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白血病的道醫(yī)中醫(yī)療法,養(yǎng)陰清熱用鮮品

    健康生活 2023-09-20 21:34:49

    孫老治療白血病以善用中藥鮮品出名,治愈了諸多當(dāng)今血液系統(tǒng)之疑難病癥.現(xiàn)舉例以說明孫老的治療經(jīng)驗及心得體會

    病例1: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

    楊某

    ,男
    ,23歲
    ,農(nóng)民:患者曾于1974年4月經(jīng)地.市兩級醫(y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
    ,5月13日轉(zhuǎn)北京某醫(yī)院治療住院10個多月
    ,于1975年3月23曰出院
    。出院時診斷為急淋緩解期
    ,出院后繼續(xù)用硫嘌呤
    、氨甲蝶呤、環(huán)磷酰胺.白花蛇舌草.狗舌草等中西藥治療.

    1975年4月13日來孫老處就診

    ,當(dāng)時患者鼻腔
    、齒齦出血,齒齦疲紫腫脹
    ,口唇發(fā)紺
    ,面部發(fā)暄,面色晄白
    ,精神萎靡
    ,說話聲音低弱,行走無力。自述:煩躁
    ,手足心熱,汗出
    ,口咽干,惡心,納食不佳
    ,遺精
    ,小便黃,睡眠不寧。舌質(zhì)紅
    、苔黃
    ,脈細數(shù)根據(jù)上證乃系陰虛內(nèi)熱,血熱妄行
    。治則:以養(yǎng)陰清熱
    ,涼血解毒為法。

    處方:犀角地黃湯加減

    。生地黃12g,丹皮9g,杭白芍15g,藕節(jié)
    、荷葉各9g,石解,麥冬各12g,山梔9g,連翹15g,茅根30g,建曲9g,竹茹6g,牡蠣24g,大薊
    、小薊
    、扁豆花各9g。每日1劑
    ,水煎服

    4月25日二診。上方連服10劑后

    ,病情略有減輕
    ,齒齦、鼻腔衄血暫止
    ,飲食漸增
    ,惡心減輕.仍煩躁,手心熱,汗出
    ,口咽干
    ,遺精。按上方意
    ,加量
    、調(diào)整:生地15g,丹皮9g
    、杭白芍15g
    、小薊24g、藕節(jié)
    、荷葉各9g,石斛15g,麥冬12g
    ,山梔9g,連翹18g
    ,茅根30g,竹葉9g,竹茹6g,陳皮9g
    ,牡蠣
    、浮小麥各30g。每日1劑
    ,水煎服
    。后又在上方基礎(chǔ)上加減化裁。

    11月28日復(fù)診

    。上方加減服20余劑后
    ,因連續(xù)感冒,發(fā)熱
    ,陰液受傷
    ,內(nèi)熱仍熾,現(xiàn)在又見齒齦出血
    ,口唇干裂
    ,加重養(yǎng)陰清熱、涼血解毒劑量
    。方用:生地
    、小薊各30g,茅根60g
    ,元參30g
    ,石斛、麥冬各15g
    ,知母12g
    ,連翹15g,山梔
    、荷葉各藕節(jié)15g,甘草3g
    ,天花粉15g,金銀花、蒲公英各30g
    。每日1劑

    在上方基礎(chǔ)上,隨證加減

    ,服至1976年6月9日
    ,經(jīng)數(shù)月治療
    ,癥狀雖有好轉(zhuǎn)
    ,但患者內(nèi)熱及衄血仍時有反復(fù),考慮是否某些藥有副作用
    ,服后助長了內(nèi)熱
    。針對這一情況,孫老征得患者同意,停用其他藥物
    ,并根據(jù)前段在治療中臨床觀察
    ,每用大劑量鮮藥如鮮生地、鮮小薊
    、鮮蒲公英
    、鮮茅根等,效果比較好
    。因之
    ,每日只以4味鮮藥加大劑量服用。處方:鮮生地250g
    ,鮮小薊
    、鮮蒲公英各500g,鮮茅根250g,切碎、洗凈
    ,每日煎1劑當(dāng)茶飲

    上方鮮藥服10余劑后,齒齦出血即止

    ,遺精亦愈
    ,陰液漸復(fù),內(nèi)熱漸清
    ,口咽干減
    ,飲食增加,精神好轉(zhuǎn)
    。到1977年5月15日為止,共服上方158劑,患者精神很好
    ,無出血,無發(fā)熱
    ,無明顯貧血(血色素80%),肝脾不腫大
    ,周身淋巴結(jié)不腫大,神經(jīng)反射正常
    ,齒齦紫瘀腫脹消失
    ,日吃主食約750克,已能從事重體力勞動

