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遴選古代名方二百七十余首,廣收博采古今用法之精華
目錄
一
麻黃湯
大青龍湯
桂枝湯
葛根湯
九味羌活湯
香蘇散
小青龍湯
桑菊飲
銀翹散
麻黃杏仁甘草石
膏湯
升麻葛根湯
柴葛解肌湯
加減葳蕤湯
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麻黃附子細辛湯
參蘇飲
再造散
二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大陷胸湯
大黃附子湯
溫脾湯
三物備急丸
麻子仁丸
濟川煎
十棗湯
舟車丸
疏鑿飲子
黃龍湯
三、和解劑
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干姜湯
大柴胡湯
蒿芩清膽湯
達原飲
四
枳實芍藥散
柴胡疏肝散
逍遙法外遙散
黑逍遙散
加味逍遙散
當歸芍藥散
痛瀉要方
半夏瀉心湯
生姜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黃連湯
烏梅丸
五、清熱解毒劑
白虎湯
白虎加人參湯
竹葉石膏湯
清營湯
犀角地黃湯
黃連解毒湯
瀉心湯
涼膈散
防風通圣散
普濟消毒飲
清瘟敗毒飲
六
神犀丹
導赤散
龍膽瀉肝湯
當歸龍薈丸
左金丸
香連丸
瀉白散
葶藶大棗瀉肺湯
清胃散
瀉黃散
玉女煎
芍藥湯
葛根芩連湯
黃芩湯
白頭翁湯
葦莖湯
清腸飲
大黃牡丹湯
青蒿鱉甲湯
秦艽鱉甲散
當歸六黃湯
五治暑劑
清絡飲
香薷散
六一散
清暑益氣湯
六溫里劑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吳茱萸湯
小建中湯
大建中湯
四逆湯
參附湯
回陽救急湯
黑錫丹
當歸四逆湯
陽和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
烏頭湯
七
四君子湯
異功散
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
保元湯
參苓白術(shù)散
補中益氣湯
玉屏風散
生脈散
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
炙甘草湯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
人參養(yǎng)榮湯
內(nèi)補黃芪湯
六味地黃丸
左歸丸
左歸飲
大補陰丸
虎潛丸
二至丸
一貫煎
石斛夜光丸
月華丸
龜鹿二仙膠
七寶美髯丹
腎氣丸
《濟生》腎氣丸
右歸丸
右歸飲
烏雞白鳳丸
八
朱砂安神丸
磁朱丸
酸棗仁湯
定志丸
天王補心丹
柏子養(yǎng)心丸
甘麥大棗湯
九、開竅劑
安宮牛黃丸
牛黃清心丸
紫雪丹
至寶丹
行軍散
蘇合香丸
紫金錠
十
真人養(yǎng)臟湯
四神丸
金鎖固精丸
桑螵蛸散
縮泉丸
固經(jīng)丸
固沖湯
完帶湯
十一
越鞠丸
金鈴子散
延胡索散
半夏厚樸湯
瓜蔞薤白白酒湯
橘核丸
天臺烏藥散
暖肝煎
良附丸
蘇子降氣湯
定喘湯
四磨湯
旋覆代赭湯
橘皮竹茹湯
十二
桃核承氣湯
桃紅四物湯
血府逐瘀湯
通竅活血湯
隔下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
身痛逐瘀湯
復元活血湯
七厘散
透膿散
補陽還五湯
失笑散
丹參飲
溫經(jīng)湯
艾附暖宮丸
生化湯
活絡效靈丹
桂枝茯苓丸
小金丹
犀黃丸
醒消丸
蟾酥丸
大黃庶蟲蟲丸
十灰散
咳血方
槐角丸
黃土湯
小薊飲子
膠艾湯
云南白藥
十三、治風劑
大秦艽湯
消風散
川芎茶調(diào)散
牽正散
止痙散
玉真散
五虎追風散
小活絡丹
大活絡丹
羚角鉤藤湯
鉤藤飲
鎮(zhèn)肝息風湯
建瓴湯
天麻鉤藤飲
阿膠雞子黃湯
大定風珠
小定風珠
三甲復脈湯
地黃飲子
十四
、治燥劑杏蘇散
清燥救肺湯
沙參麥冬湯
養(yǎng)陰清肺湯
百合固金湯
麥門冬湯
增液湯
十五、治濕劑
平胃散
柴平湯
?香正氣散
六和湯
茵陳篙湯
茵陳四逆湯
三仁湯
黃芩滑石湯
甘露消毒丹
八正散
二妙散
五苓散
胃苓湯
豬苓湯
防已黃芪湯
防已茯苓湯
五皮散
苓桂術(shù)甘湯
真武湯
實脾散
萆?分清飲
羌活勝濕湯
蠲痹湯
獨活寄生湯
十六
、治痰劑二陳湯
導痰湯
滌痰湯
溫膽湯
十味溫膽湯
清氣化痰丸
貝母瓜蔞散
海藻玉壺湯
小陷胸湯
滾痰丸
苓甘五味姜辛湯
冷哮丸
三子養(yǎng)親湯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定癇丸
止嗽散
十七、消導化積劑
保和丸
枳實導滯丸
木香檳榔丸
積術(shù)丸
健脾丸
鱉甲煎丸
方名索引
相關(guān)書籍下載:
《中醫(yī)名方新解與應用》《中醫(yī)名方配伍技巧》《中醫(yī)名方新用》
柴胡 味苦微寒
