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十神湯加減治療感冒一例

    道醫(yī) 2023-06-26 00:24:35

    劉某某,男

    ,30歲,安陽化肥廠工人
    。1981年7月9日來診

    患者昨晚因乘涼休息過久,而致頭痛

    ,頭暈
    ,咽痛而干,口苦
    ,因素有慢性闌尾炎
    ,而感到右下腹隱隱作痛。舌紅
    、苔薄白
    ,脈數(shù)。此乃盛夏之時
    ,受霧露寒邪侵襲所致
    。治宜疏風(fēng)解表,清熱生津
    。用十神湯加減治之:

    葛根18g

    ,升麻12g,陳皮12g
    ,紫蘇12g
    ,白芷9g,赤芍12g
    ,香附9g
    ,麻黃6g,石膏15g
    ,蘆根30g
    ,桑葉18g,荊芥穗9g
    ,甘草3g
    。水煎服,每日一劑

    服上藥三劑

    ,諸癥皆愈。

    按:余認為:感冒雖有風(fēng)寒

    、風(fēng)熱之分
    ,但在臨床上對于一個具體的病人來說卻沒有明顯的、嚴格的區(qū)分
    ,往往以內(nèi)熱外寒
    ,寒熱夾雜者為多
    ,特別是在感冒的初期階段尤為明顯,所以用十神湯治之頗合證機

    本病因乘涼太過而受風(fēng)寒之邪侵襲所致

    。故用麻黃、紫蘇
    、荊芥穗等辛溫散寒
    ;以葛根、升麻
    、桑葉
    、石膏、蘆根等疏風(fēng)解表
    ,清熱生津
    。因而表邪解,里熱清
    ,病瘥

    ——本文摘自《醫(yī)案叢刊 雜病論治》

    灸麻黃功效與作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灸麻黃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灸麻黃功效與作用是什么進行解釋

    ,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
    ,別忘了收藏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
    、麻黃是一種中藥,具體有什么功效
    ?2
    、中藥灸麻黃是干什么的3、麻黃的功效和作用麻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4
    、炙麻黃與生麻黃在功效上有什么區(qū)別
    ?可不可互相代替?5
    、炙麻黃的功效6
    、炙麻黃的副作用有哪些_炙麻黃有什么副作用麻黃是一種中藥,具體有什么功效
    ?麻黃性溫,而且辛散
    、苦
    ,歸肺、膀胱經(jīng)
    ,功效與作用具體如下:
    1
    、可以開腠理
    、透毛孔、散風(fēng)寒
    ,臨床上多用于外感風(fēng)寒
    、全身的疼痛、惡寒
    、無汗
    ,發(fā)熱、頭痛

    2
    、宣肺平喘,可以宣暢肺氣
    ,溫散肺寒
    ,所以可以多用于風(fēng)寒的感冒,風(fēng)寒的咳嗽或哮喘等

    3
    、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肺為水之上源
    ,所以宣降肺氣
    ,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
    ,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4、麻黃是輕揚上達
    ,無氣無味
    ,乃氣味中之最輕者,故能夠透出皮膚毛孔之外
    ,又能夠深入凝痰停血之中
    ,凡是藥力所達不到的地方,麻黃都能夠無孔不入

    所以它實力比較雄厚
    ,而且力氣也比較大,故可以廣泛地用于治療風(fēng)寒濕痹皮膚的疾病
    ,還有癰疽腫痛
    ,損傷的瘀血等;
    5
    、麻黃也有副作用
    ,如高血壓的人,出血人都不宜使用
    ,或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

    麻黃是一個常用中藥
    ,來源于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
    ,或者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zhì)莖

    臨床除了使用生麻黃,還可以用蜂蜜炙麻黃
    ,麻黃性味辛
    、苦、溫
    ,歸經(jīng)歸的是肺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是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
    ,臨床用于治療風(fēng)寒感冒、胸悶咳喘
    、風(fēng)水浮腫
    ,蜜炙麻黃潤肺止咳效果比較強,大多用于表證已解
    、氣喘咳嗽的癥狀

