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張氏選奇湯隨證化裁治愈三陽頭痛

    道醫(yī) 2023-06-25 22:35:24

    郭某

    ,男
    ,46歲
    ,某局設(shè)計院工人
    。初診:1980年10月27日
    。3個月前感冒受涼,頭痛畏寒
    ,繼而右眼脹痛
    ,后影響左眼亦脹,每發(fā)頭痛欲裂
    ,目脹欲脫
    ,右眼尤甚,掣引頭枕后部及巔頂
    ,前額及眉棱骨昏重脹痛
    ,項背不利,俯仰受制
    。雙目充血
    ,白睛滿布血絲,睛突
    ,羞明流淚
    。眼科檢查為“眼底水腫”,但眼壓不高
    ,視力無明顯改變
    。其他有關(guān)檢查均正常,服西藥癥情未減
    。又服中藥治療
    ,曾服石決明散、駐景丸
    ,以及活血化瘀
    、平肝息風(fēng)之劑,仍未緩解
    。近來頭痛掣引右眼脹痛更劇
    ,伴惡心,痛苦之狀難以忍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诟煽啵瑹o汗
    ,小便黃
    ,唇紅,舌紅少津
    、苔薄白
    ,脈浮弦有力。辨證為汗出傷風(fēng),風(fēng)邪郁于太陽
    、陽明
    、少陽經(jīng),久之氣血失調(diào)
    ,經(jīng)俞不利
    ,郁而化熱,壅蔽清空
    ,發(fā)為是證
    。法當(dāng)祛風(fēng)散熱、清利頭目
    、疏解三陽之郁
    ,擬張氏選奇湯佐以通經(jīng)活絡(luò)為治。

    粉葛18g 羌活10g 黃芩12g 防風(fēng)10g 菊花10g 夏枯草30g 蟬蛻(后下)6g 赤芍10g 丹皮10g 紅花10g 甘草4.5g

    二診:11月11日

    。服上方6劑
    ,頭痛如劈
    、目脹欲脫之勢頓減
    ,前額、眉棱骨已不痛
    ,頭目清爽許多
    ,目睛血絲減少。現(xiàn)右眼掣引右枕后部時痛
    ,頸項轉(zhuǎn)側(cè)不甚自如
    ,入夜心煩,手腳心熱
    ,口干
    ,脈細(xì)弦。

    繼與祛風(fēng)清熱

    、養(yǎng)血通絡(luò)之劑

    粉葛18g 羌活6g 藁本4.5g 細(xì)辛3g 防風(fēng)10g 黃芩12g 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熟地黃15g 赤芍10g 甘草6g

    三診:11月24日。連服8劑

    ,諸恙續(xù)見好轉(zhuǎn)
    ,額部及頭頂重痛未再發(fā),左眼脹痛除
    ,血絲消失
    ,心煩、發(fā)熱亦除
    。惟右眼尚掣引枕后發(fā)脹
    ,天氣變化則后腦和項脊麻木,強痛不適。脈細(xì)弦
    ,舌淡苔薄
    。此病久肝血虧虛,余邪留滯太陽經(jīng)俞
    ,予養(yǎng)血疏肝
    、益氣通絡(luò)之劑并伍以疏風(fēng)之品以善后。

    柴胡10g 黃芪15g 當(dāng)歸10g 白芍10g 焦術(shù)10g 茯苓18g 川芎6g 粉葛10g 羌活6g 防風(fēng)10g 薄荷(后下)6g 煨姜10g

    服6劑后

    ,頭痛
    、眼脹均止,頸背強麻消失
    ,而獲痊愈

    按:頭為三陽之會,前額

    、眉棱痛多屬陽明
    ,后腦連項屬太陽,痛引兩側(cè)
    、巔頂屬少陽(厥陰)
    ,本例頭痛,目睛脹痛掣引枕后
    ,痛及前額
    、巔頂,如劈如裂
    ,實為三陽頭痛的典型癥狀
    。此乃外感風(fēng)邪郁滯三陽經(jīng)絡(luò),氣血失調(diào)
    ,化火攻沖
    ,壅塞清空所致。選奇方治療風(fēng)邪郁滯
    ,風(fēng)火相煽的頭痛實系良方
    。張石頑說:本方以“羌活、甘草之辛甘發(fā)散
    ,僅可治風(fēng)
    ,未能散火,得黃芩以協(xié)濟之
    ,乃分解之良法也
    。黃芩雖苦寒,專走肌表
    ,所以表藥中靡不用之
    。”本證頭痛兼眼球外凸、口苦咽干
    、目晴紅赤
    ,是風(fēng)邪挾少陽膽熱上沖,故加菊花
    、夏枯草清泄少陽
    ,合赤芍、丹皮
    、紅花化瘀通絡(luò)
    ,首劑則獲顯效。風(fēng)陽壅滯日久
    ,肝血亦漸虛耗
    ,治風(fēng)同時兼顧治血,故繼之合用養(yǎng)血疏肝之四物湯
    、逍遙散
    。前后加減雖有不同,但終以選奇湯貫穿其中
    。張石頑用選奇湯治頭風(fēng)疼痛
    ,高巔諸疾,因其證之虛實
    ,有兩種化裁
    ,虛證以肝血虧虛為主
    ,當(dāng)合用養(yǎng)血柔肝法
    ;實證以膽胃郁熱為主,配以泄熱和胃
    、清泄少陽法
    。本例風(fēng)陽攻沖,肝血虛耗
    ,虛中有實
    ,故兩法并投,先清泄疏散
    ,后養(yǎng)血疏肝
    ,先后各有側(cè)重,貴在隨證化裁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0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
    、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