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藥食同源 >> 飲食營養(yǎng)

    桑菊粳米粥的功效與作用,桑菊粳米粥怎么做

    飲食健康倡導 2023-06-26 01:44:54

    本文關(guān)鍵詞:小兒腎炎

    桑菊粳米粥

    桑菊粳米粥用到的食材

    桑白皮 : 30g

    白菊花 : 9g

    綠豆 : 60g

    粳米 : 50g

    桑菊粳米粥的功效與作用

    清肺利尿
    ,化腫。適用于小兒腎炎急性期。

    桑菊粳米粥做法

    先煎桑白皮

    、白菊花
    ,棄渣取汁
    ,入綠豆
    、粳米煮為粥
    。每日分2次溫服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粳米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對肝癌等癥有抑制作用,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
    ,脂肪
    ,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
    、高血壓的發(fā)病率
    ,緩解便秘,降低血糖濃度
    ,粳米可以搭配紅棗
    、百合煮粥食用,注意不可加堿
    ,不然會破壞粳米中的維生素B1

    粳米也叫做大米、硬米
    ,其味甘
    、性平,歸脾
    、胃經(jīng)
    ,可以用來煮飯或者熬粥,食用價值以及藥用價值非常高
    ,我們在選擇粳米時
    ,主要是以粒大
    、飽滿、色青白
    ,有細縱紋為佳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粳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
    、脂肪
    、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
    ,粳米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對肝癌等癥有抑制作用。
    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
    ,脂肪
    ,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
    、高血壓的發(fā)病率
    ,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功能
    ,粳米還可以治療各種消化道疾病
    ,如消化不良,憩室炎等

    米糠層的粗纖維成分
    ,通過幫助胃腸蠕動,能緩解便秘
    ,粳米中含有大量淀粉
    ,人體吸收速度慢,可以通過血液緩慢釋放葡萄糖
    ,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濃度
    ,一定程度上可以預定糖尿病。
    粳米食用方法
    1
    、紅棗粳米粥: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
    ,紅棗洗凈放入,加入清水至刻度
    ,選用粥功能
    ,時間一到就可以打開蓋子,熬好的粥
    ,盛入碗中添加少許的紅糖即可

    2、百合粳米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用火燒開
    ,粳米用清水沖洗一遍放入開水鍋中
    ,再放入適量的枸杞,大火燒煮
    ,煮到鍋里的米粒開花,加入新鮮百合
    ,繼續(xù)中小火煮5分鐘左右至百合熟即可

    粳米食用禁忌
    粳米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謹慎食用
    ,以免導致血糖水平升高
    ,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粳米常常煮粥食用
    ,注意在制作米粥時千萬不要加堿
    ,不然會破壞粳米中的維生素B1,導致B1缺乏
    ,從而出現(xiàn)腳氣病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這種食材是可以入藥的

    ,每種食材都有適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時按量服用,多吃能為人的身體補充營養(yǎng)
    ,下面是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1

    中醫(yī)認為粳米有養(yǎng)胃生津之功

    ,古方中每多用之
    。如《傷寒論》中的白虎湯、桃花湯及竹葉石膏湯等方皆用了粳米
    。粳米是相對于秈米和糯米而言的
    。中國的大米主要可分為粳米、秈米和糯米三類
    。粳米是粳稻種仁
    ,屬粳型非糯性稻米,主產(chǎn)于中國長江以北一帶稻區(qū)
    。從黏性程度上分
    ,糯米黏性最強、秈米最弱
    ,粳米居中
    ,所以喜歡吃粳米的人最多。

    粳米功效--現(xiàn)代研究認為粳米含淀粉、蛋白質(zhì)

    、脂肪
    、鐵及B族維生素和多種有機酸、糖類
    、磷
    、鈣等營養(yǎng)成分。中醫(yī)認為粳米味甘性平
    ,歸脾
    、胃經(jīng),有健脾養(yǎng)胃
    、止渴除煩
    、固腸止瀉之功。以粳米煮粥
    ,可補中益氣
    、健脾養(yǎng)胃、益精強志
    、強壯筋骨
    、和五臟、通血脈
    、聰耳明目
    、止煩、止渴
    、止瀉
    ,被譽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

    粳米功效--粳米粥制作簡易

    ,服食方便
    ,吸收快,不傷脾胃
    ,老少咸宜
    。煮粥時,上面有一層濃滑如膏之物
    ,稱為米油
    ,也稱粥油,是補益填精上品
    ,病人
    、產(chǎn)婦、老人及體弱者最宜食用
    。如單取此米油
    ,加上少許食鹽空腹服下,效果更佳。古今還有許多以粳米配方治病之藥膳方

    粳米功效--粳米磨成粉

    ,炒焦,每服5克
    ,一日三次
    ,輔治腹瀉。粳米15克
    ,炒黑
    ,用水一杯煎服,輔治小兒吐乳
    。粳米100克,人參3克(或黨參末30克)
    ,同煮粥
    ,用冰糖調(diào)味食用,有益元氣
    、補五臟
    、生津液、抗衰老作用
    。適用于年老或病后體弱
    、久病羸瘦、食欲不振
    、五臟虛衰
    、心慌氣短、失眠健忘
    、勞傷虛損
    、慢性腹瀉等氣血虛弱、津液不足之病癥

