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印堂穴,印堂穴,太陽穴,承泣穴,下關(guān)穴,地倉穴
面肌痙攣是以陣發(fā)性
特效穴位:
1 位置: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diǎn)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 功效:治療感冒,血管性頭痛 2、按揉太陽穴 位置:在頭側(cè),眉梢與眼外角延續(xù)交叉處 按摩方法:雙手食指螺紋面分別按于兩側(cè)太陽穴 功效:治療發(fā)熱、頭痛頭暈 3、按揉承泣穴 位置:目直視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 功效:治療急 4、按揉下關(guān)穴 位置:在耳前方,當(dāng)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 功效:治療牙痛 5、掐揉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的上1/3處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用拇指螺紋面按于人中穴半分鐘 功效:治療昏迷 6 位置:口角旁約0.4寸,上直對瞳孔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 功效:治療面癱 輔助穴位: 頭正面:魚腰 頭側(cè)面:頰車 局部按摩: 橫推太陽:取坐位 摩面: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掌摩法 按摩枕額肌額腹: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指腹沿著枕額肌額腹的方向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tuina/232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