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何某
體會(huì):小便不禁乃由膀胱失約氣化功能失常所致
本病乃素體虛弱,復(fù)因產(chǎn)時(shí)耗氣傷血
本文來源:健康必讀·下旬刊
婦人方下·月水不通第十九孫思邈
(方三十三首)
干姜丸
治婦人寒熱羸瘦
干姜 川芎 茯苓 硝石 杏仁 水蛭 虻蟲 桃仁 蠐螬 柴胡 蟲(各一兩) 芍藥 人參 大黃 川椒 當(dāng)歸(各二兩)
上十六味為末
,蜜丸梧子大,空心飲下三丸,不知加至十丸。(《千金翼》以療婦人瘕結(jié),脅肋下疾)
桃仁湯
治婦人月水不通方。
桃仁 樸硝 牡丹皮 射干 土瓜根 黃芩(各三兩) 芍藥 大黃 柴胡(各四兩) 牛膝 桂心(各二兩) 水蛭 虻蟲(各七十枚)
上十三味 咀
,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又方桃仁(一升) 當(dāng)歸 土瓜根 大黃 水蛭 虻蟲 芒硝(各二兩) 牛膝 麻子仁上十味 咀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硝令烊,分為三服。(《肘后》無當(dāng)歸、麻子仁,用牡丹、射干、黃芩、芍藥、柴胡各三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芒硝湯
治同前
芒硝 丹砂末 當(dāng)歸 芍藥 土瓜根 水蛭(各二兩) 大黃(三兩) 桃仁(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
,去滓納丹砂、芒硝,分三服。 硝石湯
治血瘕
硝石 附子 虻蟲(各三兩) 大黃 細(xì)辛 干姜 黃芩(各一兩) 芍藥 土瓜根 丹參
上十六味 咀
干漆湯
治月水不通
干漆 葳蕤 芍藥 細(xì)辛 附子 甘草(各一兩) 當(dāng)歸 桂心 芒硝 黃芩(各二兩)大黃(三兩) 吳茱萸(一升)
上十二味 咀,以清酒一斗浸一宿
,煮取三升,去滓,納硝烊盡,分三服,相去如一炊頃。治月經(jīng)不通,心腹絞痛欲死,通血止痛方∶
當(dāng)歸 大黃 芍藥(各三兩) 吳茱萸 干地黃 干姜 川芎 虻蟲 水蛭(各二兩) 細(xì)辛 甘草 桂心(各一兩) 梔子(十四枚) 桃仁(一升)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
,煮取五升,分五服。一本有牛膝、麻仁各三兩。 前胡牡丹湯
治婦人盛實(shí),有熱在腹
前胡 牡丹 元參 桃仁 黃芩 射干 鏇復(fù)花 栝蔞根 甘草(各二兩) 芍藥 茯苓 大黃 枳實(shí)(各三兩)
上十三味 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黃芩牡丹湯
治婦人從小至大,月經(jīng)未嘗來
黃芩 牡丹 桃仁 瞿麥 川芎(各二兩) 芍藥 枳實(shí) 射干 海藻 大黃(各三兩)虻蟲(七十枚) 蠐螬(十枚) 水蛭(五十枚)
上十三味 咀
牡丹丸
治婦人女子諸病后,月經(jīng)閉絕不通
牡丹(三兩) 芍藥 元參 桃仁 當(dāng)歸 桂心(各二兩) 虻蟲 水蛭(各五十枚)蠐螬(三十枚) 瞿麥 川芎 海藻(各一兩)
上十二味為末
干地黃當(dāng)歸丸
治月水不通,或一月再來
干地黃(三兩) 當(dāng)歸 甘草(各一兩半) 牛膝 芍藥 干姜 澤蘭 人參 牡丹(各一兩六銖) 丹參 川椒 白芷 黃芩 桑耳 桂心(各一兩) 蟲(四十枚) 川芎(一兩十八銖) 桃仁上二十一味為末
治月經(jīng)不通方∶
取葶藶一升為末
干漆丸
治月經(jīng)不通
干漆 土瓜根 射干 芍藥(各一兩半) 牡丹 牛膝 黃芩 桂心 吳茱萸 大黃 柴胡(各一兩) 桃仁 鱉甲(各二兩) 蟲 蠐螬(各四十枚) 水蛭 虻蟲(各七十枚)大麻仁(四合) 亂發(fā)(雞子大二枚) 子(二合)
上二十味為末,以蜜和為丸
浸酒方
大麻子(三升) 子(二升) 桃仁(一升) 桂心 灶屋炱煤(各四兩) 土瓜根 射干
上八味 咀,以清酒三斗
當(dāng)歸丸
