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茵陳蒿湯 (張仲景)黃疸
。(《傷寒論》)
【歌訣】
茵陳蒿湯治疸黃①陰陽寒熱細推詳
陽黃②大黃梔子入陰黃③附子與干姜
亦有不用茵陳者仲景柏皮梔子湯
【詞解】①疸黃:即黃疸.此是陽黃
。②陽黃:黃疸兩大類型之一
。多因濕熱內(nèi)蘊一交一 蒸,熱不得外越,濕不得下泄,熏蒸肝膽,膽熱液泄,溢于肌膚所致。癥見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如橘皮色。伴有口渴,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如濃茶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③陰黃:多因寒濕內(nèi)郁所致
。癥見皮膚黃色晦暗,伴有神疲身倦,手足不一溫一 ,胃呆腹脹,大便不實,舌苔白滑或膩,脈沉細遲等。是黃疸兩大類型之一。【組成】茵陳六兩(18g)梔子十四枚(9g)大黃二兩(6g)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陽黃)
【分析】濕熱黃疸為本方的主證
按:黃疸有陰陽之分,陽黃責(zé)之于濕熱.陰寒責(zé)之于寒濕
加炙甘草(6g),即為茵陳四逆湯。(茵陳與四逆湯合用)
【附方】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梔子十五枚(9g) 黃柏二兩(6g) 炙甘草一兩(3g)
用法:水煎,分二次一溫一 服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傷寒身熱發(fā)黃
。按:茵陳雖是治黃疸的要藥.也有不用它的。如梔子柏皮湯,只用梔子
、黃柏清熱利濕;炙甘草甘緩和中,以防苦寒藥傷胃。本方與茵陳蒿湯均治濕熱黃疸。但本方清熱之力大于利濕,故適用于熱重于濕的黃疸(陽黃而有發(fā)熱的證候)。而茵陳蒿湯清熱利濕并重,適用于濕熱俱盛之黃疸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28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利濕之劑" rel="prev">
4.雞鳴散__十三
下一篇:
、利濕之劑" rel="prev">
3.甘露消毒丹__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