    粳米功效--粳米50克

    ,黨參20克。先將粳米炒至黃黑色
    ,再與黨參同煮粥
    ,煮好后飲用粥湯。有補中氣
    、和脾胃
    、除煩渴、止泄瀉作用
    。適用于脾虛泄瀉
    、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癥

    粳米功效--粳米100克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
    ,同煮粥
    ,煮熟后加入紅糖適量,陳皮1克
    ,再煮沸食用
    。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
    、消腫利水作用
    。適用于中氣不足、內(nèi)傷勞倦
    、體虛自汗
    、慢性腹瀉、年老或體弱浮腫等氣血不足之病癥
    。陰虛火旺舌紅脈數(shù)者忌食

    粳米功效--粳米100-150克,煮粥

    ,煮至半熟時
    ,加入茯苓粉100克同煮熟食用。有除濕健脾
    、消痰利尿作用
    ,適用于肥人多痰、小便頻數(shù)或小便不利等癥
    。何首烏50-100克
    ,濃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
    ,大棗3枚同煮粥
    ,用冰糖調(diào)味食用。有補肝腎
    、延年益壽
    、養(yǎng)血作用。適用于肝腎虛損
    、頭暈耳鳴
    、頭發(fā)早白,以及老年人高血脂
    、血管硬化
    、血虛便秘等癥

    食物與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

    藥物與食物的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后人多遵從于此

    。其中有些禁忌雖還有待于科學證明
    ,但在沒有得出可靠的結(jié)論以前還應參照傳統(tǒng)說法,以慎用為宜
    。一般用發(fā)汗藥應禁生冷
    ,調(diào)理脾胃藥禁油膩,消腫理氣藥禁豆類
    ,止咳平喘藥禁魚腥
    ,止瀉藥禁瓜果。這些禁忌主要包括:豬肉反烏梅
    、桔梗
    、黃連、胡芡黃
    、蒼術(shù);反半夏
    、菖蒲,忌銅
    、丹砂
    ;狗肉反商陸,忌杏仁
    ;鯽魚反厚樸
    ,忌麥冬;豬血忌
    、何首烏
    ;豬心忌吳茱萸;鯉魚忌朱砂
    ;雀肉忌白術(shù)
    、李子;蔥忌常山
    、地黃
    、何首烏、蜜
    ;蒜忌地黃
    、何首烏;忌地黃
    、何首烏
    ;醋忌茯苓
    ;、威靈仙忌茶等
    。這些可供臨床應用參考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2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吃早飯對于我們身體的重要性,有句俗話說的好“早飯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

    ,這也是對于人的飲食的一種健康體系的一種體現(xiàn)
    。吃早飯不僅能使我們?nèi)梭w保持一天的充沛之外,還有一定的養(yǎng)胃作用
    ,還恩能夠使自己的大腦處于最有活力的狀態(tài)

    我們的'一般的早飯是以大米粥為主的,有的人會比較偏愛包子或者饅頭

    。其實米粥的營養(yǎng)價值往往不如粳米粥
    ,而且口感還沒有粳米粥那么好。粳米粥不但入口香醇之外
    ,還很有嚼勁
    。那么下面就來說說粳米粥的保存方法。

    其實只要注意每次吃粳米粥后熬開存放

    ,一般一兩天內(nèi)沒有問題
    。建議不管粥還是熬的湯,當天吃不完又不宜放入冰雪保存
    ,可以將其熬開
    ,蓋好蓋,一般過夜都沒有問題

    還有保存的方法就是要在保存前煮開或者炒熱一下

    ,切記,煮開的粥或者菜不要再用什么勺子之類的去攪動
    ,攪動了就會壞的
    ,因為煮開時,粥里的細菌已經(jīng)被殺死
    。要放很多天的話
    ,就要中午熱一次,晚上熱一次
    ,直到吃完為止
    。或者讓電飯煲一直維持在保濕的狀態(tài)下也不會壞的
    ,一直持續(xù)保溫

    另外的對于粳米粥的保存方法就是不要用勺子去舀剩下的粥,讓它在室溫下靜置一段時間,等它完全涼透了,然后在上面蓋一層保鮮膜,放入冰箱即可.最好是用瓷碗盛粥,那樣會不容易壞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蛘哌€可以把粳米粥靜置在一個地方

    ,待凝固成塊狀
    ,用刀把它分成幾塊之后,再放進冰箱里

    相比較平時我們經(jīng)常吃的大米粥而言

    ,就算是新熬得大米粥,味道也是不如粳米粥的
    ,當然營養(yǎng)價值也比粳米粥低很多
    。而且常食粳米粥還有一定的養(yǎng)生的功效,唯一不足的就是成本也許稍微高一點
    。其實只要身體健康
    ,這些都是次要的。

    藥膳粥譜(粥的做法大全)

    轉(zhuǎn)自:/p/fc35d090c351

    生活丨美食丨常識丨漲知識

    特點:適用于高血壓

    、冠心病
    、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虛瀉泄
    、夏令口渴多飲等


    原料:葛根粉30克 粳米50克。

    制作: 粳米浸泡一宿
    ,與葛根粉同入砂鍋內(nèi)
    ,加水500克,用文火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用法:當半流質(zhì)飲料
    ,不計時稍溫食。宜忌:脾胃虛寒者忌食


