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湯與真人養(yǎng)臟湯合方化裁治療慢性結腸炎
道醫(yī)
2023-06-25 23:43:39
張某
,女
,30歲
,內江鐵路職工醫(yī)院護士
。初診:1981年10月12日
。自述3年前因患急性痢疾,經西藥內服
、輸液等抗感染治療月余,癥狀基本控制
,但腹痛腹瀉間歇發(fā)作
,少則每日2~3次
,多則5~6次
,斷斷續(xù)續(xù)服苦寒燥濕的中藥和抗感染的西藥,兩年多未效
。后經某醫(yī)院做乙狀結腸鏡檢,結論為慢性結腸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癥:患者全身羸瘦
,面色晦暗無華
,語聲低微
,神疲氣弱,小便短少
,下痢日行5~6次
,完谷不化
,偶帶膿血,黯淡不鮮
,腹痛喜按,得溫則減
,四肢不溫
,惡寒蜷臥
,欲寐不得
,納呆食少,舌淡苔少
,舌體胖嫩有齒痕
,脈微細。體溫36.5℃
,血紅蛋白105g/L,白細胞5×10?/L
,淋巴40%
,嗜酸性3%
,分葉核56%
。大便稀溏,色淡黃
,伴有少量紅白色黏液,涂片未見阿米巴滋養(yǎng)體
,乙狀結腸鏡下見腸黏膜充血水腫
,并有散在性朵狀表淺潰瘍
。病屬脾腎陽虛
,陰寒凝滯,氣血阻滯
,腸道受傷的休息痢。治宜溫陽散寒
、澀腸固脫
,桃花湯與真人養(yǎng)臟湯合方化裁
。
赤石脂18g 干姜8g 白芍10g 太子參18g 當歸10g 白術10g 肉桂6g 木香6g 訶子12g 肉豆蔻(去油)10g 罌粟殼12g 甘草5g
臟湯合方化裁治療慢性結腸炎.png)
8劑
。
二診:11月2日。病員服上方8劑后
,下痢每日減至1~2次,無膿血
,但仍有神疲乏力
、四肢不溫
、惡寒蜷臥
、腹中痛、舌淡苔白
、脈沉細等真陽衰微
,沉寒未除之征
。于原方加重干姜用量到10g,另增制附片10g
,以獲回陽救逆之功。服藥10劑
,陽虛陰寒諸證全除
,納谷香,下痢腹痛止
,隨訪年余未發(fā)。
按:本例病員系醫(yī)者過用苦寒燥濕藥
,雖濕熱毒邪得除
,但脾腎陽氣大損
,痢疾余邪入里寒化
,出現(xiàn)久瀉不止
、完谷不化
、滑脫不禁等少陰虛寒見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秱摗氛f:“少陰病,下利
,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端貑枴ぶ琳嬉笳摗氛f:“寒淫于內,治以甘熱
。”故以桃花湯與真人養(yǎng)臟湯化裁
,以添溫中散寒、澀腸固脫之力
,藥后病勢雖有轉機
,但病久陰寒內盛
,真陽衰微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秱摗け嫔訇幉∶}證并治》中又說:“少陰病
,脈沉者
,急溫之,宜四逆湯
。”因而在原方中重用溫里回陽的干姜
、附片扶陽而逐陰寒
,寒去陽復而獲愈
。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中醫(yī)類別醫(yī)學綜合筆試題型詳解,有例題!
