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丹西派清修丹法的總訣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以心調(diào)息,以息攝心,總名為“心息相依”
張三豐在《道言淺近說》中云:“凝神調(diào)息
西派始祖李涵虛在《道竅談》中也說:“調(diào)息之法自調(diào)心始,凝神之法自調(diào)息始
元·李道純《中和集》云:“氣神和合生靈質(zhì)
徐海印《天樂集》中又講;“蒙師一再傳授
到得真空
《中和集》云:“藥物只于無里取
《老子》中說:“致虛極
《悟真篇》中說:“要知產(chǎn)藥川源處
《黃元吉語錄》中說"不制其心
“大定真空”既是“陽生藥產(chǎn)”之源頭,而“真空”之境又如何得證
汪東亭說:“下功時有雜念來不要緊
由“心息相依”而靜,由“心息相忘”而空,自能證入“大定真空”之虛境。汪氏又說:“心息相依之功夫純熟,必轉(zhuǎn)入心息相忘,方能人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人定,故此忘字最重要”(《體真山人丹訣語錄》)。
《玄關(guān)顯秘論》云:“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頃刻,運造化于一身也”。
《道言淺近說》中也云:“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有修煉靜功多年者,尚不能“陽生藥產(chǎn)”,均以不能深契此中道理耳!然此“忘”字功訣又豈西派獨家樞機,實為丹道各家功訣共由之通途,《龍虎經(jīng)》謂之“先存后忘”。祈望實踐功友,切于此等微妙處細細研究,才能得證丹道真實效驗。
李涵虛自云:“昔我在洞天中學鉆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由此可見
能由“心息相依”而至“心息相忘”,進人“大定真空”之境,自能會有真效驗發(fā)生。清·黃元吉《樂育堂語錄》中說:“神炁混合,心息相依,其身體內(nèi)外,泰然融然,有酥軟如綿之意,此即炁生之兆也。但此氣生時,即玄竅開時……泄泄融融,其妙有不可得而擬議者”。
《天樂集》云:“工夫不外心息相依,一到大定真空之境,內(nèi)外二藥俱通。外則九還,先天一炁自來;內(nèi)則七返,五行四象自合。三家自然相見,水火自然既濟,一切法驗,不召而自來,不求而自至,有水到渠成之妙”。
《樂育堂語錄》中也說:“內(nèi)藥,吾身之元氣也;外藥,即太虛中之元氣也……此殆內(nèi)外合一,盜得天地靈陽,歸還于我形身之內(nèi),久之則煉形而化氣”。
既得“陽生藥產(chǎn)”
《樂育堂語錄》云:“修煉之道
心息相依而心息相忘,是為前靜之功。靜極而生動,此“動”之機,正是“陽生藥產(chǎn)”之時。采藥之功,雖名“不采而采”,實為只是一個“以靜制動”之功,師曰:“定續(xù)定”也。動而陽生,靜而采煉,一動一靜,一生一采,是為采煉火候之次序。呂祖謂:“動即施功靜即眠”也。
《天樂集》中云:“定久寂然,是謂歸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xiudao/52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 rel="prev">
丹道實修:打坐過程中入靜的“三個標準···
下一篇:
丹道釋密:最上乘天仙修煉法
!" onerror="nofind(this)" >
、步驟)" onerror="nofind(this)" >
,藥王孫真人圣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