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牡蠣散配方,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生活百事通 2023-09-20 18:43:17

    牡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  牡蠣米泔浸

    ,刷去土
    ,火燒通赤,各一兩(各30g)

    【用法】 上三味為粗散

    。每服三錢(9g),水一盞半
    ,小麥百余粒(30g)
    ,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
    ,日二服
    ,不拘時候(現(xiàn)代用法:為粗散,每服9g
    ,加小麥30g
    ,水煎溫服;亦作湯劑,水煎溫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益氣固表,斂陰止汗

    【主治】 衛(wèi)外不固

    ,陰液外泄之自汗、盜汗證
    。常自汗出
    ,夜臥更甚
    ,心悸驚惕,短氣煩倦
    ,舌淡紅
    ,脈細弱。

    【方解】 本方證多由衛(wèi)氣不固

    ,陰液外泄
    ,心陰不足,陽不潛藏
    ,心氣耗傷所致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
    ,陽之守也;陽在外
    ,陰之使也” ,衛(wèi)氣不固
    ,則表虛而陰液外泄
    ,故常自汗出。夜屬陰
    ,睡時衛(wèi)陽入里
    ,肌表不固,加之汗出過多
    ,心陰不足而陽不潛藏
    ,故汗出夜臥更甚。汗出過多
    ,不但心陰受損
    ,亦使心氣耗傷,故心悸驚惕
    ,短氣煩倦
    。治宜益氣固表,斂陰止汗
    。方中煅牡蠣咸澀微寒
    ,斂陰潛陽,固澀止汗
    ,為君藥
    。生黃芪味甘微溫,益氣實衛(wèi)
    ,固表止汗
    ,為臣藥。君臣相配
    ,是為益氣固表
    、斂陰潛陽的常用組合
    。麻黃根甘平,功專收斂止汗
    ,為佐藥
    。小麥甘涼,專入心經
    ,養(yǎng)氣陰
    ,退虛熱,為佐使藥
    。合而成方
    ,補斂并用,兼潛心陽
    ,共奏益氣固表
    ,斂陰止汗之功,可使氣陰得復
    ,汗出自止

    本方與玉屏風散均可用治衛(wèi)氣虛弱,腠理不固之自汗

    。但本方補斂并用而以固澀為主
    ,為收斂止汗的代表方,善治體虛衛(wèi)外不固
    ,又復心陽不潛之自汗盜汗
    。玉屏風散則以補氣為主,以補為固
    ,屬于補益劑,且黃芪
    、防風相配
    ,補中寓散,故宜于表虛自汗或虛人易感風邪者

    《醫(yī)方集解》牡蠣散方將小麥改為浮小麥

    ,則止汗之力更強,但養(yǎng)心之功稍遜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衛(wèi)氣不固

    ,陰液外泄所致自汗、盜汗的常用方
    。臨床應用以汗出
    ,心悸,短氣
    ,舌淡
    ,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2.加減運用:若氣虛明顯者,可加人參

    、白術以益氣;偏于陰虛者
    ,可加生地、白芍以養(yǎng)陰
    。自汗應重用黃芪以固表
    ,盜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
    ,療效更佳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病后、手術后及產后自汗

    、盜汗屬衛(wèi)外不固
    ,又復心陽不潛者。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8: “治諸虛不足

    ,及新病暴虛
    ,津液不固,體常自汗
    ,夜臥即甚
    ,久而不止,羸瘠枯瘦
    ,心忪驚惕
    ,短氣煩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4:“夫自汗

    、盜汗兩端,昔人皆謂自汗屬陽虛
    ,盜汗屬陰虛而立論.然汗為心液
    ,心主血,故在內則為血
    ,在外則為汗
    ,不過自汗、盜汗雖有陽虛
    、陰虛之分
    ,而所以致汗者,無不皆由郁蒸之火逼之使然
    。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天地亦必郁蒸而后有雨。但火有在陰在陽之分,屬虛屬實之異
    ,然二證雖有陰陽
    ,其為衛(wèi)虛不固則一也。此方用黃芪固衛(wèi)益氣
    ,以麻黃根領之達表而止汗
    。牡蠣咸寒,潛其虛陽
    ,斂其津液;麥為心谷
    ,其麩則涼,用以入心
    ,退其虛熱耳
    。此治衛(wèi)陽不固,心有虛熱之自汗者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臨床報道】

    張氏用本方加黨參、癟桃干

    、五味子
    、甘草為主方,治療自汗
    、盜汗46例
    。共治愈41例,好轉5例
    。痊愈病例中
    ,服藥3~6劑者29例,7~9劑者12例
    ,隨訪3個月
    ,未見復發(fā)。[張柏生.自擬斂汗固表湯治療自汗盜汗46例
    。廣西中醫(yī)藥 1985;8(6):16]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00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通過對導師李敬孝教授臨床治療胸痹的病例的分析總結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
    、云母粉、白術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