中醫(yī)類別醫(yī)學綜合筆試全部采用客觀選擇題
,包括A1型題
、A2型題
、B1型題
。A1型題是單句型最佳選擇題,A2型題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選擇題
,B1型題是標準配伍題。
(1)A型題:又稱最佳選擇題或單項選擇題
。每道試題由一個題干(即問題)與A
、B
、C
、D、E
5個備選答案(即選項)組成
,題干在前
,5個備選答案在后。5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佳選擇(即正確答案)
,其余4項為干擾答案
。答題時,須按題干要求,從5個備選答案中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
。A型題采用為A1型題
、A2型題2種題型。
A1型題:題干以論述題形式出現(xiàn)
,或為敘述式
,或為否定式。答題時
,要求在5個備選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項,作為正確答案
。
例1.治療下痢
,屬“通因通用”法的方劑是 答案:D
A.葛根黃芩黃連湯
B.大承氣湯
C.白頭翁湯
D.芍藥湯
E.黃連解毒湯
A2型題:以1個簡要的病例作為題干
,后面是與題干有關的A
、B、C
、D、E 5個備選答案
。答題時
,要求從中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
。
例2.患者下痢不止
,色暗不鮮,便膿血
,赤白相兼,里急后重
,日久不愈
。腹痛喜溫
,小便短赤
,舌苔淡白,脈沉遲
。治療應首選的方劑是 答案:C
A.白頭翁湯
B.木香檳榔丸
C.桃花湯
D.四神丸
E.真人養(yǎng)臟湯
B型題:又稱配伍題,目前采用B1型題
。
B1型題:每道試題由A、B
、C
、D、E
5個備選答案與2個或2個以上的題干組成
,5個備選答案在前
,題干在后
。答題時
,要求為每個題干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以選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選用
。為了試卷的規(guī)范化及分數(shù)計算的統(tǒng)一性,命題時要求B1型題一律用2個題干
。
例5.
A.午后發(fā)熱
B.傍晚發(fā)熱
C.潮熱骨蒸
D.身熱夜甚
E.夜熱早涼
1.清骨散證的熱型是 答案:C
2.清營湯證的熱型是 答案:D
全國2020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題型
2020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報名已經結束,備考在即
,那么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的題型有哪些呢?你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的題型是怎樣的
,快來一起學習了解吧。
實踐技能考試
實踐技能考試分為三個部分
,病(例)案分析、基本操作技能
、臨床答辯
。
1.病(例)案分析
。
考試方法:紙筆考試
。
2.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中醫(yī)臨床技術操作
、體格檢查及西醫(yī)臨床技術操作。
考試方法:在體檢者身上或在醫(yī)學教學模擬人或醫(yī)用模塊等設備上進行操作
。
3.臨床答辯
,包括中醫(yī)臨床問題答辯
、西醫(yī)臨床問題答辯(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不測試此項目)
、輔助檢查結果臨床判讀。
考試方式:現(xiàn)場口試
。
綜合筆試考試
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綜合筆試考試全國實行計算機化考試。
計算機方式采取題庫隨機抽題模式,知識點覆蓋范圍變大
,考生需全面掌握知識點
。醫(yī)師資格機考跨題型不可回看
。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綜合筆試全部采用客觀選擇題
,包括A1型題、A2型題
、B1型題。A1型題是單句型最佳選擇題
,A2型題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選擇題
,B1型題是標準配伍題
。
(1)A型題:又稱最佳選擇題或單項選擇題
。每道試題由一個題干(即問題)與A、B
、C、D
、E 5個備選答案(即選項)組成
,題干在前,5個備選答案在后
。5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佳選擇(即正確答案),其余4項為干擾答案
。答題時
,須按題干要求
,從5個備選答案中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
。A型題采用為A1型題、A2型題
、A3型題3種題型。
A1型題:題干以論述題形式出現(xiàn)
,或為敘述式
,或為否定式
。答題時
,要求在5個備選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項
,作為正確答案。
例1.治療下痢
,屬“通因通用”法的方劑是 答案:D
A.葛根黃芩黃連湯
B.大承氣湯
C.白頭翁湯
D.芍藥湯
E.黃連解毒湯
A2型題:以1個簡要的病例作為題干,后面是與題干有關的A
、B、C
、D、E共5個備選答案
。答題時
,要求從中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
。
例2.患者下痢不止
,色暗不鮮,便膿血
,赤白相兼,里急后重
,日久不愈
。腹痛喜溫,小便短赤
,舌苔淡白,脈沉遲
。治療應首選的方劑是 答案:C
A.白頭翁湯
B.木香檳榔丸
C.桃花湯
D.四神丸
E.真人養(yǎng)臟湯
(2)B型題:又稱配伍題
,目前采用B1型題
。
B1型題:每道試題由A
、B、C
、D、E 5個備選答案與2個或2個以上的題干組成
,5個備選答案在前
,題干在后。答題時
,要求為每個題干選擇1項作為正確答案
。每個備選答案可以選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選用。為了試卷的規(guī)范化及分數(shù)計算的統(tǒng)一性
,命題時要求B1型題一律用2個題干。
例5.