治女人臍下 結(jié)刺痛
當(dāng)歸 葶藶 附子 吳茱萸 大黃(各二兩) 黃芩 桂心 干姜 牡丹 川芎(各一兩)細(xì)辛 秦椒 柴胡 濃樸(各一兩六銖) 牡蒙(一方無) 甘草(各一兩) 虻蟲 水蛭(各五十枚)
上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
又方治腰腹痛
當(dāng)歸 川芎(各四兩) 虻蟲 烏頭 丹參 干漆(各一兩) 人參 牡蠣 土瓜根 水蛭(各二兩) 桃仁(五十枚)
上十一味為末
鱉甲丸
治女人小腹中積聚,大如七八寸盤面
鱉甲 桂心(各一兩半) 蜂房(半兩) 元參 川椒 細(xì)辛 人參 苦參 丹參 沙參 吳茱萸(各十八銖) 蟲 水蛭 干姜 牡丹 附子 皂莢 當(dāng)歸 芍藥 甘草 防葵(各一兩) 蠐螬(二十枚) 虻蟲 大黃(各一兩六銖)
上二十四味為末
又方治婦人因產(chǎn)后虛冷堅(jiān)結(jié)積在腹內(nèi)
鱉甲(一兩半) 干姜 赤石脂 丹參 禹余糧 當(dāng)歸 白芷(一作白術(shù)) 干地黃(各一兩六銖) 代赭 甘草 鹿茸 烏賊骨 僵蠶(各十八銖) 桂心 細(xì)辛 川椒 附子(各一兩)
上十七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五丸,加至十丸。 禹余糧丸
治婦人產(chǎn)后積冷堅(jiān)癖方。
禹余糧 烏賊骨 吳茱萸 桂心 川椒(各二兩半) 當(dāng)歸 白術(shù) 細(xì)辛 干地黃 人參 芍藥 川芎 前胡(各一兩六銖) 干姜(三兩) 礬石(六銖) 白薇 紫菀 黃芩(各十八銖) 蟲(一兩)
上十九味為末
牡蒙丸
治婦人產(chǎn)后十二 病
牡蒙 濃樸 硝石 前胡 干姜 蟲 牡丹 川椒 黃芩 桔梗 茯苓 細(xì)辛 葶藶 人參 川芎 吳茱萸 桂心(各十八銖) 大黃(二兩半) 附子(一兩六銖) 當(dāng)歸(半兩)
上二十味為末
,蜜和,更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二丸,日三服,不知?jiǎng)t加之至五六丸,下青白黃赤如魚子者,病根出矣。 治月經(jīng)不通,結(jié)成 瘕如石,腹大骨立 大黃 硝石(各六兩) 巴豆 川椒(各一兩) 代赭 柴胡(熬變色) 水蛭 丹參(熬令紫色) 土瓜根(各三兩) 干漆 川芎 干姜 虻蟲 茯苓(各二兩) 上十四味為末 大虻蟲丸 虻蟲(四百枚) 蠐螬(一升) 干地黃 牡丹 干漆 芍藥 牛膝 土瓜根 桂心(各四兩) 吳茱萸 桃仁 黃芩 牡蒙(各三兩) 茯苓 海藻(各五兩) 水蛭(三百枚) 芒硝(一兩) 人參(一兩半) 葶藶(五合) 上十九味為末 桂心酒 桂心 牡丹 芍藥 牛膝 干漆 土瓜根 牡蒙(各四兩) 吳茱萸(一升) 大黃(三兩)辛(各一兩) 僵蠶(五十枚) 大麻仁 灶突墨(各三升) 干地黃(六兩) 虎杖根 鱉甲(各五兩) 上二十四味 咀 虎杖煎 又方治月經(jīng)不通結(jié)瘕 虎杖根(百斤,去頭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 桃仁煎 桃仁 虻蟲(各一升) 樸硝(五兩) 大黃(六兩) 上四味為末 治月經(jīng)不通甚極閉塞方∶ 牛膝(一斤) 麻子(三升蒸) 土瓜根(三兩) 桃仁(二升) 上四味 咀 治產(chǎn)后風(fēng)冷 桃仁 麻子仁(各二升) 子(一升) 上三味 咀,以好酒三斗浸五宿 治月經(jīng)不通 生地黃(三十斤取汁) 干漆(一斤為末) 上二味,以漆末納地黃汁中 五京丸 干姜 川椒(各三兩) 附子(一兩) 吳茱萸(一升) 當(dāng)歸 野狼毒 黃芩 牡蠣(各二兩) 上八味為末 雞鳴紫丸 皂莢(一分) 藜蘆 甘草 礬石 烏喙 杏仁 干姜 桂心 巴豆(各二分) 前胡 人參(各四分) 代赭(五分) 阿膠(六分) 大黃(八分) 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 遼東都尉所上丸 恒山 大黃 巴豆(各一分) 天雄(二枚) 苦參 白薇 干姜 人參 細(xì)辛 野狼牙 