    麻黃主要成分含生物堿類,如麻黃堿
    、偽麻黃堿
    、去甲麻黃堿,還有揮發(fā)油等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麻黃主要有解熱、發(fā)汗
    、止咳平喘
    、鎮(zhèn)痛、抗炎
    、利尿
    ,還有興奮心臟和升高血壓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因為麻黃發(fā)汗
    、宣肺力強,所以如果是表虛自汗
    、陰虛盜汗患者
    ,以及肺、腎兩虛的咳喘患者,應(yīng)當(dāng)慎重使用

    同時因為它能夠興奮中樞神經(jīng)、收縮血管
    、升高血壓
    ,所以高血壓、青光眼患者慎用
    ,運動員也要慎重使用

    中藥灸麻黃是干什么的炙麻黃1、用于風(fēng)寒表證

    本品辛溫升散之性較強
    ,能開泄腠理、透發(fā)毛竅
    ,以外散侵襲肌表的風(fēng)寒邪氣

    在發(fā)散風(fēng)寒藥中,其發(fā)汗作用最強
    ,為重要的發(fā)汗解表藥

    宜用于風(fēng)寒外郁,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fēng)寒表實證

    治療此證
    ,麻黃與桂枝相須為用,更能增強發(fā)汗
    、散寒以解表之力

    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對風(fēng)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
    ,尤為適宜
    ,如《傷寒論》麻黃湯。
    本品亦可與其他發(fā)散風(fēng)寒藥同用
    ,如《和劑局方》十神湯
    ,其與紫蘇等藥配伍。
    2
    、用于喘咳證

    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開皮毛的郁閉
    ,以使肺氣宣暢
    ;內(nèi)降上逆之氣,以復(fù)肺司肅降之常
    ,故善平喘
    ,為主治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藥為輔助。
    對于風(fēng)寒外束
    ,肺夫宣降之喘急咳逆
    ,最宜使用本品,其發(fā)散風(fēng)寒與平喘的功效
    ,能全面針對該證的病因病理
    ,如《和劑局方》三拗湯。
    對肺熱壅盛而肺氣上逆之喘咳
    ,本品仍可宣降肺氣以收平喘之劑
    ,如《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喘咳而痰多者
    ,尚須配伍化痰之藥
    ,如《攝生眾妙方》定喘湯,其與款冬花
    、半夏
    、蘇子等同用。
    3
    、用于水腫

    本品利尿退腫,可用于水腫小便不利之證

    因其上宣肺氣
    、發(fā)汗解表,可使肌膚的水濕從毛竅外散
    ,并通調(diào)水道
    、下輸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水腫初起
    ,而有表證者

    《金匱要略》甘草麻黃湯,其與甘草同用
    ,即可獲效

    如再配伍其他發(fā)汗解表藥和利水退腫藥,則療效更佳
    ,如《金匱要略》越婢加術(shù)湯
    ,其與生姜、白術(shù)等同用

    此外
    ,本品發(fā)散風(fēng)寒的作用,還可以治療風(fēng)寒所致瘡疹或皮膚瘙癢
    ,鼻淵(鼻竇炎)
    、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
    其散寒通滯之效,尚可用于風(fēng)寒痹痛及陰疽漫腫無頭
    ,皮色不變等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本品生用發(fā)汗力較強
    ,宜用于外有風(fēng)寒之證;蜜炙麻黃長于平喘
    ,宜用于喘咳(尤其是肺熱喘咳)證;麻黃絨作用較為緩和
    ,宜用于小兒
    、老人及體弱者。
    【使用注意】虛喘
    、高血壓及失眠患者慎用

    麻黃的功效和作用麻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麻黃的功效作用很多例如:1、用于外感風(fēng)寒
    ,惡寒發(fā)熱
    ,頭、身疼痛
    ,鼻塞
    ,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

    本品能宣肺氣
    ,開腠理,散風(fēng)寒
    ,以發(fā)汗解表

    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
    ,如麻黃湯

    2、用于風(fēng)寒外束
    ,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

    能開宣肺氣,散風(fēng)寒而平喘

    與杏仁
    、甘草配伍,即三拗湯
    ,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nèi)有寒飲
    ,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
    ,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
    ,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
    、杏仁
    、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
    、用于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
    ,本品發(fā)汗利水
    ,有助于消散水腫,常與生姜
    、白術(shù)等同用
    ,如越婢加術(shù)湯。
    4
    、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
    ,配合其他相應(yīng)藥物可以治風(fēng)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炙麻黃與生麻黃在功效上有什么區(qū)別
    ?可不可互相代替?麻黃
    具有發(fā)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的作用。
    生品發(fā)汗解表利水消腫力強