A.午后發(fā)熱
B.傍晚發(fā)熱
C.潮熱骨蒸
D.身熱夜甚
E.夜熱早涼
1.清骨散證的熱型是 答案:C
2.清營湯證的熱型是 答案:D
以上是關于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的題型以及內容
,將要參加考試的小伙伴仔細看看
,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的題型并不復雜
,綜合考試的題型也都是客觀選擇題
,所以各位小伙伴一定要仔細看書。
痢疾分那些類型?如何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辨性質:急性暴痢,體質壯實者
,多為實證;慢性久痢
,年老體弱者
,多屬虛證。痢下色自清稀或如膠凍
,為寒濕;痢下赤自膿血
,肛門灼熱者
,為濕熱
。其中
,白多赤少或純下白凍者,多為濕重于熱
;赤多白少或純下膿血者,屬熱重于濕
;痢下色白而滑脫不禁者,屬虛寒
;痢下鮮紫膿血或純血鮮紅者為熱毒熾盛
;痢下黃褐而穢臭者屬熱,黃而不臭者為寒
。
(2)辨腹痛:腹?jié)M脹痛
,拒按,痛勢急迫
,便后痛減者,屬實證
;腹痛隱隱
,喜溫喜按者,多為虛證;腹痛下痢
,痢下急迫
,伴肛門灼熱者,屬熱
;少腹冷痛,腸鳴下痢
,肢冷畏寒者
,屬寒;腹脹滿疼痛
,痢后痛減,噯氣腐臭者
,多為飲食停滯
。
(3)辨里急后重:便前腹痛
,時時欲便
,便瀉不爽或有不盡感,謂之里急后重
,凡便后里急后重緩解者,多屬實證
。若伴有腹痛窘迫
,肛門灼熱者,屬熱證
;腹冷痛拘急
,喜按喜溫者,屬寒證
。便后里急后重不減或反而加重者
,屬虛證。若里急而頻頻排便
,便瀉不爽者
,多為氣虛;后重因便后轉甚者
,多為氣陷
;時時欲便而大便不下者,謂之虛坐努責
,多見于陰血不足患者
。
2.治療原則腸中有滯,氣血壅阻是痢疾一證的病機關鍵
,故以導滯
、調氣、行血為基本治療原則
。
3.應急措施
(1)急性暴痢,高熱者
,用清開靈注射液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點滴
,2/d。若神志昏迷者
,加服至寶丹1粒
,口禁不開者
,采用鼻飼法
。
(2)腹痛便膿血頻繁者,以雙黃連粉針3~6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靜脈點滴,2/d
。
(3)面色蒼白
,手足厥冷
,呼吸微弱
,脈微欲絕者
,急用參附注射液40ml
,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
,靜脈推注,直至病情穩(wěn)定后
,改為40ml參附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0ml中,靜脈滴注
,生脈注射液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2/d
。
(4)痢下不止者,取白頭翁湯煎液濃汁100ml或用生理鹽水250ml
,加慶大霉索16萬U
,保留灌腸。
4.分證論治
(1)濕熱痢
主證:腹痛,里急后重
,痢下赤白黏液樣膿血
,肛門灼熱,發(fā)熱口渴
,渴不多飲,小便短赤
,舌紅
,苔黃膩,脈滑數(shù)
。
治法:清熱燥濕,調氣行血
。
方藥:芍藥湯加減
。芍藥20g
,當歸12g
,黃連6g,黃芩15g
,木香9g
,檳榔9g,制大黃9g
,生甘草6g
。
(2)寒濕痢
主證:腹痛拘攣
,里急后重
,痢下色白清稀或純?yōu)榘咨觯轭^重身困
,胸脘痞悶,納差食少
,口中黏膩
;舌質淡,苔白膩
,脈濡緩。
治法:溫化寒濕
,調氣行血
。
方藥:胃苓湯為主方。蒼術15g
,白術12g,厚樸12g
,茯苓15g
,陳皮12g,豬苓12g