,氣薄升清,既能出表和里又能入里達表,有理氣舒肝,緩脾統(tǒng)血,安營和衛(wèi),解郁調(diào)經(jīng)之功,不論時邪外感虛勞肌熱皆有其獨特療效。江西中醫(yī)學院姚奇蔚 經(jīng)驗:“氣亂生百病,調(diào)理尋肺肝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备畏沃畾庹{(diào)則諸氣皆調(diào)
茯苓 為著名藥用真菌
中年人夜間發(fā)作心絞痛
,多與日夜疲勞耗氣,氣不行血以致心脈不暢有關(guān)。臨寐前補中益氣丸 和丹參片 適量服用,可補中氣益心氣暢血脈,有利于預防夜間心絞痛。磁朱丸 善調(diào)心脾腎三臟,標本兼治
,可用于癲狂病的治療。磁石 重以鎮(zhèn)怯,入腎補水,攝納浮陽,收斂心神。朱砂 體陽勝陰,清火鎮(zhèn)心,安神定志。神曲 入脾,調(diào)中溫胃,開郁化痰,消散滯氣。張錫純 謂:“愚凡治外感之熱兼有虛熱者,恒用生山藥 與滑石 并用
,瀉熱補虛,一舉兩得。至上焦有外感燥熱復滑瀉者,用之以清熱止瀉,尤屢次奏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濟南軍區(qū)軍醫(yī)學校王三山 經(jīng)驗:大黃蟅蟲丸 為仲景方,后世醫(yī)家謂之為治干血癆之要方
桂枝 有擴張全身,尤其是體表及末梢毛細血管
、促進血液循環(huán)之作用,發(fā)汗解肌之功甚著。補中益氣湯 和四君子湯 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均有明顯的抗突變抗腫瘤及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
,輔以化療和抗腫瘤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和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元參 性寒,入心胃肺腎經(jīng)
,既可祛外感之風,亦可去內(nèi)臟之熱,寒而能補。彭靜山 重用元參(50g)一味,水煎服,治風熱頭痛 漢·張仲景“勤求古訓 1 桂枝湯治過敏性鼻炎營衛(wèi)不和型 桂枝湯滋陰和陽 營衛(wèi)不和所致過敏性鼻炎 方中桂枝辛溫發(fā)散 諸藥配伍,共奏調(diào)和營衛(wèi)之功 2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肺經(jīng)邪熱所致之急性喉炎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所治為肺內(nèi)邪熱壅盛致發(fā)喘咳之候 邪熱犯肺 臨證應用時 表現(xiàn)為耳中憋氣 3 白虎湯治急性咽炎 白虎湯由石膏、知母 方中石膏大寒,用之清肺瀉胃 急性咽炎 石膏 雖說肺開竅于鼻 此時須滋潤乃可避免出血 4 調(diào)胃承氣湯治一切耳鼻喉科急性病需要攻下者 調(diào)胃承氣湯原用治陽明腑實證,君大黃之苦寒 凡一切急性的耳鼻喉科疾病 仲景原方中大黃是經(jīng)過酒洗的 5 桔梗湯治一切咽喉疾病 桔梗湯是喉科最有名的常用方劑,由桔梗 桔梗性味辛苦 本方為治療咽喉疾患的基礎方 桔梗湯所治之咽喉病,以咽痛 6 五苓散治水濕內(nèi)停之聤耳、鼻竇炎 五苓散一方,原為行膀胱之水而設 方用豬苓 現(xiàn)五苓散為逐內(nèi)外水飲之首劑 臨床應用時不一定兼有表邪,如急 又:在治療眩暈時必定要重用澤瀉 7 真武湯治陽虛水泛之過敏性鼻炎 真武湯溫陽利水,主治脾腎陽虛 腎陽虧虛型過敏性鼻炎 美尼爾綜合征用之以溫脾腎,除寒水而止暈眩 8 射干麻黃湯治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 其特點是喉頭作癢 以射干麻黃湯最為合適:用射干消痰散結(jié)清熱解毒 9 葶藶大棗丸治頑固性鼻塞 葶藶大棗丸專用治鼻塞為主的慢性鼻炎 10 桂枝茯苓丸治瘀血型聲帶息肉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 聲帶息肉為有形之物 一、實證瀉法六要
1
也就是胃氣為本
2
實邪必須給出路
(1)通過汗出
(2)通過潤腸緩瀉從大便出。用全瓜蔞、草決明、菊花和當歸。但忌俊下,以防傷正。
(3)通過淡滲利尿從小便出。主要用車前草
(4)通過涼血從營衛(wèi)出
3
瀉法一定要以疏通為宜,疏通的辦法有四個辦法。
(1)透竅。選用川芎和石菖蒲。
(2)理氣來疏通。用柴胡和郁金。
(3)活血來疏通。用澤蘭和王不留行。
(4)用溫通。用桂枝和花椒。
4
因為祛邪藥都比較烈性都有偏性,往往能祛邪,但往往也會帶來副作用。為了防止偏差
(1)第一個就是寒性反佐。用溫藥的時候怕它過頭,就選用寒性的反佐,加一兩個公英、連翹、梔子、黃柏、白花蛇舌草。
(2)熱性反佐。用寒藥的時候,怕太涼傷正,采取熱性反佐。選加肉桂、高良姜、烏藥、仙靈脾和鹿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