      主治:急慢性膽囊炎

      處方:茵陳30克

      ,川厚樸15克
      ,香附12克
      ,白芍12克
      ,延胡索12克
      ,甘草6克
      ,黃柏12克
      ,梔子12克,郁金10克
      ,柴胡12克
      ,生大黃(后下)12克,金錢草30克
      ,雙花15克
      ,元明粉15克。

      用法:諸藥以水適量

      ,用砂鍋或鋁鍋煎開后以文火煎至10分鐘放入生大黃煎5~10分鐘
      ,濾出后復(fù)煎1次,早晚分2次溫服
      。膽囊炎的發(fā)病機(jī)理多為肝郁氣滯
      、膽火郁結(jié)及濕熱內(nèi)蘊(yùn)所致,故臨床可分3期加減應(yīng)用

      ①急性期:癥見起病急

      、腹劇痛呈持續(xù)絞痛、口苦
      、咽干
      、惡心嘔吐、高熱畏寒
      、黃疸
      ,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治以疏肝利膽
      ,化濕清熱,該方加生石膏30克
      ,車前子18克

      ②慢性期:癥見右上腹輕度或暫短性隱痛或鈍痛,掣引肩背

      ,胸悶噯氣
      、常有口苦、咽干
      ,不欲食
      ,性急易怒、舌苔黃或薄白
      、脈弦緊
      。治以疏肝理氣,利膽瀉火
      ,該方去川厚樸
      ,加川楝子12克
      ,青皮12克。

      ③慢性期急性發(fā)作:癥見右脅及胃脘疼痛為主

      ,伴有寒熱
      ,輕度黃疸,惡心
      、饑不欲食
      ,大便秘結(jié),尿黃赤
      ,舌苔黃膩
      ,脈浮緊。治以疏肝止痛
      ,清熱化濕,該方加車前子12克
      ,云茯苓12克

      療效:本組120例患者,男性78例

      。最大年齡60歲
      ,最小16歲;急性46例
      ,慢性74例
      。服藥15~20余劑痊愈56例;服30劑以上痊愈者30例
      ;60劑以上痊愈者10例
      。服60劑以上全部癥狀消失,經(jīng)B超檢測膽囊壁尚現(xiàn)粗糙者22例
      。服該方數(shù)劑無效者2例
      。總有效率為98.3%

      按語:膽囊炎屬急癥范疇

      ,祖國醫(yī)學(xué)早有記載。如脅痛
      、黃疸等
      。其病機(jī)理直接與精神因素,寒溫不適
      ,過食油膩辛辣或蟲積等有關(guān)
      ,致氣血郁積膽腑和濕熱瘀結(jié)中焦,影響膽的“中清”和“通降”因膽氣不通而疼痛
      。熱積不散或瘀積過久而成膿瘡
      ,或膽汁逆溢肌膚而發(fā)黃
      。本文所述120例膽囊炎均系單純性膽囊炎。單純性膽囊炎的確診治療
      ,必須采用科學(xué)儀器B超檢測確診
      ,應(yīng)注意與膽石癥、急肝
      、膽息肉等相鑒別
      ,這樣,使用該方時(sh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自擬“消炎利膽湯”的功效其目的是疏肝利膽
      、清熱除濕、消炎止痛
      。方中柴胡疏達(dá)肝膽之氣機(jī)
      ;大黃、元胡粉泄下通便
      、蕩滌瘀熱
      ;茵陳、梔子
      、黃柏
      、雙花、金錢草疏肝利膽
      ;白芍緩急止痛
      ;川厚樸行氣導(dǎo)滯;香附行氣解郁
      、理氣止痛
      ;元胡、郁金疏肝行氣開郁通路而止痛
      。諸藥合用可共奏消炎利膽之功力
      。服藥期間忌食油膩、辛辣食物
      。服藥時(shí)出現(xiàn)輕度腹瀉
      ,停藥后會(huì)自然修復(fù)。在服該方期間停服其他藥品以利觀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65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yùn)用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