,澤瀉12g,桂枝9g
,生姜6g
,甘草6g
。
(3)疫毒痢
主證:發(fā)病急驟
,腹痛劇烈,里急后重
,痢下鮮紫膿血
。可伴見嘔惡腹?jié)M
,壯熱煩渴
,躁擾不安,甚則神昏驚厥
;舌紅絳,苔黃燥
,脈滑數(shù)
。
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
方藥:白頭翁湯化裁。白頭翁30g
,秦皮15g,黃柏12g
,黃連6g
,黃芩12g,赤芍15g
,牡丹皮12g,金銀花30g
,地榆15g
。
(4)虛寒痢
主證:久痢遷延,纏綿難愈,腹冷痛綿綿
,喜揉喜按喜溫熨
,下痢稀薄,帶有自凍
,甚至滑脫不禁,食少神疲
,肢冷畏寒
;舌淡苔白滑,脈遲弱或微細
。
治法:脾陽虛者,溫陽健脾為主;脾腎陽虛
,滑脫不禁者
,當溫補脾腎
,澀腸固脫
。
方藥:脾陽虛,以附子理中湯化裁
。炮附子15g(先煎)
,干姜6g
,黨參15g
,白術12g,茯苓15g
,肉豆蔻6g,炙甘草6g
;脾腎陽虛者
,用桃花湯合真人養(yǎng)臟湯加減。赤石脂25g
,干姜6g,粳米30g
,肉豆蔻9g
,罌粟殼12g,訶子
4.5g
,黨參15g,白術12g
,當歸12g
,白芍15g
,木香6g
,炙甘草6g。
(5)陰虛痢
主證:下痢赤白黏液膿血
,或純下鮮血黏稠,時作時止
,日久不愈
,腹部灼痛,虛坐努責,煩熱口干
;舌絳少苔,脈細數(shù)
。
治法:養(yǎng)陰泄熱
,清腸止痢。
方藥:駐車丸合黃連阿膠湯加減
。黃連6g,阿膠15g(烊化)
,黃芩12g
,芍藥15g,干姜3g
,當歸12g,沙參15g
,石斛12g
,雞子黃1枚
。
(6)休息痢
主證:下痢時作時止
,遷延不愈,腹痛
,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凍
,伴食少神疲
,腹脹;舌淡苔膩
,脈濡細。
治法:益氣健脾
,調氣導滯
。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黨參15g
,茯苓15g
,白術12g
,懷山藥15g,薏苡仁30g,木香12g
,地榆12g,扁豆12g
,桔梗9g
,陳皮12g
,砂仁6g(后下)
,蓮子肉15g,黃連6g
,炙甘草6g
。
5.針灸療法主穴:天樞
、合谷
、足三里、上巨虛
、關元
、神厥等。濕熱痢加內庭
、曲池穴
;寒濕痢加中脘、陰陵泉穴
,并灸氣海穴
;疫毒痢配十宣、太沖
、陽陵泉穴
;虛寒痢配脾俞、腎俞穴
;休息痢配脾俞
、胃俞穴
。實證用瀉法
,虛證用補法。
6.推拿療法以提拿和點按相結合為主要手法
,濕熱痢取神厥
、關元
、陰陵泉等穴
;寒濕痢取神厥
、氣海
、中脘穴
;疫毒痢取脾俞、大腸俞
、上巨虛
、下巨虛穴
;虛寒痢取神厥
、脾俞、天樞
、氣海等穴;陰虛痢取神厥
、大腸俞
、三陰交、豐隆等穴
;休息痢取脾俞、胃俞
、腎俞等穴
。
7.外治法
(1)苦參研末,以水調敷臍部
,1/d,治療濕熱痢
。
(2)大蒜搗泥
,敷涌泉、神厥穴至灼痛時取掉
,治療寒濕痢。
8.單驗方
(1)獨頭蒜搗碎取汁100ml保留灌腸
,1/d
,7日為1個療程,治療各種痢疾
。
(2)鴉膽子仁15粒,飯后服用
,3/d
,治療阿米巴痢疾
。
【預防】抓好愛國衛(wèi)生工作,加強飲水、食物的管理,講究個人衛(wèi)生
,飯前便后洗手
,不吃生冷蔬菜瓜果及腐敗變質食物,從源頭上切斷傳播途徑
。對帶菌者及初期患者
,應實行隔離治療
,以防其進一步傳播
。在流行地區(qū)和好發(fā)季節(jié),可常服生大蒜
、馬齒莧
,有一定預防作用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1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