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桂枝二越婢一湯治愈癮疹1例

    道醫(yī) 2023-06-25 10:54:14

    病案:

    李某,女

    ,24歲,學生,2008年10月28日就診。

    患者全身起風團癢疹4日。10月24日患者中午起腹股溝瘙癢,下午三點左右午休醒則腰臀、腹股溝及雙下肢起風團塊

    ,下午四點半左右洗澡后加劇,入夜受風寒
    ,兩脅
    、少腹、胭窩
    、足背
    、兩腋、兩臂內側
    、頸背
    、雙手手背起大如鴨蛋、小如黃豆大小團塊
    ,高出皮膚
    ,色淡紅,瘙癢難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颊呶凤L怕冷,微發(fā)熱
    ,煩躁不得入眠
    。次日晨起疹消,一點全無
    ,一日避風無事
    ,唯黃昏單衣出門遇風,回即身癢
    ,入夜疹起,次晨又消
    ,如是反復四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癥:惡寒,煩躁
    ,口干
    ,手心熱甚,身困乏力
    ,遏風感寒則疹起
    ,疹色淡紅
    ,大小如黃豆到鴨蛋不等,高出皮膚
    ,連接成片
    ,胃納欠佳,小便調
    ,大便秘
    ,舌淡尖紅舌體胖有齒痕,苔薄白
    ,脈浮緩
    。滬醫(yī)開清熱涼血,活血祛風方
    ,藥用玄參
    ,柴胡,生地
    ,當歸
    ,制大黃,川芎
    ,防風
    ,紅花,金銀花
    ,烏梅
    ,甘草等。服藥后10余分鐘即嘔出
    ,藥不得入
    。余等討論病情后認為當用麻桂各半湯加減治療,卻因病人煩躁口干一癥而束手
    ,似辨證不準
    。遂求教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傷寒論教研室老師趙鳴芳,師言:“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湯
    ,用量可據(jù)寒熱多少而定
    。”受師之鼓勵
    ,余等大膽一試
    ,成方如下:桂枝10g,白芍藥12g
    ,麻黃5g
    ,石膏15g,炙甘草5g
    ,大棗7枚
    ,生姜5片
    ,3劑,水煎服
    。囑其煎藥一大碗
    ,分兩次服下,藥后服熱稀粥以增藥力
    。31日復診
    ,述藥后微汗出,夜寐可
    ,胃納佳
    ,偶受風疹出如綠豆大小,出疹面積較小
    ,癢感輕
    ,30日下午停藥一頓,入夜疹出如前
    ,二便調
    ,舌紅苔薄白,脈弦滑有力
    。原方加大藥量:桂枝15g
    ,白芍藥25g,麻黃5g
    ,石膏30g
    ,炙甘草10g,大棗9枚
    ,生姜5片
    ,5劑,水煎服
    ,服法如前
    。后隨訪,患者自述服藥1劑盡愈

    辨證分析及方解:

    此病發(fā)于霜降后

    ,天氣驟冷,患者正氣不足
    ,皮毛汗孔開合失司
    ,予風寒之邪所乘,榮衛(wèi)俱傷
    ,加之時值秋燥當令,大氣下降
    ,燥氣早伏
    ,今又外感表郁
    ,陽氣不得外達。表郁而內熱
    ,營衛(wèi)不合
    ,故患者既現(xiàn)惡寒發(fā)熱,遇風受冷則疹出之證
    ,又有煩躁口干之候

    治應以調和營衛(wèi)為主,故以桂枝湯為主方

    。桂枝辛溫通陽
    ,溫經散寒;白芍酸苦微寒
    ,斂陰和營
    ,二者相合一散一斂調和營衛(wèi);患者體弱
    ,納差食少
    ,又有脾胃虛弱之象,炙草
    、生姜
    、大棗大補中氣,內外兼調
    ,中氣復
    ,榮衛(wèi)和,患者無汗惡寒
    ,故少加麻黃
    ,與桂枝相合小發(fā)其汗,祛邪外出
    ;又病煩躁口干
    ,故加石膏清其內熱,方中姜棗量大
    ,又囑其服熱稀粥
    ,防其寒涼敗胃。成方即為桂枝二越婢一湯
    ,唯用量隨證之寒熱而加減矣

     體會

    對于蕁麻疹,中醫(yī)認為是血中有熱

    ,血熱生風所致
    ,“祛風先活血,血行風自滅”
    ,大都采用清熱涼血
    ,活血祛風方藥治療
    。以此理論指導下對該病人進行辨證施治,在治療無效
    ,且病人并現(xiàn)嘔吐后
    ,帶教老師想放棄中醫(yī)治療,改用西藥掛水的情形下
    ,余等再三揣摩
    ,提出試用桂麻各半湯治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秱摗仿楣鸷蟿┮话阕鳛榻獗硎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治療“表郁輕證”。本例蕁麻疹病人沒有惡寒發(fā)熱之象
    ,之所以選用其治療
    ,一是病因相同,是受風寒所致
    ,二是病人皮膚瘙癢
    ,與桂麻各半湯證之“身癢”一致,三是皮疹色紅與原湯證中“面赤”相仿
    。由于病人有內熱煩躁
    ,征求趙老師意見而最終改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成方之后請臨床帶教老師簽字
    。老師看后問這是何方
    ,答“桂枝二越婢一湯”,老師聽后搖了搖頭
    ,似覺用藥太少
    ,又非猛劑,如何能治這怪病
    ,最終卻還是簽了字
    ,也許是覺得此方雖不能治病卻也不致吃壞吧!莫說老師,就是余等雖知辨證準確
    ,但見此方如此“單薄”
    ,一共5味藥(姜棗自備)而已,心中也著實沒底
    。直到病人吃完頭3副藥后病情好轉
    ,才敢放膽加量。

    人說中醫(yī)見效慢

    ,《傷寒論》已過時
    ,余等以親眼所見推翻此等謬論。此方療效如此之好,讓余等對中醫(yī)充滿信心
    ,對《傷寒論》興趣十足
    。經方制方嚴謹,配伍精妙
    ,對經方的學習有助于初涉臨床的醫(yī)學生增加自信心,提高辨證論治能力
    ,培養(yǎng)良好的用藥習慣
    ,有百利而無一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秱摗?不管她淪為選修課)魅力極大
    ,奉勸各位在校生苦讀,實習工作時自能體會其妙處!

    本文來源:按摩與康復醫(yī)學雜志? ? ?作者:呂振雷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72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黃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