    在辨證論治處方用藥的基礎(chǔ)上

    ,孫老選用了鮮藥.在治療過程中,孫老選用了4味鮮藥作為治療的主藥
    。因為鮮藥含有自然汁
    ,其養(yǎng)陰清熱等作用比干藥好。如梨有清肺潤肺的作用
    ,鮮梨含有大量自然汁
    ,所以吃鮮梨比梨干的作用好得多
    。張錫純認為“小薊能清血分之熱,止血熱之妄行
    。單用小薊根數(shù)兩煎湯
    ,或榨取其自然汁開水沖服效佳。茅根善清虛熱而不傷脾胃
    ,為涵養(yǎng)真陰之佳品”
    。鮮生地長于清熱涼血,生地的提取物能促進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可見鮮藥的自然汁中所含有效成分較干藥高
    。這可能與在干燥過程中喪失某些有效成分有關(guān)
    。所以孫老選了鮮生地等4味藥作為主藥,終于取得了良好效果

    犀角是清熱涼血解毒的要藥

    。近來各地報道白血病血熱出血時用犀角為主藥.但藥價高,藥源少
    。孫老經(jīng)多年的臨床觀察認為
    ,鮮生地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與犀角相似
    。1969年秋季孫老治療乙型腦炎時
    ,以鮮生地代替犀角曾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療效。故在治療本病時
    ,雖選方為犀角地黃湯
    ,但從未用過犀角,而始終以大量鮮生地代之
    ,實踐證明
    ,效果良好。

    關(guān)于用藥劑量:本例患者從診斷到治療

    ,從選方到用藥
    ,孫老都以極謹慎的態(tài)度來對待,但患者內(nèi)熱出血卻時有反復(fù)
    。問題在什么地方呢
    ?考慮患者齒齦瘀紫腫脹,似為血分熱毒較甚
    ,內(nèi)伏較深
    ,輕者齒齦出血,重時很可能腐潰化膿
    。前一段治療
    ,雖藥證相符
    ,奈熱毒根深蒂固
    ,病重藥輕
    ,猶如“杯水車薪”,療效不大
    。遂在不影響胃納的情況下
    ,逐漸加大了劑量,最后加至每日量達1500g
    ,經(jīng)長期服用
    ,終于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孫老認為對這例患者的治療
    ,最后加大了藥量
    ,是提高療效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后在治療某一特殊病例療效不明顯時
    ,是因為病不易治呢
    ,還是劑量沒有用到一定重量呢?這確實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療效評定:根據(jù)1973年全國白血病座談會急性白血病療效評定標準

    ,這一例白血病患者在治療前雖為“部分緩解”,但患者卻沒有一點勞動力
    。經(jīng)過1年余的治療
    ,特別是后一階段只服4味鮮藥158劑后,患者無出血
    ,無發(fā)熱
    ,無明顯貧血(血色素80%),肝脾不腫大,周身淋巴結(jié)不腫大
    ,神經(jīng)反射正常
    ,齒齦瘀紫腫脹消失,精神很好
    ,每天能吃主食約750克
    ,巳達到“完全緩解”標準,現(xiàn)任小學(xué)教員已半年余
    ,并能參加重體力勞動
    。該大隊及其家屬對治療效果很滿意。到1977年底為止
    ,患者健康狀況良好

     病例2: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

    牛某,女

    ,52歲
    ,營業(yè)員
    。患者從1979年開始感覺低燒
    、乏力
    、納呆、五心煩熱
    。1980年春節(jié)前
    ,又感左下肢關(guān)節(jié)疼痛,同時發(fā)現(xiàn)左腹部有一腫塊
    ,因身體逐漸消瘦
    、乏力加重而停止工作。1980年4月1日在地區(qū)腫瘤醫(yī)院檢查:

    超聲波提示:①脾臟最大厚度9cm,肋下7.5-9cm.②左上腹部有一腫塊

    ,最大直徑9cm
    ,腫塊區(qū)波型:微小低波。周圍血象:白細胞153.6x10^9/L
    ,中性61%
    ,淋巴7%,嗜堿性7%,嗜酸性5%
    ,幼稚細胞20%,血色素10%
    。4月4曰骨髓穿刺檢查意見: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

    予以化療:口服氨蝶呤鈉1周

    ,后又改服白消安
    ,效果不佳,病情未得到控制
    ,白細胞計數(shù)繼續(xù)增高
    。4月11日血檢:白細胞258x10^9/L,中性39%
    ,淋巴2%
    ,嗜堿性2%,嗜酸性2%
    ,桿狀核2%,早幼粒4%,中幼粒22%,晚幼粒23%,晚幼嗜酸粒3%
    ,原始粒1%。于1980年4月17日來醫(yī)院就診