    多用于風(fēng)寒表證
    ,風(fēng)水浮腫,風(fēng)濕痹痛等

    而炙麻黃(蜜制)性溫偏潤
    ,辛散發(fā)汗作用緩和,一般以宣肺平喘力勝

    根據(jù)癥型情況而定炮制規(guī)格

    不可代替。
    炙麻黃的功效麻黃
    [來源]
    麻黃科(Ephedraceae)草麻黃EphedrasinicaStapf
    、木賊麻黃E.equisetinabunge
    、中麻黃E.intermediaSchrendetC.A.Mey.的干燥草質(zhì)莖。
    秋季采割綠色草質(zhì)莖
    ,曬干

    [產(chǎn)地分布]
    主產(chǎn)于內(nèi)蒙古
    、吉林、遼寧
    、河北
    、山西、河南
    、陜西等省區(qū)

    [藥材特征]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
    ,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質(zhì)莖

    表面淡綠至黃綠色,有細的縱棱線
    ,觸之微有粗糙感

    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2~6cm,節(jié)上有膜質(zhì)鱗葉
    ,鱗葉2,稀3
    ,銳三角形
    ,長3~4mm,先端反曲
    ,基部常連合成筒狀

    質(zhì)較脆,易折斷
    ,折斷時有粉塵飛出
    ,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
    ,髓部紅棕色
    ,近圓形。
    氣微香
    ,味微苦澀

    木賊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1.5mm
    ,棱線13~14條
    ;節(jié)間長1~3cm;膜質(zhì)鱗葉2,稀3
    ,上部約四分之一分離
    ,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

    基部棕紅至棕黑色

    中麻黃:小枝多分枝
    ,直徑1.5~3mm,棱線18~28條
    ,節(jié)間長2~6cm;膜質(zhì)鱗葉3
    ,稀2,長2~3mm,上部約三分之一分離
    ,先端銳尖

    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主要化學(xué)成分]
    草麻黃:含生物堿1.315%
    ,主要為左旋麻黃堿(L-Ephedrine,C10H15ON),占生物堿總量的80~85%

    其次為右旋偽麻黃堿(D-Pseudoephedrine,C10H15ON)。
    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黃堿(L-N-Methyl-ephedrine)
    、右旋甲基麻黃堿(D-N-Methyl-Pseudoephedrine)
    、左旋去甲基麻黃堿(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堿(D-Nor-Pseudoephedrine)等
    ;還含揮發(fā)性的芐甲胺(Benzyl-methylamine)
    、兒茶酚、鞣質(zhì)以及少量揮發(fā)油
    ,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

    此外,尚分離出2種平喘有效成分
    ,即2
    ,3,5
    ,6-四甲基吡嗪(2
    ,3,5
    ,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

    前者還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

    木賊麻黃:含生物堿量最高
    ,約1.02~3.33%,其中麻黃堿占55~75%
    ,右旋偽麻黃堿占25~45%

    尚含甲基麻黃堿等。
    中麻黃:生物堿含量最低
    ,約0.25~0.89%

    [功效主治]
    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

    用于風(fēng)寒感冒
    ,胸悶喘咳,風(fēng)水浮腫
    ,支氣管哮喘

    蜜炙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癥已解
    ,氣喘咳嗽

    2~9g
    炙麻黃的副作用有哪些_炙麻黃有什么副作用炙麻黃能發(fā)汗散寒而解表,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歡炙麻黃
    ,但是你們知道炙麻黃的副作用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炙麻黃的副作用有哪些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希望對你有用!
    炙麻黃的副作用
    主要有惡心、頭痛
    ,眩暈
    、刺激胃,腹瀉
    、焦慮
    ,精神病、腎結(jié)石
    、震顫
    、口干、不規(guī)則或心跳節(jié)律
    ,心臟的損害、高血壓
    、煩躁不安;神經(jīng)質(zhì)睡眠問題
    、食欲下降、沖洗
    ,出汗
    、排尿增加等,副作用和不良反應(yīng)的危險似乎與先前存在的條件
    ,如心臟病
    ,血壓高的人更多;心率紊亂;甲狀腺疾病,低血糖
    ,青光眼;焦慮
    ,青光眼;嗜鉻細胞瘤,糖尿病
    ,腎臟疾病或腎石頭
    ,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前列腺肥大
    ,腦供血不足和癲癇發(fā)作
    ,中風(fēng)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史

