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道醫(yī)中醫(yī)驗方匯選:慢性腎炎方,腰肌勞損方等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17:47:11

    慢性腎炎方

    (方名商陸杜仲散)

    方藥:商陸

    、澤瀉、杜仲各90克

    功效:補肝腎、利水瀉熱

    炮制及用法:上藥洗凈切片

    ,用溫開水浸泡1~2小時后
    ,文火煎熬2次,濾液合并濃縮,再加糖及防腐劑,制成商陸合劑300毫升
    。日服3次
    ,成人每次10~15毫升,兒童、體弱及腸胃不適者酌減。飯后服
    。同時限制食鹽及水分。

    主治:慢性腎炎及肝硬化

    療效:治療慢性腎炎9例及肝硬化腹水8例

    ,經(jīng)1~6個月觀察,9例慢性腎炎有8例獲得進步
    ,1例無效
    ;8例肝硬化有5例尿量增加
    ,腹水減輕
    ,3例效果不明顯。慢性腎炎除晚期者外
    ,多見尿量增加,水腫減輕或消失

    腰肌勞損方

    (方名益腎活血湯)

    方藥:狗脊

    、骨碎補各20克
    ,牛膝、杜仲
    、當歸、破故紙
    、續(xù)斷
    、益母草各15克
    ,桃仁9克,乳香
    、沒藥各10克。

    功效:補腎強腰,活血祛淤

    用法:水煎,每日1劑

    ,分2~3次服,每次服200毫升

    主治:腰肌勞損

    ,腰椎肥大(腎虛而淤血阻絡(luò))

    療效:臨床治療腰肌勞損25例

    ,結(jié)果:全部患者在服藥10~15劑后癥狀明顯減輕,服20~30劑后
    ,癥狀全部消失。

    哮喘方(方名甘遂半夏湯)

    方藥:甘遂

    、白芷
    、白芥子、半夏各15克

    功效:散風除濕,化痰平喘

    炮制及用法:上藥共為細末

    ,等分3包
    ,每次用1包
    。以鮮姜汁調(diào)成厚糊狀
    ,敷于雙側(cè)心俞、肺俞
    、膈俞穴上。每次1~2小時
    ,微感疼痛即可取下
    。每隔10天敷1次
    ,3次為1療程,每年可連貼1~2個療程
    ,季節(jié)不限。

    主治:預防哮喘發(fā)作

    療效:治療哮喘患者數(shù)例

    ,臨床療效滿意

    牙周炎方(方名消炎合劑)

    方藥:白酒、雞蛋

    炮制及用法:將白酒100毫升倒入瓷碗內(nèi)

    ,用火點燃后,立即將雞蛋打入酒中
    ,不攪動,不放任何調(diào)料
    ,待火熄蛋熟,晾涼后1次服下
    ,1日2次。

    主治:牙周炎

    療效:臨床治療167例

    ,治愈159例,一般服1~33次而愈
    ,無效8例。屬實熱證牙周炎者
    ,屢用屢效

    小兒口瘡方(方名三花桔梗湯)

    處方: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

    ,桔梗、花粉
    、玄參
    、麥冬、淡竹葉
    、板藍根
    、甘草各6~10克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每日1劑。此外

    ,外用淘米水煮沸冷卻后,以棉簽蘸洗患處

    加減:重癥者加石膏、蘆根各10~20克

    ,石斛6~10克
    ,火麻仁5~10克。

    主治:小兒口瘡

    療效:臨床觀察48例,結(jié)果全部治愈

    膽石病2方

    郁茵湯

    方藥:郁金12克

    ,茵陳12克

    功效:利濕清熱。

    用法:水煎

    ,日1劑,每天飯后服
    ,三餐飯前服風化硝15克
    ,連服4日
    。其后大便中可有膽石排出。

    主治:膽石病

    療效:治療膽石病數(shù)例,臨床療效滿意

    (詳見《福建中醫(yī)藥》1959年第6期)

    大黃二金湯

    方藥:生大黃10克

    ,郁金12克
    ,枳殼12克
    ,金錢草30~60克

    功效:破氣行滯

    ,解毒排石。

    用法:水煎服

    ,日1劑

    主治:膽石病。

    療效:臨床共治膽道術(shù)后殘余結(jié)石24例

    。B超復查結(jié)果:痊愈15例
    ,好轉(zhuǎn)7例,中轉(zhuǎn)手術(shù)者2例,總有效率91.7%

    止汗良方桂枝湯

    初春之時

    ,乍暖還寒,自汗的老人稍動就滿身大汗
    。出汗過多一會消耗體內(nèi)陰液,二容易感冒
    ,因此控制自汗,預防感冒
    ,意義重大。

    桂枝湯是我國漢代名醫(yī)張仲景創(chuàng)立的名方

    ,由桂枝9克
    、芍藥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9克、大棗3克組成
    。其功用是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一般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
    。筆者根據(jù)其有調(diào)和營衛(wèi)的作用
    ,在原方基礎(chǔ)上
    ,加黃芪30克,糯稻根10克
    ,治療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顯
    。近20年來我們用該方治療105例
    ,有效率達80%以上。