    主證:低燒

    ,五心煩熱,齒齦瘀紫腫脹
    ,關(guān)節(jié)疼痛
    ,腹中痞塊,納呆,神疲乏力
    ,舌質(zhì)嫩
    、尖紅、中心有裂紋
    、苔白
    ,脈細微數(shù)。檢查:心肺(-),肝未觸及
    ,脾大肋下約9cm
    ,左腹部觸及一可移動性腫塊
    ,約9cmx5cm
    ,質(zhì)軟,無壓痛

    西醫(yī)診斷: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

    。中醫(yī)辨證:陰虛內(nèi)熱,熱毒蘊伏血分

    患者低燒

    ,五心煩熱,舌紅
    、有裂紋
    ,脈細數(shù)等癥,系陰虛內(nèi)熱所致血分熱毒壅盛
    ,則發(fā)生白細胞惡性增生
    ,進而出現(xiàn)脾大、腹部痞塊
    、關(guān)節(jié)疼痛
    、齒齦瘀紫腫脹等浸潤現(xiàn)象。治擬滋陰清熱
    、涼血解毒為法
    ,停止其他一切治療。

    處方:鮮生地60g,鮮小薊

    、鮮蒲公英各250g,每日1劑水煎服

    5月19日血檢:白細胞10.2x10^9/L,中性5%,淋巴44%,嗜酸性1%,血色素145%,血小板計數(shù)116x10^9/L

    。處方:①鮮生地100g,鮮小薊40g,鮮蒲公英400g,每日1劑,水煎服
    。②建曲9g,谷芽
    、麥芽各15g.焦內(nèi)金9g,佩蘭9g,云茯神15g,白芍12g,甘草3g。3劑
    ,水煎
    ,另服。

    7月14日復(fù)查:未見異常

    ,服下方繼續(xù)觀察
    。處方:鮮生地250g,鮮小薊500g,隔日1劑
    ,水煎服。

    8月6日骨髓穿刺檢查:基本緩解

    按:臨床治療白血病

    ,多以化療為主,但藥物之副作用對身體損害較大
    ,往往邪正同衰
    ,病情易反復(fù)。筆者通過長期臨床實踐
    ,發(fā)現(xiàn)用大劑量涼血解毒
    、甘寒養(yǎng)陰的鮮中藥來治療,既祛邪又扶正
    ,可達邪去正復(fù)之目的
    ,與其他治療白血病的藥物比較,不僅療效顯著
    ,且沒有什么副作用

    本例白血病以白細胞惡性增生及浸潤為特征。從病情發(fā)展來看

    ,病勢猖獗(僅10天時間白細胞由153.6x10^9/L急劇上升到258x10^9/L),血分熱毒熾盛
    ,非一般藥力所能奏效,根據(jù)以往治療白血病的經(jīng)驗
    ,當(dāng)即采用大劑量鮮中藥治療
    。服藥30天,降至10.2x10^9/L,服藥40天
    ,降至9.2x10^9/L,骨髓象也明顯好轉(zhuǎn)
    。至8月6日骨髓象基本緩解,周圍血象正常
    ,同時腫大的脾臟也恢復(fù)正常
    ,左腹部宿塊消失.臨床各癥均無。

    通過這一例病患的治療

    ,又一次證明了大劑量鮮中藥治白血病有其獨特的療效

    中醫(yī)簡介:

    孫一民(1919~),男,河南南陽人

    ,教授
    ,從師于我國近代名醫(yī)施今墨先生,并隨施老在北京
    、南京行醫(yī)多年
    ,深得施派真?zhèn)鳎R證60余載,善治疑難雜癥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
    ,孫老一直致力于鮮中藥研究工作,虛心地向名老中醫(yī)
    、民間老中醫(yī)請教經(jīng)驗
    ,并科學(xué)地總結(jié)出以中醫(yī)研究腫瘤的病因病理以及伴隨的癥狀和轉(zhuǎn)移.從而首創(chuàng)了用鮮中藥治療白血病及各種癌癥的新途徑。1988年
    ,孫老作為學(xué)術(shù)帶頭人
    ,于河南安陽成立了全國首家鮮中藥研究所,并將鮮中藥治療白血病的研究成果逐步應(yīng)用于臨床治療
    ,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1985年至今,孫老已治療白血病患者數(shù)千例
    ,其中成功地救治了2例惡性組織細胞病
    ,創(chuàng)造了鮮中藥治療血液病的奇跡
    。著有《臨證醫(yī)案醫(yī)方》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03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和中解托湯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