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張三豐的《玄機直講》曰:“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筑基煉己之功也 什么是己?清朝柳華陽在《金仙論證》中說:“己 練功初級階段,意守丹田時,要做到意念濃淡適中,似有似無,神志清醒,不昏不沉。 煉己先止念,止念先清心,學(xué)功之士,每逢打坐,雙目微閉,露一線之光,清心清意,意守丹田,練功初期出現(xiàn)走馬燈似意念是正常的,可以一念代萬念,借以排除其他雜念。 對待雜念,既不能放縱,又不能硬驅(qū),最重要的是要自靜其心,靜久其心自定。 在雜念出現(xiàn)時,能及時警覺,及時排除,同樣可收到練功效果,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是也。倘若其心不定,可配之“數(shù)息” 練功者當(dāng)誠心誠意,意誠才能心正 元朝陳沖素的《規(guī)中指南》曰:“牢擒意馬鎖心猿 古人將心比做“心猿”,意即心是好動的,一念復(fù)一念,念念不止。心息相依就是以息來鎖“心猿”。把意比做“意馬”,意不像心那樣好動,但卻是行而不止的。意氣相隨,便是用氣來拴“意馬”,使氣與意合,意與氣隨,從而使認(rèn)識定向發(fā)展,神亦隨意而行。 古人認(rèn)為神為心之靈明,只有在心歇妄念時才能活躍,神凝則能歇妄心,神之用,在于不用之用。 張三豐《道言淺近說》中的“凝神調(diào)息 張三豐《道言淺近說》中認(rèn)為調(diào)息有二:一者“調(diào)息須以后天呼吸 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風(fēng),引起真人呼吸功 凡息有四:一曰風(fēng) 張三豐《玄機直講》曰:“每日先靜一時,待心身都安定了 心息相依 在聽到鼻息出入時,就把意念放到所守的丹田部位 如此反復(fù)練下去 意守丹田,聽鼻息的出入,意覺鼻息后就可用意識輕輕地將鼻息的出入與丹田氣的鼻息的出入,意覺鼻息后就可用意識輕輕地將鼻息的出入與丹田氣的起伏配合起來。 不要硬行強配 此時是息中有氣,氣中有息 氣有先天氣、后天氣之分,以意行氣的氣就是后天氣,以氣使意的氣就是先天氣。 《還源篇》曰:“身里有玄牝,心中無垢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張三豐《道言淺近說》曰:“修煉不知玄關(guān),無論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從何下手?玄關(guān)者,氣穴也。氣穴者,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氣相戀,則玄關(guān)之體已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xiudao/52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天元丹法修煉要門!" onerror="nofind(this)" >
,持誦藥王寶誥可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