    療效:清熱除燥
    ,生津止渴
    ,降低血壓
    ,解肌透疹。

    原料:蓮肉20克
    、淮山藥25克
    、紅棗10枚、糯米50克
    、白糖適量


    制作:將蓮肉、山藥
    、棗及糯米一起煮粥
    ,臨熟入白糖,調(diào)勻即可


    特點:健脾止瀉
    ,益氣養(yǎng)心
    。適于體倦無力、食少便溏
    、血虛萎黃
    、夜寐多、遺精淋濁
    、崩漏帶下諸證


    用法:每日早晚2次分服。

    材料:蒲公英3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


    制作:將蒲公英洗凈,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1劑,連續(xù)5-7天。

    特點: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為中醫(yī)傳統(tǒng)清熱解毒藥
    。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可用于臨床多種感染性疾病


    材料:麻黃5克,石膏3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制作:將石膏加水先煎20至30分鐘后,下麻黃再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1劑,連續(xù)5至7天


    特點:可消熱宣肺,化痰平喘
    。麻黃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抑制病毒等作用
    。石膏辛甘大寒,清熱泄火,是中醫(yī)溫熱疾病的常用藥物,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高熱不退
    、大熱煩渴有較好療效。藥理研究表明,石膏有一定的解熱作用,并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材料:柴胡
    、黃芩各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制作:將柴芩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1劑,連續(xù)5至7天


    特點:可清熱解毒,泄火解肌。柴胡有和解退熱之功,黃芩有清熱燥濕,泄火解毒之功
    。藥理研究表明,兩者均有明顯的解熱鎮(zhèn)痛作用,對多種細菌
    、病毒有抑制作用。煮粥服食,對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有明顯療效


    原料:肉蓯蓉15克
    ,羊腎1具,羚羊角屑15克
    ,靈磁石20克
    ,薏苡仁20克。

    制作:1.將肉蓯蓉酒洗去土
    ,再與羚羊角屑
    、靈磁石一起水煎
    ,去渣取汁。2.將羊腎去脂膜細切后與薏苡仁一起放入藥汁中煮作粥


    功效:滋腎平肝
    ,強壯補虛。適用于肝腎不足
    、身體羸弱
    、面色黃黑、鬢發(fā)干焦
    、頭暈耳鳴


    原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芝麻炒熟待粳米煮熟后
    ,拌入芝麻同食。

    作用:具有潤肺養(yǎng)肝
    ,益精生發(fā)
    ,潤湯通便的作用。

    原料:何首烏30~60克
    ,紅棗3~5枚
    ,大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將何首烏煎后去渣取汁
    ,再加大米、紅棗同煮
    ,待熟時
    ,調(diào)入紅糖或冰糖少許,再煮一會兒即可


    用法:每日服食1~2次
    ,連服7~10日,間隔5日后
    ,再開始下一個療程


    特點:此粥補肝腎
    、益氣血
    ,可治高血脂、肝腎虧損
    、須發(fā)早白
    、頭昏耳鳴、腰膝酸軟
    、大便干結(jié)


    原料:何首烏30-60克
    ,粳米60克,紅棗3-5枚
    ,紅糖(或冰糖)適量


    制作:何首烏30-60克,粳米60克
    ,紅棗3-5枚
    ,紅糖(或冰糖)適量。

    用法:每天服1-2次
    ,7-10天為一療程
    。間隔5天再進行下一療程。

    特點:養(yǎng)血益肝
    ,固精補腎
    ,健筋骨,烏須發(fā)
    。適用于頭發(fā)枯燥發(fā)黃
    、須發(fā)早白。并可用于頭暈
    、耳鳴
    、失眠、腰膝軟


    原料:何首烏30克
    ,熟地黃30克,薏米20克
    ,紅棗12枚
    ,粳米 100克,冰糖30克


    制法:1.將何首烏
    、熟地黃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
    ,煎煮取汁
    ,再加清水煎煮取汁;將紅棗、粳米
    、薏米淘洗干凈
    。2.將兩次所取藥汁與洗凈的紅棗、粳米
    、薏米倒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煮至粳米、薏米爛熟
    ,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特點:米爛,粥甜
    ,略有草藥味


    功效:此二米加藥材煮成的粥,有益血補精
    ,豐肌澤膚的作用
    。女性久食此粥作早餐,可抗皮膚皺紋
    ,延緩衰老


    原料:生芡15~20克,粳米30克
    ,水適量


    制法:生芡實同麥麩炒至黃色后,每次取15~20克
    ,選粳米(或糯米)30克
    ,置沙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微滾
    ,到并保持粥湯稠而上見粥油為度


    用法:每早晚空腹各服一次,在溫熱時食用


    效用:芡實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芡實種仁
    ,性味甘澀而平,入脾
    、腎二經(jīng)
    ,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之功效


    材料:麥冬30克
    ,甘草10克,竹葉15克
    ,白米100克
    ,去核紅棗6枚。

    做法:將麥冬
    、甘草
    、竹葉先用水煎熬,取汁
    ,加入粳米
    、紅棗一起煮成粥。

    功效:帶點淡淡的清甜
    ,具有清熱解暑
    、益氣和健胃等功效,假如感到暑熱口渴
    、氣短乏力
    、不思飲食,不妨一試


    原料:大米150克
    ,鮮薄荷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用大米150克煮成粥
    ,另用鮮薄荷100克或用干薄荷20克煎成較濃的湯,加適量白糖后倒入粥內(nèi)
    ,攪和后涼服


