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地不容

    中醫(yī)世家 2023-05-01 07:03:03

    《全國中草藥匯編》:地不容

    別名 : 山烏龜[云南]

    、地烏龜、白地膽
    、荷葉暗消

    來源 : 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塊根入藥

    。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為佳
    ,洗凈切片
    ,曬干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蛑?小時
    ,去皮曬干,研粉備用
    。注:桐葉千金藤Stephania hernandifoli (Will.) Walp.;短蕊千金藤(白線薯)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
    ;在有些地區(qū)與地不容同樣入藥

    性味 : 苦,寒

    。有小毒。

    注意 : 孕婦及體弱者忌服

    。用量過大會引起嘔吐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利濕
    ,止痛。用于胃痛
    ,腹痛,急性腸胃炎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瘧疾
    ;外用治癰癤腫毒
    ,濕疹。

    用法用量 : 1~2錢

    ,水煎服,或研粉每次2~5分
    ,每日2~3次
    ,溫開水送服
    ;外用適量
    ,研粉調(diào)蜂蜜或雞蛋清敷患處,或煎水外洗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地不容

    拼音注音 : Dì Bù Rónɡ

    別名 : 解毒子(《唐本草》),地不榮(《滇南本草圖說》)

    ,地芙蓉(《植物名實圖考》),烏龜梢
    、金絲荷葉(《滇南本草圖譜》)
    ,地烏龜(《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金線吊烏龜
    、山烏龜
    、地膽(《滇南本草》整理本),抱母雞
    、一文錢
    、荷葉暗消、烏龜抱蛋(《云南中草藥》)
    ,金不換(《云南中草藥選》)。

    出處 : 《唐本草》

    來源 : 為防己科植物地不容的塊根

    生境分布 : 喜生于石灰?guī)r區(qū)、籬落間或多石小山及多刺灌木叢中

    ,分布云南及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禿凈草質(zhì)藤本

    ,長達(dá)數(shù)米。塊根盤狀
    ,皮層厚
    、暗灰褐色
    ,表面粗糙
    ,肉黃白色,堅厚
    ,粉質(zhì)。莖上部纏繞
    ,圓筒形
    ,或略具角棱
    ,紅色
    ,密布淡綠色細(xì)點
    ;下部多埋地中
    ,木質(zhì)化,灰褐色
    ,多瘤節(jié)。葉革質(zhì),盾狀著生
    ,近圓形,先端鈍圓
    、微凹
    ,有一小尖突,基部略呈截形
    ,或圓形,全緣
    ,上面深綠色,略有光澤
    ,下面淡綠白色
    ;葉柄纖細(xì)
    ,紅色
    ,長8厘米以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涡裕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花序腋生
    ,由少數(shù)小聚傘花序集合而成平頂狀傘形花序
    ;花暗紫色
    ,具白粉
    ,細(x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恍刍ㄝ嗥?~6
    ,倒卵形,先端尖
    ;花瓣3~5
    ,長不及萼片之半
    ,闊倒楔狀圓形
    ;雄蕊合生成盾狀,聚藥雄蕊
    ,黃色
    ;雌花序外部的花具1倒卵形的萼片及2~3片同色短楔形之花瓣,內(nèi)部花多數(shù)僅具花瓣
    ,心皮單一,柱頭5~7裂
    ,基部有1綠色圓形之腺盤
    。核果圓形
    ,由綠色而紅色
    ;種子環(huán)狀
    ,白色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生物堿0.4~0.7%

    ,塊根含生物堿2.2%,系地不容堿和16-氧地不容堿

    性味 : 苦、辛

    ,寒,有毒
    。①《唐本草》:"味苦
    ,大寒,無毒
    。"②《云南中草藥選》:"辛苦,涼
    ,有小毒。"

    注意 : 內(nèi)服宜慎

    。①《滇南本草》:"氣血虛者禁忌
    。"②《滇南本草圖說》:"熱毒采其葉貼患處,若服即中其毒
    ,慎之
    。"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消痰

    ,截瘧,止痛
    。治癰疽腫毒
    ,喉閉
    ,瘧疾
    ,胃痛。①《唐本草》:"主止煩熱
    ,辟瘴癘,利喉閉及痰毒
    。"②《滇南本草》:"截瘧
    ,吐痰
    ,倒食
    。"③《南岳總勝集》:"取汁同雄黃末調(diào)服之
    ,大解蛇毒
    ,以其滓敷傷處。"④《綱目》:"消痰降火
    ,利咽喉,退目赤
    。"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內(nèi)服:煎湯
    ,0.5~1錢
    ;或研末2~5分。

