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8.補肺阿膠散__一、補益之劑

    健康生活 2023-09-21 21:55:04

    8.補肺阿膠散(錢仲陽) 止嗽生津

    (《小兒藥證直訣》)

    【歌訣】

    補肺阿膠馬兜鈴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虛火盛人當服順氣生津嗽哽①寧

    【詞解】①哽:哽(gěng),音梗,有物堵塞喉嚨不能下咽。

    【組成】阿膠一兩半(9克) 黍粘子(牛蒡子)二錢五分(3克) 甘草二錢五分(3克) 馬兜鈴五錢(6克) 杏仁七個(6克)糯米一兩(6克)

    【用法】水煎,食后一溫一 服

    【功用】養(yǎng)陰補肺,清熱止咳

    【主治】小兒肺虛有熱。癥見咳嗽氣喘,咽喉干燥,喉中有聲,或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方析】本方陰虛肺熱為其主證

    。陰虛熱盛,灼津為痰,氣逆不降,故咯痰不爽,為兼證;咳嗽氣喘為次要癥狀
    。方中重用阿膠,既可滋陰補肺,又可養(yǎng)血止血,為君藥
    。馬兜鈴、牛蒡子助阿膠清肺化痰,為臣藥
    。杏仁宣降肺氣,止咳平喘;糯米補脾益肺,培土生金,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本方標本兼顧,為治肺虛久咳有效方劑。

    中醫(yī)良方

    麻煩問一下,15歲的少女可以吃阿膠嗎
    ,如果可以,用量又是多少呢

    【功能主治】:補血止血

    ,滋陰潤燥
    。主要用于血虛萎黃
    ,眩暈心悸,肌痿無力
    ,心煩不眠,虛風內(nèi)動
    ,肺燥咳嗽
    ,勞嗽咯血
    ,吐血
    ,尿血,便血崩漏
    ,妊娠胎漏等證。是中醫(yī)治療血虛癥的首選藥物
    ,也是婦科的首選藥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烊化兌服
    ,5-10g
    ;炒阿膠可入湯劑或丸、散
    。滋陰補血多生用,清肺化痰蛤粉炒
    ,止血蒲黃炒

    【注意】脾胃虛弱
    、消化不良者慎服


    本品使用一般無年齡限制
    ,小兒至老人均可
    ,如:
    ①治小兒肺虛、氣粗喘促:阿膠一兩五錢(麩炒)
    ,黍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馬兜鈴五錢(焙)
    ,杏仁七個(去皮
    、尖
    ,炒),糯米一兩(炒)
    。上為末,每服一
    、二錢
    ,水一盞
    ,煎至六分
    ,食后溫服
    。(《小兒藥證直訣》阿膠散
    ,又名補肺散)

    適宜人群:
    貧血患者
    體虛人群
    月經(jīng)不調(diào)患者
    腫瘤放療
    、化療患者
    安胎
    、保胎
    、產(chǎn)后恢復
    免疫力低下者
    女性美容養(yǎng)顏


    一般服用方法:
    1、阿膠羹
    原料:阿膠250克
    ,黃酒250克,冰糖200克
    ,黑芝麻
    、核桃仁各250克
    做法:取阿膠250g
    ,砸碎
    。放入帶蓋的湯盆或瓷碗中
    ,加黃酒250g
    ,浸泡1-2天,至泡軟
    。取冰糖200g克,加水250ml化成冰糖水
    ,倒入泡軟的阿膠中
    ,加蓋
    。置盛膠容器于普通鍋或電飯煲內(nèi)
    ,水浴蒸1-2小時至完全溶化。將炒香的黑芝麻
    、核桃仁放入繼續(xù)蒸1小時,攪拌
    ,成羹狀
    。取出容器
    ,放冷
    ,冰箱存放。每天早晚各服一匙
    ,溫開水沖服。
    2、阿膠凍
    原料:阿膠一塊
    ,冰糖20克
    做法:取阿膠一塊,砸碎至豆粒大小
    ,將碎阿膠倒入白瓷碗或微波爐專用器皿中
    ,加冰糖約20克
    ,水約150ml、置于微波爐中
    。調(diào)火力至中檔
    ,12分鐘后
    ,打開爐門
    ,膠香四溢
    。冰糖
    、阿膠全部溶化。取出放涼
    ,溶液成果凍狀,冰箱存放
    。每晚臨睡前取一勺阿膠凍置口杯中
    ,加開水或牛奶100ml
    ,攪拌至完全溶解后服下