龍膽 沙參 玄參 丹參(各三分) 芍藥 附子 牛膝 茯苓(各五分) 牡蒙(四分) 蘆(六分) 上二十味為末 牡蠣丸 牡蠣(四兩) 大黃(一斤) 柴胡(五兩) 干姜(三兩) 川芎 茯苓(各二兩半)川椒(十兩) 葶藶子 芒硝 杏仁(各五合) 水蛭 虻蟲(各半兩) 桃仁(七十枚) 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 目錄1拼音2概述3《傷寒論》方之甘草干姜湯 3.1甘草干姜湯的別名3.2處方3.3功能主治3.4甘草干姜湯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疝氣證治論》方之甘草干姜湯 4.1處方4.2功能主治4.3甘草干姜湯的用法用量4.4摘錄 5《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方之甘草干姜湯 5.1甘草干姜湯的別名5.2組成5.3制備方法5.4功能主治5.5甘草干姜湯的用法用量5.6附注 6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甘草干姜湯 1拼音 gān cǎo gàn jiāng tāng 2概述 甘草干姜湯為方劑名 3《傷寒論》方之甘草干姜湯 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傷寒論》方之甘草干姜湯功在溫中益氣。主治傷寒脈浮 上二味 4《疝氣證治論》方之甘草干姜湯 5《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方之甘草干姜湯 1 方法如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7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甘草干姜湯臨床新用
下一篇:
甘草干姜湯加味治療咳時(shí)遺尿
治月經(jīng)不通五七年
治月經(jīng)不通,結(jié)成 瘕方
治腹內(nèi)積聚
治帶下經(jīng)閉不通方。
治婦人腹中積聚,九痛七害
婦人 瘕積聚方
治臍下堅(jiān)癖
治經(jīng)閉不通,不欲飲食方甘草干姜湯簡介
3.1甘草干姜湯的別名
干姜甘草湯(《婦人大全良方》卷七)3.2處方
炙甘草四兩3.3功能主治
《傷寒論》方之甘草干姜湯主治傷寒誤汗后3.4甘草干姜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3.5摘錄
《傷寒論》4.1處方
甘草5分,干姜5分4.2功能主治
《疝氣證治論》方之甘草干姜湯主治諸疝泄利者。4.3甘草干姜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4.4摘錄
《疝氣證治論》5.1甘草干姜湯的別名
二神湯5.2組成
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5.3制備方法
上銼散。5.4功能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方之甘草干姜湯主治男女諸虛出血,胃寒不能引氣歸原,無以收約其血。5.5甘草干姜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食前煎服。5.6附注
甘草干姜有什么功效與作用
2、干姜功效與作用:具有溫中散寒
3
4、干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j-j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莖。冬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干燥者稱為“干姜片”。甘草干姜湯的制作方法
步驟1
步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