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 牡蠣米泔浸
,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各30g)【用法】 上三味為粗散
。每服三錢(9g),水一盞半,小麥百余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現(xiàn)代用法:為粗散,每服9g,加小麥30g,水煎溫服;亦作湯劑,水煎溫服【功用】 益氣固表,斂陰止汗
【主治】 衛(wèi)外不固
【方解】 本方證多由衛(wèi)氣不固
,陰液外泄,心陰不足,陽不潛藏,心氣耗傷所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衛(wèi)氣不固,則表虛而陰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夜屬陰,睡時衛(wèi)陽入里,肌表不固,加之汗出過多,心陰不足而陽不潛藏,故汗出夜臥更甚。汗出過多,不但心陰受損,亦使心氣耗傷,故心悸驚惕本方與玉屏風散均可用治衛(wèi)氣虛弱,腠理不固之自汗
《醫(yī)方集解》牡蠣散方將小麥改為浮小麥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衛(wèi)氣不固
2.加減運用:若氣虛明顯者,可加人參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病后、手術后及產后自汗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8: “治諸虛不足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4:“夫自汗
【臨床報道】
張氏用本方加黨參、癟桃干
、五味子、甘草為主方,治療自汗、盜汗46例。共治愈41例,好轉5例。痊愈病例中,服藥3~6劑者29例,7~9劑者12例,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fā)。[張柏生.自擬斂汗固表湯治療自汗盜汗46例。廣西中醫(yī)藥 1985;8(6):16]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00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鹿茸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功效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