    功效:對治療夏季風熱感冒、頭痛目赤
    、風疹瘙癢
    、咽喉痛等癥甚佳。

    原料:太子參60g
    ,生黃芪40g
    ,淮山藥40g,枸杞子30g
    ,粳米50g


    制法:將太子參、生黃芪切成薄片
    ,將淮山藥打碎
    ,將粳米洗凈,一并放入砂鍋內(nèi)
    ,放入1000ml水(清井水最好)
    。煮至米爛粥成。

    用法:佐餐食用
    ,分2次服完


    特點:此膳能健脾,補肺
    ,益肝腎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所致的活動后氣短
    ,咯痰量多者可選用


    原料:鮮蘆根150克,竹茹15克,粳米60克
    ,生姜2片


    做法:將蘆根洗凈、切段
    ,與竹茹同煎
    ,去渣加粳米、生姜煮成粥


    用法:分2次服食


    功效:有清熱除煩、生津
    、止嘔的功效
    ,適用于治療中暑煩渴、惡心嘔吐


    紫蘇粥

    原料:紫蘇葉6克
    ,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制法:(1)粳米用水淘洗干凈;砂鍋內(nèi)加入適量水
    ,放人紫蘇葉,煮沸1分鐘
    ,去渣取汁備用
    。(2)鍋置火上,燒開
    ,加入粳米煮粥
    ,待粥熟時,再加入紫蘇葉液和紅糖
    ,攪勻即成


    特點:此粥略甜。

    功效:紫蘇葉味辛
    ,性溫
    ,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的功效
    。紫蘇葉能擴張毛細血管
    ,刺激汗液分泌而發(fā)汗,其浸液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紫蘇葉與粳米同煮
    ,有和胃散寒解表作用。用于體弱嬰兒
    ,偶感風寒易患感冒者有效
    。風熱感冒
    ,體實或咽喉腫痛者不宜食用。

    淮山內(nèi)金粥

    原料:淮山藥15~20克
    ,雞內(nèi)金9克
    ,小米或大米150克,白糖適量


    制法:(1)將山藥
    、內(nèi)金研成細未;米淘洗干凈
    。(2)鍋置火上
    ,放入適量清水、米
    、山藥
    、內(nèi)金共同煮粥。米熟爛后
    ,加適量白糖調(diào)味即成


    功效:雞內(nèi)金味甘平,有消積滯
    、健脾胃的功能
    。淮山藥為健脾益氣的常用藥
    。兩者合用
    ,起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作用
    。雞內(nèi)金主, 要含有胃激素
    、蛋白質(zhì)等,有促進胃液分泌
    、增強胃的酸度和消化力
    ,為健胃消食之良藥。此粥主治脾虛食積引起的厭食癥


    榛子杞子粥

    原料:榛子仁30克
    ,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將榛子仁搗碎
    ,然后與枸杞子一同加水煎汁,去渣后與粳米一同用文火熬成粥即成


    功效:養(yǎng)肝益腎
    ,明目豐肌,適用于體虛
    、視昏等


    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
    ,菟絲子、枸杞子各20克
    ,白糖適量


    制法:1、將粳米
    、枸杞子洗凈備用;2
    、菟絲子洗凈后搗碎,并先加水煎煮
    ,煮滾后取汁去渣備用;3
    、將枸杞子、粳米加入菟絲子汁中同煮
    ,直至米熟軟
    ,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補腎益精
    ,養(yǎng)肝明目,適用于肝腎虧虛引起的視力下降
    ,兩眼昏花


    雞肝粟米粥

    原料:雞肝2個,糯粟米(小米)60克
    ,鹽
    、水適量。

    制法:雞肝洗凈切碎
    ,糯粟米(小米)淘洗干凈
    ,兩者一同入鍋共煮粥,粥熟
    ,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益肝明目,滋陰養(yǎng)血
    ,對視力不佳或視力減退者常服有益


    大米決明子粥

    原料:炒決明子10克,大米60克
    ,冰糖少量


    制法:先將決明子炒至微黃,取出待冷卻后熬汁
    。然后
    ,用其汁和大米同煮,熟后加入冰糖
    ,即可食用


    功效:清肝明目
    、通便,對于目赤紅腫
    、怕光多淚
    、高血壓、高血脂
    、習慣性便秘等癥
    ,效果明顯。

    人參粥

    原料:人參3克
    ,粳米100克
    ,冰糖適量。

    制作:取人參3克
    ,置沙鍋內(nèi)
    ,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
    ,再加粳米100克煮至粥稠
    ,放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diào)味服食。

    功效:適合于病后體虛
    ,或畏寒食滯
    、便溏泄瀉的老年人食用。經(jīng)常食用人參粥
    ,對心肌營養(yǎng)不良
    、冠狀動脈硬化及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癥患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枸杞粥

    原料:枸杞50克
    ,粳米100克。

    制作:取枸杞50克
    ,粳米100克
    ,同煮成粥。

    用法:早
    、晚隨量服食


    功效:枸杞子性味甘平,為肝腎經(jīng)要藥
    ,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藥食兩用之品
    。此外,枸杞粥還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
    、保護肝臟
    、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

    綠豆粥

    材料:綠豆50克
    ,白米100克
    ,冰糖適量


    制作:把綠豆、白米洗凈
    ,煮粥
    ,待熟后再加入冰糖,拌勻攪拌
    ,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祛暑除煩
    ,生津止渴之功效


    當歸蕙仁粥

    材料: 蕙仁10g , 當歸10g, 肉20g 米1/4杯, 鹽.1/2小匙.