    復(fù)方 : ①治癰疽疔毒發(fā)背

    、無名腫毒,不出頭者:地不榮
    ,用雞蛋清調(diào)搽
    ,留頂,一夜即出頭
    。出頭后
    ,切勿妄敷
    。(《滇南本草圖說》)②治熱毒攻眼
    ,頭痛眉痛
    ,壯熱不止:解毒子
    、木香、川大黃各三分
    。為末,漿水調(diào)膏攤貼
    ,干即易之
    。(《普濟(jì)方》)③治胃痛
    ,氣脹腹痛:地不容根研末
    ,每用五分
    ,姜湯送下
    。(《云南中草藥》)④催吐:地不容根,生用一至三錢
    ,水煎服。(《云南中草藥》)⑤治急性腸胃炎:地不容根干粉二至三分
    ,吞服。(《云南中草藥選》)⑥治神經(jīng)衰弱:地不容根一錢
    ,煎服
    。(《云南中草藥選》)⑦治瘧疾:地不容末五分,開水送服
    ,或水煎服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痛:取地不容塊根研粉壓片,每片0.3克

    ,每次2~4片
    ,日服3次。48例胃痛患者服后均有止痛效果

    備注 : 此外

    ,尚有同屬植物短芯千斤藤,功用與本種相似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地不容

    拼音注音 : Dì Bù Rónɡ

    別名 : 地芙蓉、烏龜梢

    、金絲荷葉
    、地烏龜、金線吊烏龜
    、山烏龜、地膽
    、抱母雞、一文錢
    、荷葉暗消
    、烏龜抱蛋、金不換

    英文名 : Epigeal Srephaia Root, Root of Epigeal Srephaia

    出處 : 出自《唐本草》《滇南本草》:地不容,吐痰甚于常山

    、白堊,恐傷人命
    。常山吐痰
    ,有轉(zhuǎn)達(dá)之能,地不容無轉(zhuǎn)達(dá)之能
    ,故爾忌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地不容和去南地不容等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tephania epigaea H.S.Lo[S.delavayi Diels]2.Stephania yunnanensis H.S.Lo采收和儲藏:秋
    、冬季采挖
    ,去除須根
    ,洗凈
    ,切片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地灌木叢中

    、林緣或巖石縫等處
    。2.生于濕熱河浴的石灰?guī)r上。資源分布:1.分布于貴州
    、云南及四川南部等地。2.分布于云南

    原形態(tài) : 地不容 多年生草質(zhì)落葉藤本

    ,長達(dá)數(shù)米
    ;全株無毛
    。塊根碩大,扁球形
    ,直徑右達(dá)30cm,外皮暗灰褐色
    ,通常露于地面
    。莖下部稍木質(zhì)化,嫩枝稍肉質(zhì)
    ,常紫紅色,干時顯直線紋
    。葉互生;葉柄長4-6cm
    ,有時達(dá)11cm
    ,盾狀著生于距葉片基部1-2cm處;葉片遍圓形或近圓形
    ,長3-5(-7.5)cm,寬5-6.5(-9)cm
    ,先端圓或偶有小突尖
    ,基部略圓
    ,全緣,上面深綠色
    ,略有光澤
    ,下面呈白粉狀
    ;掌狀脈向上的5條
    ,向下的5-6條
    ,纖細(xì)
    ,紙質(zhì)
    。花小
    ,單性,雌雄異株
    ;雄株為單傘形聚傘花序,總花序梗長1-4cm
    ,有時有5mm
    ,簇生數(shù)個至10多個小聚傘花序,每個聚傘花序有2-7朵
    ;雄花:萼片6,排成2輪
    ,卵形或橢圓形狀卵形
    ,長1.5-1.6mm
    ;先端短尖或短漸尖
    ,花瓣3,紫色
    ,稍肉質(zhì),闊楔形或近三角形
    ,長約0.7mm
    ,內(nèi)面無腺體
    ;雌株為單傘形聚傘花序
    ,但較緊密
    ,總花序梗長1-3cm
    ;花被左右對稱,萼片1
    ,倒卵形或匙狀倒卵形,長0.8-0.9mm
    ,生于花的一側(cè)
    ;花瓣1或有時2,倒卵形
    ,長0.8-1mm
    ;子房倒卵形。核果紅色
    ,倒卵形,果梗短
    ,肉質(zhì)
    ;內(nèi)果皮長6-7mm
    ,寬約5mm
    ,背部有2行小橫肋狀雕紋,每行16-20條
    ,胎座跡不穿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6月
    ,果期6-8月
    。2.支南地不容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
    ,長2-3.5cm。塊根大
    。塊根大。莖枝稍粗
    ,枝、葉折斷有紫紅色汁液滲出
    。葉互生
    ;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較長;葉片三角狀圓形或三角狀扁圓形
    ,長3.5-11.5cm,寬4-12.5cm,先端短尖或鈍
    ,基部近平截或微凹;掌狀脈9-10條
    ,網(wǎng)狀脈稍明顯,薄紙質(zhì)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單性
    ,雌雄異株
    ;雄株為復(fù)傘形聚傘序
    ,總花序梗長3-6.5cm,纖細(xì)
    ,傘梗8-10余個,長1-2cm
    ,甚細(xì)
    ;雄花:萼片6
    ,具紫色斑紋
    ,排成2輪,外輪倒枝披針形或倒卵形
    ,長1.2-1.6mm,寬0.4-0.5mm
    ,內(nèi)輪有爪
    ,上部瓣片近菱形
    ,長2-2.2mm
    ,寬達(dá)1.4mm;花瓣3
    ,橙色具紫色條紋,闊楔形
    ,長0.8-1.3mm
    ,寬1.5-1.8mm,稍肉質(zhì)
    ,內(nèi)面近中部有2個大腺體
    ;雄蕊柱長0.8-1mm。雌株果序為復(fù)傘形
    ,總果序梗長4-7cm
    ,序梗稍纖細(xì),傘梗多達(dá)10余個
    ,長短不齊
    ,長1-3cm。核果寬倒卵形
    ,內(nèi)果皮長5-5.6mm
    ,背部有4行短柱狀雕紋,先端膨大呈頭狀
    ,每行15-17顆
    ,胎座跡近正中穿孔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6月,果期6-9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1)地不容 塊根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4-20cm

