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4.竹葉柳蒡湯__二
    、發(fā)表之劑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22:10:27

    4.竹葉柳蒡湯(繆仲淳)小兒痧癆

    (《先醒齋醫(yī)學(xué)廣筆記》)

    【歌訣】

    竹葉柳蒡干葛知 蟬衣荊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參甘麥 初起風(fēng)痧此可施

    【組成】西河柳五錢(6克) 荊芥穗 干葛 牛蒡子各一錢五分(各4.5克) 蟬蛻 薄荷 知母 甘草各一錢(各3克)玄參二錢〔6克〕麥冬三錢(9克) 淡竹葉三十片(1.5克)甚者加石膏五錢(15g) 粳米一撮(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主治】痧疹透發(fā)不出

    。喘嗽,煩悶躁煩,咽喉腫痛等

    【方析】麻疹初起,風(fēng)寒外束,疹出不暢,為本方主證。邪熱內(nèi)侵為其兼證

    。方中重用西河柳入血分,善透疹;牛蒡子
    、竹葉清泄上焦為君藥。荊芥
    、葛根
    、薄荷、蟬蛻助君藥散風(fēng)熱,開腠理
    、透疹邪,為臣藥
    。玄參、石膏
    、知母
    、麥冬清里熱,生津液;粳米加強石膏和胃清熱之力,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方中西河柳發(fā)泄力強,用量不宜大,疹點已透則不可用

    中醫(yī)良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24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攻里之劑" rel="prev"> 3.調(diào)胃承氣湯__三、攻里之劑

    下一篇: 、發(fā)表之劑" rel="prev"> 12.麻黃人參芍藥湯__二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dāng)歸、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