    制作:1.將當歸、蕙仁和米洗凈
    。2.在米中加入適量的水
    ,放入所有材料用小火一起煮熟。3.最后加少許鹽調(diào)味即可


    藿香粥

    原料:藿香15克
    ,清水適量,粳米50克


    制作:藿香15克(鮮品加倍),加水180毫升,煎煮2-3分鐘,過濾去渣;粳米50克淘凈熬粥,將熟時加入藿香汁再煮2-3分鐘即可


    用法:每日溫食3次。

    功效:藿香味辛性溫,是夏令常用藥,對中暑高熱
    、消化不良
    、感冒胸悶、吐瀉等有理想的防治作用


    竹葉粥

    原料:竹葉50片洗凈
    ,石膏3兩,砂糖1兩
    ,粳米半斤


    制作:先將3碗冷水文火煎石膏、竹葉
    ,煎至2碗水時取下
    ,稍涼后濾去滓渣,放置片刻
    ,再用上部澄清液煮粥
    。粥熱后加入少量砂糖即可食用此粥有解除內(nèi)熱的作用。

    功效:長期食用可治療偏頭痛
    、胃疼
    、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
    、冠心病
    、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沙參銀耳粥

    原料:沙參50克
    ,銀耳50克
    ,粟米50克,冰糖10克


    制作:沙參洗凈
    ,放入陶器罐內(nèi),放入清井水
    ,先煮30-40分鐘
    ,去沙參,放入銀耳
    ,栗米(均洗凈)
    ,再煮1小時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鐘
    ,即可食用


    生地麥冬粥

    原料:生地黃50克,麥冬(去芯)40克
    ,粳米50克
    ,金錢枝桔餅30克


    制作:將生地黃
    、麥冬洗凈,切成碎片
    ,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nèi)
    ,放入陶器罐內(nèi),放入清水
    ,先煮1小時
    ,撈去布袋去渣,放入粳米(洗凈)熬粥30分鐘
    ,即可食用


    杏仁川貝百合粥

    原料:杏仁30克,川貝母15克
    ,百合30克
    ,粳米50克。

    制作:先將杏仁
    、川貝母
    、百合洗凈,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nèi)
    ,先煮1小時
    ,撈去藥渣后放入粳米(洗凈)
    ,再煮20-30分鐘,即可食用


    桑菊粥

    原料:霜桑葉30克
    ,菊花30克,川貝15克
    ,粳米50克


    制作:將桑葉、菊花
    、川貝母洗凈
    ,裝進已消毒的紗布袋內(nèi),入進陶器罐內(nèi)
    ,注入清井水
    ,先煮30分鐘,撈去藥渣
    ,放入粳米
    ,煮30分鐘,粥成即可食用


    黃芪淮山藥粥

    原料:黃芪30克
    ,淮山藥40克,粳米50克


    制作:將黃芪洗凈
    ,切成片,與淮山藥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nèi)
    ,放入陶器罐內(nèi)
    ,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時
    ,將藥渣袋撈去
    ,放入洗凈的粳米,煮20-30分鐘,即可食用


    芝麻花生雞肝山楂粥

    制作:芝麻50克
    ,花生50克,雞肝40克
    ,山楂40克
    ,粳米50克。

    制作:將花生去殼
    ,將芝麻放入陶器罐內(nèi)
    ,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時,花生熟后
    ,放入粳米(洗凈)煮30分鐘后
    ,再放入豬肝、山楂
    ,煮5-10分鐘
    ,即可食用。

    山楂大棗蓮子粥

    原料:山楂肉50克
    ,大棗30克
    ,蓮子3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將山楂肉
    、大棗、蓮子放入陶器罐內(nèi)
    ,放進清井水
    ,先煮至蓮子熟爛后,放入洗凈的粳米
    ,待成粥后
    ,即可食用。

    青小豆粥

    材料: 青小豆50克
    ,通草10克
    ,小麥100克。

    做法:先煎通草
    ,去渣留汁
    ,入小麥、青小豆煮成粥


    功效:清熱利尿通淋


    蓮子芡實粥

    原料:凈蓮子50克,芡實(雞頭米)50克
    ,糯米100克,清水適量


    做法:1.將蓮子
    、芡實洗凈。糯米淘洗干凈
    。2.取鍋放入清水
    、蓮子、芡實
    、糯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在用小火熬煮至粥成


    功效:固腎澀精,補脾澀腸
    。適用于腎虛遺精,淋濁
    ,帶下
    ,脾虛久瀉,虛痢不止是固澀止遺止瀉常用食療粥品


    枇杷葉粥

    原料:枇杷葉30克(鮮者50克)
    ,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清水適量


    做法:1.將枇杷葉用凈紗布包好,煮湯后濾去渣質(zhì)
    ,或鮮枇杷葉刷去葉背面的絨毛
    。細切煮湯后濾去渣質(zhì)。粳米淘洗干凈
    。2.取鍋放入枇杷葉湯
    、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后
    ,在改用小火熬煮
    ,然后加入冰糖,略煮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
    、降氣止嘔。適用于肺熱咳嗽
    、咳血
    、衄血、胃熱嘔吐
    ,以及慢性氣管炎
    ,并能清暑毒,夏季宜食