    桂枝湯方中以桂枝為君,以白芍為臣,二者等量相合

    ,相輔相成
    ,散中有收
    ,汗中寓補,使表邪得解
    ,營衛(wèi)調(diào)和
    。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
    ,又可溫胃止嘔
    ;大棗助芍藥益陰養(yǎng)血
    ,姜棗相配,補脾和胃
    ,調(diào)和營衛(wèi)
    ,共為佐藥
    。甘草是為佐使藥
    ,調(diào)和諸藥。加入黃芪,補肺固衛(wèi)以培本
    ,糯稻根止汗以治標

    止咳宣降湯

    冬春之季,人們很容易感冒受涼

    ,咳嗽。在受涼初起
    ,或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剛剛開始時
    ,服止咳宣降湯
    ,止咳效果極好。

    方藥:荊芥12克,車前草12克

    ,竹葉12克,川樸9克
    ,桔梗12克,枇杷葉15克
    ,百部12克,前胡12克
    ,杏仁10克,膽南星12克
    ,天花粉12克
    ,枳殼9克

    服法:咳嗽初起如若伴有微喘

    ,可加葶藶子15克
    ,鮮竹瀝水100毫升
    ,分3次兌服
    ;若痰黃
    ,可加蒲公英30克
    ,敗醬草30克;若大便不通
    ,可用生大黃10克泡開水300毫升
    ,每次取大黃液50毫升
    ,兌服
    ,以大便每日l~2次即可

    上方以每日1劑煎成600毫升,劇者可每日2劑

    ,每4小時服藥1次
    ,每次100~200毫升。連服3天
    ,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主治:感冒咳嗽初起

    ,或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初期,咳嗽
    ,胸悶
    ,氣急
    ,有痰
    ,或大便干結(jié)等證

    功用:宣肺疏表

    ,止咳化痰。

    (闡釋:中醫(yī)認為“肺主氣

    ,司呼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人允欠螢轱L溫
    、風寒所束
    ,故宣散,降氣
    ,化痰濁才能使肺氣宣降
    ,恢復正常的呼吸功能
    。因此本方若用于外感初起
    ,以咳嗽為主證者較為適宜
    。若起始發(fā)熱者,則要服清熱解表的方藥
    ,或到醫(yī)院診治了
    。)

    一試便靈的漏證方

    我42歲

    ,近半年來每次月經(jīng)都斷斷續(xù)續(xù)
    ,要延長10余天
    ,且顏色暗紅
    ,還有小血塊,吃了不少西藥
    ,但不見效
    。后來到一位老中醫(yī)那里看病
    ,說我患了漏下之證
    ,并開了藥方給我。結(jié)果我用了3劑藥就全好了

    他開的處方是:斷血流15克(編者注:斷血流又名蔭風輪,唇形科

    ,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蔭風輪的干燥地上部分,辛味
    、甘、苦
    、溫
    ,主治各種出血)
    ,阿膠15克
    ,三七粉3克
    ,3劑
    。用法是:先將斷血流加水煎煮2次
    ,每次沸后30分鐘
    ,合并藥汁300毫升
    ,然后放入阿膠煮化
    ,最后放入三七粉
    ,每天3次
    ,每次100毫升,飯后服

    重慶市長壽區(qū) 劉芳瓊

    點評:漏證又稱漏下

    ,是指婦女“血非時而下,淋漓不盡”
    ,是婦科的常見疾病
    。漏證以陰道出血為主癥,出血之后必有淤血
    ,淤血阻滯,血不循經(jīng)
    ,又可發(fā)生出血
    ,反復出血,必致血虛
    。中醫(yī)對該證的治療方法是止血、祛淤
    、寧血
    、補虛。斷血流具有很強的止血寧血作用
    ;阿膠有養(yǎng)血補血之功
    ,三七具有活血祛淤之妙。所以用這三味藥來治療因淤虛所致的漏下之證
    ,療效當然顯著。

    單方白術(shù)巧治便秘

    我父親今年64歲

    ,中風后長期便秘
    。他一便秘
    ,我就到藥店自購大黃
    、番瀉葉
    ,或果導片給他服用。這些方法開始有效
    ,后來就無效了,而且越服便秘越嚴重
    ,父親很痛苦。后來我送父親到一位老中醫(yī)那兒求治
    ,老中醫(yī)只開了一味藥:生白術(shù)
    。這方很靈,父親每天服1次
    ,每次40克,連服2天
    ,大便就通了
    ;連服半個月
    ,大便一直保持通暢

    廣西南寧 鄭某

    點評:治病必求其源

    ,便秘之源何在?在脾胃
    。脾胃之藥,首推白術(shù)
    。《本草求真》認為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脾欲緩
    ,急食甘以緩之
    ,白術(shù)味苦而甘
    ,既能燥濕實脾
    ,又能緩脾生津,且其性微溫
    ,服之能健脾消谷
    ,為補脾臟第一要藥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逼⑽傅醚a,升清降濁
    ,能促進排便功能,故用生白術(shù)治便秘有效

    用生白術(shù)治便秘

    ,劑量有別
    ,少則30~60克
    ,重則120~150克
    ,水煎服,每天1次
    ;便干結(jié)者
    ,宜加生地15克以滋之;若便難下而不干或稀軟
    ,伴有手足不溫者
    ,又當加肉桂、干姜各3~6克溫通
    ,則不僅通便而且便爽。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20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功能主治 : 牙齒歷蠹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桂心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