    ,表面棕褐色
    ,有不規(guī)則皺紋,凹凸不平
    。商品多為橫切或縱切片,一般直徑2-7cm
    ,厚0.3-1cm
    。質(zhì)堅脆
    ,易折斷
    ,斷面灰黃色,隱約右見筋脈紋(三生維管束)環(huán)狀排列
    ,呈同心圓狀。氣微
    ,味苦
    。(2)云南地不容 塊根略扁球形,直徑4-18cm
    ,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
    ,有不規(guī)則皺紋
    ,可見突起的類圓形皮孔
    。商品切片直徑2-6cm,厚3-5mm
    ,卷曲不平
    。折斷面黃色或灰黃色
    ,略可見筋脈紋(三生維管束)環(huán)狀排列,呈同心圓狀
    。向微,味苦
    。顯微鑒別 塊根橫切面:(1)地不容 木栓層為數(shù)列木栓細(xì)胞
    。皮層外側(cè)有單個或成群的石細(xì)胞散在
    ,石細(xì)胞橢圓形
    、類圓形或類方形,短徑17-52μm
    ,長徑35-140μm,壁厚4-14μm
    。中柱占根的大部分
    ,有多數(shù)外韌型三生維管束環(huán)狀排列呈數(shù)輪
    ;導(dǎo)管直徑21-52μm
    。本品薄壁細(xì)胞含多數(shù)草酸鈣棒狀結(jié)晶或方晶,方晶長7-18μm
    ,寬7-12μm;并含淀粉粒
    ,單粒圓形或橢圓形
    ,直徑5-33μm
    ,臍點裂縫狀或點狀
    ,復(fù)粒由2分粒組成。(2)云南地不容 皮層外側(cè)有細(xì)胞2-20個成群散在
    ,大多類圓形
    ,直徑42-87μm,壁厚
    ,有的呈長條形或類長方形,長徑77-245μm
    ,短徑35-49μm
    ,少數(shù)石細(xì)胞較薄本品薄壁細(xì)胞含針晶及棒晶
    ,長7-17μm
    ;淀粉粒單粒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10(-17)μm
    ,臍點少數(shù)呈點狀。

    化學(xué)成分 : 地不容含輪環(huán)藤寧堿(cycleanine)