    枇杷粥

    原料:枇杷6枚
    ,西米100克,白糖適量
    ,清水適量


    做法:1.將枇杷沖洗干凈,撕去外皮
    ,剔去枇杷核
    。西米洗凈
    ,入開水鍋略汆后撈出,再用清水反復漂洗
    。2.取鍋放入清水燒開
    ,加入西米、枇杷
    ,待煮沸后
    ,以白糖調(diào)味即成。

    功效:清熱潤肺
    ,生津止渴
    。適用于肺熱咳嗽,咯血
    ,衄血
    ,津傷燥咳,并宜夏季保健食用


    松子粥

    原料: 粳米100克
    ,松子仁15克。

    做法: 1.粳米淘洗凈;松子仁洗凈切碎
    。2.粳米
    、松子仁和水一同入鍋,先用旺火燒開
    ,在改用小火熬煮成粥


    特點:潤肺滑腸,對肺燥咳嗽
    ,腸燥便秘等有食療作用


    神仙粥

    原料:山藥30克,芡實30克,韭菜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韭菜切成細末,將芡實煮熟去殼,搗碎.將山藥搗碎后,一同與粳米相和,慢火煮成粥


    功效:空腹食.食后,飲少許熱酒,效果更佳.壯陽補虛,益氣強志.適用于脾腎陽虛氣弱,勞贏瘦,氣短乏力,精神萎靡,泄瀉日久等


    蘇子粥

    原料:大米100克,蘇子20克;輔料: 冰糖適量


    做法:1.蘇子搗成泥狀
    ,下鍋加水煎后,去渣取濃汁備用
    。2.大米淘洗凈
    ,加水與蘇子汁同煮成粥。3.粥好時加入冰糖
    ,在沸即成。

    特點:止咳平喘潤燥
    。對胸悶氣喘
    ,咳嗽多痰
    ,大便結(jié)燥者有食療作用。

    沙參粥

    原料:沙參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煎沙參,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為稀薄弱


    功效:早晚溫熱食.3-5日為1療程.潤肺,養(yǎng)胃,祛痰,止咳.適用于肺熱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煙干或熱病后當傷口渴。

    天門冬粥

    原料:天門冬15-20克
    ,粳米100克
    ,冰糖適量。

    做法: (1)將天門冬水煎,去渣取汁.(2)將粳米加入天門冬汁煮粥,候熟入冰糖少許.稍煮即可


    功效:空腹食之.養(yǎng)陰清熱,潤肺滋腎.適用于肺腎陰虛,咳嗽吐血,陰虛發(fā)熱,咽喉腫痛,消渴便秘等.

    茵陳粥

    原料: 茵陳苗50克
    ,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清水適量


    做法:1.將茵陳苗摘洗干凈。粳米淘洗干凈
    。2.取鍋放入清水
    ,旺火煮沸后加入粳米,在改用小火煮至粥將熟時
    ,加入茵陳苗和白糖
    ,待兩三沸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
    ,利膽退黃
    。主要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
    ,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是黃疸病傳統(tǒng)食療佳品。

    郁李仁粥

    原料:郁李仁15克
    ,粳米100克
    ,蜂蜜適量,生姜汁少許
    ,清水適量


    做法:1.將郁李仁去皮搗爛。粳米淘洗干凈
    。2.取鍋放入清水
    ,加入粳米,煮至粥將熟時
    ,在加入郁李仁
    、蜂蜜、姜汁
    ,略煮即成


    功效:潤腸通便
    ,利水消腫。適用于大便干燥
    ,澀滯不通
    ,小便不利,大腹水腫
    ,四肢浮腫
    ,腳氣,是大小便不利食療古方


    蓯蓉羊肉粥

    原料:肉蓯蓉30克
    ,羊后腿肉150克,粳米100克
    ,蔥
    、姜各少許,精鹽少許
    ,胡椒面少許
    ,清水適量。

    做法:1.將肉蓯蓉洗凈
    ,用清水浸泡后
    ,細切。羊肉剔凈筋膜
    ,漂洗干凈
    ,橫絲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凈
    。2.取砂鍋放入清水
    、肉蓯蓉、粳米
    ,先煮至粥成
    ,再加入羊肉片、蔥
    、姜
    、精鹽,旺火滾幾滾
    ,撒上胡椒面即成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
    。適用于虛勞羸瘦
    ,陽萎遺精,女子不孕
    ,虛寒帶下
    ,產(chǎn)后虛冷
    ,腰膝疼痛
    ,小便頻數(shù)
    ,胃寒冷痛,是婦女
    、老人及冬季進補常用補品
    ,宜晨起空腹進食。

    芡實茯苓粥

    原料:芡實粉50克
    ,茯苓粉50克
    ,粳米100克,精鹽少許
    ,清水適量


    做法:1.將芡實粉、茯苓粉一同放入碗內(nèi)
    ,用溫水調(diào)成糊
    。粳米淘洗干凈。2.取鍋放入清水
    、粳米
    ,旺火煮沸后,調(diào)入芡實茯苓糊
    ,在改用小火煮至粥成
    ,然后用味精調(diào)味后進食。

    功效:補腎利濕
    。適用于淋濁
    ,以及大便泄瀉。

    芡實白果粥

    原料:芡實100克
    ,白果100克
    ,糯米100克,白糖100克
    ,清水適量


    做法:1.將芡實煮熟去殼。白果用刀拍一下
    ,剝?nèi)ネ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放入水鍋?nèi)煮熟,在剝?nèi)ネ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切掉兩頭
    ,捅出白果芯。糯米淘洗干凈
    。2.取鍋放入清水
    、芡實
    、白果、糯米
    ,先用旺火煮沸后
    ,在改用小火慢煮至粥成,然后加入白糖調(diào)味
    ,即可食用


