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 無入不自得
八十二 無入不自得
患難
,即理也。隨患難之中而為之計,何有不可?文王囚羑里而演《易》【譯文】
患難
【評析】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只有在患難時,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才能鍛煉自己的心志,有所成就。周文王、孔夫子、顏回、原憲、夏侯勝、陸贄這些名士都是身處患難卻能忍受患難之苦,最終取得顯著成就之人。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受了奇恥大辱,最終成為一代霸主,成就了一代偉業(yè),唐玄宗李隆基發(fā)動政變經(jīng)過千辛萬苦得到江山,前期頗有些吃苦的精神,兢兢業(yè)業(yè),勵精圖治。不是有“苦盡甘來”的說法嗎?成功的獲取大都是要經(jīng)歷無盡的磨難的
。我們要用辯證法一分為二的眼光來看問題,苦難的生活雖然不如安逸的生活好,但是苦難可以增強人們的危機意識,可以促進人們思考、刺激人們尋求擺脫當前困境的途徑,可以使人們變得成熟、理智。“不經(jīng)歷風雨
典例闡幽 忍耐苦難
戰(zhàn)國中后期
出身于農民家庭的蘇秦
,一直以來生活就非常艱苦,在饑餓難耐之時,他就把自己的長發(fā)剪下來去賣錢,還經(jīng)常幫人抄寫書簡,因為這樣既可以得到飯吃,又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他想見周天子,當面陳述自己的政見以及對時事的看法
他回到家里
決心一定,他便開始行動了
就這樣,蘇秦苦讀了一年多
這次蘇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公元前333年
蘇秦忍受了貧困卑賤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88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