    這些衛(wèi)生條件的人士,應(yīng)避免麻黃

    與以麻黃
    ,麻黃堿,偽麻黃堿過敏的人或也應(yīng)避免麻黃

    炙麻黃的功效
    1,用于風(fēng)寒表證.本品辛溫升散之性有些強,能開泄腠理,透發(fā)毛竅,以外散侵襲肌表的風(fēng)寒邪氣.在發(fā)散風(fēng)寒藥中,其發(fā)汗作用最強,為重要的發(fā)汗解表藥.宜用于風(fēng)寒外郁,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fēng)寒表實證.治療此證,麻黃與桂枝相須為用,更能增強發(fā)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對風(fēng)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如《傷寒論》麻黃湯.本品亦可與其他發(fā)散風(fēng)寒藥同用,如《和劑局方》十神湯,其與紫蘇等藥配伍.
    2,用于喘咳證.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開皮毛的郁閉,以使肺氣宣暢;內(nèi)降上逆之氣,以復(fù)肺司肅降之常,故善平喘,為主治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藥為輔助.對于風(fēng)寒外束,肺夫宣降之喘急咳逆,最宜使用本品,其發(fā)散風(fēng)寒與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針對該證的病因病理,如《和劑局方》三拗湯.對肺熱壅盛而肺氣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氣以收平喘之劑,如《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喘咳而痰多者,尚須配伍化痰之藥,如《攝生眾妙方》定喘湯,其與款冬花,半夏,蘇子等同用.
    3,用于水腫.本品利尿退腫,可用于水腫小便不利之證.因其上宣肺氣,發(fā)汗解表,可使肌膚的水濕從毛竅外散,并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水腫初起,而有表證者.《金匱要略》甘草麻黃湯,其與甘草同用,即可獲效.如再配伍其他發(fā)汗解表藥和利水退腫藥,則療效更佳,如《金匱要略》越婢加術(shù)湯,其與生姜,白術(shù)等同用.
    此外,本品發(fā)散風(fēng)寒的作用,還可以不可以治療風(fēng)寒所致瘡疹或皮膚癢癢,鼻淵(鼻竇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太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滯之效,尚可用于風(fēng)寒痹疼及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等證.
    麻黃的作用
    麻黃辛
    、微苦,溫

    歸肺
    、膀胱經(jīng)。
    具有發(fā)汗散寒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的功效。
    用于風(fēng)寒感冒
    ,胸悶喘咳
    ,風(fēng)水浮腫;支氣管哮喘。
    蜜麻黃潤肺止咳

    多用于表癥已解
    ,氣喘咳嗽等癥的治療。
    1
    、平喘作用:麻黃堿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對于用藥(如毛果蕓香堿)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顯著解攣作用,偽麻黃堿與麻黃堿的解痙作用相似
    ,甲基麻黃堿可使支氣管擴張

    2、鎮(zhèn)咳作用:麻黃水溶液提取物對豚鼠氣管機械刺激所致咳嗽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
    ,約相當(dāng)于磷酸可待因1/20的效果

    3、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麻黃堿能使外周血管收縮
    ,心收縮力加強
    ,心搏出量增加,血壓升高
    ,偽麻黃堿的升壓作用較弱

    4、發(fā)汗作用:大鼠口服水溶性提取物在75~300mg/kg的范圍內(nèi)其足底部的水份散發(fā)(發(fā)汗)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發(fā)汗作用

    5
    、對大腦,腦干與脊髓均有興奮作用
    ,大劑量可引起失眠
    、不安和震顫

    此外,麻黃還有利尿
    、抗變態(tài)反應(yīng)
    、抗炎、解熱
    、抗病

    猜你喜歡:
    1.麻黃的功效與副作用
    2.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3.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4.麻黃根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5.麻黃的介紹中藥
    關(guān)于灸麻黃功效與作用和灸麻黃功效與作用是什么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
    ,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1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末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
    、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