    ,頭花千金藤堿(cepharanthine)
    ,左旋箭毒堿(curine)
    ,異紫堇定(isocorydine)
    ,荷包牡丹堿(dicentrine),青藤堿(sinomenine)
    ,橄欖形暗羅醇堿(oliveroline),小檗胺(berbamine)
    ,異谷樹堿(isochondrodendrin)
    ,黃心樹寧堿(ushinsunine)。云南地不容塊根含青風(fēng)藤堿(sinoacutine)
    ,左旋四氫掌葉防已堿(tetrahydropalmatine),右旋光千金藤堿(stepharine)
    ,左旋光千金藤定堿(stepholidine)
    ,左旋紫堇達(dá)明堿(corydalmine)
    ,千金藤堿(stepholidine)
    ,掌葉防已堿(palmatine),及斑點亞洲罌粟堿(roemerine)
    。其中青風(fēng)藤堿的含量為0.48%
    ,左旋四氫掌葉防已堿為0.51%,右旋光千金藤堿為0.10%
    ,去氫紫堇達(dá)明堿為0.02%。此外尚含頭花千金藤堿(cepharanthine)

    藥理作用 : 1.升白作用:從地不容中分得成分頭花千金藤堿(cepharanthine),其鹽酸鹽給小鼠20mg/只腹腔注射

    、狗100mg/只肌內(nèi)注射,對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白細(xì)胞減少有升提作用
    ;給狗100mg/只或20mg/只靜脈注射,對60Coγ射線引起的白細(xì)胞減少也有對抗作用
    。2.毒性:千金藤素游離堿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260mg/kg

    鑒別 :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過夜

    ,濾過,濾液蒸干
    ,殘渣加稀鹽酸4ml溶解,濾過
    。取濾液1ml
    ,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chǎn)生大量橙色沉淀
    。另取濾液1ml,加碘化汞鉀試液2滴
    ,產(chǎn)于大量黃白色沉淀
    。(檢查生物堿)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
    ,發(fā)生大量橙色沉淀
    ;加碘化汞鉀試液,產(chǎn)生大量黃白色沉淀
    。2.塊片的新斷面世界形或粉末,置紫外光燈(254mm)下觀察:地不容顯淡亮色熒光
    ;云南地不容顯淡藍(lán)色并有黃色熒光點
    。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4g, 加0.1%硫酸80ml冷浸
    ,放置過夜
    ,濾過
    ,將濾液傾入經(jīng)預(yù)處理過的苯乙烯磺酸鈉型樹脂柱(l×22cm)
    ,調(diào)節(jié)適度的流速
    ,緩緩流出。樣品液流完以后
    ,將樹脂倒出,用蒸餾水洗數(shù)次
    ,濾去水分
    ,置盤中干燥(使水分不超過60%)。加入適量10%氨水堿化
    ,靜置20min,置索氏提取器中
    ,加氯仿回流洗脫(至無生物堿反應(yīng))
    ,氯仿液用水洗至中性
    ,加無水硫酸鈉少量
    ,濾過。濾液蒸干
    ,加氯仿1ml溶解,此液代表脂溶性總生物堿
    。上述用氯仿回流過的樹脂揮盡氯仿后
    ,加乙醇回流洗脫,收集乙醇液減壓蒸干
    ,加甲醇1ml溶解,此液代表水溶性總生物堿
    。吸取供試液0.6μl, 另以高阿羅莫寧堿
    、異粉防己堿
    、小檗胺
    、輪環(huán)藤寧堿、頭花千金藤堿
    、木蘭花堿、輪環(huán)藤酚堿為對照品
    ,分別點樣于堿性硅膠G薄層板上
    。脂溶性總生物堿部分用氯仿一甲醇(10:1),水溶性生物堿部分用氯仿一甲醇一氨水(15:4:1)作展開劑
    ,展開18m
    ,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斑點情況;另用改良碘化鉍鉀一碘化鉀(1:1)混合試液顯色
    ,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yīng)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歸經(jīng) :

    ;胃;肝經(jīng)

    性味 :

    ;寒;有毒

    注意 : 內(nèi)服宜慎

    。1.《滇南本草》:氣血虛者禁忌
    。2.《滇南本草圖說》:熱毒采其葉貼患處
    ,若服即中其毒
    ,慎之。

    功能主治 : 涌吐痰食品店

    ;截瘧
    ;解瘡?f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主瘧疾;食積腹痛
    ;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g

    ;研末
    ,0.5-1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主止煩熱,辟瘴癘

    ,利喉閉及痰毒
    。2.《滇南本草》:截瘧
    ,吐痰
    ,倒食
    。3.《南岳總勝集》:取汁同雄黃末調(diào)服之,大解蛇毒
    ,以其滓敷傷處。4.《綱目》:消痰降火
    ,利咽喉
    ,退目赤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16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
    兩面青
    山玉桂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