    3、牛奶沖服
    將阿膠粉碎成細粉狀
    ,每次取阿膠粉一匙(約3~4g)放入杯中,依個人口味
    ,加入熱牛奶
    、豆?jié){等(80℃以上)邊加邊攪拌
    ,使阿膠粉充分溶化后服用
    ,口感香甜綿軟,回味悠久

    化痰止咳平喘藥類,止咳平喘藥

    7

    、 馬兜鈴

    清熱化痰馬兜鈴,

    止咳平喘把腸清

    藥性味苦主泄降

    腎臟疾患不可用

    【注釋】馬兜鈴清熱化痰

    ,止咳平喘,清除大腸積熱
    ,本品藥性味苦注泄降,腎臟疾患不可多用
    ,因為本品含有馬兜鈴容易導致馬兜鈴酸腎病


    【按語】馬兜鈴苦

    、微辛
    ,寒。歸肺
    、大腸經(jīng)。具有清肺化痰
    ,止咳平喘
    ,清腸消痔的功效
    。臨床用于:

    1. 肺熱咳喘

    。本品性寒質(zhì)輕,主入肺經(jīng)
    ,味苦泄降,善清肺熱
    ,降肺氣
    ,又能化痰
    。故熱郁于肺
    ,肺失肅降,發(fā)為咳嗽痰喘者最宜
    ,常配桑白皮
    、黃芩、枇杷葉等同用
    ;治肺虛火盛,喘咳咽干
    ,或痰中帶血者
    ,則配阿膠等同用
    ,以養(yǎng)陰清肺止咳平喘
    ,如補肺阿膠散。

    痔瘡腫痛或出血

    。本品又入大腸經(jīng)
    ,能清除大腸積熱而治痔瘡腫痛或出血,常配生地
    、白術(shù)等藥內(nèi)服
    ,也可配地榆
    、槐角煎湯熏洗患處。
    使用注意:用量不宜過大
    ,以免引起嘔吐。本品含有馬兜鈴酸長期使用容易導致馬兜鈴酸腎病
    。虛寒喘咳及脾虛便溏者禁服
    ,胃弱者慎服

    藥理作用:明顯止咳作用
    ,煎劑有微弱祛痰作用;舒張支氣管
    ,緩解支氣管痙攣。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瀉脾散簡介

    目錄1拼音2《眼科全書》卷四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瀉脾散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瀉脾散 1拼音 xiè pí sǎn

    2《眼科全書》卷四

    2.1方名

    瀉脾散

    2.2組成

    歸須、赤芍
    、石膏
    、黃柏、黃連
    、草決明
    、蒼術(shù)、枳殼、柴胡
    、香附、大黃
    、樸消

    2.3主治

    雞冠蜆肉外障

    2.4瀉脾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12沸
    ,再加消、黃同煎
    ,半饑服。

    古籍中的瀉脾散 《醫(yī)宗金鑒》:[卷五初生門]鵝口 蘊于心脾二經(jīng)

    ,故生后遂發(fā)于口舌之間
    ,治法以清熱瀉脾散主之
    ,外用發(fā)蘸井水拭口
    ,搽以保命散,日敷二三吹...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六十一眼科]病機 痛流淚

    ,怕日羞明,此則內(nèi)火所惡外火而然也
    ,宜服瀉脾散
    ,及去水谷
    、地廓
    、三焦?jié)駸帷P憾化彛ㄋ氖牛?..

    《幼科心法要訣》:[卷二初生門(下)]鵝口 于心

    、脾二經(jīng),故生后遂發(fā)于口舌之間
    。治法以清熱瀉脾散主之
    ,外用發(fā)蘸井水拭口
    ,搽以保命散
    ,日敷二三次...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一·初生門證治通論]五臟補瀉法 胃中寒濕嘔吐,腹痛瀉利清白之圣藥也

    。瀉黃散又名瀉脾散
    ,海藏云∶瀉脾熱。阿膠散又名補肺散
    ,海藏云∶杏...

    《幼科指南》:初生門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24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補益之劑" rel="prev"> 9.小建中湯__一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