    功效:固腎精,止帶濁
    ,縮小便
    。適用于遺精,淋濁
    ,帶下
    ,小便頻數(shù)。

    阿膠粥

    原料:阿膠15克
    ,糯米100克


    做法:(1)將阿膠搗碎;(2)將糯米煮粥,候熟入阿膠稍煮
    ,攪令烊化即成


    功效: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養(yǎng)血止血
    ,滋陰潤肺
    ,安胎。適用于面色萎黃
    ,眩暈
    ,心悸,虛勞咯血
    ,吐血尿血
    ,便血等多種血癥。

    甘露子粥

    原料:甘露子50克
    ,粳米100克
    ,白糖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將甘露子沖洗干凈
    。粳米淘洗干凈。2.取鍋放入清水
    、甘露子
    、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
    ,加入白糖調(diào)味后食用


    功效:滋養(yǎng)清肺,健胃下氣
    。適用于形體羸瘦
    ,虛勞咳嗽,小兒疳積


    貝母粥

    原料:貝母10克
    、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貝母去心研成末,粳米煮粥
    ,粥稠時將貝母粉
    、冰糖加入再煮片刻食用。

    功效:主治肺虛久咳
    、痰少咽燥
    、肺熱咳嗽、咯痰稠黃
    、咽候腫痛


    用法:每日1劑。

    黃精粥

    原料:黃精20克
    、粳米60克
    、白糖適量。

    制作:黃精切片煎取濃汁去渣
    ,同粳米煮粥
    ,加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主治肺陰不足
    、干咳無痰
    、痰中帶血。

    用法:每日1劑


    銀耳沙參粥

    原料:沙參50克
    、銀耳50克、粟米50克
    、冰糖10克


    做法:1.將沙參、銀耳
    、粟米分別洗凈備用
    。2.將沙參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先煮30-40分鐘
    。將沙參撈出后放入銀耳
    、粟米,煮至1小時左右放入冰糖
    ,再熬10-15分鐘
    ,即可食用。

    功效:沙參性微寒
    ,味甘微苦可養(yǎng)陰清肺
    ,益胃生津。銀耳具有補腎
    、潤肺
    、生津、止咳之功效
    ,此粥常食可滋陰補腎
    、美容潤肺。

    止瀉固澀粥

    原料:糯米100克
    ,炒扁豆50克
    ,炒山藥20克,炒苡仁100克
    ,芡石50克
    ,紅糖適量。

    做法:上述各物一同如鍋中
    ,加水煮3~4小時
    ,放入紅糖即可。

    功效:健脾燥濕
    ,止瀉澀腸


    大米決明子粥

    原料:炒決明子10克,大米60克
    ,冰糖少量


    制法:先將決明子炒至微黃,取出待冷卻后熬汁
    。然后
    ,用其汁和大米同煮,熟后加入冰糖
    ,即可食用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


    用法:每日1次
    ,連服2周。

    功效:對于目赤紅腫、怕光多淚
    、高血壓
    、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癥
    ,效果明顯

    各種藥膳粥的做法大全

    很多中藥都具有防暑功效,如果巧加利用

    ,便可充分發(fā)揮其防暑養(yǎng)生功效


    九種解暑藥膳粥

    葛根粥

    材料:葛根粉20克,粳米(大米)50克
    。做法:粳米洗凈后入鍋
    ,加水適量煮粥,待熟爛時
    ,放入葛根粉再煮片刻即可
    。可早晚食用
    。作用:解暑清熱,生津止渴
    。適用于夏季發(fā)熱不退
    、口干煩渴者食用。

    清暑益氣粥

    材料:西洋參2克
    ,麥冬
    、石斛、知母各8克
    ,粳米50克
    ,冰糖適量。做法:先將麥冬
    、石斛
    、知母用布包好,加水煎30分鐘
    ,留汁500毫升左右
    ,再將粳米加入煮成稀粥,熟時將西洋參粉末調(diào)入和勻
    ,以冰糖調(diào)味即可
    。可早晚食用
    。作用:清暑益氣
    ,生津止渴。適用于夏季高熱持續(xù)不退,無汗或少汗者食用


    荷葉蓮藕粥

    材料:鮮荷葉1張
    ,鮮蓮藕1節(jié),粳米50克
    ,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荷葉洗凈切碎,放入鍋內(nèi)加水煎湯
    ,濾取汁500毫升左右
    ,再將蓮藕洗凈切成小粒,與洗凈的粳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
    ,加白糖調(diào)味后食用
    。每天可食用3次。作用:清熱解暑
    ,和胃
    。適用于夏季熱、食欲不振者食用


    蒲公英粥

    材料:蒲公英30克
    ,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蒲公英洗凈
    ,放入鍋內(nèi)加水煎煮,過濾取汁500毫升左右
    ,再加入洗凈的粳米煮粥
    ,待熟時加白糖調(diào)味,再煮片刻即可
    。每日1劑
    ,可連用5~7天。作用:清熱解毒
    ,利咽消腫


    菊花粥

    材料與做法:菊花10~15克,研末;粳米100克
    ,加水適量煮粥
    ,待粥將成時,調(diào)入菊花末稍煮至沸即可食用
    。作用:清熱解暑
    ,久服還能明目平肝。

    薄荷粥

    材料與做法:鮮薄荷30克或干薄荷15克
    ,煎湯
    。再以粳米100克煮粥
    ,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湯及冰糖適量,煮沸即成
    。作用:有解暑清毒
    、祛風清熱之效。適用于風熱感冒
    、疰夏
    、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癥


    荷葉粥

    材料與做法:鮮荷葉一張洗凈
    ,煎湯取汁,同粳米100克
    、砂糖或冰糖少許煮粥服食
    。作用:氣味清香可口,而且有升清
    、消暑
    、清熱、寬中的功效


    麥冬粥

    材料與做法:麥冬20~30克
    ,煎取湯汁備用。粳米100克煮粥
    ,待粥半熟時加入麥冬汁和冰糖適量
    ,煮熟服食。作用:具有養(yǎng)心滋陰寧神
    、潤肺清熱之功效。

    白扁豆粥

    材料與做法:白扁豆60克或鮮白扁豆120克
    ,粳米100克
    ,同煮為粥,可作早晚餐食用
    。作用:有清暑化濕
    、健補脾胃的功效。

    五款中藥防暑露

    西瓜翠衣露

    西瓜皮(即西瓜翠衣)100克
    ,白糖適量
    。將西瓜翠衣洗凈,切細
    ,放鍋內(nèi)
    ,加水煮沸15分鐘,取汁加蜂蜜即可服用


    功效:此中藥防暑露具有清暑解熱
    、瀉火除煩
    、利尿降壓等作用,對暑熱煩渴
    、口舌生瘡
    、小便短赤、高血壓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實為夏令清暑之佳品


    菊花露

    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
    ,同置茶杯內(nèi)
    ,沖入沸水,加蓋浸泡片刻
    ,即可飲服


    功效:此中藥防暑露中的白菊花具有散風熱、清肝明目
    、解毒之功效
    ,可用于防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
    、目赤腫痛等癥
    。其所含的黃酮類物質(zhì)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
    ,故對高血壓病人更為適宜


    菊棗蜂蜜露

    菊花50克、大棗5枚
    、麥冬20克
    ,一同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
    ,煮沸15分鐘后過濾取汁
    ,再加入蜂蜜拌勻即可飲用。

    功效:此中藥防暑露清香爽口
    ,具有美容
    、養(yǎng)肝、健胃
    、明目
    、清熱、生津止渴和消除疲勞之功效


    三葉清暑露

    鮮荷葉
    、鮮竹葉、鮮薄荷各50克
    ,一同放入鍋內(nèi)
    ,加清水適量
    ,煎煮10分鐘,過濾
    ,再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
    、冰糖)攪勻,冷后代茶飲


    功效:此中藥防暑露有清熱防暑
    、生津止渴之良效,實為盛夏消暑之佳品


    山楂麥冬露

    山楂
    、炒麥芽、麥冬各15-30克
    ,一同放入鍋內(nèi)
    ,加適量清水,煎煮20分鐘后取汁
    ,再加入適量蜂蜜拌勻飲用


    功效:此中藥防暑露有開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
    ,對中老年人夏日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者適用。

    在炎炎的夏日
    ,人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口渴
    、心煩、厭食
    、失眠等不適的癥狀
    。人體丟失大量的水分和無機鹽稍不注意就會造成中暑。以上幾款夏季防暑露
    ,可消暑生津
    、清熱解毒,不僅能補充體內(nèi)的水分
    ,還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3552閱讀
    搜索
    藥膳粥的配方及做法
    夏天無粉末怎么服用
    十大防暑中藥方
    廣東小菜粥100種做法
    藥膳粥底圖片
    抗熱御暑食藥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52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png" alt="冬天少吃豬肉多吃它,高蛋白低脂肪
    ,健腦明目又補鈣
    !">
    廣東月子餐豬腳姜,這樣做法比外面的更好吃
    ,幾分鐘就能學會
    建議收藏!
    !添丁豬腳姜的做法
    ,添丁豬腳姜怎么做好吃,添丁用料豬腳兩斤肉姜1斤添丁甜醋兩斤紅糖100克雞蛋幾個豬腳姜醋蛋的做法第一天:姜去皮洗凈
    ,用刀背拍散
    ,鍋中不放油,小火炒干水份 !.png" alt="廣東月子餐豬腳姜
    立秋后幾點起床最健康
    !都看一眼吧!
    .晚上幾點睡覺最健康7:30:起床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
    ,那些在早上5:22—7:21 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種能引起心臟病的物質(zhì)含量較高
    ,因此
    ,在7:21之后起床對身體健康更加有益。打開臺燈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耙恍褋恚蛯舸蜷_ !.png" alt="立秋后幾點起床最健康
    ?!都看一眼吧
    !">
    寶寶清脾胃推拿手法
    。寶寶消化不良容易積食可以給他清清脾胃。
    寶寶清脾胃推拿手法
    。寶寶消化不良容易積食可以給他清清脾胃
    。$$$$聰明可愛你悅寶的視頻原聲寶寶積食可以做小兒推拿嗎?寶媽你好
    ,寶寶即使可以做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可以促進腸胃運動,從而促進消化吸收 寶寶清脾胃推拿手法<div   id=。寶寶消化不良容易積食可以給他清清脾胃
    。">
    新生嬰兒止嗝有哪些辦法?萬萬不要這樣做~
    新生兒為什么容易打嗝
    ,從根本上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